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托·斯特鲁维 编辑
美国天文学家。生于乌克兰。为恒星分光学作有重大贡献。以发现恒星中有氢和其他元素的广泛分布而著名。曾任叶凯士和麦克唐纳天文台台长、芝加哥大学天文系主任和国际天文联合会主席。还是多产作家,先后发表700多篇文章。主要著作有《恒星演化》和《宇宙》等。
天文学世家斯特鲁维家族的最后一员,俄国著名天文学家、普尔科沃天文台创始人瓦西里·雅可夫列维奇·斯特鲁维曾孙,天文学家路德维希·斯特鲁维之子。生于俄罗斯帝国乌克兰哈尔科夫。原先在哈尔科夫大学上学。1916-1918年因在沙俄军中服役而中断学业,十月革命后,他1919-1920年又参加白军,白军崩溃后,1920年在土耳其艰难的度过数月,1921年去美国,1923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7年入美国籍。在美国他先在叶凯士天文台工作、开始研究恒星光谱学,对恒星物理的研究做出卓越的贡献,通过研究猎户座β和其他恒星,他发现来自距离遥远的热星的光谱有时有一条钙的暗线(吸收线),尽管如此,他认为不能由此得出恒星本身有钙的结论,1925年,他认为这条钙线是由主要位于银河平面巨大钙云产生的。1932年任叶凯士天文台台长,同年组织筹建德克萨斯麦克唐纳天文台,随后任台长,经过两年多的探索,1938年提出星级空间有氢,这一发现对后来的射电天文学至关重要。他还指出,许多恒星绕自身的轴迅速旋转,很多恒星的自传周期为一天或不足一天。斯特鲁维对变星、双星、聚星和特殊星的光谱也做过深入分析,1947年他辞去叶凯士天文台和麦克唐纳天文台台长之职,到芝加哥大学任天文系主任,1950-1959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1959-1962年任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第一任台长。曾任《天体物理学杂志》总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46年任美国天文学会会长,1951年任太平洋天文学会主席 ,1952-1955年任国际天文联合会主席。任职期间,他努力防止天文学联合会因冷战而分裂。
斯特鲁维的研究工作属于恒星光谱学范畴。从1924年起长期从事双星的光谱研究,确定双星的质量和轨道。于1929年发现B型星大气中氢线和氦线在扩展,这表明斯塔克效应是引起恒星光谱中星线扩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种扩展可用来测定恒星亮度。同时还发现,在超巨星大气中存在大范围紊流。同年,和弗罗斯特(Frost,EdwinBrant,1866-1935,美国天文学家,曾发现火星和木星轨道间的小行星)一起根据368颗B型星的视向速度确定太阳在恒星中的运动参数,并研究光谱和自转速度关系。斯特鲁维是研究银河系弥漫物质创始人之一,根据许多天文台得出的近2000颗星的光谱完成对电离圈氢、氦星际线的研究,证明其强度取决于距离。斯特鲁维发表的有700多篇论文,主要著作有:《恒星演化》(1950)、《20世纪天文学》(1962)、《宇宙》(1962)等 。上一篇 欧内斯特·卢瑟福
下一篇 拉希德·阿利耶维奇·苏尼亚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