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揆彰 编辑
霍揆彰(1901年3月14日—1953年3月9日),字嵩山,湖南酃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是第十一兵团司令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先后率部参加淞沪抗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滇西反击战诸役。其中淞沪抗战,率第五十四军于罗店一役重创日军精锐,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率七个军布防洞庭湖西岸,阻击并重创日军。1937年5月授中将。曾任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远征军编练副总监、云南警备代总司令、兵团司令官、湘鄂赣边区绥靖总司令等职。1953年在台北病故。概述图来源:
1926年7月任补充第一师第三团少校团附。后又任第二十一师第六十三团营、团长。
1928年9月任陆军第十一师步兵第三十二旅第六十四团团长。
1930年底任第十一师独立旅旅长。
霍揆彰黄埔1期学生通讯录照
1931年1月改任第十八军第十四师补充旅旅长,同年升该师副师长。1933年9月升师长。1933年调兼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三营连长。
1935年4月13日任少将。期间曾率部参加对红军的第二、四、五次“围剿”。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曾参与围攻西安,并任讨逆军第四集团军第六纵队指挥官。
1937年5月21日任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开赴上海,与日军作战,并升任第五十四军军长。
1938年初,兼任田南要塞指挥官。
1939年升任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洞庭湖警备司令。后入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十九期受训,任第一大队大队长。
1942年升任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第二年调入云南,加入中国远征军,参加肃清滇西日军。
1944年冬任远征军编练总监部副监。
1945年3月5日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第三方面军副司令官。后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同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代理青年军编练总监,并兼任青年军第六军军长。后代理云南警备总司令,因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而被撤职。
1947年冬任第十六绥靖区司令官。
1948年3月当选第一届 “国民大会”湖南代表。
1949年5月任第十一兵团司令官。不久调任湘鄂赣边区绥靖总司令兼行政长官。
1949年湖南起义后,去台湾。
1953年3月9日病故于台北。
血战腾冲
腾冲是滇西边陲古城,原名腾越,位于高黎贡山西麓,大盈江流经城西,东连保山,西通密支那,北控片马,南瞰龙陵、芒市,扼滇缅公路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腾冲城筑于明正统年间,下为条石,上为青砖,坚固难摧,易守难攻。加之整个城区地处盆地,周围为山环绕,城东为飞凤山,城南为来凤山,城西为宝凤山,城北为高良山,可谓地势天成,还有坚固的城墙以及日军两年多的苦心经营,构成了最为坚固的堡垒。在日军滇西高黎贡山腾冲、龙陵、松山、平戛这四大据点中,尤以腾冲最为险固。且该城西、北、东三面都有大盈江及其支流,时值雨季,徒涉困难,更是给远征军进攻带来极大困难。
在此期间的6月1日,第11集团军渡过怒江,向滇缅公路东侧的拉孟、龙陵、芒市实施进攻。日军第56师团又将腾冲守备的第148联队1个大队调往龙陵,企图阻止第l1集团军后,再回师腾北。对此,吉野叙述说,第56师团师团长松山命令腾冲守备队:“为救出龙陵部队,速派第3大队前往龙陵!”如此一来,腾冲日军兵力算上800多名伤兵在内,就仅有2800多人了,他们所倚恃的无非就是腾冲独特的、坚固的工事堡垒了。但以如此少的兵力,企图负隅顽抗,按吉野自己的说法,师团的命令“宣告了腾冲守备队全军覆没的开始”。
获悉日军将腾冲守军调往龙陵后,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于1944年6月23日电令第20集团军攻占腾冲。要求集团军主力保持在右,向腾冲攻击;为避免日军利用既设工事迟滞前进,应先以一部由左翼迂回奇袭腾冲。
第20集团军根据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的电令,立即对所属各部作出攻击部署,其基本要点是:
以第54军(欠第198师)配属预备第2师、重迫击炮1营为右翼,于26日前到达顺江街及其以东地区,再沿顺江街、腾冲道推进,驱逐日军警戒部队,先攻占宝凤山、来凤山,再协同第53军对腾冲实施包围攻击,攻击前进时,负责对西警戒。时任军长是方天,兼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
以第53军配属重迫击炮1营,立即以一部占领杭猛山,其余各部队于26日前,在干榨山、打豆山、龙川江右岸地区沿打豆山、观音寺向蜚凤山攻击,再以1个团沿龙川江左岸南下,渡过龙川江后,依据军主力进展情况,向飞凤山攻击,攻占各据点后,再协同第54军包围腾冲攻占之,击前进时,负责对左侧警戒。时任军长是周福成。
以第198师为集团军预备队,先在瓦甸集结,待第53军挺进后,再进至江苴街待命。
根据集团军部署,各部队于6月25日开始向腾冲推进,次日,第54军准备向宝凤山实施攻击,第53军则进至干榨山、杭猛山一线。29日,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获悉来凤山为日军防御重点,加之大盈江徒涉困难,遂令将攻击重点调整到左翼第53军。在此期间,配属第20集团军作战的第11集团军第6军所属2个师陆续抵达腾冲战场,加入战斗。
为减少人员伤亡,第20集团军决先以炮火毁损日军工事后,再实施攻击。时在腾冲城内的吉野讲,6月下旬,中国远征军就向腾冲发起进攻。伴随着远征军炮兵的轰击,腾冲城内“顿时陷入骚动和混乱之中”。在中国军队进攻过程中,日军顽固坚守着阵地不退,利用步枪、机枪、速射炮、大队炮、联队炮等武器抵抗着中国军队的进攻,双方就此展开了数天的攻防战。到7月初,除2日中国军队趁大雨奇袭攻占城东屏障飞凤山外,其他各方向攻击部队,虽持续发起多次进攻,但战果并不理想。
7月7日,中国军队在抗战纪念日这天,向腾冲日军发起猛烈进攻,在地面进攻的同时,出动数十架飞机对城内和阵地上的日军进行空中火力打击。在陆空火力联合打击下,日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各阵地损失惨重。次日,中国军队攻占高良山阵地,全歼守敌,随即在飞凤山阵地上构筑了火炮阵地,该炮阵地发射的炮火能够覆盖整个腾冲城,日军城外的东营山、来凤山、礼仪台、凤凰山等阵地也都处于炮火打击下,从而为攻占腾冲奠定了基础。
7月16日,除来凤山外,腾冲外围的日军阵地几乎都被攻克。霍揆彰召集各部队指挥官研究认为,来凤山阵地对腾冲守敌兼有作战、士气双重意义,且对攻城部队具有极大威胁,遂决定先集中兵力攻占来凤山,再收复腾冲城。第20集团军据此调整攻击部署,集中力量攻击来凤山,但此后连日大雨,攻击进展不大。
7月25日,第54军军长方天专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副军长阙汉骞升任军长。
7月26日,新官上任的阙汉骞集中各种火炮100余门猛轰来凤山,空军30余架轰炸机和27架战斗机也猛攻来凤山,将日军阵地工事大部毁坏,步兵随即以火焰喷射器和各种轻重武器扫荡残破工事中的敌军,至27日,来凤山守敌大部被歼,残敌退人城内。
7月27日,霍揆彰下达攻城命令,以第54军攻击南门、西门、北门,并固守来凤山策应作战;以第53军攻击东门、南门,并负责各方向警戒。这次,霍揆彰将其指挥部设在了能够通览整个战况的来凤山丁页。各部根据上述命令,着手进行攻城准备。
7月28日,日军第56师团师团长命令腾冲守备队,在师团主力于龙陵会战期间,要死守腾冲。腾冲守敌将全城百姓赶出城外,加强街市防御,决心死守。此后,战斗进入城区攻防战。
8月2日,第20集团军向腾冲发起总攻。攻城部队集中大量火炮,对日军阵地进行轰击,空军60架飞机进行火力打击,在炮、空火力支援下,部队向城垣发起攻击。虽有进展,但部队伤亡较大,仍未能突破日军城垣防线。霍揆彰召集各指挥官研究攻城和街市作战方法,认为除在炮、空火力掩护下强攻外,并无其他良策。此后,中国军队即在火力支援下,从全线向日军发起进攻,日军则继续凭险据守。
8月13日,日军腾冲守备队指挥宫第148联队长藏重康美与手下30多名日军被炸死,日军以太田正人继任守备队长。在此期间,经连续轮番攻击,腾冲守敌伤亡不断增加,战斗力不断下降,孤立无援的日军,已经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
8月15日后,第20集团军向腾冲守敌发起多次总攻,战至21日,将城墙阵地上的日军大部歼灭。霍揆彰随即调整作战部署,以南门至北门线为界,东半城为第53军作战区,西半城为第54军作战区,与敌展开街市巷屋的激烈争夺。
由于日军依托坚固堡垒和建筑工事负隅顽抗,到8月30日,攻占地区尚不到一半。当日,霍揆彰严令各部限5日内肃清城内残敌,粉碎其固守待援的企图。次日,各部展开大规模攻势。战至9月7日,第54军攻占西半城,转向协同第53军作战,逐渐将残敌驱至城东北角其联队本部附近。
9月9日,蒋介石督令中国远征军,“腾冲必须在9月18日国耻纪念日之前夺回”。9月10日,第20集团军各部继续紧缩包围圈。至12日晨,日军腾冲守备队队长已知末日来临,向第56师团师团长发出诀别电,烧毁了军旗和密码本,毁坏了无线电机。次日,日军残部向中国军队发起自杀式攻击,全部被歼。
9月14日,第20集团军收复腾冲后,霍揆彰向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报告:“9月14日,腾冲日军结束了一切抵抗。”
同日,霍揆彰还向蒋介石报告称:“所赖将土忠勇,克敌致果,业于9月14日,将困守腾城之敌全部歼灭。青白之旗乃复飘扬边陲重镇,万民鼓舞,同声庆幸。”得悉收复腾冲,蒋介石致电中国远征军各将领:“此次滇西反攻,指挥有方,作战奋勇,腾冲松山等要地相继克复,战绩辉煌,殊深欣慰。应先行传令嘉奖所有有功官兵,希速查明详报,以便核给勋奖为要。”蒋介石对霍揆彰本人也赞许有加,他在日记中写道:国民党军在“一号”作战中失败,不胜惭愧,“惟霍揆彰军之攻腾冲,克复要冲,亦足于失败中以自慰也”。
霍揆彰在《远征军会战概要》中对腾冲战役是这样说的:“腾冲攻城之战,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垣。”战后,经霍揆彰提议,在腾冲修建了中国远征军国殇墓园,以安葬牺牲的远征军将士。有史料称,腾冲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一次成功的攻坚战,但不容忘记的是,这场战役的成功是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等部将土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望文学校
霍揆彰少壮离家浪迹天涯,南征北战,很少回家。其母张氏在家,年迈多病,有时虽迎养外乡,终因频繁搬迁,亦乏奉养,往往只居半载数月即返故里,1934年霍母病逝。恶耗飞报军旅,霍衰不已,翘首苍空,面向家乡,白云飘飘,肝胆俱裂。
是年冬,霍揆彰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4师师长,皆眷属及幕僚刘鼎汉等携一连士兵护卫,日夜兼程,于12月24日奔丧回家。之后,即请乡俗做“超度”,布孝堂,行家祭,摆链席,酬吊客。翌年1月2日,将其母安葬于故居后山坡上。
霍甚感母恩未报,于是萌生创建学校之念,一则寄托思亲之心,再则投资智力,造福桑梓。他亲自定下校名为“望云学校”,寓意“望白云而思亲”。同时,选定校舍宅基于其母墓地附近的山坡上,坐北朝南,居高临下。
1938年秋,霍揆彰率部驻防益阳、常德、桃江一带。身在湖湘,乡情弥笃,于是聘请工程专家设计学校图纸,委托姻亲尹廉溪负责建校工程,1939年春学校破土动工。在基建过程中,又聘请潘肇高为学校主事。历时一年,学校主体建成。
望云学校整个建筑群体,采用传统的“四合院”型,前栋教学楼为主体部分,楼上楼下,计有教室4间,教师办公室4间,过厅2间,采光、通风良好,主楼两端向后延伸为两栋耳房,上层为学生宿舍,下层为教师住房,楼上楼下都有走廊与主楼相连,分而不散,隔而不离。主楼与耳房之间,有宽旷豁大的空坪。正门上首二楼顶悬挂校牌,浮塑“望云学校”4个大字,落款为霍揆彰题。霍揆彰还亲自拟定并书写校训“智勇勤朴”,雕刻有“校训”“智勇勤朴”“霍揆彰”“民国二十九年二月”字样的巨型校训木板收藏在三口村一农户家。校训木板长约2米、宽60厘米、厚8厘米,系由整段木料加工而成。
在建校的同时,霍揆彰又委托本村邻友廖文清等到安仁湘湾、永兴四甲里购置校产,作为办学的常年基金,还将他家原有田山划归学校所有,其嫂至则由学校适当供给生活费,乡里父老无不赞赏称道。
1940年初,各项办学条件就绪,霍揆彰自任望云学校第一校长。以举事潘肇高为首,聘请教师,组成班子招生开学。当时所延聘者,多是在外求学或从事教育顾有名望之人,如李道合、邱文翰、周文郁、孟锦棠等,学校因师资力量雄厚而声名大震。在望云学校就读的学生,除三口附近几个村子的少年儿童外,临近村甚至外乡的青少年也幕名前来求学。
望云学校办学8年,因战乱和筹资困难于1947年停办。1949年炎陵县解放,望云学校校舍由人民政府接管转作三口小学使用。1990年代,三口小学新建教学楼,望云学校老校舍与新校舍一并使用。因农村集中办学改革,1990年代末三口小学改为东风学校三口教学点,设小学一、二年级教学班和幼儿园。
2012年,炎陵县人民政府公布望云学校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