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夏丸 编辑
目录
-
1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半夏丸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用法用量
6
摘录
7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半夏丸
8
别名
9
处方
10
制法
11
功能主治
12
用法用量
13
摘录
14
《重订严氏济生方》:半夏丸
15
别名
16
处方
17
制法
18
功能主治
19
用法用量
20
备注
21
摘录
22
《活幼心书》卷下:半夏丸
23
处方
24
制法
25
功能主治
26
用法用量
27
备注
28
摘录
29
《丹溪心法》卷三:半夏丸
30
别名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用法用量
35
摘录
36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半夏丸
37
处方
38
制法
39
功能主治
40
用法用量
41
摘录
42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半夏丸
43
处方
44
制法
45
功能主治
46
用法用量
47
摘录
48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半夏丸
49
处方
50
制法
51
功能主治
52
用法用量
53
摘录
54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半夏丸
55
处方
56
制法
57
功能主治
58
用法用量
59
摘录
60
《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半夏丸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用法用量
65
摘录
66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半夏丸
67
处方
68
制法
69
功能主治
70
用法用量
71
摘录
72
《医方类聚》卷一○三引《简要济众方》:半夏丸
73
处方
74
制法
75
功能主治
76
用法用量
77
摘录
78
《圣惠》卷八十九:半夏丸
79
别名
80
处方
81
制法
82
功能主治
83
用法用量
84
摘录
85
《圣惠》卷五十二:半夏丸
86
处方
87
制法
88
功能主治
89
用法用量
90
摘录
91
《圣惠》卷五十:半夏丸
92
处方
93
制法
94
功能主治
95
用法用量
96
摘录
97
《医级》卷八:半夏丸
98
处方
99
制法
100
功能主治
101
用法用量
102
摘录
103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半夏丸
104
处方
105
制法
106
功能主治
107
用法用量
108
摘录
109
《圣惠》卷五十:半夏丸
110
处方
111
制法
112
功能主治
113
用法用量
114
摘录
115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半夏丸
116
处方
117
制法
118
功能主治
119
用法用量
120
摘录
121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半夏丸
122
处方
123
制法
124
功能主治
125
用法用量
126
摘录
127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半夏丸
128
处方
129
制法
130
功能主治
131
用法用量
132
摘录
133
《直指》卷七:半夏丸
134
处方
135
制法
136
功能主治
137
用法用量
138
摘录
139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半夏丸
140
处方
141
制法
142
功能主治
143
用法用量
144
摘录
145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十便良方》:半夏丸
146
处方
147
制法
148
功能主治
149
用法用量
150
摘录
151
《保命集》卷下:半夏丸
152
处方
153
制法
154
功能主治
155
用法用量
156
摘录
157
《鸡峰》卷十六:半夏丸
158
处方
159
制法
160
功能主治
161
用法用量
162
摘录
163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半夏丸
164
处方
165
制法
166
功能主治
167
用法用量
168
摘录
169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半夏丸
170
处方
171
制法
172
功能主治
173
用法用量
174
摘录
175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半夏丸
176
处方
177
制法
178
功能主治
179
用法用量
180
摘录
181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半夏丸
182
处方
183
功能主治
184
用法用量
185
摘录
186
《圣济总录》卷一七○:半夏丸
187
处方
188
制法
189
功能主治
190
用法用量
191
摘录
192
《魏氏家藏方》卷二:半夏丸
193
处方
194
制法
195
功能主治
196
用法用量
197
摘录
198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半夏丸
199
处方
200
制法
201
功能主治
202
用法用量
203
摘录
204
《直指》卷二十六:半夏丸
205
处方
206
制法
207
功能主治
208
用法用量
209
摘录
210
《圣济总录》卷十五:半夏丸
211
处方
212
制法
213
功能主治
214
用法用量
215
摘录
216
方出《外台》卷二十五引《肘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一:半夏丸
217
处方
218
制法
219
功能主治
220
用法用量
221
注意
222
摘录
223
方出《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半夏丸
224
处方
225
制法
226
功能主治
227
用法用量
228
注意
229
摘录
230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二二:半夏丸
231
处方
232
制法
233
功能主治
234
用法用量
235
摘录
236
《千金》卷五:半夏丸
237
处方
238
制法
239
功能主治
240
用法用量
241
各家论述
242
摘录
243
《圣惠》卷二十:半夏丸
244
处方
245
制法
246
功能主治
247
用法用量
248
摘录
249
《圣惠》卷二十二:半夏丸
250
处方
251
制法
252
功能主治
253
用法用量
254
摘录
255
《圣惠》卷二十二:半夏丸
256
处方
257
制法
258
功能主治
259
用法用量
260
摘录
261
《圣惠》卷四十六:半夏丸
262
处方
263
制法
264
功能主治
265
用法用量
266
摘录
267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半夏丸
268
处方
269
制法
270
功能主治
271
用法用量
272
摘录
273
《局方》(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卷四:半夏丸
274
处方
275
制法
276
功能主治
277
用法用量
278
摘录
279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半夏丸
280
处方
281
制法
282
功能主治
283
用法用量
284
摘录
285
《济生》卷二:半夏丸
286
处方
287
制法
288
功能主治
289
用法用量
290
摘录
291
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杨文蔚方,名见《御药院方》卷五:半夏丸
292
处方
293
制法
294
功能主治
295
用法用量
296
摘录
297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半夏丸
298
处方
299
制法
300
功能主治
301
用法用量
302
摘录
303
《仙拈集》卷三:半夏丸
304
处方
305
制法
306
功能主治
307
用法用量
308
摘录
309
《济阳纲目》卷二十四:半夏丸
310
处方
311
制法
312
功能主治
313
用法用量
314
摘录
315
《袖珍》卷一:半夏丸
316
处方
317
制法
318
功能主治
319
用法用量
320
摘录
321
《普济方》卷三八七:半夏丸
322
处方
323
制法
324
功能主治
325
用法用量
326
摘录
327
《普济方》卷三二七:半夏丸
328
处方
329
制法
330
功能主治
331
用法用量
332
摘录
333
《普济方》卷二○六:半夏丸
334
处方
335
制法
336
功能主治
337
用法用量
338
摘录
339
《得效》卷十一:半夏丸
340
处方
341
制法
342
功能主治
343
用法用量
344
摘录
345
《活幼心书》卷二:半夏丸
346
处方
347
制法
348
功能主治
349
用法用量
350
摘录
351
《朱氏集验方》卷十五引南岳魏夫人方:半夏丸
352
别名
353
处方
354
制法
355
功能主治
356
用法用量
357
摘录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150克 白矾(烧令汁尽)90克 朱砂(细研,水飞过)90克 黄丹60克
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化痰安神。主积痰不散,上冲心脏,变为风痫者。
每次服20丸,以人参煎汤送下。
止嗽丸(《普济方》卷一五七)。
白矾(枯过)450克 半夏(汤洗去滑,姜汁罨一宿)1500克
上药捣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后与临卧时生姜汤下。
瓜蒌半夏丸(《医门法律》卷五)。
瓜蒌子(去壳,别研)半夏(汤泡七次,焙,取末)各30克
上药和匀,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清肺化痰,止咳宽胸。主肺脏蕴热,咳嗽痰多,脚膈塞满。
每服50丸,食后用姜汤送下。
《医门法律》瓜蒌半夏丸用汤浸蒸饼为丸,治证与《济生方》半夏丸同。
半夏(生用)60克 赤茯苓(去皮)枳壳各30克 风化朴消4.5克
上药前三味,锉碎,焙,为末,入乳钵内,同朴消杵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为糊,丸绿豆大。
化痰破气,泻火通便。主小儿惊搐后风涎潮作。
每服30~50丸,仍以淡姜汤食后、临睡送下。儿小者,丸如粟米大。
本方组成与《百一选方》卷五治痰饮臂痛的"治痰茯苓丸"组成相同,但枳壳用量不同。可参阅。
猪苓丸(《普济方》卷三十三)。
半夏 猪苓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燥湿利水。主湿热下注,小便白浊。
半夏(汤洗7遍去滑,晒干)2两。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风湿脚气,痰壅头痛。
每服2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日3次。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豌豆大。
化痰涎,止咳嗽。主胸膈热壅。
每服10丸,稍加至20丸,食后、临卧淡生姜汤送下。
半夏(用生姜同捣烂作饼子阴干)2两,山芋1两,矾石(飞过)2两。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上膈痰滞,吞酸吐沫,涕唾稠粘,胸膈不利。
每服10-20丸,食后、临卧生姜汤送下。
上为末,苦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久患心常痛,不能饮食,头中疼重,卒心痛。
每服5丸,酒送下,日3次。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脾嗽,痰滞呕吐,不下食。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
上药除别研药外,同杵罗为末,入研了药,再研和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肝实热上攻,头目昏眩,风痰。
半夏2两(汤浸去滑,焙干),丁香半两,干姜1分(炮裂)。
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上焦冷气,吞酸吐沫,呕逆,不思饮食。
每服15丸,煎木瓜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皂荚丸
半夏半分(生姜汤洗7遍去滑),皂荚子仁半两。
上为末,用生姜汁为丸,如麻子大。
小儿脾热,乳食不下,胸膈多涎。
皂荚丸(《普济方》卷三六二)。
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1两(炮裂,锉),白矾1两(烧令汁尽),草豆蔻1两(去皮)。
上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痰结实不消,见食欲呕。
每服10丸,以姜、枣汤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噎,心膈短气,烦闷不能下食。
每服20丸,煎木瓜汤送下,不拘时候。
大半夏1斤。
痰饮停滞,胸膈呕吐恶心,吞酸嗳腐,不思饮食。
每服1钱5分,开水送下。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疏风转气,下痰。主大便不通。
每服40丸,夜卧时淡生姜汤送下。
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薯蓣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黄丹1两(炒令黄)。
上为末,入黄丹同研令匀,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膈气,痰结气逆,不能下食。
每服20丸,食前煎人参生姜汤送下。
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制,切,焙)紫菀(去苗土)1两,桑根白皮(锉)1两,款冬花3分,射干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百部3分,五味子3分,细辛(去苗叶)半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贝母(炒,去心)3分,皂荚(酥炙黄,去皮子)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半。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上气咳嗽,喉中作声,坐卧不得。
每服30丸,食后煎灯心、生姜、枣汤送下,日2次。
半夏(汤浸去滑7遍)1两,人参2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诃黎勒(煨,去核)3分。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产后短气。
每服20丸,生姜、紫苏熟水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半夏(汤洗7遍去滑,捣罗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作饼,焙干)3两,前胡(去芦头)1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槟榔(锉碎)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诃黎勒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人参半两,桔梗(炒)半两,五味子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上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食后温生姜汤送下。
圆白半夏、老生姜各等分(捣如泥,焙干)。
上为末,煮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消下痰涎。主
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
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焙干)半两,芎藭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贝母(去心,微炒)半两,桑根白皮(锉碎,炒)半两,款冬花(去枝梗,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紫菀(去苗土,焙)1两,干姜(炮裂)半两,钟乳(研)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细)半两。
上药先将前十味捣罗为细末,与钟乳、杏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上气胸满,昼夜不得卧。
每服3-5丸,粥饮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半夏4两(以醋1升煮,候醋干为度),甘草1两。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
头风吐痰。
每服30-40丸、以米汤送下,不拘时候。
半夏1两(汤洗,切),雄黄(研)3钱。
上为细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因伤风而痰作喘逆,兀兀欲吐,恶心欲倒。
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小儿丸如黍米大。
己吐,加槟榔3钱。
藿香叶1两,白薇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半夏1两,干姜1分,甘草1分,丁香1钱。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以沸汤煮3-5沸,用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半夏1两,南星(皂角煮)1两,白矾1分,川乌头(炮)1分。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绿豆大。
久嗽,痰吐,头疼。
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
大萝卜1个,半夏半两,朱砂1钱,雄黄1钱。
大萝卜一个开小窍成罐,入半夏在内,好醋煮透赤色,取出,细研萝卜、半夏如泥,入别研朱砂、雄黄各1钱为丸,如绿豆大。
痰鸣涎响,咳嗽喘逆。
每服5-7丸至10丸,生姜汤送下。
半夏2两(汤洗7遍,入猪苓4两,锉,同炒令猪苓紫色,去猪苓,用半夏)。
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除痰,利胸膈。主梦泄。
每服15丸,空心温粥饮送下。
半夏7枚(圆大者,汤洗7遍,切。生姜汁浸1宿,焙),定粉(研)1钱,白矾(烧令汁尽)1钱。
小儿痰嗽。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5丸,食后浓煎白茅根汤送下。
半夏(生姜汁洗去滑,晒干)1分。
上为末,用酒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腹中卒痛,啼呼闷绝。
1月及100日儿,每服3丸,用薄荷汤送下;半年至1岁儿,每服5丸,日3-5次。
天南星4两,半夏4两。
上为细末,生姜半斤,研细拌作大丸子,以楮叶裹缚于草中,罨如罨面之状,候干入橘皮、香附子4两,并为末,姜汁煮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痰。
每服30-4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半夏(汤洗7遍去滑)2两,桔梗2两,桂(去粗皮)1两半,木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上为末,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心胸噎塞壅闷,食不下。
每服20丸,木瓜汤送下。
圆白半夏(刮净,捶扁,以生姜汁调和飞白面作软饼,包揜半夏,慢火炙令色黄,去面,取半夏为末)。
上为末,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晒干。
消宿瘀。主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虚肿。
每服30-40丸,温热水送下。
半夏(汤洗去滑,生为末)5两,白矾(生为末)2两,丹砂(研)1两,铅丹(研)1两。
上为末,以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风痫痰盛瘈疭,口吐涎沫。
每服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半夏(洗)、乌头(炮)、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寒下,下利色白,食不消者。
每服3丸,饮送下,日2次。
半夏1分(削去皮,熬),甘草(炙)4分,远志(去心)4分,干姜2分,桂心2分,细辛2分,椒(去目,炒出汗)2分,附子(炮)2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胸痛达背,膈中烦满,结气忧愁,饮食不下。
每服5丸,先饮酒,用粳米饮送下,日3次。稍增至10丸。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猪肉、冷水、生葱、生菜。
半夏2斤(去皮,河水洗6-7度,完用),白矾1斤(末之),丁香4两,甘草4两,草豆蔻4两,川升麻4两,缩砂4两(粗捣)。
上7味,以好酒1斗与半夏拌,和匀同浸,春、冬3-7日,夏、秋7日,密封口,日足取出,用冷水急洗,风吹干。
大人、小儿咳逆上气。
每服1粒,嚼破,用姜汤送下,或干吃。候60日干,方得服。
半夏随多少(微火炮)。
上为末,酒和为丸,如粟米粒大。
小儿暴腹满欲死。
每服5丸,日3次。
《千金方衍义》:半夏一味专涤顽痰,火炮酒服治腹痛,全在炮治得宜。
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微炒),白矾2两(烧令汁尽),干姜半两(炮裂,锉)。
上为末,都研令匀,用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风痰脾胃冷气,吐逆不止,食饮不下。
每服10丸,煎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半夏半两,天南星半两,干蝎半两,乌头半两(去皮脐)。
上药并生为末,以黑豆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急风吐涎,四肢拘急,腰背强硬。
每服10丸,以温生姜酒送下,不拘时候。
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矾2两(烧令汁尽),朱砂3两(细研,水飞过),黄丹3两。
上为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积痰不散,上冲心脏,变为风痫,不问长幼。
每服20丸,以人参汤送下,不拘食前后。
半夏2分(汤洗7遍去滑),诃黎勒皮1两,款冬花3分,桂心半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紫菀1两(去苗土),人参3分(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3分(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咳嗽痰滞,呕吐不下食。
每服3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半夏(汤洗7遍,焙)5两,皂荚5挺(去皮子,捶碎,水1升煮,焙),生姜(切,焙)5两。
上为末,入生姜汁,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膈痰结实,胸中痞闷,咳嗽喘急。
每服20丸,食后炮皂荚汤送下。
白矾(枯过)15两,半夏(汤洗去滑,姜汁罨1宿)3斤。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肺气不调,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心下坚满,短气烦闷,及风壅痰实,头目昏眩,咽膈不利,呕吐恶心,神思昏愦,心忪而热,涕唾稠粘。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止嗽丸”。
半夏曲(炒)2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干姜(炮)半两,丁香半两,矾石(熬令汁枯)半两。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肺胃有寒,咳嗽呕吐。
每服20丸,温米饮送下,日3次。
瓜蒌子(去壳别研)1两,半夏(汤泡7次,焙,取末)1两。
上为末,和匀,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肺脏蕴热,痰嗽,胸膈塞满。
本方方名,《医统》引作“瓜蒌半夏丸”。
栝楼(肥实大者,割开,子净洗,捶破,括皮细切,焙干)、半夏49个(汤洗10遍,捶破,焙干)。
上为末,用洗栝楼熟水并瓤同熬成膏,研细为丸,如梧桐子大。
利胸膈。主痰嗽。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
半夏(汤洗7遍,焙)1两,伏龙肝1两,白矾(煅令汁枯)3分,铅丹(研)3分。
上为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胃反,呕逆不下食。
每服20-30丸,生姜、橘皮汤送下。
生半夏1个。
上为末,葱白半寸,捣和为丸。
乳痈初起。
绵裹塞鼻,左乳病,塞右鼻;右乳病,塞左鼻。1夜即愈。
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
上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湿痰喘急,亦治心痛。
每服30-50丸,生姜汤送下。
上用无灰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次日将所存一半苓末,银石器慢火炒干,依前法与苓炒,出火毒,同苓末收。
宽胸膈,化痰饮,降心火,补肾水真阴,进饮食,健行步,黑髭发,明耳目。主心火狂燥,肾水虚羸。
每服50丸,空心酒送下。
上为丸。
小儿齁(鼻段)。
生姜汤送下。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因与夫卧起,月经不去或卧湿冷地,及以冷水洗浴,或疮痍未愈,便合阴阳,及起早作劳,衣单席薄,寒从下起,至妇人怀中十二疾:经水不时、经来如清水、经水不通、不周时、生不乳、绝无子、阴阳减少、腹苦疼如刺、阴中寒、子门相引痛、经来冻如葵汁状、腰急痛。
每服10丸,空心酒送下。不知,稍加,以知为度。
半夏1两,干姜半两。
上为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久吐不止。
以陈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半夏5两,白矾(枯过)1两2钱半,人参1两。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糊为丸,如粟米大。
风壅痰盛,咽膈不利。
每服20丸,食后。临卧生姜汤送下。
半夏(生用)2两,赤茯苓(去皮)1两,枳壳(同土制)1两,风化朴消2钱半。
上药前三味锉,焙为末,入乳钵,同朴消杵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糊为丸,如绿豆大。
痰证,惊搐后风涎潮作。
每服30-50丸,食后、临睡以淡姜汤送下。儿小者,丸如粟米大。
半仙丸
半夏1两。
上为末,水为丸,如豆大。
五绝:自缢、墙压、溺水、魇魅、产乳。
半仙丸(《济阳纲目》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