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泽多 编辑
泛爱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人
J.B.巴泽多(1723~1790),泛爱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人和创始人。
1743年后,入汉堡文科中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
1748年,他在荷尔斯泰因任贵族家庭教师时,采用自由游戏和实物教学法,使10岁的儿童达到相当文科中学毕业生的水平。因此,受到贵族推崇而名扬德国。
1752年,他获得基尔大学的硕士学位。次年,被丹麦索勒文科中学聘为教授。
1761年转任阿尔托纳文科中学校长。因写了许多关于自然神教的小册子,被视为异端邪说,被迫辞职。从此他潜心考虑教育、教学改革和编写新教材等问题。当时卢梭的《爱弥儿》正轰动欧洲上等阶层,巴泽多在此影响下,于1768年发表了一篇《为学校、学科及其对于公众福利之影响,敬向志士仁人呼吁书》。呼吁书除陈述德国的初等学校教育应由国家管理而不能由教会控制的意见外,着重说明编写出版包罗各种学科基础知识、适于教学的初级课本的重要意义。呼吁书深受王侯大臣的嘉许,特别得到名人学者G.E.莱辛、I.康德、J.W.von歌德等人的大力赞助,获得捐款45000马克。
巴泽多著作《Philanthropium》书影
1770年先发行了《父母、教师用书》。1774年,附有100幅插图的4卷本的初级课本问世。当时,该书被誉为18世纪的J.A.夸美纽斯式的《世界图解》。该书出版后,巴泽多又多方寻找创办新学校的机会。由于得到歌德等人的推荐,在侯爵利奥波德第一监督下,
巴泽多的直观教学实践
1774年在安哈尔特-德绍建立了一所新型的、示范性的学校,命名为泛爱学校(Philanthropium)又称“一视同仁”学校。 泛爱学校试图以人类互爱的精神和人文主义世界观教育儿童,使其成为幸福的、身体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所收儿童不分贫富、不管宗教派别。学校设有 1个寄宿儿童班、2个年幼儿童班和1个较大年龄的儿童班。各班均有详细的作息时间表。课程重自然科学、实用技术、语言课和体育。教学采用夸美纽斯、卢梭的直观原则(尽可能利用实物教学或者看图教学)以及对话、游戏和参观等方式。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提倡理解记忆,发展儿童的智力。在训育方面,注意培养儿童温良、谦逊的态度,互助互爱的精神,以奖励代替惩罚,严禁体罚。学校的教师多是泛爱主义的拥护者或忠实信徒,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J.H.卡姆佩、C.G.扎尔茨曼、E.C.特拉普和 F.E.von罗霍。他们在协助巴泽多实施泛爱教育方面作出了贡献,并且继承和发展了泛爱主义的教育事业。1777年,卡姆佩仿照泛爱学校的模式,在特里顿创办了又一所新型学校。
1784年,萨尔茨曼在哥达附近的斯内普芬塔尔开办第三所泛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