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镜如 编辑
侯镜如(1902年10月17日—1994年10月25日),号心朗,河南永城人。1955年加入民革。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爱国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杰出的领导人。历任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员,第四、五届中央常委,第六、七届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参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89年3月—1994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2岁。
1923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升格为本科中州大学(现河南大学 )后,侯镜如以优异的成绩继续在中州大学教育系深造。该系李廉方、汪敬熙等教授当时已是著名的教育学家。在这些著名教授的亲自指导下,侯镜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教育学、心理学等主要学科的专业学分。
1924年2月,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派遣,赴上海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当时,毛泽东是黄埔军校驻上海的招生组组长,格外看重这个毅然踏上革命征程的河南大学学生,并向他讲述了国共合作、国内外形势,以及开办黄埔军校的意义等。侯镜如崇敬这位比自己年长9岁的中国革命先行者,毛泽东语重心长的教诲使他明白了许多道理。第二天,侯镜如初试合格后,乘船经香港来到大革命中心广州,经复试被正式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
1925年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同年冬,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十四师团参谋长,后任第十七军第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7年2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离开北伐军赴上海,参与组织指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任武汉国民政府武汉三镇保安总队长。七一五事变后,离开武汉到贺龙的第二十军任教导团团长,并参加南昌起义。
1931年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1932年后,任国民党军第三十军第三十师参谋长、第三十师第八十九旅旅长。1935年4月,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37年任第九十一军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军第九十二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1943年春,升任第九十二军中将军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兼任北平警备司令。1948年升任第十七兵团司令官。后任天津塘沽防守司令,长江防务预备兵团司令,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兼华东军官团总团长。1949年8月率部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参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黄埔同学会会长,政协全国委员会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1989年3月至1994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
侯镜如晚年,还关注母校河南大学的发展,担任河南大学校友会顾问。在庆祝河南大学建校80周年时,他为母校写下了“培育良才中州盛,善任贤士华夏兴”的题词。他在临终前一再叮嘱子女要捐款助学,回馈母校。根据侯镜如先生遗愿,1999年6月,侯镜如助学金基金会有限公司在河南大学设立“侯镜如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在读研究生。
侯镜如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和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2岁。
2002年6月24日上午,侯镜如迁葬深圳吉田永久墓园。迁葬仪式之后,侯老将军终于得偿心愿,安详的在祖国南大门的土地上见证祖国的繁荣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