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冻蛋白 编辑
最初是从南极与北极地区的海洋鱼类血清中发现一种能与冰晶相结合的特异性蛋白质,它能阻止体液内冰核的形成与生长,维持体液的非冰冻状态。在这些地区生活的鱼类全都具有合成这类蛋白的能力,以适应低温的生活条件。研究最多的可能是生活在南极洋面的Perchlike NOtothenioids的体内抗冻蛋白,发现这一蛋白基因与鱼的胰蛋白酶原基因中90%以上的核苷酸碱基序列相同或许说明这两者有相近的进化关系。现在相继在昆虫、植物(如冬黑麦、沙冬青、唐古特红景天叶等)体内也发现有类似功能的抗冻蛋白。鱼类的AFP基因的转化植物已获成功;与植物中类似AFP基因在微生物体内克隆也获得成功。推测植物抗冻分子生物学和培植农业上抗冻新品种的前景必定是光明的。
现已发现五种,包括抗冻糖蛋白、抗冻蛋白Ⅰ、抗冻蛋白Ⅱ、抗冻蛋白Ⅲ、抗冻蛋白Ⅳ。
抗冻蛋白是一种能抑制冰晶生长的蛋白质或糖蛋白质.自二十世纪发现以来,研究对象先后从极区鱼类,昆虫,转移到植物材料上.
以生长在天山海拔3 450 m处的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为实验材料,从叶片中提取质外体蛋白.经SDS-PAGE分析,发现在分子量为15.2~72.3 kD范围内出现七条多肽,PAS染色显示这些多肽中均含有糖基.通过光镜组织切片显示,在珠芽蓼叶片细胞的质外体中存在丰富的蛋白质,PAS染色确定其含有糖蛋白.通过测定其热滞值,进一步确定质外体蛋白是具有抗冻活性的糖蛋白,说明抗冻蛋白是维持珠芽蓼抗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用冰吸附纯化(ice affinity purification)方法,找到抗冻蛋白AFP,研究人员发现低温导致结晶生成时,该蛋白便会活化,参入阻止晶格的形成,而一旦温度回升,或是酸碱度降低时,抗冻蛋白又会完全失去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