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鼻栓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栓,中药材“牛鼻栓”。别名:千斤生境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贵州、四川。化学成分:叶含有岩白菜内脂(bergenin)、牛鼻栓甙(fortunearioside,C15H20O9)。性味:苦、涩,平。能主治:益气,止血。主治气虚,刀伤出血。用法用量:5~8钱,外用捣烂敷患处。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生境分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鼻栓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Niú Bí Shuān

别名

编辑

千斤力

来源

编辑

金缕牛鼻栓Fortunearia sinensis Rehd. et Wils.,以枝、叶入药。

生境分布

编辑

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贵州、四川。

化学成分

编辑

含有岩白菜内脂(bergenin)、牛鼻栓甙(fortunearioside,C15H20O9)。

性味

编辑

苦、涩,平。

功能主治

编辑

益气,止血。主治气虚,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

编辑

5~8钱,外用捣烂敷患处。

摘录

编辑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牛鼻栓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Niú Bí Shuān

出处

编辑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编辑

为金缕梅科植物牛鼻栓枝叶。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编辑

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或岩石隙中。分布陕西、河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地。

原形态

编辑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0米。小枝、叶柄及花序梗均密生灰色星状柔毛。叶互生;有柄;叶片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9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的波状锯齿,上面沿主脉和下面均有星状毛;托叶小,早落。花杂性,具短梗。成顶生的总状花序;雄花序呈短葇荑状,发生于秋季叶落以后,裸露过冬,翌年早春于叶未发前开放,基部无叶,有发育不全的雌蕊。两性花与叶同时开放,花序长3~6厘米、通常基部有1~3苞叶;花萼倒圆锥形,5齿裂;花瓣5,钻形,比萼片稍短;雄蕊5,花丝极短;雌蕊子房半下位,花柱2条,向外卷曲。蒴果2瓣裂,数至10个集成总状果序,下垂,褐色,密布苍白色皮孔。种子暗棕色,有光泽,顶端凹陷。花期4~5月。果期7~8月。

功能主治

编辑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劳伤乏力:牛鼻栓根二至三两。煎,冲黄酒、红,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摘录

编辑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鼻栓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Niú Bí Shuān

别名

编辑

千斤力

英文名

编辑
leaf or root of Chinese Fortunearia

出处

编辑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牛鼻栓的其它作用和檵木相近。

来源

编辑

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牛鼻栓的枝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rtunearia sinensis Rehd .et Wils.

采收和储藏:枝叶春、夏季采摘,晒干;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编辑

生态环境:常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或岩隙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原形态

编辑

牛鼻栓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2-5m。嫩枝有灰褐色柔毛;老枝有稀疏皮孔。单叶互生;叶丙长4-10mm;托叶早落;叶片膜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6cm,宽3-9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稍偏斜,缘具波状锯齿;叶脉深入齿端小尖头,沿主脉和下面有星状毛。花杂性,两性花和雄花同长于一植株上;雄花序呈短茅荑状,有发育不全的雌蕊;两性花的花序长3-6cm;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星状毛;萼筒长1mm,无毛,萼齿5,卵形,长1.5mm,先端有毛;花瓣5,钻形,较萼片稍短;雄蕊5,花药卵形,长约1mm;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向外卷曲。蒴果木质,卵圆形,长1.5cm,有白色皮孔,沿室间2片开裂,每片2浅裂。种子卵圆形,长约1cm,暗棕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7-8月。

化学成分

编辑

叶含牛鼻栓甙(fortunearoside)与岩白菜素(bergenin)。

归经

编辑

性味

编辑

苦;涩;平

功能主治

编辑

益气;止血。主缺陷虚劳乏力;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10-24g;大剂量单用60-90g。

各家论述

编辑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劳伤乏力:牛鼻栓根二至三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摘录

编辑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