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萁骨根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芒萁骨根,中药材“芒萁骨根”。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性味:《福建民间草药》:"甘,平。"。能主治:治湿热臌胀,小便淋沥不畅,跌打损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治跌打伤胸,酒各半或加冰炖服。"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狂犬病及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捣敷。复方:①治湿热臌胀:鲜芒萁根茎半斤,煎汤,冲入烧酒适,早晚分服。(《浙江天……

《中药大辞典》:芒萁骨根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Mánɡ Qí Gǔ Gēn

出处

编辑

《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编辑

为里白科植物芒萁根茎

性味

编辑

《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功能主治

编辑

治湿热臌胀,小便淋沥不畅,跌打损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治跌打伤胸,酒水各半或加冰糖炖服。"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狂犬病及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捣敷。

复方

编辑

①治湿热臌胀:鲜芒萁根茎半斤,煎汤,冲入烧酒适量,早晚分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小便淋沥不畅:鲜芒萁根一两,水煎调冰糖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

编辑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芒萁骨根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Mánɡ Qí Gǔ Gēn

英文名

编辑
root of Dichotomy Forked Fern

出处

编辑

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编辑

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芒萁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raNOpteris peDAta(Houtt.)Nakai[Polypodium pedatum Houtt.;Dicranopteris dichotoma(Thunb.)Bern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编辑

生态环境:生于强酸性的红壤丘陵、荒坡林缘或马列尾松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地和甘肃南部。

原形态

编辑

年生草本,高30-60cm。根状茎横走,细长,褐棕色,被棕色鳞片及根。叶远生,叶柄褐棕色,无毛;叶片重复假两歧分叉,在每一交叉处均有羽片(托叶)着生,在最后一分叉处有羽片两歧着生;羽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0-30cm,宽4-7cm,先端渐尖,羽片深裂;裂片长线形,长3.5-5cm,宽4-6mm,先端渐尖,钝头,边缘干后稍反卷;叶下白色,与羽轴、裂片轴均被棕色鳞片;细脉2-3次叉分,每组3-4条。孢子囊群着生细脉中段,有孢子囊6-8个。

性状

编辑

1.性状鉴别 本品根状茎细长,有分枝,粗2.2-5mm,褐棕色,坚硬,木质,被棕黄色毛,具短须根;易折断,断面明显分为二层,外层为棕色皮层,中央为淡黄色中柱。

2.显微鉴别 根状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下表皮细胞壁木化加厚,近内皮层的4-6列细胞壁强烈加厚,几无胞腔;内皮层凯氏点明显。原生中柱,维管束周韧型。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

归经

编辑

膀胱

性味

编辑

苦;凉

功能主治

编辑

清热利湿;化瘀止血;止咳。主湿热膨胀;小便涩痛;阴部湿痒;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血崩;衄;咳嗽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编辑

1.《福建民间草药》:治跌打伤胸,酒水各半或加冰糖炖服。

2.《广西药植名录》:治狂犬病及毒蛇咬伤。

摘录

编辑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