粟奴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粟奴,中药材“粟奴”。别名:粟粒黑粉、谷子黑穗、谷子黑粉。生境分布:寄生于粟穗上。性味:淡、微苦,温。能主治:利小肠,除烦满。用于肠不舒,消化不良,胸中烦满。用法用量:1钱,加适蜂蜜拌匀,冲服,日服2次。出处:《纲目》。性状:真菌侵入幼穗子房而成的菌瘿。包藏在花颖内,呈卵形或椭圆形,包有灰白色相当坚韧的膜,不易破裂,其中满藏黑粉状厚垣孢子。花颖及孢子堆膜……

《全国中草药汇编》:粟奴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Sù Nú

别名

编辑

粟粒黑粉、谷子黑穗、谷子黑粉

来源

编辑

菌类担子菌纲黑粉菌科粟奴Ustilago crameri Koern.以冬孢子粉入药。多寄生于粟穗上。

生境分布

编辑

多寄生于粟穗上。

性味

编辑

淡、微苦,温。

功能主治

编辑

利小肠,除烦满。用于肠胃不舒,消化不良,胸中烦满。

用法用量

编辑

1钱,加适量蜂蜜拌匀,水冲服,日服2次。

摘录

编辑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粟奴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Sù Nú

出处

编辑

《纲目》

来源

编辑

幼穗感染黑粉科真菌粟粒黑穗菌后所产生的菌瘿

粟粒黑穗菌:厚垣孢子褐色,略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大小为8~14×6~9微米,萌芽时虽形成先菌丝,但不生担孢子。病菌主要为种子传染。

性状

编辑

真菌侵入幼穗子房而成的菌瘿。包藏在花颖内,呈卵形或椭圆形,包有灰白色相当坚韧的膜,不易破裂,其中满藏黑粉状厚垣孢子。花颖及孢子堆膜破裂则散出黑粉状厚垣孢子。

功能主治

编辑

《纲目》:"利小肠,除烦懑。"

复方

编辑

治小肠结涩不通,烦闷乱,坐卧不安:小豆蘖一分,苦竹髭一分,粟奴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灯芯一束,钱七文,葱白五寸。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

摘录

编辑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粟奴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Sù Nú

别名

编辑

粟黑粉、谷子黑穗、谷子黑粉

出处

编辑

粟奴一名,始载于《纲目》,谓:“粟奴,即粟苗成穗时生煤黑者。”以上所述“煤黑者”与粟穗感染粟黑粉菌所产生的冬孢子粉一致。

来源

编辑

药材基源:为黑粉菌科真菌粟黑粉菌侵染粟的幼穗所产生的冬孢子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stilago crameri Koern.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摘病穗,取下菌瘿,收集冬孢子粉,晒干。

生境分布

编辑

生态环境:寄生于粟及狗尾草植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江苏、台湾、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编辑

本菌侵染谷子的花穗全部或部分,被侵害的籽粒比健全粒稍大。厚垣孢子充满子房,外面包着一层由于房壁所形成的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放散出黑褐色的粉末,为冬孢子。冬孢子近球形、卵圆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平滑,淡黄色至橄榄褐色,直径6-12μm。

性状

编辑

1.性状鉴别 菌瘿包于花颖内,卵形或椭圆形,外被灰白色膜。质疏松,膜破裂后,散出众多黑褐色粉末(冬孢子)。气微,味淡,后微苦。

2.显微鉴别 孢子团呈不规则块状,棕褐色,有众多冬孢子。冬孢子类球形、卵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6-12μm,表面光滑,淡黄褐色或橄榄褐色。

归经

编辑

;胃经

性味

编辑

微苦;温

功能主治

编辑

利尿;消积;除烦。主小便不利;消化不良;胸腹满闷;烫伤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1.5-3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编辑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