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益气汤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清暑益气汤,中药方剂“清暑益气汤”。处方:黄耆 苍术(泔浸,去皮)升麻各3克 人参(去芦)泽泻 神曲(炒黄)橘皮 白术15克 麦门冬(去当归身 炙甘草各0.9克 青皮(去白)0.9克 黄柏(酒洗,去皮)0.6~0.9克 葛根0.6克 五味子9枚。能主治:清暑化湿,益气生津。治平素气阴俱虚,又感暑湿,或暑湿耗伤气阴,身热而烦,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胸满气促,肢体沉痛……

《脾胃论》卷中:清暑益气汤

编辑

处方

编辑

黄耆 苍术(泔浸,去皮)升麻各3克 人参(去芦)泽泻 神曲(炒黄)橘皮 白术各15克 麦门冬(去心)当归身 炙甘草各0.9克 青皮(去白)0.9克 黄柏(酒洗,去皮)0.6~0.9克 葛根0.6克 五味子9枚

功能主治

编辑

清暑化湿,益气生津。治平素气阴俱虚,又感暑湿,或暑湿耗伤气阴,身热而烦,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胸满气促,肢体沉痛,口渴自汗,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

用法用量

编辑

上药哎咀。用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脾胃不足者,少用升麻,少加柴胡;中满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参;口干者,加干葛;汗少者,黄耆减五分;心下痞者,少加黄连

备注

编辑

方中人参、黄耆益气固表,苍术、白术健脾燥湿;黄柏、麦冬、五味子泻火生津,陈皮、青皮、泽泻理气渗湿;当归养血和阴;升麻、葛根解肌升清;甘草和中。配合成方,共奏清暑化湿,益气生津之功。

摘录

编辑
《脾胃论》卷中

《温热经纬》卷四:清暑益气汤

编辑

别名

编辑

王氏清暑益气汤(《方剂学》)。

处方

编辑

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功能主治

编辑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治暑热耗气伤津。身热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者。

用法用量

编辑

水煎服。

备注

编辑

方中西瓜翠衣清暑涤热,生津利尿;西洋参、石斛、麦门冬、甘草、粳米益气养阴生津;黄连、知母、竹叶、荷梗清暑泄热。故适用于暑热耗伤气津证。

摘录

编辑
《温热经纬》卷四

《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

编辑

组成

编辑

西洋参(6g), 石斛(15g) ,麦冬(9g) ,黄连(3g) ,竹叶(6g) ,荷梗(15g),知母(6g) ,甘草(3g),粳米(15g) ,西瓜翠衣(30g)(原书未注用量)。

用法

编辑

水煎服。

功效

编辑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

编辑

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方解

编辑

本方治证乃暑热内侵,耗伤气津所致。暑为阳邪,其性开泄,暑热伤人,易扰心神,伤津耗气,故见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治宜清热祛暑,益气生津。方中用甘寒之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止渴利小便,共为君药。荷梗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清热,益胃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知母、竹叶清热除烦,共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使暑热得清,气津得复,诸症自除。

配伍特点:方中清补并用,既清热解暑,又益气养阴,有标本兼治之义。

临床应用

编辑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夏月感暑,气阴两伤常用方。临床以身热汗多,心烦口渴,体倦少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中暑、小儿夏季热属暑热气阴不足者。

注意

编辑

本方滋腻养阴之品较多,对暑热夹湿者,不宜使用。

方歌

编辑

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摘录

编辑
《温热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