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贺 编辑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李贺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元和六年(811年),父荫得官,任奉礼郎。元和八年(813年),告病回昌谷休养。元和九年(814年),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幕僚,帮办公文。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概述图参考资料)
全名:李贺
别名:李昌谷、诗鬼
字:长吉
所处时代:中唐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出生日期:790年
逝世日期:816年
主要成就:开创“长吉体”诗歌
主要作品:《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昌谷集》
宗室王孙
李贺像
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欲将千里别,特此易斗粟”(《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凄凉之状,于此可见。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相传贞元十二年(796年),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就能提笔写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 。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带病继位(中风),任用王叔文、韦执谊等除弊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结贵族官僚改元永贞,逼顺宗称病退位,新政遂败。次年,顺宗病亡。唐人(刘禹锡、柳宗元等)在诗文中有影射,指称顺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贺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汉唐姬饮酒歌》讽刺。
仕途失意
元和二年(807年),李贺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 ,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
元和三年(808年)春,李贺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诗,同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经停洛阳,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十月十四日,李贺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清姚文燮语),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他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文坛的杰出地位,应该说主要是这一时期写下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
英年早逝
李凭箜篌引图
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元和八年(81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不甘沉沦,举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吴越一展才华。离长安时,他的友人无可和尚(青龙寺高僧)撰写《送李长吉之任东井》的诗,预祝他南游成功,但结果大约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阳,告别长辈皇甫湜等亲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进长安。元和九年(814年),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然后取道宜阳、洛阳、经河阳,入太行,过长平、高平,于深秋到达潞州(今山西长治市)。此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3个年头的幕僚,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服务,帮办公文。
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左补阙、右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作品题材
借古讽今题材
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早年家居昌谷,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后来京城羁旅,游历南北,贵族官僚的腐朽骄奢,宦官集团的乱政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
① 隐射抨击永贞宫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
② 批判唐宪宗沉湎迷信、追求长生的,如《仙人》《昆仑使者》《神弦》《苦昼短》《官街鼓》;
③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如《秦王饮酒》《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
④ 揭露藩镇祸国殃民的,如《猛虎行》《公出无门》;
⑤ 反映权贵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种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愁》;
⑥ 讽刺宦官专权、乱政无能的,如《吕将军歌》《感讽五首》(其二)《感讽六首》(其二、四);⑦反映边塞敌人侵扰、抗敌士兵艰苦生活的,如《摩多楼子》;
⑧ 揭露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其一);
⑨ 同情妃嫔悲苦生活的,如《宫娃歌》《堂堂》;
⑩ 反映少数民族军事活动的,如《黄家洞》。
发愤抒情题材
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华下作》)的消沉情绪,但也有许多诗篇反映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官宦生活不满,表现“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他也不甘沉沦,发出“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豪言壮语,更满怀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赠陈商》《送沈亚之歌》《野歌》《致酒行》等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神仙鬼魅题材
雁门太守行
李贺以奔放热烈的浪漫主义情怀,描摹神仙境界,王母娘娘、嫦娥等神话人物,银河、月宫等天国风光,出现于《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极尽奇丽谲幻之观。但长吉诗也有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弦曲》),这也是后人称其为“诗鬼”的重要原因。李贺诗中多仙境鬼域,一方面是因为他极度坎坷的人生有时令他极度的迷茫苦闷,然而更多的是体现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天上谣》),“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浩歌》)等诗肯定了万事万物的变化,指出了沧海桑田、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神弦》、《苦昼短》等诗更是直接写出神鬼的虚诞,矛头直指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唐宪宗,抨击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荒唐。杜牧说:“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叙》),是对这类诗篇的总评。其诗句如“楚魂寻梦风飕然”(《巫山高》)、“嗷嗷鬼母秋郊”(《春坊正字剑子歌》)、“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纸钱塞鸣旋风”(《神弦》 )、“回风送客吹阴火”(《长平箭头歌》)等等,乍读只觉鬼气森森,令人毛骨悚然,然而,在作者笔下,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有人说李贺“以哀激之思,作晦僻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幽冷溪刻,法定当天。”这种见解未免过于偏狭,李贺写鬼与其说是自感早天之兆,不如说是其逆反心理使然。
咏物等其他题材
其中如《李凭箜篌引》《申胡子觱篥歌》《听颖师弹琴歌》等,通过“石破天惊”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描绘音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音乐美,并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颂了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工艺。《罗浮山人与葛篇》,描写织布老人织雨剪湘的绝技。还有《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借咏笋以赞美青春的活力;《马诗二十三首》,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后两组诗并且运用了李贺不常用的绝句形式。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而像《美人梳头歌》一类作品,则体现了作者对贵族妇女生活的态度(一说新婚燕尔描写自己的妻子)。
艺术风格
李贺诗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描写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写人民的疾苦;揭露时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昏聩,歌颂边塞将士英勇卫勉等。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语言悲冷凄苦
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典型如李贺的《秋来》诗文。《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李贺把诗歌作为呕心沥血和事业,其母说他“呕出心乃已”。他刻意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冷峭。《秋来》这首诗中桐风惊心、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体现了李贺语言的艺术特色。别具一种魅力。
选词炼句
李贺题跋像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李贺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
选择物象
其代表作《秦王饮酒》,诗歌为《秦王饮酒》却“无一语用秦国故事”(王琦《李长吉诗歌汇解》)。与其所有咏古诗一样,其题旨多在“笔墨蹊径”之外,他写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或借以表达自己郁闷的情怀和隐微的意绪,现实意义的咏古之作在他的集子里是很难找到的。
多用衰老和死亡意象:中国诗歌史上,几乎再没有一个青年诗人那样偏嗜描写衰老、死亡的事物,翻开长吉诗集,这类意象触目皆是,到处是老、死、衰等字眼,其他像残、断、堕、瘦、古、鬼、枯、颓、病、败、朽、暮、弊、破、哭、愁、幽、折、荒、血、寒、泣、悲、凄、苦等字眼也随处可见,统计结果表明,上述字眼在李贺诗集中共出现440余次,平均每首诗出现两次,出现最多的为“老”字(48次),其次是“寒”字(34次),“断”字(33次),“愁”字(24),“死”字(20次)。 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
诗鬼李贺
常用鬼意象: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余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们目为“鬼材”、“鬼仙”,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到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
毋庸讳言,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同时他的诗中也流露出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贬李者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王世贞用一个“过”字来简要概括长吉诗,还是很有道理的。
影响
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五代刘昫、赵莹等: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旧唐书》)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①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②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新唐书》)
明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指李白)为敌,杜陵非其匹也。(《唐诗评选》)
明末清初文学家毛先舒: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秾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诗辨坻》)
明代文学家陆时雍:世传李贺为诗中之鬼,非也。鬼之能诗文者亦多矣,其言清而哀。贺乃魔耳,魔能眯闷迷人。(《唐诗镜》)
清代诗人沈德潜: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唐诗别裁集》)
清代医学家薛雪: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一瓢诗话》)
清代诗人黎简:①从来琢句之妙无有过于长吉者。②细读长吉诗,下笔自无庸俗之病。③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④每首工于发端,百炼千磨,开门即见,至其骨力劲险,则温李两家俱当敛手。⑤长吉诗似小古董,不足贡明堂清庙,然使人摩挲凭吊不能已,其体未纯而情有余也。(《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
清代诗文家姚文燮:诗至六朝以迄徐、庾,《骚》《雅》、汉、魏浸失殆尽。正始之音,没于浮哇,识者伤之。唐诗自开元、天宝而后,愈趋卑弱。……(李贺)力挽颓风,不惟不知有开、宝,并不知有六朝,而直使屈、宋、曹、刘再生于狂澜之际。(《昌谷诗注·凡例四则》)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苏雪林:他做诗时思想每能曲折地透进几层,故一平常观念也能写成奇语,好像太阳射过三棱镜,映出璀璨的七色光线一样。他从六朝宫体采取香艳的感情和华丽的辞藻,使诗恢复了美。(《唐诗概论》)
中国现代作家朱自清:贺乐府歌诗盖上承梁代“宫体”,下为温庭筠、李商隐、李群玉开路。详宫体之势,初唐以太宗之好尚,一时甚盛;至盛唐而浸衰,至贺而复振焉。……贺既以词为主,用奇僻济宫体浮艳之穷,其《还自会稽歌》《金铜仙人辞汉歌》,又有如杜牧所称“求取情状,离绝远去”者,则其见重于世,盖自有故。(《李贺年谱》)
鲁迅“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①(王勃)以一个二十八岁的人,写了十六卷诗文作品,与王弼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贾谊的历史学和政治学,可以媲美。都是少年英发,贾谊死时三十几,王弼死时二十四。还有李贺死时二十七,夏完淳死时十七。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②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中国现代学者钱锺书《谈艺录》:①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②盖长吉振衣千仞,远尘氛而超世纲,其心目间离奇俶诡,鲜人间事。所谓千里绝迹,百尺无枝,古人以与太白并举,良为有以。
艺术评论家王进玉:被称为“诗鬼”的李贺,26岁就离开了人间,但并不影响其长吉体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系 | 姓名 | 备注 |
---|---|---|
远祖 | 李亮 | 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属于大唐宗室的远支。 |
父亲 | 李晋肃 | 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大历三年(768年)去蜀任职,表兄是杜甫,贞元年间,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 |
母亲 | 郑氏 | 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 |
(以上参考资料)
少年奇才
书画家王靖先生作品《李贺诗》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遂越发大了。但许多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这害得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为之辨解。然而,李贺此后的仕途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终究没能去参加进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贫困的因子。
锦囊记诗
李贺写诗不急着立题,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急速记录下来,并把它们投进小童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一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遂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既心疼又欣慰地说道:“唉,看来我这宝贝孩子写作时非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的呀!你怎么竟连饭也要忘记了去吃呢?”
上天记文
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
传世作品
《高轩过》 | 《梦天》 | 《雁门太守行》 | 《致酒行》 | 《李凭箜篌引》 |
《秦王饮酒》 | 《野歌》 | 《马诗二十三首》 | 《感讽五首》 |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
《老夫采玉歌》 | 《苦昼短》 |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 《天上谣》 |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
《秋来》 | 《苏小小墓》 | 《南园十三首》 | 《浩歌》 | 《罗浮山人与葛篇》 |
出版图书
李长吉歌诗
作者名称 李贺
作品时间2020-7-1
《李长吉歌诗》是唐朝时期的一部诗集,作者是李贺。
李贺在诗里说自己的家乡在“昌谷”,但“昌谷”是个大概念,《辞源》解释为“水名,一名昌涧,又称刀环川。源出河南渑池界,东南流之宜阳入于洛。唐诗人李贺的故里,即今昌水与洛河汇流处的三乡一带”。但《辞源》的这种解释,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昌涧”本名连昌河,不是发源于渑池,而是源于陕县的马头山,向东流来时,呈西北——东南走向,经过洛宁杨坡,一路来到宜阳三乡,其间的河谷地带,广义上都可称为“昌谷”,包括渑池、洛宁、宜阳境内的整个连昌河谷地带。李贺故里的昌谷,只是其中一段,那么,李贺家的具体位置在哪儿呢?
山西大学教授杨其群、湖南师大教授刘衍也认为,把李贺故居定在“昌谷”太笼统,他们经过实地考察,最后认定李贺故居应在大涧沟“长峦谷口”。大涧沟为一条自然河谷,长约几华里,深约三四丈;“长峦谷口”在汉山光武庙南的幽谷出口附近,位于西村正北六七百米处,此处向东四五里,就是西柏坡村了。这就是说,李贺故居离西村近,距西柏坡远。
针对这种说法,宜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乔文博表示怀疑,他说,杨其群把李贺故居定在大涧沟,显然不妥,因为大涧沟宽不过十丈,深不过三丈,只是条小土沟而已,如此狭促的地方,怎能建宅?杨其群还根据李贺诗中不断出现的“山居”二字,把李贺所谓的“山居”定在山口北面的山坡上,把南边所谓的“锐峭长圆形山头”称之为“南山”,把目前已经干涸的小水沟夸大为“唐时水势大到可以钓鱼,可以下网、可以泛舟”的河,这一系列的推断实难令人信服。乔文博认为,李贺诗中多次提到的“北园”,应该就在西柏坡村附近,李贺故居应离这个园子很近,不会往西跑到大涧沟里。
墓地
李贺墓碑文
李贺死后葬于陇西昌谷(今甘肃陇西县昌谷乡昌谷村梁家坪),俗称“学仕坟”。《巩昌府志》记载:“仁寿山在南一里,其山系秦岭支脉,逶迤千余里,至郡之阳而止。右有悬泉,如匹练,近无矣。其上有文昌阁、魁星楼,其背有李贺墓。”20世纪70年代兴修农田水利时坟丘被毁,李贺墓碑后被移至李家龙宫保存。碑名《重勒李长吉昌谷里碑》,碑身高六尺,宽二尺四寸。正面碑文分上下两部,上部为大字碑文“唐才子李长吉吕谷里”九个字,笠排三字。下部是小字碑文,写李贺神道碑已倾圯,以表先达遗址云云。此碑勒立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碑文为时任陇西知县李师唐所撰。南园
据乾隆《陇西县志》载:“李贺南园在城南十里,唐李贺之园,见贺诗,今废。”李贺南园遗址在今巩昌镇袁家湾。乾隆初年地名虽废,但民国实行保甲制时,将辖袁家湾在内的昌谷村仍名为“南园保”,可见遗迹犹存。
故里
李贺故里位于三乡乡境内,距洛阳74公里,距宜阳县城39公里,交通便利。主要布局是:故居大门、正房、李贺书房、李贺父母所居小院、后花园、李贺诗社等几个部分。
公园
宜阳李贺广场
2012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启动洛阳汉唐文化主题公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4亿元、占地2300亩,由市古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包括建设大型李贺广场及李贺纪念馆,广场雕刻大型李贺全身像等10项工程。2014年12月,该项目一期工程中的景区大门、李贺广场、李贺纪念馆等建筑完工。《新唐书·卷二百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