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石楠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毛叶石楠,中药材“毛叶石楠”。别名:糯米珠、邓向观。生境分布:贵州、江西。化学成分:含儿茶精、鞣质。性味:苦,平。能主治:除湿热,止吐泻。治上吐下泻,赤白痢疾,恢复疲劳。用法用量:鲜果4~5两,煎,冲黄酒、红,早晚饭前各服1次。别名:邓向观根。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山东、江苏……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叶石楠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Máo Yè Shí Nán

别名

编辑

糯米珠、邓向观

来源

编辑

蔷薇科毛叶石楠Photinia villosa (Thunb.)DC.,以根、果入药。

生境分布

编辑

贵州、江西。

化学成分

编辑

含儿茶精、鞣质。

性味

编辑

苦,平。

功能主治

编辑

除湿热,止吐泻。治上吐下泻,赤白痢疾,恢复疲劳。

用法用量

编辑

鲜果4~5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

摘录

编辑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毛叶石楠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Máo Yè Shí Nán

别名

编辑

邓向观根

英文名

编辑
Root of Oriental Photinia

出处

编辑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编辑

药材基源:为鞠躬科植物毛叶石楠的根、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tinia villosa (Thunb.) DC.[Crataegus villosa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根,洗净,晒干。8-9月果实成熟时摘果,晒干。

生境分布

编辑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地。

原形态

编辑

毛叶石楠,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小枝灰褐色,幼时生白色长柔毛,后脱落。叶互生;叶柄长1-5mm,有长柔毛;叶片草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3-8cm,宽2-4cm,先端尾尖,基部楔形,边缘上半部密生锐锯齿,幼时两面有白色长柔毛,老叶仅下面沿叶脉有柔毛。花两性;顶生伞房花序,有花10-20朵,总花梗和花梗有长柔毛;花梗在果期具疣点;苞片或小苞片钻形;早落,萼筒杯状,外面有长柔毛;萼片5,三角状卵形,外面有长柔毛;花白色,直径7-12mm,基部有短爪;雄蕊20;花柱3,离生。梨果椭圆形或卵形,直径6-8mm,红色或黄红色,稍有柔毛。花期4月,果期8-9月。

化学成分

编辑

种子含油离37.90%,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油酸(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及花生酸(arachidic acid)。

归经

编辑

;大肠经

性味

编辑

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

编辑

清热利湿;和中健脾。主湿热内蕴呕吐;泄泻痢疾;劳伤疲乏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编辑

《贵州民间药物》:除湿热,止泻痢。

摘录

编辑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