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和汤 编辑
目录
-
1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保和汤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用法用量
6
备注
7
摘录
8
《修月鲁般经》引《劳证十药神书》(见《医方类聚》卷一五○):保和汤
9
别名
10
处方
11
制法
12
功能主治
13
用法用量
14
各家论述
15
摘录
16
《镐京直指》:保和汤
17
处方
18
功能主治
19
摘录
20
《医学心悟》卷三:保和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用法用量
24
摘录
25
《医学心悟》卷三:保和汤
26
处方
27
功能主治
28
用法用量
29
各家论述
30
摘录
31
《惹崖尊生》卷九:保和汤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摘录
35
《证治宝鉴》卷六:保和汤
36
处方
37
功能主治
38
用法用量
39
摘录
40
《简明医彀》卷四:保和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用法用量
44
摘录
45
《医统》卷七十六:保和汤
46
处方
47
功能主治
48
用法用量
49
摘录
50
《杏苑》卷四:保和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用法用量
54
摘录
55
《医方简义》卷二:保和汤
56
处方
57
功能主治
58
用法用量
59
摘录
知母 贝母 天门冬 麦门冬 款花各9克 天花粉 薏仁 五味子各6克 粉草 兜铃 紫菀 百合 桔梗各3克 阿胶 当归 地黄各12克 紫苏 薄荷各4克
上药研成粗末。
主劳证久嗽,肺燥成瘘者。
血盛,加蒲黄、茜根、藕节、大蓟、小蓟、茅根;痰盛,加南星、半夏、橘红、茯苓、枳壳、枳实;热盛,加大黄、山栀、黄连、黄柏、黄芩、连翘;风盛,加防风、荆芥、旋复、甘菊、细辛、香附子;寒盛,加人参、芍药、桂皮、麻黄、腊片;喘甚,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苏子、卜子、葶苈子。
《十药神书》(陈修园注本)中此方有杏仁、百部,无麦门冬。
保肺汤、保真汤
知母3钱,贝母3钱,天门冬3钱,麦门冬3钱,款花3钱,天花粉2钱,薏仁2钱,五味子2钱,粉草1钱,兜铃1钱,紫菀1钱,百合1钱,桔梗1钱,阿胶1分半,当归1分半,地黄1分半,紫苏半分,薄荷半分。
上各味依常法修制成粗末。
止嗽宁肺,润肺清火。主劳证久嗽,肺燥成痿者;咳血、呕血、吐血。
保肺汤(《杏苑》卷五)、保真汤(《证治宝鉴》卷六)。本方改为丸剂,名“保和丸”(见《血证论》)。《十药神书》(陈修园注本)有杏仁、百部,无麦门冬。
血盛,加用蒲黄、茜根、藕节、大蓟、小蓟、茅根;痰盛,加用南星、半夏、橘红、茯苓、枳壳、枳实;热盛,加用大黄、山栀、黄连、黄柏、黄芩、连翘;风盛,加用防风、荆芥、旋复、甘菊、细辛、香附子;寒盛,加用人参、芍药、桂皮、麻黄、五味、腊片;喘盛,加用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苏子、卜子、葶苈子。
《血证论》:方用饴、胶、地、归、百合、百部、甘草、紫菀、花粉、款冬,大生津液以润肺;五味、天冬、知母以清肺火;犹恐外寒闭之,则火郁而不清,故佐以姜、苏、薄荷以疏解其郁;痰饮滞之,则火阻而不降,故用贝母、苡仁以导利其滞。郁解滞行,火清肺润,咳嗽愈而痿燥除。
伤食心痛。
本方改为丸剂,名“保和丸”(见《笔花医镜》)。
清火降痰。主肺痿久咳不已,时吐白沫如米粥者。肺津不足,痰凝火郁,肺痿咳嗽。
方中天冬用量原缺,据《血证论》补。
虚者,加人参。
《血证论》:肺经之津足,则痰火不生,而气冲和。若津不足,则痰凝火郁,痿咳交作,而气失其和矣。方用饴糖、甘草、阿胶,补胃以滋肺津;复加清火、祛痰、敛浮、解郁之品,凡以保护肺金,使不失其和而已。
停食积火,腹痛而泻,泻后痛减。
止嗽宁肺。主虚劳咳嗽。
知母2钱,贝母2钱,天冬2钱,麦冬2钱,冬花蕊2钱,天花粉1钱,苡仁1钱,五味子1钱,当归1钱,生地1钱,桔梗1钱,甘草5分。
嗽痰肺痿诸证。
厚朴(姜制)8分,大腹皮(黑豆水洗)8分,半夏(制)8分,陈皮(去白)8分,柴胡5分,枳壳5分,甘草5分,生姜3钱(煨)。
水煎,温服。
橘皮(去白)1钱5分,茯苓1钱5分,半夏1钱2分,南星1钱,山栀仁(炒)、白术1钱,黄芩(炒)1钱,甘草5分,生姜5片。
嘈杂或食后腐作酸臭,心中烦杂者。
方中山栀仁用量原缺。
如热甚,加青黛5分。
神曲3钱,茯神3钱,北沙参3钱,白芍1钱,广皮1钱,山楂炭3钱,藿香1钱半。
霍乱愈后调养脾胃。主
上加荷叶1角,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