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肌 编辑
中文名:足肌
外文名:Foot muscles
足肌分为足背肌与足底肌。
1、足背肌由两块肌肉构成,即趾短伸肌(digitorum brevis)和拇短伸肌(hallucis brevis)。趾短伸肌位于足背皮下,趾长伸肌腱的深面,为弱小的扁肌。起自跟骨前端上面和外侧面,止于第2~4趾近节趾骨底。此肌收缩时可伸第2~4趾。拇短伸肌位于趾短伸肌的内侧,起于跟骨前端的上面和外侧面,止于拇近节趾骨底,其作用为伸拇趾。足背肌受腓深神经支配。
2、足底肌又称跖肌(Plantaris),分为内侧群肌、外侧群肌和中间群肌。内侧群肌有拇展肌、拇短屈肌、拇收肌。外侧群肌有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中间群肌有趾短屈肌、跖方肌、蚓状肌、骨间背侧肌和骨间足底肌等。足底的肌肉按机能命名。锻炼足底肌对提高弹跳力颇有实效。其中:
拇短伸肌(extensor hallucis brevis)位于足背皮下,拇长伸肌腱深面。起于跟骨前端上面。止于拇趾近节趾骨底。
趾短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brevis)位于拇短伸肌外侧。起于跟骨前端外侧面。止于第二~四趾近节趾骨底。
骨间背侧肌(dorsal interossei)位于跖骨间隙内。起于相邻二跖骨的内侧。止于第二~四近节趾骨底的外侧。
骨间足底肌(plantar interossei)位于第二~五跖骨间隙内。起于第三~五跖骨近侧端内侧面。止于第三~五近节趾骨底。
拇展肌(abduCTor hallucis)位于足底内侧。为羽状肌。起于跟骨结节内侧及舟骨粗隆。止于拇趾近节足骨底部和内侧。
趾短屈肌(flexor digitorum brevis)位于在足底中部。起于跟骨结节。止于分4个肌腱。止于第三~五趾中节趾骨底。
拇短屈肌(flexor hallucis brevis)位于足底内侧前端。起于内侧楔骨底、胫骨后肌腱及跖长韧带。止于拇趾近节趾骨底。
拇收肌(abductor hallucis)位于足底中部。分斜头和横头。起于斜头起自跖长韧带、腓骨长肌腱、外侧楔骨和第二~三跖骨基底部横头起自第三~五跖趾关节囊。止于趾近节趾骨底。
小趾展肌(abductor digitiminimi)位于足底外侧。起于跟结节外侧。止于内侧腱止于小趾近节趾骨底;外侧腱止于第五跖骨粗隆。
支配神经:上述肌肉的支配神经均发自脊神经骶丛。趾短伸肌受腓深神经支配;其他足底肌受足底外侧神经或足底内侧神经支配。
人体足部的内在肌肉(足肌)
1、足肌的I型纤维约占一半(50.1%),即慢缩纤维的平均百分率低于四肢其他各部的肌,比小腿肌的I型纤维平均百分率(65.2%)更低。这与足肌在下肢支持身体和行走机能中所起的作用是相适应的。
2、足肌因进化和废用的关系,除有一定的运动功能外,还协助足外部肌维持足弓。双足要支持体重,必须具备结构上的稳定性及位置上的稳定性,前者主要是依靠足骨及韧带,而后者主要依靠肌来实现。所谓足的杠杆作用即足由静止而转向主动运动时,肌肉不仅产生完成某个特定动作的力量,尚需维持在某个特定动作下的足弓结构。而足弓的维持和加强,防止其塌陷,足部肌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占据比率较高的I型肌纤维的小腿肌,特别是足外部肌,对维持足弓,保持重心的平衡和稳固以及在行走中产生的(趾)屈等都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因为I型纤维运动单位小,兴奋域值低,容易发动,其中含有大量的肌梭(Ⅱ型纤维不含肌梭),对牵张反射敏感,而在结构设计上人类四肢肌中的I型肌纤维向着力量型方向发展,以适应下肢功能的需要。足内部肌在肌纤维组成上保持两型纤维近乎均等的比例,这似乎表明力量型作为功能目标,同时又保持了一定的速度潜力,这里可能存在一条互补的原则。
3、据肌电图研究,足内部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单位活动的。当平稳站立时,足的内部肌基本无活动,但为适应不平的地面,有时又可有散发性活动。平地行走时,一些主要足底肌的肌电活动,仅发生于支撑期,至足底离地时,就完全停止活动。因此,这可能提示在肌纤维配布上,足内部肌I型纤维的平均百分率低于足外部肌,在下肢的支持体重和运动中主要靠足的外部肌提供力量,而足内部肌在足外部肌的协助下,在维持直立的正常姿势和行走中完成各种动作的调节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4、由于足肌各肌群按其部位及起止点在屈跖趾关节、伸趾间关节、使足趾外展、内收及趾和小趾外展等运动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各肌群间的肌纤维型构成比例也存在一定差异。肌电图研究显示,足底肌可能借其自身的弹性作为一种被动组织参与维持足弓的作用。足底内、外侧肌群收缩时使足趾向跖侧屈曲或外展,同时促使足前、后部接近,以提高纵弓。而(骨间肌、收肌)中间群的骨间肌使跖骨彼此靠拢,以维持横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