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维A酸 编辑
异维A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0H28O2,主要用作角质溶解药,用于寻常痤疮及角化异常性疾病。由于它具有缩小皮脂腺组织、抑制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脂腺分泌、减轻上皮细胞角化和减少痤疮丙酸杆菌数目等作用,用于治疗聚合性痤疮、结节囊肿性痤疮、暴发性痤疮等有显著的疗效。尽管异维A酸治疗重症痤疮疗效显著,但其也以不良反应居多出名,如皮肤黏膜的不良反应等。
中文名:异维A酸
外文名:sotretiNOin
别名:3,7-二甲基-9-(2,6,6-三甲基环己烯)2顺-4反-6反-8反-壬四烯酸
化学式:C20H28O2
CAS登录号:4759-48-2
EINECS登录号:225-296-0
熔点:172 至 175 ℃
沸点:462.8 ℃
水溶性:几乎不溶
密度:1.011 g/cm³
外观: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闪点:350.6 ℃
安全性描述:S26;S36/37/39;S45;S53
危险性符号:T
危险性描述:R36/37/38;R61
基本信息
化学式:C20H28O2
分子量:300.435
CAS号:4759-48-2
EINECS号:225-296-0
理化性质
密度:1.011g/cm3
熔点:172-175°C
沸点:462.8℃
闪点:350.6℃
折射率:1.556
外观: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95.52
摩尔体积(cm3/mol):297.1
等张比容(90.2K):743.2
表面张力(dyne/cm):39.1
极化率(10-24cm3):37.87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6.3
氢键供体数量:1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37.3
重原子数量:22
表面电荷:0
复杂度:567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4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基本信息
本品为3,7-二甲基-9-(2,6,6-三甲基-1-环己烯基)-2顺-4反-6反-8反-壬四烯酸,按干燥品计算,含C20H28O2应为98.0%~102.0%。
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橙黄色的结晶性粉末,对空气、热、光敏感,在溶液中尤为敏感。
本品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乙醇或异丙醇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鉴别
1、取本品5mg,加三氯化锑溶液(取三氯化锑30g,用无醇三氯甲烷洗涤2次,每次15mL,再用无醇三氯甲烷100mL微热使溶解,摇匀)2mL,显红色,渐变为紫色。
2、取本品,加酸性异丙醇溶液(取0.1mol/L盐酸溶液1mL,加异丙醇稀释至1000mL,摇匀)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µ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在35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944图)一致。
检查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避光操作。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
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品溶液:取维A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µg的溶液。
系统适用性溶液:取异维A酸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40µg的溶液,置3000lx照度的光源下照射30分钟。
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冰醋酸(770:22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5nm,进样体积20µL。
系统适用性要求:系统适用性溶液色谱图中,理论板数按异维A酸峰计算不低于3000,光降解物峰(相对保留时间约0.93)与异维A酸峰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1.5。
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
限度: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与维A酸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不得过1.0%,其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3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0.5%(通则0831)。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0841),遗留残渣不得过0.1%。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通则0821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丙酮70mL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通则0701),用氢氧化四丁基铵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氢氧化四丁基铵滴定液(0.1mol/L)相当于30.04mg的C20H28O2。
类别
角质溶解药。
贮藏
遮光,充惰性气体,0~5°C密封保存。
制剂
1、异维A酸软胶囊。
2、异维A酸凝胶。
危害
2010年2月,加拿大卫生部网站发布了罗氏制药公司致医务人员的信,提醒他们注意异维A酸的严重皮肤损害。
截至2009年11月6日,罗氏公司药品安全数据库中共收到66例来自全球的关于成人和儿童使用异维A酸后出现严重皮肤损害的病例报告,包括多形性红斑、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其中两例死亡。虽然大多数病例还存在其他可能引起皮肤反应的危险因素,但不能排除异维A酸和这些严重皮肤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罗氏公司针对此安全性问题对异维A酸产品说明书做出了修订。
罗氏公司称,在过去25年,全球使用ACCUTANE的患者大约为160万,出现严重皮肤反应的不良事件报告非常罕见。
自2004年至2010年7月15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异维A酸口服制剂病例报告259例,其中严重病例4例。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如皮肤干燥、皮疹、瘙痒、脱屑、脱发、口唇干燥等,未见严重皮肤损害;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头晕、头痛、感觉异常、嗜睡、失眠等;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过敏样反应、肌肉痛疼、听力异常等。
异维A酸为处方药,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在全球已上市20余年,用于治疗痤疮及角化异常性疾病,包括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鉴于异维A酸存在严重皮肤损害风险,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特通报此安全性信息,并对异维A酸的其他使用风险进行警示。
评估
欧洲药品管理局对异维A酸的皮肤损害进行评估
其中,多形性红斑是这些严重皮肤反应中最常见的报告病例。超过半数的病例(26例)不具备导致这一皮肤反应的其他原因,其中7例明确显示患者在停止服用异维A酸后不良反应消失,另外4例显示患者在重新接受异维A酸治疗后多形性红斑又再次出现。EMA认为,这些病例已经为证明异维A酸与多形性红斑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提供了充足的证据。在评估了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例后,EMA称,由于病例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极为有限,以及患者都还存其他可能导致皮肤反应的危险因素,因此尚无法确定异维A酸与这些严重皮肤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鉴于罗氏公司发现的安全性问题,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于2010年3月对异维A酸的严重皮肤损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在对其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自发报告系统以及文献报道进行审查后,EMA在全球范围内发现了44例多形性红斑、15例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5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例。
根据对已有病例的评价结果,EMA建议在含异维A酸的口服制剂的说明书中增加“多形性红斑”这一不良反应,并建议患者在出现严重皮肤损害时停止用药并就诊。对于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EMA认为将其纳入产品信息的证据还不足,但作为常规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内容,EMA将对企业提交的定期安全性报告进行评估。
皮肤黏膜的不良反应
这是口服异维A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口服剂量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以唇炎最常见,发生率为100%,表现为口唇黏膜干燥、皲裂、脱皮、出血,类似剥脱性皮炎,近30%~50%患者鼻腔黏膜干燥、出血,皮肤干燥瘙痒、眼干燥,尤以过敏体质及干燥症患者明显,戴隐形眼镜者不宜使用或应用本品期间不宜戴隐形眼镜。
致畸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口服异维A酸能导致发育畸形、流产和死胎。在胎儿器官形成的早期给药,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异常;孕晚期给药可导致胎儿肢体短缺、泌尿系统缺陷。因此临床上使用异维A酸时,应要求育龄妇女在治疗前1月及治疗期间要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在治疗结束半年后才能生育。
对骨骼的影响
长期应用异维A酸可引起骨肥大、肌腱韧带钙化、骨质疏松、骨骺闭锁,从而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以骨肥大、肌腱韧带钙化最为常见,其发生率与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有关。以每日每千克体重1~2mg剂量和疗程4~5个月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时,约有10%的患者可检出骨肥大,因此应避免异维A酸与糖皮质激素、其他维A酸类药(包括维生素A)同用。使用异维A酸疗程不要太长,病情明显好转时用维持量或改用其他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巩固治疗,长期使用异维A酸患
者可定期作X线检查。平时多食一些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排骨汤、海鲜等,骨质疏松患者可给予补钙治疗。
对精神活动的影响
有文献报道从1982年异维A酸上市以来至2000年5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已经报告有431例服用异维A酸后发生精神异常,其中37位患者自杀,110位患者出现情绪抑郁、有自杀念头或自杀倾向而住院,284位患者情绪抑郁但未住院。口服异维A酸对精神活动的影响与药物的使用时间相关;停药后或进行精神治疗可使症状减轻,再次用药可使症状出现或加重。由于痤疮是一种损容性疾病,面部的皮疹给患者生活、学习、工作和交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因而有学者认为痤疮是一种心身性疾病,也有大量的报道痤疮本身也能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抑郁烦恼,甚至有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故口服异维A酸后引发的精神异常,只能说明与异维A酸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无明确的因果关系。但临床医生应警惕使用异维A酸出现精神抑郁的可能性。对于已有明确精神抑郁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治疗。
神经肌肉的不良反应
国外有文献报道口服异维A酸能引起头痛、头晕、困倦、肌痛、血肌酸激酶(CK)升高,建议对平时有肌无力或血肌酸激酶(CK)升高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或减量使用,有肌肉症状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
对血脂的影响
异维A酸对患者的血脂水平可能产生影响,包括血清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升高,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在国外临床试验中,接受ACCUTANE的患者约25%被报告出现甘油三酯明显升高。存在发生高脂血症易感因素,如糖尿病、肥胖、酗酒、吸烟、家族性高脂血症的患者应权衡异维A酸的用药利弊,长期服用异维A酸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良性颅内压升高
使用异维A酸与良性颅内压(又称假脑瘤)升高有关,并用四环素类抗感染药可能增加此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进行排查。为了防止假脑瘤的发,应避免同时使用四环素类药品。
实验室检查异常
口服异维A酸能引起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血脂症、肥胖症、糖尿病等患者尽可能避免使用异维A酸。
其他不良反应
异维A酸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口唇及皮肤干燥、唇炎、脱屑、皮疹、瘙痒、皮肤脆性增加、过敏反应、听力及视力损害、骨质疏松、肝酶升高、炎性肠道疾病、急性胰腺炎等。患者应按照说明书或医嘱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仔细阅读说明书,出现不良反应应咨询医生,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检测结果
2010年8月12日《早新闻》报道,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表示,异维A酸可能导致罕见且严重的皮肤损害。 据专家介绍,异维A酸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神经系统损害。
异维A酸可导致皮肤损害和自杀
治疗痘痘的药物异维A酸(旧称异维甲酸)导致了一个年轻生命的坠落,给在战“痘”一线的男男女女蒙上阴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日发出通报称,异维A酸的口服剂型可导致罕见且严重的皮肤损害,其他罕见不良反应包括抑郁自杀等,建议医生与患者沟通药品的潜在风险信息,权衡用药利弊。
2008年7月30日,江苏宿迁一名23岁男医生跳楼身亡。其父母发现,儿子曾长期服用异维A酸胶丸治疗痤疮,国内生产厂家在该药的说明书上对自杀等风险的说明比较简略,而美国厂家的说明书上却详细列出“药品可引发抑郁、幻听、自杀……有些人的确自杀了”,于是他们将药厂告上法庭。宿迁宿城区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对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未能详尽地列举,存在过错,最后判被告赔偿家属55000多元。
昨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指出,异维A酸可能引起精神系统紊乱。患者可出现情绪不稳定、精神异常症状,并可能出现攻击行为、抑郁、自杀观念、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等罕见不良反应。此外,异维A酸对人类有严重的致畸作用,可导致血脂升高、良性颅内压升高、口唇及皮肤干燥、唇炎等十多种副作用。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7月15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异维A酸口服制剂不良反应表现共计342例次,其中累及皮肤及附件的占60.8%,但未见严重皮肤损害;有1例因精神科事件死亡。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皮肤科主任杨慧兰认为,宿迁的自杀事件主要跟死者用药不慎有关,异维A酸一般每天服3次,每次10毫克,考虑到剂量的累积,一般不能连续吃3个月,重度患者不能服用超过半年。对于治疗青春痘,轻中度患者可外用一点异维A酸,副作用比口服剂型少很多。
安全术语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眼睛/面保护。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le where possible).
发生事故时或感觉不适时,立即求医(可能时出示标签)。
S53:Avoid exposure -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
避免接触,使用前获得特别指示说明。
风险术语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R61:May cause harm to the unborn child.
可能对未出生婴儿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