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薅田藨根 编辑
薅田藨根,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茅莓 Rubus parvifolius L. 的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凉血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肝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跌打损伤,咳血,吐血,崩漏,疔疮肿毒,腮腺炎。
中文名:薅田藨根
别名:茅莓根、托盘根、米花托盘根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属:悬钩子属
种:茅莓
分布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采收时间:秋、冬季
毒性:《重庆草药》:“无毒。”
拉丁学名:RubusparvifoliusL.
根。
味甘、苦,性凉。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凉血。
1、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米花托盘根15g,金银花12g,薄荷、甘草各6g。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2、治过敏性皮炎:茅莓根、明矾各适量。先将茅莓根煎汤,后加入明矾。外洗患处,日1次。(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治骨髓炎:鲜茅莓根白皮适最,加烧酒少许,同捣敷患处,1日2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或研未调敷。
《重庆草药》:“孕妇禁用。”
秋、冬季挖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小灌木,高约1-2m。枝有短柔毛及倒生皮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有时5,先端小叶菱状圆形到宽倒卵形,侧生小叶较小,宽倒卵形至楔状圆形,长2-5cm,宽1.5-5cm,先端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齿,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白色绒毛;叶柄长5-12cm,顶生小叶柄长1-2cm,与叶轴均被柔毛和稀疏小皮刺;托叶条形。伞房花序有花3-10朵;总花梗和花梗密生绒毛;花萼外面密被柔毛和疏密不等的针刺,在花果时均直立开展;花粉红色或紫红色,直径6-9mm;雄蕊花丝白色,稍短于花瓣;子房具柔毛。聚合果球形,直径1.5-2cm,红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海拔400-2600m的山坡杂木林下、向阳山谷、路旁或荒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1、《生草药性备要》:“浸酒壮筋骨。”
2、《本草求原》:“治瘰疬。炒存性,开油搽坐板疮。”
3、《植物名实图考》:“养筋活血,消红退肿。”
4、《分类草药性》:“治吐血,经水不调,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