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阳易 编辑
阴阳易,为一种病名。源头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书中曰:伤寒,阴阳易之为病,用烧裈散主之。
阴阳易,病名。语出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花,一作眵)。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烧裈散方: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裈烧服。”
李经纬、邓铁涛等主编《中医大辞典》:“阴阳易 病名。①指伤寒或温疫等病后余热未净,由房事传之对方者。《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医学心悟·伤寒兼症》:‘男子病新瘥,与女子接,其病遂遗于女;女子病新瘥,与男子接,其病遂遗于男,名曰阴阳易。’有阴易、阳易之分。②指阴位见阳脉,阳位见阴脉。《素问·至真要大论》:‘阴阳易者危。’《内经吴注》卷二十二:‘阴位见阳脉,阳位见阴脉,变易失常,故谓之危。’”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之“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阴阳易辨,很容易辨别阴阳,划分很明确,所以阴阳易辨派的宗旨就是辨别阴阳,根据体质,辨证适治,解决阴阳不协调引起的各种疾病,阴阳易辨派创始人高煜翔深入研究《黄帝内经》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阴阳理论知识,融合中医学理论知识,提出的阴阳易辨和中医体质辨证适治相结合,在中医理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阴阳易辨派也显得与中医密不可分,是中医研究的关键部分,值得深入研究。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碁子大五六枚。
【 注 劳复,乃起居作劳复生余热之病。方注作女劳复,大谬。女劳复者,自犯伤寒后之大戒,多死少生,岂有反用上涌下泄之理耶?太阳中篇下后身热,或汗吐下后虚烦无奈,用本汤之苦,以吐彻其邪,此非取吐法也,乃用苦以发其微汗,正《内经》火淫所胜以苦发之之义。观方中用清浆水七升,空煮至四升,然后入药同煮,全是欲其水之熟而趋下不致上涌耳。所以又云复令微似汗。精绝。】
伤寒瘥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 注 瘥已后更发热,乃余热在内,以热召热也。然余热要当辨其何在,不可泛然施治,以虚其虚。如在半表半里,则仍用小柴胡汤和解之法;如在表则仍用汗法;如在里则仍用下法。然汗下之法,即互上条汗用枳实、栀、豉微汗,下用枳实、栀、豉加大黄微下也。】
大病瘥后,从腰已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 注 腰以下有水气者,水渍为肿也。《金匮》曰:腰以下肿,当利小便,此定法矣。乃大病后脾土告困,不能摄水,以致水气泛溢,用牡蛎泽泻散峻攻,何反不顾其虚耶?正因水势未犯身半以上,急驱其水,所全甚大。设用轻剂,则阴水必袭入阳界,驱之无及矣。庸工遇大病后,悉用温补,自以为善,孰知其为卤莽灭裂哉!】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当以圆药温之,宜理中丸。
【 注 身中津液,因胃寒凝结而成浊唾,久而不清,其人必消瘦索泽,故不用汤药荡涤,而用圆药缓图也。理中圆乃区分阴阳温补脾胃之善药,然仲景瘥后病,外邪已尽,纔用其方,在太阳邪炽之日,不得已合桂枝用之,即更其名曰桂枝人参汤。又云: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非其治也。于此见用法之权衡矣。】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 注 身中津液,为热邪所耗,余热不清,必致虚羸少气,难于康复,若更气逆欲吐,是余邪复挟津液滋扰,故用竹叶石膏汤,以益虚清热散逆气也。】
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 注 脉已解者,阴阳和适,其无表里之邪可知也。日暮微烦者,日中卫气行阳,其不烦可知也。乃因脾胃气弱,不能消谷所致,损谷则脾胃渐趋于旺而自愈矣。注家牵扯日暮为阳明之王时,故以损谷为当小下。不知此论瘥后之证,非论六经转阳明之证也。日暮即《内经》日西而阳气已衰之意,所以不能消谷也。损谷当是减损谷食以休养脾胃,不可引前条宿食例,轻用大黄重伤脾胃也。合六条观之,差后病凡用汗下和温之法,但师其意,不泥其方,恐元气津液久耗,不能胜药耳。岂但不能胜药,抑且不能胜谷。故损谷则病愈,而用药当思减损,并可识矣。其腰已下有水气峻攻其水,亦以病后体虚,膀胱气化不行,若不一朝迅扫,则久困之脾土,必不能堤防水逆,不至滔天不止,所以仲景云少阴负趺阳者为顺。故亟夺少阴之水,以解趺阳之围。夫岂寻常所能测识耶?】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胷,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
【 注 阴阳易之病,注家不明言,乃致后人指为女劳复,大谬。若然,则妇人病新瘥,与男子交,为男劳复乎?盖病伤寒之人,热毒藏于气血中者,渐从表里解散,惟热毒藏于精髓之中者,无繇发泄,故瘥后与不病之体交接,男病传不病之女,女病传不病之男,所以名为阴阳易,即交易之义也。其证眼中生花,身重拘急,少腹痛引阴筋。暴受阴毒,又非姜、桂、附子辛热所能驱,故烧裩裆为散,以其人平昔所出之败浊,同气相求。服之小便得利,阴头微肿,阴毒仍从阴窍出耳。此条叔和汇于差后劳复之前,因起后人女劳复之疑。今移附劳复后,益见热病之为大病,瘥后贻毒他人,其恶而可畏,有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