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肉状菌病 编辑

食用菌病害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胡桃肉状菌病是食用菌病害,胡肉状菌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泛。土壤是它的传染源。土壤是胡桃肉状菌的传染源,没有充分发酵的培养料及感染有胡桃肉状菌的蘑菇菌种,都是它的传染途径。另外,操作人员的手、工具、昆虫都可以传播此病。还有旧菇房原有的床架、地面没有彻底地进行消毒就继续使用,也是造成该病流行的原因。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胡桃肉状菌病

传播途径:土壤是胡桃肉状菌的传染源

发病症状:会出现成串、不规则的白色小菇蕾

发病条件:温度16~29℃范围内

简介

编辑

胡桃肉状菌病是食用菌病害,胡桃肉状菌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泛。土壤是它的传染源。

发病症状

编辑

侵染菌种时,在未长满的菌种瓶中出现浓密的白色菌丝,菌丝较短,有许小白点,不形成菌被,易被误认为是菌丝徒长或发生菌丝变异。拔掉棉塞,会闻到一种漂白粉味道。

培养料感染此病,会出现成串、不规则的白色小菇蕾,向四周扩散,并有浓烈的漂白粉味,蘑菇菌丝逐渐消失。在覆土层中与培养料上形成不规则状物,表面有不规则的皱褶,极似核桃仁花椰菜。它的子囊果有时可集成很大一团,直径可达5~10厘米。但很容易分开成许多小块,直径0.5~1.5厘米不。菌肉疏松质软,捏破后有一股令人厌恶的腥臭味。

发病条件

编辑

胡桃肉状菌在温度16~29℃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超过蘑菇菌丝生长速度,特别是蘑菇菌丝能刺激该菌的萌发、生长。在28℃的条件下,经过9~10天就可以形成许多子囊果。该病菌适于在含65%~70%的培养料上生长,空气湿度在95%以上时生长最旺盛。酸碱度生长范围在pH值4~10之间,最适pH值5~6。因此,高湿度、高含水量、偏酸性的情况下,胡桃肉菌最适宜生长。

传播途径

编辑

土壤是胡桃肉状菌的传染源,没有充分发酵的培养料及感染有胡桃肉状菌的蘑菇菌种,都是它的传染途径。另外,操作人员的手、工具、昆虫都可以传播此病。还有旧菇房原有的床架、地面没有彻底地进行消毒就继续使用,也是造成该病流行的原因。

防治措施

编辑

胡桃肉状菌有较强的耐热和抗药能,又是土壤中的一种常见菌,发生危害时它和蘑菇菌丝混杂在培养料中,只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①不要到有该病大量发生的疫区去购买菌种。也不要到有该病发生的菇房去选择种菇和分离菌种。

②患过此病的菇房,要严格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应淘汰竹木床架。

③堆制培养料要防止料偏湿,保证堆温上升到75℃左右。因为胡桃肉状菌的子囊果和孢子在70℃上保持12小时就会被杀死。配方中要增添石灰粉,调高pH值。

④在选择土壤时,不要选择在上年已发生病害的蘑菇废料田中去挖取覆盖泥土。土壤挖取后,用甲醛喷雾后闷4~5天进行消毒。

⑤菇房的管理要注意通风换气,要防止菇房形成一个高温、高湿、又不通气的不良环境。对已发生胡桃肉状菌的床面,要马上撒上一层生石灰粉,面积比发病区大。同时,停止喷水15~20天,检查是否该病已被控制,连同土粒取出菇房处理,覆上高pH值的新土粒。当气温下降到15℃以下时,再喷水。过一段时间后,还能长出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