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阔肌 编辑
1、以3~4个肌齿起自下3~4个肋骨外面。肌纤维斜向外上方,逐渐集中,经腋窝的后壁、肱骨的内侧绕至大圆肌的前面,于大圆肌肌腱外侧移行于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2、此肌收缩时使肱骨后伸、旋内及内收。拉高举的上臂向背内侧移动。
3、背阔肌受胸背神经支配。胸背神经属运动神经,来自颈6~8,于腋部由臂丛神经后束分出,后下行与胸背动、静脉伴行,随血管的分支而分支,在近肩胛骨下角入肌肉,分为内、外侧支,外侧支在距背阔肌前缘3~4cm向下行走,内侧支与肌肉上缘平行向内走行,胸背神经的分支与胸背血管的分支相伴随,外侧支较内侧支粗大。
4、血液供应主要由胸背动脉提供。胸背动脉由肩胛下动脉分出胸背动脉长度为7.4cm,起点外径0.2cm,向下越过大圆肌,沿背阔肌前缘深面与前锯肌之间向下内行,在入肌肉处分为内、外侧支,外侧支在离背阔肌前缘3cm左右向下行走,支配背阔肌前外侧部分的血运及侧胸背部的皮肤。临床上常做背阔肌转位移植或肌皮瓣移植,以修复上肢、颈部、面部及胸部等处大面积缺损。
1、背阔肌皮瓣是临床最常用的肌皮瓣之一,背阔肌皮瓣因部位隐蔽、血运丰富、切取范围大、抗感染能力强,是理想的皮瓣选择。手术时常切取部分背阔肌而非全部肌肉,当利用背阔肌皮瓣进行创面覆盖而非肌肉功能重建时,由于切取背阔肌的同时将胸背神经亦切断,因此保留下的背阔肌由于无神经支配也丧失了其功能。近年来,我们根据支配背阔肌胸背神经的解剖特点,切取肌皮瓣时保留了胸背神经的支配,从而保留了未切取部分背阔肌的功能,减少了供区的代价,所移植的背阔肌皮瓣仍有良好的血供。
2、影像学应用
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扫描技术的发展,,CT血管造影已逐渐应用于游离皮瓣的显微外科修复。皮瓣切取的关键是解剖提供其血供的血管,但由于血管类型变化多,部分肌皮穿支解剖复杂、费时,术前血管蒂及穿支血管的准确定位尤为重要,血管三维重建实现了手术模拟及术前设计。CTA及三维重建的意义不仅在于发现血管变异或畸形,降低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通过术前了解血管走行、管径,达到合理设计皮瓣目的。三维软件可分割与重建独立的骨、血管、皮肤、肌肉,重建的图形可以单独或组合显示,便于各结构的观察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