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义 编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王振义1924.11.30-),江苏省兴化人,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陆学者之一。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1月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12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发布第77507号公报,将第43259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王振义星”。2020年9月,获得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王振义长期以来从事医学内科血液学领域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开创了白血病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在国际上首创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6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王振义成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王振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4年11月30日

毕业院校:上海震旦大学

职业:内科血液学专家

主要成就: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生地:江苏兴化

代表作品:《出血性疾病

个人经历

编辑

专著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

王振义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临床医学卷·内科学(上、下)

王振义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临床医学概要(一版)

王振义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

王振义,陈竺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生命科学丛书 肿瘤的诱导分化和凋亡疗法

王振义,陈竺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年12月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

王振义,阮长耿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第二版)

王振义,阮长耿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9月

英汉双解精选英语惯用语词典

王振义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

王振义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获奖记录

编辑
所获奖项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作品 获奖结果
2012-03-06 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奖 获奖
2011-01-14 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因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获奖
2003 美国血液学年会上作大会专题报告,获得海姆瓦塞曼奖 获奖
2000 获年度最佳被引征文奖 全反式维甲酸临床应用论文 获奖
1996 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奖 获奖
1994 获得国际肿瘤学界的最高奖—凯特林奖 获奖
1994 获得了何梁何利科技奖 获奖
1993 获得法国荣誉骑士勋章 获奖
1990 获法国“1990年杰出医生”奖牌 获奖
荣誉称号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结果
2004 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获奖
2001 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获奖
1992 被授予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获奖
科学类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结果
2020-9-6 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获奖

人物荣誉

编辑

2019年7月,上海市“最美奋斗者”推荐人选。

2022年8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公示名单。

社会任职

编辑

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中华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前广慈医院)主任、主治医师(1948~196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60~1982)、基础医学部主任(1982~198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984~198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1987~1996)。

人物评价

编辑

从医60年来,您严谨治学、救死扶伤,不仅在血液学临床和研究领域进行了多项开创性工作,而且以高超的医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为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您甘为人梯、德高望重,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医学拔尖人才,而且在为人、为医、为师、为学等方面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评)

王振义(来源:人民画报)王振义(来源:人民画报)

王振义教授的学术成就充分说明转化医学研究在中国大有可为,上海血研所四代人,在王振义先生的旗帜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终于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本攻克,而且创立了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治疗的新模式。六十年来,您全心专注于医学科学事业,不为繁华所诱,不为利欲所扰,不戚戚于清贫不汲汲于富贵;您在白血病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不损伤正常细胞情况下的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治疗理论,并在国际上首创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成功,令世界医学界为之瞩目;六十年来,您从医济世,救死扶伤,敬业奉献,以慈爱真诚的大医胸怀和高超娴熟的医术医治无数患者;六十年来,您教书育人,擎灯引航,呕心沥血,为学生们铺就充满智慧的成长之路,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临床和科研人才。您是我们的师长,更是在治学、行医、育人、修身方面的表率,您的科学精神、高超医术、师德情操和人格风范是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陈竺评)

您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血液学专家,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勤奋钻研、勇于创新,先后在血栓和止血研究、在癌肿的分化疗法研究上取得一系列成就。您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形成了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您开创了中国血液学临床诊治与科研的新路,奠定了中国血液学科发展的基础,确立了中国血液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您以卓越的学术成就为国内外瞩目,获得了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等一系列科技奖励。您救死扶伤、敬业奉献,以慈爱真诚的胸怀和高明娴熟的医术救治无数患者。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培养教育了一大批人才,满天下。您以医者之德、学者之智为中国工程科技创新、医学教育研究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广大工程科技人员的楷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评)

您是国内血栓和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所取得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您几十年来专注于治病救人、医学研究,为中国血液学、肿瘤诱导分化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临床和科研领域的顶尖人才。您始终淡泊名利,敬业奉献,严谨治学,为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作出了表率。我们特别需要像您这样的大师,培养更多的创新拔尖人才,带动提升上海自主创新能力和平。(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评)

王振义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为人所景仰的名医大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血液学专业人才,王振义同志是全国医药卫生战线的杰出代表,也是广大医务人员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评)

王振义院士是“我们敬佩的科学家,我们敬重的医学家,我们敬仰的教育家,我们当之无愧的学习楷模。”王振义院士是转化医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殷一璀评)

王振义教授是世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杰出的研究型医学家。他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专家,还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教育家,是中国医学和教育领域的治学典范、为师楷模。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医护工作者学习王振义教授敬业仁爱的高尚医德,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的崇高思想。决定要求广大师生医护员工要以王振义教授为榜样,时刻不忘国家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医学院,为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评)

王老是“一位无私无畏、尊重科学的医生,一位精勤不倦、胸怀宽广的科学家,一位言传身教、甘为人梯的老师,一位胸怀壮志、淡泊名利的大师,一位勤于钻研、学无止境的老人”。(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评)

像王振义老师这样的良医大师,之所以令人推崇、敬畏,正是因为他们以不凡的智慧、毅力和品格,做到了常人没有做到的事情,王老创建的血研所正是“转化医学”的典范,王老本人就是“转化医学”的实践典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原院长、终身教授李宏评)

王振义王振义

“王振义老师是我医学道路上的导师,是我们医学人生中的楷模,是血研所全体同道的领路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陈赛娟评)

我们要学习王振义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热情态度,学习他戒除浮躁的研究精神,学习他作出决断的勇气和决心,学习他谦和沉静、淡泊名利的医者本色。(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张烜评)

王振义院士医德高尚,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血液学专业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他永远勤奋认真,对病人温和可亲,他的学术成果卓著,但在署名、评奖等时,他的一贯作风永远是将成果归功于团队,把合作者特别是年轻人推向前台。(人民画报评)

王振义院士结合自身60多年的从医经历和感悟,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向家乡医务人员讲人生、讲学问。(新华日报评)

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于2015年以疟疾青蒿素疗法打开了诺贝尔奖的闸门之后,王振义的恶性肿瘤诱导分化疗法,与张亭栋的白血病砒霜疗法、王学昌的颈肩腰腿痛弧刃针疗法、盛志勇烧伤病程规律和新疗法、施一公的剪接体结构和机理、韩济生的针灸镇痛原理、吴孟超的外科新理论及疗法等一起,被认为是中国大陆继屠呦呦之后,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大陆重级科技成果。(中国科技网评)

人物轶事

编辑

1996年,王振义72岁时开始学习使用电和上网,从此每天都要在网上查阅医学文献三四个小时以上。王振义追忆起当年每周末大老远到中华医学馆查资料,逐字逐句把有价值的内容抄下来,一天最多能读四五篇文章,不禁感慨现在的网络实在太方便。王振义说:“为人师表,我不能老拿旧知识去糊弄年轻人。让他们看到我的学问在不断上进,他们也会受到激励,不断学习。”事实是,每次“开卷考试”最紧张的不是考生王振义,反倒是考官。年轻的医生们既为有机会能得到王老师真传而兴奋,又为王老师可能会提的各种问题而紧张。

内科血液学专家、肿瘤专家王振义的手稿里详细记录了白血病的分类。王振义治疗肿瘤的思路是诱导癌细胞“改邪归正”。他研制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全反式维甲酸,让这种曾被视作最凶险白血病的疾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被治愈的白血病。他还放弃申请这项专利,让这款“救命药”维持住了低价,并被纳入了医保的范畴。

王振义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时却说:“我发现我的方法只能治疗一种急性白血病,不是所有急性白血病。每天都有急性白血病的病人死掉,我非常难过,觉得我们努力了几十年只解决了一种急性白血病。”这份手稿是王振义写给自己未完成的使命,也是写给他牵挂的病人的一片丹心与赤诚。

王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