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会 编辑

中国发展化学科学技术的重要社会力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中国化学会(Chinese Chemical Society,缩写CCS)是从事化学或与化学相关专业的科技、教育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注册登记的学术性、公益性法人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发展化学科学技术的重要社会

中国化学会于1932年在南京成立。1959年,中国化学会曾与中国化工学会筹委会合并成立中国化学化工学会。1963年,又分为化学、化工两个学会。中国化学会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FACS)7个国际组织的成员。

根据2022年10月学会官网显示,中国化学会下设7个学科委员会,27个专业委员会,10个工作委员会及31个地方学会;有个人会员5万余人,单位会员100余个。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化学会

外文名: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成立时间:1932年

简称:CC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属性:公益性法人社会团体

现任理事长:姚建年

学会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一街2号

发展历史

编辑

中国化学会2017年工作会议中国化学会2017年工作会议

1907年,由留欧的化学工作者景镐、陈传瑚、俞同奎和吴匡时等发起创建了“中国化学会欧洲文会”。

1923年,由庄长恭和李宝庆等人,在美国发起成立过“中华化学会”的一些旅日的化学工作者在日本发起组织过“中国化学研究会”等。此外,中国化学工作者还曾参加组织“中华化学工业会”、“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等化工方面的学术团体,为中国化学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1932年8月初,来自中国京、津、沪、苏、浙、皖、豫、粤、桂、湘、鄂等18个省市的化学家王篇、王珑、戈福祥、吴承洛、李方训、邵家麟、倪则埙、张江树、张洪源、陈裕光、曾昭抡、邹保良、黄新彦、叶蟒和戴安邦等45人聚集南京,参加当时教育部为讨论化学译名、国防化学和课程标准三大问题而召开的化学讨论会。在讨论过程中,一致深切感到,“九·一八”、“一·二八”事变日军侵占了中国大片国土以来,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爱国的化学工作者应当立即组织起来,共同为发展中国化学科学教育事业,为抗日救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在总结过去组织化学会的经验基础上,决定重新发起组织全国性的统一的化学会组织5日,决定出版《中国化学会会志》。6月,举行第二次理事会,确定本会西文名称、临时会所、起草简章及记载成立经过。

1932年8月4日,由王箴、王进、戈福祥、吴承洛、李方训、邵家麟、倪则埙、张江树、张洪沉、陈裕光、曾昭抡、邻保良、黄新彦、叶娇、戴安邦等45人举行了发起人全体会议,通过了组织大纲,宣告“中国化学会”正式成立。

1933年,在`南京召开第一届年会,宣读论文,报告会务,研究提案,修改会章,并决定出版《化学》期刊。

1936年,《化学通讯》在南京创刊。

1937年11月,学会总部由南京迁至重庆。

1943年12月,修改会章将董事会改为监事会。

1949年解放后,成立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后来又与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合并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统一组织和领导各种学术团体的活动,学术团体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1950年初,“中国化学会”迁至北京。

1951年8月,召开了首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新会章,并选举产生了第十七届理事会,推选侯德榜为理事长,吴承洛为秘书长,曾昭抡、袁翰青等12人为常务理事,并选出理事31名。

1952年6月,《中国化学会会志》改名为《化学学报》。7月,《化学》改名为《化学通报》。

1956年8月,召开了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1957年3月,《高分子通讯》在北京创刊。

1958年11月,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化工学会筹委会,在北京举行两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化学、化工两学会合并,改称中国化学化工学会的决议。

1959年6月,中国化学会与中国化工学会合并,改称“中国化学化工学会”。

1963年,化学、化工又分为两个学会,8月在青岛举行第三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重新修订了《中国化学会会章》。为促进各学科学术活动的开展和化学知识的普及,成立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五个专业委员会以及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1966年,正当准备召开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时候,由于“四人帮”的破坏,而使学会被迫停止活动。

1977年10月21日,杨石先理事长在京召开了理事扩大会,宣布学会恢复活动,并着手筹备1978年召开年会事宜。自1977年化学会恢复活动以来,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学会组织,也积极进行恢复、组建工作。除西藏地区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化学会(或化学化工学会)。

201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1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1978年9月,在上海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会,增补了110名新理事,并增选了七位副理事长,恢复和健全了第二十届理事会。

1979年4月和1980年4月,相继召开了理事会,修改了会章,建立了各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各项工作、学术活动计划。学会工作又活跃起来。

1979年9月,经中国科协批准,成立了中国化学会化学杂志社。

1980年4月,《化学教育》在北京创刊。

1990年7月,主办的英文版《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创刊。

1991年11月,经第四次常务理事会批准,有机固体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1995年2月,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的《电化学》杂志在厦门创刊。

1995年4月,第24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召开,决定建立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12月,第24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召开,讨论通过了学科专业委员会的组成,同意成立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

1997年1月,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力学会联合设立“中国流变学青年奖”,旨在鼓励青年学者、加强流变学人才的培养。2月,被中国科协授予“先进学会”称号,颁发了奖状。这是中国科协首次在全国性学会中开展的评比表彰活动。

2000年10月,由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主办、中科合臣化学基金会协办设立“有机合成化学创造奖”和“有机合成杰出青年奖”,以奖励在有机合成领域做出重大成果的有机化学家和青年学者。

2003年12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学会”奖励。

2004年6月,“中国化学会企业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2005年10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学会"称号。12月,常务理事会同意“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学科组”改建为“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

2006年7月,“中国化学会企业工作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化学会产学研合作与促进工作委员会”。

2007年12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学会”奖励。

2009年12月,被列为国家科技奖励直接推荐单位。

2010年3月,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2012年8月,获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二等奖。

2015年1月,获“2014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2017年6月,被授予“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标兵”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29-30日,中国化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举行。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九届理事会领导班子和来自全国各地250名会员代表参加大会。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周其林、张希分别主持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受第二十九届理事会委托,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丁奎岭作题为《主动作为谋发展,建化学新时代》的工作报告。换届领导小组组长张希作《换届选举工作说明》。大会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和中国化学会第一届监事会。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共179人,平均年龄52.65岁,含45岁以下青年化学工作者19名,女性化学工作者14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0名。中国化学会第一届监事会9人,选举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其凤为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

2022年10月28日,中国化学会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与表征方法专业委员会成立。

2023年9月3日,中国化学会二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组织体系

编辑

代表大会

中国化学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能是:决定学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审查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会章和选举新的理事会等。

机构设置

据2018年3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下设理事会、秘书处及3个委员会。中国化学会的组成还包括31个地方学会。

理事会

中国化学会的理事会由会员代表选举产生。理事会的职责是: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休会期间,组织领导中国化学会的各项工作。

学科委员会

学科委员会是根据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和教学的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二级专业分支机构,是中国化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的重要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学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接受中国化学会直接领导。

物理化学学科委员会

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

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

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

高分子学科委员会

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

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是根据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和教学的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三级专业分支机构,是中国化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的重要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学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接受中国化学会直接领导。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专业委员会

催化专业委员会

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

流变学专业委员会

理论化学专业委员会

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

有机固体专业委员会

色谱专业委员会

有序分子膜专业委员会

有机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

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

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光化学专业委员会

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电化学专业委员会

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

分子筛专业委员会

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

公共安全化学专业委员会

生物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

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

化学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手性化学专业委员会

物理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

燃烧化学专业委员会

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与表征方法专业委员会

工艺化学专业委员会

二氧化碳化学专业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

组织工作委员会

化学竞赛工作委员会

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

化学名词工作委员会

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

化学奖励工作委员会

产学研合作与促进工作委员会

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

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

参考资料来源

地方学会

北京化学会

天津市化学会

浙江省化学会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

甘肃省化学会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

福建省化学会

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

吉林省化学会

广东省化学学会

黑龙江省化学学会

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

陕西省化学会

安徽省化学学会

山东化学化工学会

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

河南省化学会

辽宁省化学会

河北省化学会

内蒙古化学学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学学会

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

山西省化学会

广西化学化工学会

青海省化学学会

云南省化学会

贵州省化学化工学会

海南省化学化工学会

宁夏化学学会

西藏自治区化学会

参考资料来源

组织成员

根据2018年3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理事会有1位理事长、14位副理事长、49位常务理事及264位理事;还有1位秘书长及9位副秘书长。 学会有个人会员5万余人,单位会员100余个。

业务范围

2016-2017化学学科发展研讨会2016-2017化学学科发展研讨会

(一)组织开展中国国内和国际化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增进化学工作者的联络和交流,加强与国际化学学术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扩大中国化学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编辑出版化学学术刊物和图书,开展化学文献和标准的编审活动。

(三)普及化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四)开展化学科技咨询服务和培训工作,培养人才,推广先进技术

(五)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委托,承担化学科技项目的评估、成果鉴定、技术资格评审。

(六)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学术发展需要举办产品展示与展览、化学文献和标准的编审等活动。

(七)按照规定经批准,奖励、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化学工作者。

(八)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学术成就

编辑

学术期刊

根据2018年3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共主办25种学术期刊,SCI收录期刊15种。

《催化学报》

《大学化学》

《电化学》

《分析化学》

《分子科学学报》

《高分子通报》

《高分子学报》

《化学教育》

《化学通报》

《化学学报》

《燃料化学学报》

《色谱》

《无机化学学报》

《物理化学学报》

《应用化学》

《有机化学》

《高分子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结构化学》(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纳米研究》(NaNO Research)

《中国化学》(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中国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亚洲化学杂志》(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

《有机化学前沿》(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无机化学前沿》(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材料化学前沿》(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

参考资料来源

学术交流

综述

2017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2017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

根据2018年3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每年组织召开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30余项。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参会规模达到1万1千余人,是国内化学及相关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学术盛会,是中国化学会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品牌。

2016年,学会及分支机构共组织召开学术会议33项,其中国内学术会议28项,国际学术会议5项,参会人数达2.7万余人,交流论文1.7万余篇。共有13项学术会议参会人数超过500人,创历史新高。

第十八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

2016年9月,中国科协在西安召开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中国化学会承办绿色化学与清洁能源分会场,10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一线青年科技人员参会,设置4个大会特邀报告和48个邀请报告,围绕主题“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中的绿色化学与洁净能源”开展研讨与交流。

学科发展报告

在各学科、专业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化学会已顺利完成了5次“化学学科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2014-2015化学学科发展报告》于2016年4月正式出版发行。2016年,受中国科协委托,学会继续承担《2016-2017化学学科发展报告》的编撰工作。

国际合作

荣誉会士

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于2008年12月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设立,目的是为了表彰对中国化学和中国化学会与外国学会间交流做出贡献的国外友好人士、国外卓越的学者、专家。2009年,开始启动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提名遴选工作,至2016年已经授予42位荣誉会士。

2016年度,经过提名、遴选,3名国际著名科学家获得“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称号。

化学领导人论坛

2016年7月,中国化学会举办主题为“共同提升化学正面形象”的专题论坛。邀请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中国台北的化学会、赢创工业集团、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就科普经验交流、维护化学声誉经验分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2016年度IUPAC执委会工作会议

2016年11月,应中国化学会邀请,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执委会访问北京并召开2016年度IUPAC执委会工作会议,这是IUPAC首次在中国召开的执委会,此次访问,有效促进了中国化学会和IUPAC的相互了解。执委会期间,学会还举办“大数据时代的IUPAC研讨会”,邀请青年化学工作者共同为IUPAC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邀请IUPAC现任主席Natalia Tarasova在中科院化学所举办演讲,以“化学-能否满足世界需求”为主题,介绍了IUPAC的使命、核心价值、会员构成、分支机构和业务范围等,鼓励中国化学工作者更好的了解IUPAC,参与IUPAC各项事务和活动。

协助FACS执委会工作会议

2016年9月,中国化学会邀请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The Feder-ation of Asian Chemical Societies·FACS)执委会在西安召开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学会安排FACS成员对西安会议资源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在西安举办2021年亚洲化学大会的愿望。

人才培养

编辑

科技奖项

根据2018年3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设有独立奖项1项、联合奖项5项及分会奖项25项。

独立奖项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联合奖项

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

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

中法化学讲座奖

分会奖项

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

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创新奖

中国化学会化学基础教育奖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杰出成就奖

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

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中国化学会梁树权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奖

中国化学会色谱贡献奖

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

中国化学会唐敖庆理论化学青年奖

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奖(原有机合成创造奖)

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特别贡献奖

中国化学会张存浩化学动力学奖

“东方胶化杯”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东方胶化杯”中国胶体与界面化学优秀青年学者奖

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杰出贡献奖

纳米化学新锐奖

中国催化奖

中国电化学成就奖

中国电化学贡献奖

中国电化学青年奖

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

中国流变学青年奖

中国女分析化学家奖

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

中国软物质研究杰出贡献奖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设立于1983年,是中国化学会设立最早的学术奖励,旨在开发智力资源,培养化学科技人才,鼓励广大青年投身于中国的化学科学事业,促进中国的化学事业的发展。

10名青年化学科技工作者获得2017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至2017年,已有308人获得该项奖励。

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设立于2001年,由中国化学会和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联合设立。旨在为中国青年化学工作者提供奖励机会,鼓励中国青年科研工作者开拓、创新的科学研究工作。该项奖励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奖励优秀青年科学家4名。

4名青年化学工作者获得第九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至2017年,共产生36位获奖人。

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

设立于2011年,由中国化学会和赢创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领域做出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中国化学科研工作者。赢创化学奖下设“杰出科学家”及“杰出青年科学家”(40周岁以下)两个子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奖励杰出科学家及杰出青年科学家各2名。

2017年,奖项面向40岁以下化学工作者增设2名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励,包含杰出科学家和杰出青年科学家两个子奖项。2017年,北京大学李彦和复旦大学俞燕蕾获得第四届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杰出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正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张健获得第四届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设立于2007年,由中国化学会和英国皇家化学会共同设立。旨在为中国青年化学工作者提供奖励机会,鼓励中国青年科研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该项奖励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奖励优秀化学工作者4名。

4名青年化学工作者获得第六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至2017年,已产生24位获奖人。

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

为激励化学工作者勇于开拓创新,表彰在化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2008年起合作设立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授予为促进国民经济经济建设和促进科学事业以及人才培养做出杰出贡献的化学家。奖励每两年组织推荐、评审、颁发一次,每届奖励(不超过)4名化学家。

中法化学讲座奖

为促进中国和法国化学学科发展和合作,中国化学会和法国化学会协商设立中法化学讲座奖(China-France Chemistry LECTureship Award)。自2014年至2017年,每年交替奖励一名中国和法国的杰出化学家,并资助其到对方国家科研单位进行交流访问。2014年、2016年分别有一名法国获奖人访问中国;2015年、2017年分别有一名中国获奖人访问法国。

(学会奖项中的分会奖项暂不列出,关于奖项的详细信息请查看官网)

奖项设置奖项设置

人才举荐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2017-2019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学术沙龙2017-2019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学术沙龙

按照《中国科协关于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的要求,2015年9月中国科协决定启动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引导、支持学会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评价标准,培育造就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打造国家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

中国化学会2016-2018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按照申请、初评、答辩和托举四个阶段进行实施。2016年,中国化学会采用全国“海选”和“自荐”申请方式,经过初评—学科“小同行”集中评价和复评—候选人“青年人才沙龙”现场答辩两轮遴选,最终从来自164个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393名申请人中选拔出8位优异的“托举人才”。

2017年,该项目进入青年人才托举实施阶段。学会将继续采用“1+3+1”的托举模式,即为每位托举人才配备一位学术导师,三位青年科学家和一位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学术导师”由院士专家担任,负责制定托举方案,指导“托举人才”学术研究及人才成长鉴定。

其他推荐

项目名称和内容

委托部门

推荐时间

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6年3-4月

2016年度全国杰出科技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6年3-4月

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16年9月5日-10月15日

参考资料来源

文化传统

编辑

形象标识

标识标识

中国化学会标识整体为六边形,由中国化学会英文缩写(Chinese Chemical Society)“CCS”和中文全称“中国化学会”构成。

学会宗旨

团结组织全国化学工作者,促进化学学科和技术的普及、推广、繁荣和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素养,促进人才的成长,发挥化学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新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为力争使中国化学科学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而不懈努力。 使中国化学会成为在国际上有较大声誉和影响的学会,创办出在国际学术界有较高平和影响的期刊。

学会领导

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丁奎岭

理事长

姚建年

副理事长

丁奎岭、黄维、帅志刚、孙世刚、谭蔚泓、田禾、谢在库、杨学明、于吉红、赵宇亮

秘书长

范青华

副秘书长

安立佳、高毅勤、刘正平、帅志刚、孙世刚、王训、夏春谷、杨文胜、郑素萍

参考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任期

职务

姓名

第一届(1932-1933)

会长

陈裕光

书记

吴承洛

第二届(1933-1934)

会长

陈裕光

书记

吴承洛

第三届(1934-1935)

会长

陈裕光

书记

吴承洛

第四届(1935-1936)

会长

陈裕光

书记

吴承洛

第五届(1937)

会长

曾昭抡

总干事

吴承洛

第六届(1938-1939)

会长

曾昭抡

总干事

吴承洛

第七届(1939-1940)

会长

吴承洛

总干事

吴承洛

第八届(1941)

会长

吴承洛

总干事

吴承洛

第九届(1942)

会长

曾昭抡

总干事

吴承洛

第十届(1943)

会长

吴承洛

总干事

吴承洛

第十一届(1944)

理事长

张洪沅

总干事

高济宇

第十二届(1945)

理事长

范旭东

总干事

高济宇

第十三届(1946)

理事长

吴承洛

总干事

高济宇

第十四届(1947)

理事长

吴承洛

总干事

高济宇

第十五届(1948)

理事长

吴承洛

总干事

高济宇

第十六届(1949-1951)

理事长

曾昭抡

总干事

袁翰青

第十七届(1951-1956)

理事长

侯德榜

总干事

吴承洛

第十八届(1956-1959)

理事长

杨石先

总干事

袁翰青

第十九届(1959-1963)

理事长

侯德榜

总干事

侯祥麟

第二十届(1963-1966)

理事长

杨石先

秘书长

华寿俊

第二十届(1978年年会增补后-1982)

理事长

杨石先

秘书长

鲍奕珊

第二十一届(1982-1986)

理事长

卢嘉锡、唐敖庆、钱人元、严东生

秘书长

孙亦梁、戴立信、张德和、张蕴珍

第二十二届(1986-1990)

理事长

唐有祺、黄维垣、田昭武、徐光宪

秘书长

崔孟元

二十三届(1991-1994)

理事长

唐敖庆、王夔、梁晓天、胡亚东

秘书长

习复

第二十四届(1995-1998)

理事长

严东生、朱道本、陈懿、习复

秘书长

白春礼

第二十五届(1999-2002)

理事长

宋心琦、黄本立、习复、白春礼

秘书长

费昌沛

第二十六届(2003-2006)

理事长

白春礼

秘书长

姚建年

第二十七届(2007-2010)

理事长

白春礼

秘书长

姚建年

第二十八届(2011-2014)

理事长

姚建年

秘书长

杨振忠

参考资料来源

入选名单

编辑

2021年12月3日,中国化学会入选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特色一流学会拟支持学会名单,拟支持金额为270万元。

获奖记录

编辑

2021年12月31日,中国化学会被表彰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