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风散 编辑
目录
-
1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消风散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用法用量
5
摘录
6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
7
处方
8
炮制
9
功能主治
10
用法用量
11
摘录
12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消风散
13
处方
14
制法
15
功能主治
16
用法用量
17
摘录
18
《儒门事亲》卷十二:消风散
19
处方
20
制法
21
功能主治
22
用法用量
23
摘录
24
《重订严氏济生方》:消风散
25
处方
26
制法
27
功能主治
28
用法用量
29
摘录
30
《医宗必读》卷六:消风散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用法用量
34
摘录
35
《外科正宗》卷四:消风散
36
处方
37
功能主治
38
用法用量
39
摘录
40
《伤科汇纂》卷十七:消风散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用法用量
44
摘录
45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消风散
46
配方组成
47
用法用量
48
功效
49
主治
50
方解
51
临床应用
52
方歌
53
摘录
荆芥穗(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茯苓(去皮.一钱) 白僵蚕(炒.去丝.一钱) 防风(一钱) 川芎(一钱) 藿香叶(一钱) 蝉蜕(一钱) 厚朴(一钱) 羌活(一钱)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颈背拘急,鼻涕声重,耳作蝉鸣,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妇人血风,头皮肿痒,并治之。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荆芥穗、甘草(炒)、川芎、羌活、白僵蚕(炒)、防风(去芦)、茯苓(去皮用白底)、蝉壳(去土.微炒)、藿香叶(去梗)、人参(去芦),各二两。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熟)、陈皮(去瓤.洗.焙),各半两。
上为细末。
上为细末。
每服6克,茶清调下。如久病偏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
川芎 羌活(去芦)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白僵蚕 蝉壳各30克 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制)各30克
上为细末。
每服6克,茶清调下。
上哎咀。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入好茶1.5克,煎至180毫升,去滓,通口服,食后。
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1茎,煎至180毫升服。
养血祛风,清热燥湿。治风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偏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祛风活血。治跌打损伤。
加童便适量,煎服。
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各6克),甘草、木通各五分(各3克)。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疏风止痒,清热除湿。
消风散证多由外感风湿或风热之邪,侵入血脉,郁于肌肤腠理所致。风邪外袭,郁于肌腠,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故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湿热浸淫,则抓破后渗出津水。治宜疏风止痒为主,辅以清热除湿。古人云:“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故方中用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开泄腠理,疏风透表止痒,且荆芥又善祛血中之风,共为君药。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是为湿邪而设,以除湿止痒;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是为热邪而用,共为臣药。又因“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用当归、生地黄、胡麻仁养血活血,滋阴润燥,以防风药之燥性,共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外疏内清下渗,分消风热湿邪;活血治风,邪正兼顾。
1.用方要点:消风散为治风疹、湿疹的常用方,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消风散常用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扁平疣、疥疮等属风热或风湿为患者。
消风散内用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草地,风疹湿疹服之康。
上一篇 消风导赤汤
下一篇 滋心阴胶囊老人用药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