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榧枝叶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粗榧枝叶,中药材“粗榧枝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至广东、广西,西至甘肃、陕西、河南、四川、云南、贵州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至广东、广西,西至甘肃、陕西、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m。树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状脱落。叶条形,排成2列,长25cm,宽约3mm,上部渐窄,先端渐尖或微凸尖,基部近圆形,质地较……

拼音注音

编辑
Cū Fěi Zhī Yè

来源

编辑

药材基源:为三尖杉科植物粗榧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otaxus sinensis (Rehd.et Wils.)Li[C.drupacea Sieb.et Zucc.var.sinensis Rehd.et Wils.]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编辑

生态环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至广东、广西,西至甘肃、陕西、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至广东、广西,西至甘肃、陕西、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原形态

编辑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m。树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状脱落。叶条形,排成2列,长2-5cm,宽约3mm,上部渐窄,先端渐尖或微凸尖,基部近圆形,质地较厚,上面深绿色,中脉明显,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较绿色边带宽2-4倍。雄球花6-7聚生成头状,径约6mm,总梗长约3mm;雄球花卵圆形,基部有1枚苞片,雄蕊4-11枚;雌球花头状,通常2-5个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2-5,生于总梗的上端,卵圆形、椭圆状卵圆形或近球形,长1.8-2.5cm,先端中央有尖头。花期3-4月,种子10-11月成熟。

化学成分

编辑

枝叶含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Ⅱ-羟基三尖杉碱(Ⅱ-hydroxycephaltaxine),桥三尖杉碱(drupacine),去甲基三尖杉酮碱(demethylcephalotaxiNOne),C-3-表台湾三尖杉碱(C-3-epiwilsonine),台湾三尖杉碱(wilsonine)。树皮含海南粗榧内酯(hainanolide),异粗榧碱(isoharringtonine),高粗榧碱(homoharringtonine)。此外,还含粗榧碱(harringtonine),脱氧粗榧碱(deoxyharringtonine)。

药理作用

编辑

从粗榧枝叶中分离的三尖杉碱、高粗榧碱、异粗榧碱的药理作用海南粗榧的总生物碱制剂对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病有一定疗效。

性味

编辑

苦;涩;性寒

注意

编辑

功能主治

编辑

抗癌。主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用法用量

编辑

一般提取其生物碱制成注射剂使用,具体用法用1.治疗白血病 用中华粗榧总生物碱每日50-100mg肌注,个别用至200mg.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1例,结果完全缓解者3例,部分缓解Ⅰ级、Ⅱ级各2例,未缓解4例。还发现本品对慢粒急变亦有较好疗效,用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大部分系与环酰胺、6-巯基嘌呤、激素联合用药,除1例外均达不同程度缓解,其中完全缓解6例。观察急性粒细胞白病4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5例。

2.治疗真性红细胞症 应用粗榧酯碱黄治7例9次,结果缓解3例次,显效4列次,良好1例次。缓解至良好8例次。至缓解所需药物总量为65.5-133mg,平均为97.8mg;时间32-42d,平均36d。显效所需药物总量为62.5-126mg,平均92.5mg,时间28-50d,平均40d。疗效较好,对复发的病例仍然有效。在常规剂量副反应轻而短暂,其缺点为缓解期较短。

复方

编辑

本品植物形态及果实均与榧子相似,但木理较榧子粗糙,故名粗榧。其种子亦有代榧子食用,而称土香榧。

摘录

编辑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