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 编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王振义,男,汉族 ,无党派人士 ,1924年11月30日出生于上海 ,祖籍江苏兴化 ,内科血液学专家,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

王振义于1948年获得震旦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 。1948年—1960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治医师、主任 。1952年,开始从事血液学研究 。1960年,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组副主任 。1973年,调回上海瑞金医院内科 。1982年—1984年,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基础医学部主任 。1984年3月,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 。1985年,研究成果“全反式维甲酸”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获得效果 。1987年4月,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 。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卸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职位 。2000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

王振义主要从事血液病学研究 ,是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1994年,获得何梁何利科技奖 。1996年,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2004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1年1月,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0年9月,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24年9月,获得“共和国勋章”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王振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4年11月30日

毕业院校:上海震旦大学

职业:内科血液学专家、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出血性疾病

主要成就:2024年获得“共和国勋章”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祖籍:江苏兴化

政治面貌:无党派人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编辑

早年经历

1924年11月30日,王振义出生于上海,之后在当时法租界的萨坡赛小学(现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小学 )就读 ,祖母是他最爱的老人,7岁那年,祖母患了伤寒,病势凶险,限于当时的医疗平,最终还是未能得到救治。父亲从此希望子女中有人能够从医 。高考前,王振义最终决定学医 。

教育经历

1942年,王振义毕业于震旦大学附属中学(现上海市向明中学 ),并免试直升进入震旦大学 。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前身) ,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

青年王振义 青年王振义

工作经历

任职瑞金医院

1948年,王振义大学毕业后分派到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1948年—1960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治医师、主任 。

1952年,院系调整,由大内科趋向专业化,王振义选择了血液科 ,开始在内科专家邝安堃指导下从事血液学研究 ,并任上海第二医学院教师 。

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

1953年,王振义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10月,作为东北军区内科巡回医疗组主治医师,到黑龙江省勃利县后方医院参加会诊。名志愿军战士出现咯血头痛症状,初步被诊断为结核性膜炎。王振义提出不同意见,最后证实为吸虫病 。

从战地返回上海后,王振义在临床中发现,部分口腔病患者在拔牙等小手术后出血不止,原因不明,普通止血法不起作用。他摸索着用石蜡替代硅胶,首次在国内成建立诊断轻型血友病的方法 。

任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1960年,王振义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组副主任 。在“文革”前后十余年余里,他的工作多次调动,当过医生,搞过基础研究,学过中医,当过半农半读医专的教师,甚至曾做好了一辈子在农村当赤脚医生的准备 。

重返瑞金医院

1973年,王振义他调回上海瑞金医院内科,开始血液病的治疗和研究。不查房、不问诊时就查阅国内外学术文献,同时主编或参编多本血液学著作。但是,白血病研究迟迟没有进展 。

提出“诱导分化”设想

1978年,大学恢复了秩序,王振义担任第二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主任。他从外文杂志中获得了一个信息,以色列专家1972年在小鼠实验中证明,白血病细胞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逆转,分化成熟为正常细胞。由此提出了对癌细胞“诱导分化”的设想 。

王振义与血液科孙关林等商,把“诱导分化”的技术路线,确定为对白血病研究与治疗的主攻方向。实验整整做了2年,一无收获。1983年,美国一家杂志发布消息称,新鲜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可在“13顺维甲酸”作用下,向正常细胞逆转。美国“13顺维甲酸”2000美元一疗程,一疗程下来,效果为零。王振义决定另辟蹊径,他试着用“全反式维甲酸”来做实验。1984年,“全反式维甲酸”对“早幼粒细胞”的“诱导分化”效果确定 。

1982年—1984年,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基础医学部主任 。1984年3月,王振义出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1987年4月,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首任所长 。

成果应用实践

1985年的一天,王振义从妻子谢竞雄那里得知,上海儿童医院来了位5岁的小病人,患的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孩子出血严重,极度虚弱,已无更多有效措施。王振义提议,给孩子口服“全反式维甲酸”,或许还有一线希望。由于这种治疗手段从未用于临床,院方反对声音很多。王振义对自己的试验结果有信心,最终顶住,征得孩子父母的同意。7天后,患者症状好转,一个月后缓解。之后王振义担着风险,继续在上海各医院寻找APL病患,陆续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了24例。他将相关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国际血液学学术期刊《血液》,并在世界范围引起轰动,被誉为白血病治疗的“中国革命”“上海方案” 。

2006年,王振义看望第一个使用全反式维甲酸的患者(中) 2006年,王振义看望第一个使用全反式维甲酸的患者(中)

1986年,王振义团队确认了维生素A的衍生物——全反式维甲酸可以使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早幼粒细胞分化发育成为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1992年,王振义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主动让贤

1996年,王振义主动将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位置交给陈竺,他曾表示:现代医学科技发展非常快,但我却越来越老了,如果我们不看到发展,还是用原来的方式管理这个研究所,用原来的学术水平领导这个研究所,这个所是会走下坡路的。交班给这样的学生,我放心 。

2000年,王振义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

获得肯定

2011年1月,王振义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24年9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王振义“共和国勋章”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振义长期从事诱导分化疗法治疗白血病及血栓与止血的理论和临床研究。研究血友病的鉴别诊断,从事因子Ⅷ的基础和临床、血友病携带者的诊断、β血小板球蛋白遗传性抗凝因子缺乏症的诊断、生蒲黄在防治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和机制等研究工作 。

王振义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典范;建立了中国血栓与止血的临床应用研究体系 。

1953年,王振义通过实验获得了凝血生成试验的替代品,这一突破降低了凝血活酶生成试验的成本。围绕血友病的诊断、分型等,王振义又制定了血友病分型的国内诊断标准,解决了临床诊断和疗效的基本问题,给出了规范化的方案。一系列成果标志着中国血友病诊断体系的建立,缩小了与国外水平的差距 。

1954年起,王振义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

20世纪70年代末,王振义投入到攻克疑难杂症研究中 ,开创了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 ,带领团队找到全反式维甲酸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化二砷的协同治疗方案”,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找出疾病发病机理和药物作用的机制 。王振义提出癌症治疗的新理论:诱导分化,是抛弃传统化疗中“杀死”“消灭”癌细胞的做法,转变为通过诱导分化剂,将癌细胞转化成正常细胞 。

平台建设

1987年4月,王振义联合瑞金、仁济、新华、九院的血液科和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组建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

学术论著

截至2006年初,王振义已发表和参加发表“因子Ⅷ相关抗原血清的临床应用”“血管性假血友病的变异性”等论文318篇,主编专著5本,参加编写17本 。

刊发时间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2000年

Arsenic trioxide-induced apopt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are associated respeCTively with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collapse and retiNOic acid signaling pathways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Leukemia》

1999年

tissue factors o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nd endothelial CELLs are differently regulated by retinoic acid, arsenic trioxide and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Leukemia》

1999年

Apoptosis and growth inhibition in malignant lymphocytes after treatment with arsenic trioxide at clinically achievable concentrations

《J Natl Cancer Inst》

1997年

Use of arsenic trioxide (As2O3)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II. Clinical efficacy and pharmacokinetics in relapsed patients

《Blood》

1997年

Use of arsenic trioxide (As2O3)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I. As2O3 exERTs dose-dependent dual effECTs on APL cells

《Blood》

1996年

Establishment of a huma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scites model in SCID mice

《Blood》

1996年

In vitro studies o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rsenic trioxide (As2O3)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s2O3 induces NB4 cell apoptosis with downregulation of Bcl-2 expression and modulation of PML-RARa /PML proteins

《Blood》

1996年

Pharmacokinetics and efficacy of low-dose all-trans retino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Leukemia》

1988年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

《血液》

1987年

All-trans retinoic acid with or without low dose cytosine arabinoside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report of 6 case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科研奖励

截至2011年3月,王振义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7项,省部级科技奖17项,在国际上获得肿瘤研究奖4项 。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13年10月13日

2013医学前沿论坛——造血器官的基础和临床整合前沿技术研究

上海

2012年6月

2012年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

上海

2009年9月25日

我国转化医学发展战略研讨会

上海

人才培养

寄语青年

2011年9月,王振义在南通大学举行报告会,并寄语南通大学学生:要有恒定的目标与理想,树立学习的榜样;要提升道德,不断地自我革命、自我磨炼。爱心是人类最崇高的品德,为人类做贡献就是享受人生。面对逆境与困难要不气馁,应当创造机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

育人理念

在培养学生的问题上,王振义认为,一个人优秀的前提在于知识的储备和经验的学习。谁也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犯错、不断地思考,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个人能力的储备 。

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方面, 王振义设计了“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基础医学教程”,解决医学课程重基础理论、轻临床实践的弊端,以讨论启发式取代单纯灌输式教学 。

育人实践

“开卷考试”是王振义坚持了多年的“查房法”。考试的做题人是王振义,出题人和考官是他的学生,题目是他们在临床中碰到的疑难杂症。每次查房,当学生们向王振义提出问题后,王振义就将问题记下,回家后查阅资料文献并形成自己的分析方案,每周四和大家一起讨论,共同答卷。整个过程像是全世界的专家坐在一起,利用彼此的研究成果,将理论化为实践。王振义认为,只有鼓励年轻的主治医师们多思考、多发表看法,才能更好地培养新一代的医生。“开卷考试”结束后,年轻医生们会把王振义做的分析方案拷贝到U盘里,作为最新教材应用到实际治疗中去。同时,分析内容也会被编辑成册。作为“开卷考试”结果的汇总,《瑞金医院血液科疑难病例讨论集》已经出版了三册,全国所有医院的血液病医生都可以从中受益 。

2013年4月11日,王振义在例行的“开卷考试”中“作答” 2013年4月11日,王振义在例行的“开卷考试”中“作答”

讲授课程

王振义先后承担过“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教学工作 。

指导学生

截至2023年12月,王振义已指导培养博士生22名、硕士生33名,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陈竺,中国工程院院士、细胞遗传学专家陈赛娟,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病理生理学家陈国强,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周光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军民 、终身教授沈志祥等都是他的学生 。

人才成果

从医执教75年间,王振义共带教33名硕士、22名博士。

王振义(中)与学生陈竺(右)、陈赛娟讨论课题  王振义(中)与学生陈竺(右)、陈赛娟讨论课题

获奖记录

荣誉称号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
2024-9-13“共和国勋章” -获奖
2020-9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获奖
2019最美医生 -获奖
2012-3-6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获奖
2012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提名
2011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 -获奖
2011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奖
2004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获奖
2003上海市教育功臣 -获奖
2003美国血液学会海姆魏克斯曼奖   -获奖
2000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 -获奖
1998法国西蒙台尔杜加科学奖 -获奖
1997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 -获奖
1996“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获奖
1994上海市医学荣誉奖 -获奖
1994上海科技功臣奖 -获奖
1994中国工程院院士 -获奖
1994凯特林癌症医学奖 -获奖
1994何梁何利科技奖 -获奖
1993林宗杨医学教育奖 -获奖
1993法国荣誉骑士勋章 -获奖
1992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获奖
1992Waxman肿瘤研究基金会奖状 -获奖
1991法国1990年突出医生奖 -获奖
1990魏克斯曼肿瘤研究基金会奖牌 -获奖
1990法国“1990年杰出医生”奖牌 -获奖
1953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记二等功 -获奖
1949华东军政委员会、第三野战军记三等功 -获奖
科学类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
200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要脏器血栓栓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奖
2000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获奖
1998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血栓止血的检测和应用方法获奖
1998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及其生长调节获奖
1993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获奖
1993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的机制研究获奖
1991首届上海科技博览会优秀奖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获奖
1991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的机制研究获奖
1989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获奖
1989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
1988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奖
1986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奖
1982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 -获奖
1981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 -获奖

出版图书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

作者名称 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

作品时间2004-1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肿瘤的诱导与凋亡疗法

作者名称 王振义、陈竺

作品时间1999

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

作者名称 王振义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血性疾病

作者名称 王振义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物观点

编辑

中医药“以毒攻毒”的理念和疗法在白血病治疗领域可否推广

肿瘤是一种“毒”,我们又用“毒”的东西来治疗,时间久了,就被认为是“以毒攻毒”的范例,但并不是说砒霜或者砷剂对所有肿瘤都有效,它只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有效。希望大家能分清其中的区别,尊重客观,尊重事实,理性对待。中西医结合,既要有大胆设想,又要在具体问题上慎重研究和讨论,不可牵强附会,并且必须找寻必要的论证。在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贸然在其他肿瘤治疗中“以毒攻毒”,是十分危险的 。

如何避免药物用于临床的风险

第一,要端正思想,这是临床工作的出发点。第二,用药要有科学依据。第三,给患者用药要负责,要密切观察。避免风险需要谨慎有效的临床实践。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只有实践、探索,才能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治好疾病 。

如何看待医患矛盾

治病是医患双方的事情。一方面,医生要尽己所能,抱着爱心为患者服务,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患者解除病痛;另一方面,医生也要跟患者及家属讲清楚有些病是治不好的,可能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很多医患纠纷的出现是因为医生没有耐心跟家属和患者沟通。如果态度好一些、耐心一些,很多纠纷是可以避免的。社会舆论也应该正确引导,不要对医疗纠纷轻易下结论。因为事物是复杂的,应该让事实、理智与法律来下结论和处理 。

社会活动

编辑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8年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第五届委员会顾问

1994年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顾问

1991年11月

香港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7年

法国法兰西学院教授

1984年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0年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

《医学输血、血液学》分册副主编

-

国际心脏学会理事

-

国际心脏学会联盟血栓止血委员会理事

-

《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

-

政协第六届上海市委员会委员

组织关怀

2011年9月9日,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赶往附属瑞金医院看望王振义,代表学校祝贺王振义教师节快乐 。

2011年9月9日,马德秀(左2)等看望王振义(右2) 2011年9月9日,马德秀(左2)等看望王振义(右2)

2021年9月9日上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看望王振义,对王振义活到老、学到老、教书育人不倦表示敬意 。

2021年9月9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看望王振义 2021年9月9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看望王振义

行业会议

时间

会议名称

举办地

2009年3月12日

《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院士座谈会

上海

讲学授业

2011年12月19日—21日,王振义应邀赴贵阳讲学,在贵阳医学院为1200余名师生代表作《在医学的大道上阔步前进》的专题讲座。在贵州省肿瘤医院为100余名医务工作者作题为《癌症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的探讨》的学术报告。他从当前研究的成果入手,分析了不同肿瘤治疗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指出了癌症治疗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另前往贵阳中医学院,对该校学术工作进行指导。实地考察了遵义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医疗、科研和教学机构的工作情况 。

王振义在贵阳中医学院进行工作指导 王振义在贵阳中医学院进行工作指导

公益捐赠

自1992年起,王振义获得的奖金超过千万,他几乎全部捐了出去 。1996年,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00万元奖金中40万元捐给医院,40万元捐给学校,10万元捐给他所在的血液研究所。201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元奖金中450万元捐给医院,其余分别赠予参加全反式维甲酸研究的团队成员 。

2011年5月22日,王振义应兴化市政府的邀请,回到兴化演讲,不仅婉拒了讲课费,又捐出1万元作为兴化中学的学生奖励金 。2020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把获得的350万奖金捐献给了扶贫基金会。王振义每年都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定期捐款,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汶川大地震后,他委托陈竺,转交给四川残疾伤员捐款 。新冠疫情期间,他托同事取出积蓄,向湖北捐款 。

出席活动

2009年4月22日,王振义与陆埮、汪耕、孙钧在苏州科技学院参加“院士与大学生见面会”,与青年学子畅谈“生活、学习、创新” 。

2015年2月11日,王振义在上海参加“院士之家”启用仪式 ;11月5日,在华南理工大学出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赠书仪式暨何镜堂院士报告会” 。

2023年11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出席其从医执教75周年座谈会 。

三位院士学生为王振义(左2)送上祝福 三位院士学生为王振义(左2)送上祝福

人物轶事

编辑

学无止境

1996年,王振义在72岁时开始学习使用电脑上网,每天都要在网上查阅医学文献三四个小时以上。他熟练地使用iPhone,一台27寸苹果液晶显示屏占据了其办公桌的大半空间,在旁边一张更小的电脑桌上,还有一台PC电脑 。

王振义使用电脑为医学院的学生们出题 王振义使用电脑为医学院的学生们出题

医者仁心

王振义发明了“全反式维甲酸”特效药 ,如果把配方申请专利,这种“救命药”能让他“坐在家里便可以成为亿万富翁”。但他直接放弃了这项专利,他害怕穷人吃不起药,这违背了他研发药物的初衷 ,他只想着要让天底下所有的患者都第一时间用的起这种药,他把该药无偿地赠予给各大医院使用,将该药的制作方法毫不保留地相授 。

个人生活

编辑

家世背景

王振义的祖父是从江苏兴化逃水荒来到上海的,后来就扎根上海 。他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一个富裕家庭,父亲王文龙当时在上海的保险公司工作。王文龙给几个孩子取名“仁、义、礼、智、信”,他不允许孩子们沾染一点儿富家子弟的做派,教导他们做一个好人,一个老实人 。王振义的父母文化程度较高,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一直教导他们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诚实守信,无私奉献 。王振义兄妹共八人 ,他是家里第三个孩子,也是第二个儿子 ,除了最小的妹妹王妙琪因北上参加革命未能完成大学学业 ,其余七人均接受过高等教育,成年后在各自领域里有所成就 。

婚姻家庭

王振义的妻子谢竞雄曾是上海新华医院儿科医生,王振义在家中一个房间里一直保存着妻子用过的物品 ,她于2010年去世 ,王振义的心里始终惦记着她 。王振义育有三个儿子王志群、王志勤、王志刚 ,老大曾在一家与药品研发有关的公司当经理。老二曾在浦东南方基因中心搞研究工作。老三是医学博士,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

1958年,王振义夫妇和三个儿子合影 1958年,王振义夫妇和三个儿子合影

淡漠名利

王振义一生节俭,住的房子是医院提供的单元房,他要等他百年之后,把房子还给医院,并和医院签订合同,子女不能继承 。王振义还在遗嘱中决定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给自己的病人,这些钱可以给那些付不起钱的人看病 。

个人爱好

工作间隙,王振义喜欢听音乐,打打桥牌或乒乓球,曾获得院赛乒乓球冠军,还会玩儿电脑里的纸牌积分游戏,8000分是他追求的平均分,偶尔一次冲击到1万分,王振义很开心 。王振义爱花,最爱的是牡丹。他在客厅、书房、卧室都挂有牡丹图,有拍摄的照片、刺绣的作品,还有国画的立轴 。

人物影响

编辑

行星命名

为表彰王振义在“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做出的贡献,2012年6月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第77507号公报称,将第43259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王振义星” 。

人物评价

编辑

从医60多年来,您严谨治学、救死扶伤,不仅在血液学临床和研究等领域进行了多项开创性工作,而且以高超的医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为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您甘为人梯、德高望重,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医学拔尖人才,而且在为人、为医、为师、为学等方面是大家学习的楷模,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祝贺王振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贺信)

您是中国血栓和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所取得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您几十年来专注于治病救人、医学研究,为我国血液学、肿瘤诱导分化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临床和科研领域的顶尖人才。您始终淡泊名利,敬业奉献,严谨治学,为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作出了表率。(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祝贺王振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贺信)

您不仅为中国医学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更甘为人梯培养了一大批医学和科研领域的顶尖人才,可谓李满天下,你的为人为医为师为学都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 评)

您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血液学专家,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勤奋钻研、勇于创新,先后在血栓和止血研究、在癌肿的分化疗法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就。您开创了中国血液学临床诊治与科研的新路,奠定了中国血液学科发展的基础,确立了中国血液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您以卓越的学术成就为国内外瞩目,获得了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等一系列科技奖励。您救死扶伤、敬业奉献,以慈爱真诚的胸怀和高明娴熟的医术救治无数患者。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培养教育了一大批人才,桃李满天下。您以医者之德、学者之智为我国工程科技创新、医学教育研究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广大工程科技人员的楷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祝贺王振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贺信)

60年来,您全心专注于医学科学事业,不为繁华所诱,不为利欲所扰,不戚戚于清贫,不汲汲于富贵;您在白血病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不损伤正常细胞情况下的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治疗理论,并在国际上首创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成功,令世界医学界为之瞩目;60年来,您从医济世,救死扶伤,敬业奉献,以慈爱真诚的大医胸怀和高超娴熟的医术医治无数患者;60年来,您教书育人,擎灯引航,呕心沥血,为学生们铺就充满智慧的成长之路,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临床和科研人才。您是我们的师长,更是在治学、行医、育人、修身方面的表率,您的科学精神、高超医术、师德情操和人格风范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 评)

王振义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为人所景仰的名医大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血液学专业人才,他是全国医药卫生战线的杰出代表,也是广大医务人员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广大医务人员应学习王振义同志心系祖国,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高贵品质;学习王振义同志敢于创新,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学习王振义同志敬业奉献,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学习王振义同志传道授业,甘为人梯的高尚风范。(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 评)

您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杰出代表,我们应学习您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学习您慧眼识才、甘为人梯的精神;学习您大医精诚、学而不倦的精神。您是国家的骄傲、交大的荣耀。在为人、为医、为师、为学上是值得所有后辈学习的楷模。(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校长张杰祝贺王振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贺信)

您是中国血液病学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您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国际上开创了先河。您为挽救众多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为推进中国血液病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您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以对医学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中国血液病领域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的顶尖人才。您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医技高超惠泽苍生,却能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贵在孜孜不倦扶植后辈,您是中国当代医务界的大家与楷模。(时任上海市卫生局长徐建光祝贺王振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贺信)

您是中国著名血液学专家,您热爱祖国、勇于创新、为中国医学事业的做出了重大贡献。您提携后进、为人师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医学临床和科研人才。 您心系工程院的发展,积极参与工程院的各项工作。您心系患者,多年来从未离开过临床一线。您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 评)

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凯特林奖评委会 评)

王振义院士为人师表,医德高尚,待人谦和,甘为人梯。(《新闻晨报》 评)

王振义用“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和“国之大者”的奋斗身影,书写着“与国同行”的壮阔人生。(《兴化日报》 评)

王振义院士作为一名医学家,秉承高尚医德,拯救了无数生命;作为一名科学家,成功实践了诱导分化理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作为一名教育家,为国家造就了众多优秀的血液学专业人才,对世界医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评)

王振义是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杰出的医学科学家、世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评)

王振义院士是中国血液学领域的著名专家,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血液学和肿瘤诱导分化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几十年来,王振义院士热爱人民,救死扶伤,以精湛的医术医治了无数患者;严谨笃学,敢为人先,在国际上首倡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祝贺王振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贺信)

上一篇 轻度贫血

下一篇 闻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