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芋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枇杷中药材“枇杷芋”。别名:枇杷玉(《陕西中草药》),千斤重(《全展选编·传染病》)。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高山金背枇杷林下。分布陕西、云南、四川、甘肃、湖北地。原形态:寄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无毛。块茎近球形。茎肉质,单一,圆柱状,褐色。鳞片数,覆瓦状排列,三角状卵形,先端钝,长1~1.8厘米。穗状花序,长为茎的一半或更长;花无小苞……

《中药大辞典》:枇杷芋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Pí Pá Yù

别名

编辑

枇杷玉(《陕西中草药》),千斤重(《全展选编·传染病》)。

出处

编辑

《陕西中草药》

来源

编辑

列当科植物丁座草块茎。初夏发苗时采挖,晒干用。

生境分布

编辑

生于高山金背枇杷林下。分布陕西、云南、四川、甘肃、湖北等地。

原形态

编辑

寄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无毛。块茎近球形。茎肉质,单一,圆柱状,褐色。鳞片叶多数,覆瓦状排列,三角状卵形,先端钝,长1~1.8厘米。穗状花序,长为茎的一半或更长;花无小苞片,近无梗,萼杯状,有不规则裂片5;花冠2唇形,长1.5~2厘米,下唇遥短,有不明显的3齿裂,雄蕊突出于花冠外;皮3。蒴果卵圆形,3瓣裂。

性味

编辑

《陕西中草药》:"涩微苦,温,有小毒。"

注意

编辑

《陕西中草药》:"反芋儿七。"

功能主治

编辑

,消胀,止痛。治腹胀痛,疝气,劳伤咳嗽血吸虫病

①《陕西中草药》:"理气止痛,止咳化痰,消胀健胃。治腹胀,胃痛,疝气,劳伤咳嗽。"

②《西藏常用中草药》:"补肾助阳,强筋骨。治腰酸腿痛,阳痿。"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1~2钱。

复方

编辑

血吸虫病:千斤重一至二钱(按体质强弱增减),威灵仙、槟榔百部、火草根各三钱。煎半小时服,每次30毫升,每日三次。十五至二十天为一疗程。(《全展选编·传染病》)

摘录

编辑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枇杷芋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Pí Pá Yù

别名

编辑

苁蓉、枇杷玉、千斤重、千斤附、一支膜、蒙胧茯苓、西域丁座草、半夏

英文名

编辑
Rhizome of Himalayan Xylanche

出处

编辑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陕西中草药》:枇杷芋药性烈,不可多用,多用则头昏

来源

编辑

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丁座草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schniakia himalaica Hook.f.et Thomas[Xylanche himalaica(Hook.f.et Thomas)]

采收和储藏:初夏发苗时采,晒干。

生境分布

编辑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4400m的高山林下或灌丛中,常寄生于杜鹃花属植物的根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中、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编辑

丁座草,寄生草本,高15-45cm,近无毛。根茎球形或近球形,直径2-5cm,常仅有一条直立的茎。茎不分枝,肉质,圆柱状,褐色。叶宽三角形、三角状卵形至卵形,长1-2cm,宽0.6-1.2cm。总状花序,长8-20cm,花多密集;苞片1枚,三有状卵形;小苞片无或2枚,早落或宿存,线状披针表;花梗长长6-10mm,花序上部渐变短;花萼浅杯状,先端5裂,裂片不等长,裂片花后部分或全部脱落,仅筒部宿存;花冠唇形,黄褐色或淡紫色,筒部稍膨大,上辰盔状,下唇远短于上唇3浅裂,五角星片三角形或狭长圆形,常反折;雄蕊4,花丝着生于距筒基部4-6mm处,常伸出于花冠之外,花药卵状长圆形;雌蕊由2(稀3)心皮组成;子房长圆形,花柱长约1cm,柱头盘状,常3浅裂。蒴果近圆球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2.2cm,直径1-1.5cm,常3瓣开裂。种子不规则球形。花期4-6月,果期6-9月。

化学成分

编辑

块茎中含3-表-乙酰基乌索 -12-烯-28-醛(3-epi-acetoxyurs-12-en-28-al),熊果酸(ursolic acid),3-表-熊果酸(3-epi-ursolic acid),右旋松脂素(piNOresinol),右旋松脂素单葡萄糖甙(pinoresinol monoglucoside),胡萝卜甙(DAucosterol) .

药理作用

编辑

从本植物答草分离提取的熊果酸类成分,能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哮喘。此类成分是内皮受体抑制剂,其抑制内皮素 1与从大鼠胚胎胸支国脉衍生的A10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的IC50为5μg/ml。

性味

编辑

味辛;微苦;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

编辑

温肾除湿;理气活血;杀虫解毒。主肾虚腰膝酸痛;风痹痛;脘腹胀痛;疝气;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咳嗽;血吸虫病;疮痈溃疡;肿痛;肋腺炎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3-6;或泡酒入;入散剂,0.3-0.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干掺。

各家论述

编辑

1.《陕西中草药》:理气止痛,止咳化痰,消胀健胃。治腹胀,胃痛,疝气,劳伤咳嗽。

2.《西藏常用中草药》:补肾助阳,强筋骨。治腰酸腿痛,阳萎。

摘录

编辑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