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丸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葶苈丸,中药方剂“葶苈丸”。处方:葶苈子52.5克(生用)牵牛子 泽漆叶 海藻(洗去咸,炙)昆布(如前炙)桑根白皮(炙)甘遂(熬)椒目 郁李仁(去皮)各22克 桂心7.5克。制法:上十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能主治:治肿。用法用量:每服15丸,一日二次,渐加至20丸,用桑白皮(切)30克,赤小豆10克,通草6克(切),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煎汤送……

目录

    1 《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唐侍中方:葶苈丸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用法用量 6 注意 7 摘录 8 《外台秘要》卷二十引《范汪方》:葶苈丸 9 别名 10 处方 11 制法 12 功能主治 13 用法用量 14 摘录 15 《全生指迷方》卷四:葶苈丸 16 处方 17 制法 18 功能主治 19 用法用量 20 摘录 21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葶苈丸 22 别名 23 处方 24 制法 25 功能主治 26 用法用量 27 摘录 28 《普济本事方》卷四:葶苈丸 29 处方 30 制法 31 功能主治 32 用法用量 33 摘录 34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葶苈丸 35 处方 36 制法 37 功能主治 38 用法用量 39 摘录 40 《圣惠》卷五十四:葶苈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用法用量 45 摘录 46 《外台》卷十九引唐临方:葶苈丸 47 别名 48 处方 49 制法 50 功能主治 51 用法用量 52 注意 53 摘录 54 《医心方》卷八引唐临方:葶苈丸 55 处方 56 制法 57 功能主治 58 用法用量 59 注意 60 摘录 61 《圣惠》卷五十四:葶苈丸 62 处方 63 制法 64 功能主治 65 用法用量 66 摘录 67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葶苈丸 68 处方 69 制法 70 功能主治 71 用法用量 72 摘录 73 《圣惠》卷三十六:葶苈丸 74 别名 75 处方 76 制法 77 功能主治 78 用法用量 79 注意 80 摘录 81 《圣惠》卷六:葶苈丸 82 别名 83 处方 84 制法 85 功能主治 86 用法用量 87 摘录 88 《圣惠》卷六:葶苈丸 89 处方 90 制法 91 功能主治 92 用法用量 93 摘录 94 《圣惠》卷六:葶苈丸 95 处方 96 制法 97 功能主治 98 用法用量 99 摘录 100 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葶苈丸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用法用量 105 注意 106 摘录 107 《麻症集成》卷三:葶苈丸 108 处方 109 制法 110 功能主治 111 用法用量 112 摘录 113 《圣济总录》卷八十:葶苈丸 114 处方 115 制法 116 功能主治 117 用法用量 118 摘录 119 《麻科活人》卷五十:葶苈丸 120 处方 121 功能主治 122 用法用量 123 摘录 124 《本事》卷四:葶苈丸 125 处方 126 制法 127 功能主治 128 用法用量 129 各家论述 130 摘录 131 《兰室秘藏》卷上:葶苈丸 132 别名 133 处方 134 制法 135 功能主治 136 用法用量 137 摘录 138 《御药院方》卷八:葶苈丸 139 处方 140 制法 141 功能主治 142 用法用量 143 摘录 144 《医方类聚》卷一三二引《施圆端效方》:葶苈丸 145 处方 146 制法 147 功能主治 148 用法用量 149 摘录 150 《普济方》卷一八三:葶苈丸 151 处方 152 制法 153 功能主治 154 用法用量 155 摘录 156 《医统》卷八十九:葶苈丸 157 处方 158 制法 159 功能主治 160 用法用量 161 摘录 162 《卫生总微》卷十四:葶苈丸 163 处方 164 制法 165 功能主治 166 用法用量 167 摘录 168 《外台》卷十一引《近效方》:葶苈丸 169 处方 170 制法 171 功能主治 172 用法用量 173 摘录 174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葶苈丸 175 处方 176 制法 177 功能主治 178 用法用量 179 摘录 180 《外台》卷二十引《范汪方》:葶苈丸 181 别名 182 处方 183 制法 184 功能主治 185 用法用量 186 摘录 187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葶苈丸 188 处方 189 制法 190 功能主治 191 用法用量 192 摘录 193 《圣济总录》卷八十:葶苈丸 194 处方 195 制法 196 功能主治 197 用法用量 198 摘录 199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葶苈丸 200 处方 201 制法 202 功能主治 203 用法用量 204 摘录 205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葶苈丸 206 处方 207 制法 208 功能主治 209 用法用量 210 摘录 211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葶苈丸 212 处方 213 制法 214 功能主治 215 用法用量 216 摘录 217 《圣济总录》卷五十:葶苈丸 218 处方 219 制法 220 功能主治 221 用法用量 222 摘录 223 《圣济总录》卷五十:葶苈丸 224 处方 225 制法 226 功能主治 227 用法用量 228 摘录 229 方出《圣惠》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八:葶苈丸 230 处方 231 制法 232 功能主治 233 用法用量 234 摘录 235 《圣惠》卷五十一:葶苈丸 236 处方 237 制法 238 功能主治 239 用法用量 240 摘录 241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葶苈丸 242 处方 243 制法 244 功能主治 245 用法用量 246 摘录 247 《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葶苈丸 248 处方 249 制法 250 功能主治 251 用法用量 252 摘录 253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葶苈丸 254 处方 255 制法 256 功能主治 257 用法用量 258 摘录 259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葶苈丸 260 处方 261 制法 262 功能主治 263 用法用量 264 摘录 265 《普济方》卷二十七引《护命方》:葶苈丸 266 处方 267 制法 268 功能主治 269 用法用量 270 摘录 271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葶苈丸 272 处方 273 制法 274 功能主治 275 用法用量 276 摘录 277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葶苈丸 278 处方 279 制法 280 功能主治 281 用法用量 282 摘录 283 《普济方》卷一九一:葶苈丸 284 处方 285 制法 286 功能主治 287 用法用量 288 摘录 289 《本事》卷二:葶苈丸 290 处方 291 制法 292 功能主治 293 用法用量 294 各家论述 295 摘录 296 《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葶苈丸 297 处方 298 制法 299 功能主治 300 用法用量 301 注意 302 摘录 303 《圣济总录》卷八十:葶苈丸 304 处方 305 制法 306 功能主治 307 用法用量 308 摘录 309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葶苈丸 310 处方 311 制法 312 功能主治 313 用法用量 314 摘录 315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葶苈丸 316 处方 317 制法 318 功能主治 319 用法用量 320 摘录 321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葶苈丸 322 配方组成 323 用法用量 324 功效 325 主治 326 临床应用 327 用药分析 328 用方思路 329 随证加减 330 注意 331 332 方歌 333 摘录

      《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唐侍中方: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52.5克(生用)牵牛子 泽漆叶 海藻(洗去咸,炙)昆布(如前炙)桑根白皮(炙)甘遂(熬)椒目 郁仁(去皮)各22克 桂7.5克

      制法

      编辑

      上十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水肿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5丸,一日二次,渐加至20丸,用桑白皮(切)30克,赤小豆10克,通草6克(切),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煎汤送服。

      注意

      编辑

      服药期间,忌食生葱。

      摘录

      编辑
      《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唐侍中方

      《外台秘要》卷二十引《范汪方》:葶苈丸

      编辑

      别名

      编辑

      二利丸(《外台秘要》卷二十)。

      处方

      编辑

      葶苈270克(熬)吴茱萸270克

      制法

      编辑

      上药二味,各别捣筛,加蜜拌和,更捣二万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治水肿。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丸,一日三次,不知增之,当以小便利为候。

      摘录

      编辑
      《外台秘要》卷二十引《范汪方》

      《全生指迷方》卷四: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炒)续随子(去皮,研)各15克 干笋30克

      制法

      编辑

      上药共为细末,熟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利水。治妇人小便不利,身面浮肿,水乘于血,致经水不行者。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次7粒,煎扁竹汤送下。

      摘录

      编辑
      《全生指迷方》卷四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葶苈丸

      编辑

      别名

      编辑

      坠涎葶苈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

      编辑

      甜葶苈(隔纸炒)黑牵牛(炒)汉防己 杏仁(炒,去皮、尖)各3克

      制法

      编辑

      上药将前三味研末,入杏仁泥,取蒸陈枣肉和捣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宣肺平喘利水。治乳食冲肺,咳嗽痰喘,面赤。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5~7丸,用生汤送下。

      摘录

      编辑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普济本事方》卷四: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15克(炒令香)郁李仁(浸,去皮、尖,熬紫色,称)22克(与葶苈二味别研如膏,令极匀)白术15克 牵牛子15克(一半生用,一半熟用)赤茯苓(去皮)桑白皮(蜜炙,锉)羌活(洗去土)汉防己 陈橘皮(去白)泽泻各22克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与前二味同研,炼蜜和入臼内杵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治腹中湿热,目下作肿,如新卧起蚕之状,两足胫微肿;中满气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卧则右胁有气上冲,肩腋与缺盆牵引不快,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

      编辑

      初服10丸,空腹时用生姜、橘皮汤送下,每日二次。不知,加至20~30丸,以知为度。

      摘录

      编辑
      《普济本事方》卷四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纸上微炒)半两,芸苔子(拣净)1两,马兜铃(锉)1两,紫菀(去苗土)1两,人参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0枚,皂荚(酥炙,去黑皮及子)半两,白前1两,甘草(炙,锉)1两,防己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乳石上气,呀嗽不得卧,卧即气绝。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圣惠》卷五十四: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捣如膏),汉防己1两(末),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生捣如膏)。

      制法

      编辑

      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卒身面四肢浮肿,喘息急。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30丸,煎橘皮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

      编辑
      《圣惠》卷五十四

      《外台》卷十九引唐临方:葶苈丸

      编辑

      别名

      编辑

      葶苈牵牛丸

      处方

      编辑

      葶苈子7分(生用),牵牛子3分,泽漆叶3分,海藻(洗去咸,炙)3分,昆布(如上炙)3分,桑根白皮(炙)3分,甘遂(熬)3分,椒目3分,郁李仁3分(去皮),桂心1分。

      制法

      编辑

      上为末,拣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水气及脚并虚肿。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5丸,加至20丸,用桑白皮(切)5合,赤小豆1合,通草1两(切),水2升,煮取1升送下,1日2次。

      注意

      编辑

      忌生葱。

      摘录

      编辑
      《外台》卷十九引唐临方

      《医心方》卷八引唐临方: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5两(缓火熬令紫色),杏仁2两半(去皮尖,熬令紫色),大枣30枚(去皮,捣取肉)。

      制法

      编辑

      上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脚气。小便涩,少腹满,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编辑

      平旦空腹服8-9丸,晚间服5丸,2日后小便当利,3-4日后平旦服5丸,晚间服5丸,以白饮送下。

      注意

      编辑

      忌食咸腻之物。

      摘录

      编辑
      《医心方》卷八引唐临方

      《圣惠》卷五十四: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1两半(隔纸炒令紫色,更别研如膏),甘遂1两(煨令微黄),牵牛子1两(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羌活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气水。肿满喘急,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7丸,空心以温水送下。长取利2-3行,以愈为度。

      摘录

      编辑
      《圣惠》卷五十四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隔纸炒)2两,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编辑

      石水。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0丸,米饮送下,日3夜1。小便利为度。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圣惠》卷三十六:葶苈丸

      编辑

      别名

      编辑

      葶苈膏

      处方

      编辑

      甜葶苈1两(长流水洗净,微火熬,捣为末),山杏仁半两(汤浸,去皮),盐花2钱。

      制法

      编辑

      上为末,更入腊月猪脂1钱,和研如泥,硬软得所,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耳聋,耳中常有声哄哄声者。

      用法用量

      编辑

      葶苈膏(《圣济总录》卷一一四)。《圣济总录》本方用法:上捣研极烂,入猪膏中,以银器盛,慢火煎成膏,倾入瓷盒中。以绵裹枣核大,塞耳中。

      注意

      编辑

      一百日内,慎一切毒、鱼、肉、生冷、滑腻

      摘录

      编辑
      《圣惠》卷三十六

      《圣惠》卷六:葶苈丸

      编辑

      别名

      编辑

      甜葶苈丸

      处方

      编辑

      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别研如膏),贝母1两(煨令微黄,捣末),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皂荚2两(捶碎,以酒5合揉取汁,煎成膏)。

      制法

      编辑

      上为末,以皂荚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久患肺气喘急,痰壅闷乱。肺痈。

      用法用量

      编辑

      甜葶苈丸(《圣济总录》卷五十)。

      摘录

      编辑
      《圣惠》卷六

      《圣惠》卷六: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马兜铃1两,汉防己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鸡子黄5枚(泻纸上焙干为末),皂荚(无蛀者,小便浸2宿后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捣末)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肺气喘促烦热,面目浮肿,大肠不利。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编辑
      《圣惠》卷六

      《圣惠》卷六: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3分(隔纸炒令紫色),杏仁3-7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牵牛子1两(微炒),汉防己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肺脏气实,心胸壅闷,咳嗽喘促,大肠气滞。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桑根白皮煎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编辑
      《圣惠》卷六

      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4分(好者,熬令紫色),甘草4分(炙),杏仁4分,海蛤4分(别研如面),郁李仁4分,汉防己5分,吴茱萸2分,槟榔6分,大黄7分。

      制法

      编辑

      上为散,合研令调和,取蒸饼中枣膏2分,去皮搅和白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脚气冲心,肺气喘急,及水气卧不得。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5丸,空腹服,渐渐加至下泄为度。服良久,待丸散后可食。

      注意

      编辑

      忌海藻、菘菜。

      摘录

      编辑
      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麻症集成》卷三: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炒葶苈子、杏仁、防己(酒洗)、茯苓、白牵牛、萝菔子。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

      编辑

      麻疹没后,水入肺,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

      编辑

      食后白水送服。

      摘录

      编辑
      《麻症集成》卷三

      《圣济总录》卷八十: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微炒)半两,防己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郁李仁半两,紫苏子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水气,通身黄肿。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麝香酒送下,1日3次。以小便利为度。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八十

      《麻科活人》卷五十: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隔纸略炒)、汉防己、牵牛子(略炒)、杏仁(去皮尖油)、莱菔子。

      功能主治

      编辑

      麻出气喘,将成龟胸。

      用法用量

      编辑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葶苈汤”。

      便溏滑者,除牵牛。

      摘录

      编辑
      《麻科活人》卷五十

      《本事》卷四: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半两(炒令香),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熬紫色,秤3分,2味别研如膏,令极匀),白术半两,牵牛子半两(一半生,一半熟用),赤茯苓(去皮)3分,桑白皮(蜜炙,锉)3分,羌活(洗去土)3分,汉防己3分,陈橘皮(去白)3分,泽泻3分。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腹中有湿热气,目下作肿,如新卧起蚕之状,两足胫微肿。病在,肾者少阴也,标在肺,肺者太阴也。故中满气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卧则右胁有气上冲,肩腋与缺盆相牵引不快,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

      编辑

      初服10丸,空心、晚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1日2次。不知加至20-30丸,以知为度。

      各家论述

      编辑

      《本事方释义》:甜葶苈气味苦辛寒,入手太阴,性能行水下气;郁李仁气味辛平,入手足太阴、阳明;白术气味甘温,入足太阴;牵牛子气味苦寒,入手足阳明、足太阳,善能行水;桑白皮气味苦辛,入手太阴;赤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太阳;汉防己气味苦辛平,入足太阳,能行下焦,祛风利湿;羌活气味苦辛甘平,入足太阳,善能行水;陈橘皮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泽泻气味苦咸平,入足太阳。此药因湿热浮肿,本病在肾,标病在肺,致中满气急、咳喘不得卧者,非利湿行水,不能效也。送药以生姜、橘皮之辛通、则在上之邪从汗而去,在下之邪从溲而去也。

      摘录

      编辑
      《本事》卷四

      《兰室秘藏》卷上:葶苈丸

      编辑

      别名

      编辑

      人参顺气饮子

      处方

      编辑

      半夏(洗)5分,厚朴(炙)5分,石膏5分,青皮5分,当归身7分,白豆蔻仁1钱,缩砂1钱,茵陈(酒制)1钱,干葛1钱,炙甘草3钱,羌活3钱,黄芩(一半酒洗,一半炒)3钱,苦葶苈(酒洗,炒)3钱,人参3钱,柴胡3钱,独活3钱。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米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心下痞,胸中不利。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钱,临卧用一口汤送下。

      摘录

      编辑
      《兰室秘藏》卷上

      《御药院方》卷八: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苦葶苈半两(微炒,研细),郁李仁(去皮,研)3分,赤茯苓(去皮心)3分,桑白皮(锉,炙)3分,黑牵牛(生,取头末)半两,汉防己2分,川羌活2分,陈橘皮(汤浸洗,去白,焙干)2分,泽泻2分,白术半两。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受湿,流于四肢,足胫浮肿,小便涩少。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5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编辑
      《御药院方》卷八

      《医方类聚》卷一三二引《施圆端效方》: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苦葶苈(炒)半两,桑白皮(切,炒)半两,枳壳(麸炒),木通半两,槟榔3钱,木香3钱。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诸疸黄肿,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30丸,食后以橘皮汤送下,1日3次。

      摘录

      编辑
      《医方类聚》卷一三二引《施圆端效方》

      《普济方》卷一八三: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6两(熬紫色),干枣10枚。

      制法

      编辑

      上葶苈子捣如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久上气。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0丸,将干枣劈碎,以水1升,煮取5合,去滓,食后送服,1日2次。

      摘录

      编辑
      《普济方》卷一八三

      《医统》卷八十九: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炒)1两,黑豆(炒)1两,杏仁(去皮尖,炒,另研)1两,汉防己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入杏膏蒸陈枣肉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小儿乳食伤脾,伤风咳嗽,面赤身热,痰盛喘促。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5-7丸,乳食后或临卧以淡姜汤送下。

      摘录

      编辑
      《医统》卷八十九

      《卫生总微》卷十四: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半两(微炒)。

      制法

      编辑

      上杵如泥,入枣肉再杵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小儿水气腹肿,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5丸,空心、晚后枣汤送下。

      摘录

      编辑
      《卫生总微》卷十四

      《外台》卷十一引《近效方》: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隔纸炒)1两,栝楼仁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1两,汉防己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消渴,成水病浮肿。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30丸,食前以茯苓煎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

      编辑
      《外台》卷十一引《近效方》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隔纸炒)2两,木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楮根白皮(炙,锉)3分,干姜(炮)3分,槟榔(煨,锉)3分,防己3分,马兜铃(去皮,微炒)3分,朴消(别研)3分,蓬莪术(煨,锉)3分,甘遂(微煨)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妇人水分,浮肿不退,经脉不利。

      用法用量

      编辑

      方中楮根白皮,《普济方》作“桑根白皮”。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外台》卷二十引《范汪方》:葶苈丸

      编辑

      别名

      编辑

      二利丸

      处方

      编辑

      葶苈1升(熬),吴茱萸1升。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水肿。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丸。不知增之,当以小便利及下为度。若下者,但可清旦1服。若不下,但小便利者,日可再3服。常服肿消。

      摘录

      编辑
      《外台》卷二十引《范汪方》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净洗晒干,浆水浸半日,布内盛,蒸一炊久,取出晒干,捣末)、防己、郁李仁(汤浸,去皮,研)各等分。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赤小豆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劳嗽,头面虚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5丸,煎糯米饮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圣济总录》卷八十: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炒令紫)半合,防己1两半,椒目1两半,大黄(锉碎,醋拌炒)1两半,蓖麻子(去皮)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炒)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同枣肉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水肿。内虚外实,久有积聚,荣卫不通,甚者变为赤水。此为病从心起,入于皮肤,肿满皮厚,体重上气,卧烦而躁。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如不动加至15-20丸。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八十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2两(隔纸炒),防己半两,麻黄(去根)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半两,黑牵牛5两(内将2两生杵,取末半两,余3两于铫子内炒,候匀热便杵为末,秤3分)。

      制法

      编辑

      上为极细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解肺热,利胸膈,化痰止嗽。主热嗽。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桑根白皮、生姜煎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炒)1两,木香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支饮,气喘不得息。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慢火炒,别捣为膏)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3分,桂(去粗皮)3分,羚羊角(镑)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柴胡(去苗)3分,鳖甲(去裙襕,醋浸炙)3分,防风(去叉)3分,菟丝子(酒浸两宿,焙干,炒,别捣)3分,牛膝(去苗)3分,安息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消渴下冷,小便浓白如泔,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圣济总录》卷五十: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隔纸炒)1两1分,大黄(锉,炒)1两半,芒消(研细)1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1分。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肠胃受热,瘕聚沉伏,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丸,以水1盏,煎取6分,温服。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五十

      《圣济总录》卷五十: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隔纸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柴胡(去苗)1两,枣肉(研)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炼蜜与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肺气喘息,面目浮肿。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空腹煎杏仁汤送下,1日2次。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五十

      方出《圣惠》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八: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2两(以水净过,日晒干,却用浆水浸1炊久,取出又晒干),汉防己半两,桑根白皮3分(锉),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肺气咳嗽,头面虚肿,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

      编辑

      《普济方》本方用法:每服二十丸,不拘时候生姜汤送下。

      摘录

      编辑
      方出《圣惠》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八

      《圣惠》卷五十一: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1两,紫苏子半两,木香半两,桂心1两,槟榔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支饮,心膈痞急,咳逆短气,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惠》卷五十一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炒)1分,杏仁(不去皮)1分。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十种水气。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5丸,煎杏仁汤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3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水肿气满。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5丸,加至7丸。得利为佳。

      摘录

      编辑
      《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纸上炒)2两,防己2两,甘草(炙)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熬别研)2两半,贝母(去心)1两半。

      制法

      编辑

      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乳石发动脚气,兼上气喘急,咳嗽,小便涩,服利水药小便不利,大便反利。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30丸,煎大枣、桑根白皮汤送下。未利再服。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炒)1两半,消石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2两半。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涌水。腹满,小便难。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0丸,食前以木通汤送下,1日2次。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普济方》卷二十七引《护命方》: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隔纸炒)半两,铅丹(细研)1两,砒霜(夜间露7夜,细研,日收)1两,半夏(汤浸,去滑,焙)1两,羌活(去苗头)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马兜铃1两。

      制法

      编辑

      上除砒霜、铅丹2味研如飞尘,余药为极细末,以枣肉为丸,如绿豆大,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

      编辑

      久患肺气喘急,中作声,上焦壅热,不能起动。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30丸,食后以葱茶送下,气实者,加至5-7丸。

      摘录

      编辑
      《普济方》卷二十七引《护命方》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隔纸炒)1分,大黄(锉,炒)半两,人参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伤寒时气发黄。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甜葶苈子(纸上炒)1分,大黄(蒸熟,锉)1分,杏仁2-7枚(去皮尖双仁,灯上燎熟)。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肺脏热实喘嗽。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5-7丸,食后、临卧以生姜、乌汤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普济方》卷一九一: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炒)1两,泽泻1两,猪苓(去皮)1两,椒目1两,桑根白皮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大戟(炒)1两,甘遂(炒)1两,大黄(炒)1两,黄芩1两(去黑心),芫花(炒焦,酒浸)1两,荛花半两。

      制法

      编辑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涌水。腹满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5钱匕,水1盏,煎至7分,早、晚食前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

      编辑
      《普济方》卷一九一

      《本事》卷二: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苦葶苈1两1分(隔纸炒香),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半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白蒺藜(去角,炒)半两,干姜(炮)半两,川乌头(炮,去皮尖)半两,吴茱萸(汤浸,焙7次)半两,大杏仁(去皮尖,微炒)半两,鳖甲(淡醋煮,去裙膜,净洗,酸醋炙黄)半两,茯苓(去皮)半两,人参(去芦)半两,槟榔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定喘急。主肺积。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30丸,姜、枣汤送下,1日3-4次,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

      编辑

      《本事方释义》:苦葶苈气味苦辛寒,入手太阴;当归气味辛温,入手少阴、足厥阴;肉桂气味甘辛大热,入足厥阴;白蒺藜气味甘辛温,入足厥阴,能明目;干姜气味辛热,入足太阴;川乌头气味辛热,入足太阳;吴茱萸气味辛热,入足厥阴;鳖甲气味咸平,入足厥阴;杏仁气味苦辛微温,入手太阴;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能引诸药达于至阴之处;人参气味甘温,入脾胃;槟榔气味苦辛温,入足太阴、太阳,能消积下气。肺有积饮,咳逆欲喘,由乎中土气怯,不能养金制木,得土中有权,饮浊不致泛溢,肺金职司不废,乌有不安者乎!

      摘录

      编辑
      《本事》卷二

      《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7两,椒目3两,茯苓3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水肿。腹苦满急,妨碍饮食。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0丸,1日3次。

      注意

      编辑

      忌酢物。

      摘录

      编辑
      《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

      《圣济总录》卷八十: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子(纸上炒令紫色)3两,牵牛子(微炒)1两半,海藻(洗去咸,炒)1两,昆布(洗去咸,炒)1两,猪苓(去黑皮)1两,泽漆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水蛊。身体洪肿,喘满。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5丸,稍加至20丸,米饮送下,1日2次。以知为度。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八十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隔纸微炒)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1两,防己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入杏仁同研匀,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伤寒肺壅,上气痰。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食后煎桑白皮汤送下,1日2次。微利即止。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葶苈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葶苈(隔纸炒)1两,泽泻1两,猪苓(去黑皮)半两,椒目半两,桑根白皮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半两,牵牛子(炒)半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涌水。腹满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葱白汤送下,不知加至30丸。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葶苈丸

      编辑

      配方组成

      编辑

      葶苈子二斤(100克)(注:仲景原书无用量,此处为后人所加)。

      用法用量

      编辑

      上一味,捣碎,以蜜为丸,共为二十丸,温服一丸,日三服。

      功效

      编辑

      泻肺消肿。

      主治

      编辑

      肺脾水肿证,脉浮或沉者。

      临床应用

      编辑

      1.中医病证:肺脾水肿证。咳嗽,胸满,胸闷腹胀心悸,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浮或沉。

      2.西医疾病:肺源性心脏病水肿、高血压心脏病水肿、肾病水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肺脾水肿证者。

      用药分析

      编辑

      方中葶苈子泻肺降逆,利水消肿。

      用方思路

      编辑

      1.葶苈丸既是辨治肺脾水肿证的重要代表方,又是辨治诸多杂病如肺病、心病、肾病、内分泌等的重要基础方。

      2.方中葶苈子降肺利水。葶苈丸的应用并不局限于肺脾水肿证,还可用于辨治诸多杂病,如呼吸、循环、内分泌、泌尿等系统疾病。

      3.运用葶苈丸辨治的病证(无论病变部位在肺、在心或在脾肾),以水气内停为主,其治既要泻肺利水。

      随证加减

      编辑

      若夹虚热,可与猪苓汤合方用之;若夹湿热,可与牡蛎泽泻散合方用之;若夹瘀水,可与蒲灰散合方用之。

      注意

      编辑

      运用葶苈丸既要辨清西医之病,又要辨清两医之病属于中医水气内停证。辨西医之病可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展演变及转变规律,辨中医之证可更好地针对西医之病选用葶苈丸。

      编辑

      ①葶苈丸的组成药物仅有一味,在临床中单用比较少,为了取得最佳疗效,最好合方应用。②葶苈丸虽是辨治肺脾水肿证的重要代表方,但在临床中对心肺水肿证等也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方歌

      编辑

      葶苈丸泻肺消肿,咳喘痰逆皆可消。

      摘录

      编辑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