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宝 编辑
干宝(?―336年),字令升,汝南郡新蔡县(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后迁居海宁盐官之灵泉乡(今属浙江)。东晋文学家、史学家。父为东吴丹阳丞干莹。干宝自幼博览群书,出仕后曾担任佐著作郎。东晋建立后,负责国史《晋纪》的撰写。后经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升任散骑常侍。咸康二年(336年)三月,干宝去世。干宝撰写的志怪小说《搜神记》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因此被称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概述图参考资料)
早年经历
干宝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西晋元康末年至太安间(299年-303年),干宝在江淮,时已成年。
永嘉元年(307年),干宝任盐官州(今浙江省海宁市盐官村)别驾(刺史的从吏官)。
永嘉四年(310年),干宝父亲去世,葬于澉浦青山之阳。
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杜弢据长沙造反; 同年,干宝举家迁至海宁盐官灵泉乡(今浙江海宁黄湾五丰村与海盐澉浦六忠村的交界处),并开始为父守孝。
约建兴元年(313年)至建兴三年(315年)间,干宝因才气被征召为著作佐郎。
建兴三年(315年),参与平定杜弢之乱有功,朝廷赏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
修著国史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十一月,因东晋初建,没有设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书说:“大凡帝王的事迹,必定要记载下来,写成典籍,永远流传后世。宣皇帝平定四海,武皇帝顺应天命,接受曹魏的禅让,大功大德,足以同古代圣君贤王相比,但他们的传纪不见于朝廷府库,他们的恩德未被谱写成乐歌。陛下圣明,为一代中兴之君,应着手建立国史,撰写帝王本纪,上陈祖宗的伟绩,下记将相辅佐之功,务必照实记述,为后代树立准则,满足举国的愿望,使人神欢愉,这无疑是天下长治久安的根本。因此应设置史官,诏令佐著作郎干宝等逐步撰写集录。”晋元帝司马睿采纳此建议。于是,干宝开始负责国史《晋纪》的撰写。 《晋纪》写成后,进献朝廷。该书自晋宣帝至晋愍帝前后五十三年,共二十卷。该书简略明了,直书史实,又能做到语气委婉,人们都称赞干宝是位好史官。
官宦生涯
大兴二年(319年),干宝著《驳招魂议》。
太宁二年(324年),干宝因家庭贫困,请求担任了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令。
约太宁三年(325年),干宝迁升为始安(今广西桂林)太守。
约咸和二年(327年),王导请朝廷任命干宝担任其司徒右长史,干宝在司徒府期间曾撰立司徒府属僚官仪《司徒仪》一卷。
咸和九年(334年),干宝迁升为散骑常侍,兼任著作郎。
咸康二年(336年)三月,干宝去世。
史学
干宝在史学理论、史书撰写和注释方面都有卓著的贡献:
《晋纪》
魏晋时期,史学正式脱离经学的藩篱而成为独立的学术门类,得以充分发展,可谓修史成风,撰著繁富。仅修撰晋代史书的就多达二十余家。据刘节考证,两晋南北朝时期所修晋史共有26种,其中纪传体14种,编年体12种,而干宝所著《晋纪》是编年体史书中的佼佼者。南朝齐时,臧荣绪依据王隐《晋书》、干宝《晋纪》与何法盛《晋中兴书》,撰成了包含两晋史事的较为完备的《晋书》,成为唐修《晋书》的主要依据。干宝《晋纪》也是唐修《晋书》所参考的18家晋史之一。干宝《晋纪》虽已不存,但由清人辑本可知,《晋纪》以晋武帝、孝惠帝、孝怀帝、孝愍帝等四帝年号为纲,又追记了西晋高祖宣帝、世宗景帝、太宗文帝的事迹,内容包括三国西晋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涉及当时众多历史人物,具有较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依据古代史家评述,干宝《晋纪》的优长之处有以下几点:
①文字简略婉约,工于叙事。
②重新确立凡例,内容审证有序。
③论赞在东晋南朝史书中属于优善者。
④对后世的影响,从清人辑本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萧统的《昭明文选》、郦道元的《水经注》、李贤等《后汉书注》以及《书钞》《御览》《寰宇记》《纬略》等书都曾引用此书。
史论史观
①阴阳五行思想与天人合一的历史观
干宝继承了战国以降的阴阳五行学说,并用来探讨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干宝承袭了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社会发展演变)”的史学传统。
干宝具有浓厚的“天人感应”思想。干宝的这一思想在《晋书 · 五行志》中有集中的反映。《晋书 · 五行志》中记述了许多自然灾害和人发生的怪异事件,干宝认为这些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成败、人事得失有关。干宝认为,自然界的正常与怪异就是人事休咎的征候。
②对国家兴衰原因的探讨
干宝善于从历史形势的发展上论述古今的变易,其《晋纪总论》和《晋武革命论》是综括一代或数代兴亡大事之史论,发挥了作者的历史见解。干宝认为,朝代废兴、政权鼎革的主要动因不在人事,不在政治人物自身的举动,而在天命、人心和时运,政治人物的举动只有应天、顺人、随时,才能获得成功。他认为,周朝的国祚久长是因为基广根深,晋朝的快速衰亡在于根基不牢。
③对史学研究、史书撰写的贡献
干宝践行了“比较史学”的研究方法,其《晋纪总论》对西晋王朝兴亡原因的探讨,运用“比较”的方法,首先将西晋衰亡时期与兴起时期加以对比,又将晋朝与周朝对比,说明周朝为何国祚长久,西晋为何快速灭亡,说理颇为中肯。
干宝对史学的“求真”和史料的搜集运用问题也有探讨。其《搜神记 · 序》中认为任凭史官如何正直忠实,但是过去的史事留存下来的不多,即使留存下来,也是众说纷纭,或以讹传讹难以审订。所以秉笔直书也有局限性。史书的撰写贵在求真,但是真实只能是相对的。其言外之意是说,即使怪异之事,也可以从中搜索出一些事实来。不论神话、传说,原都有社会背景在其中,都有真实的历史“素地”。
文学
搜神记
干宝撰写的《搜神记》,记述了从上古到汉晋时期的大量传说,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有很多故事,应是干宝长期搜集而来,涉及的范围很广,包罗的面也甚宽;上至皇室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在其注视的视野之中。他并不简单地抄录传说,而是在搜集的素材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将生活中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融为一体,使这些传说故事更为典型和耐读,终提升到文学作品的高度。魏晋时期,学者和文人们对社会事物和芸芸众生的兴趣变得更加广泛,文笔和体裁也更加活跃,笔记小说这种新的文学形式也就应运而生了,干宝便是这种新的文学形式的主要发轫者之一。
干宝因任过官职,并当过史官,且为“良史”,用历史的眼光看应属于那个时代的主流学者;再说撰著《晋纪》 和注《周易》《周官》等书,在学问上也有相当的成就。但他并不拘泥于这些成就,并不因为走正统治学之路而压抑了自己广泛的兴趣和才情;在文学上也不愿追随诗赋的潮流,而是另辟蹊径,创作了别开生面的《搜神记》。由此可见,《搜神记》的诞生与时代背景是大有关系的,同时也与干宝思维的活跃和独特的性情以及广泛的兴趣有关。
其实书中并不局限于“神道”之说,很多篇章都突破了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藩篱,体现了追述历史和关注社会的取材与寓意。无论是从笔记的角度或是从志怪小说的角度来看,《搜神记》都显示出很高的价值。
《搜神记》中有些故事曾是当时广为流传的,如孝子董永的故事,在汉代画像中就有描绘,在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等很多地方考古发现的汉代墓葬中都出土有此类画像。而董永故事的文本记载,则主要见于《搜神记》。它经过干宝的整理记载,为研究汉画提供了宝贵的文献依据。嫦娥奔月的故事,也是汉代画像中描绘较多的题材,《搜神记》对此也有记载,这亦为汉画研究提供了依据和便利。
《搜神记》还记述了在江南地区表演外来幻术的天竺胡人,这对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来说,无疑增添了一条十分重要的资料。又如《搜神记》中关于彭祖的记载,可与《史记》《大戴礼记》等典籍中的记载相互印证;关于左慈、孙策、华佗等人物故事,可与《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籍中的传记互相参照,类似的例子很多。书中记述的故事虽然大都有着比较浓郁的神怪色彩,却透露出丰富的历史信息。可见《搜神记》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它对于研究历史、人文、民俗、神话传说等诸方面的学者来说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搜神记》在篇章结构方而或长或短,形式多样,清新活泼,开启了一种新的写作风尚;尤其是文笔方面也非常优美,其叙述方式清新幽雅,将传说、故事、人物、悬念、风土人情巧妙地揉为一体,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中国的志怪之作,秦汉时期开始出现,但就汉代文人小说而言,据研究者的考证,应大都为伪托。而干宝撰写《搜神记》用的是真实署名,是一部实实在在的晋代作品。作为晋代一部真实可信的作品,无论是对了解当时的文学状况,还是对研究中国早期小说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而这也是《搜神记》的宝贵之处。
如果说干宝《搜神记》开了志怪小说创作的先河,应该是不过分的。从这一点来看,干宝《搜神记》在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六朝以来的《搜神后记》《神异记》《拾遗记》等,显然都是步后尘之作。唐宋时期的志怪及传奇,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 也都继承和发扬了干宝《搜神记》的写作技巧和文采韵味。 近代文学大师鲁迅的《铸剑》故事就取自《搜神记》中的《三王墓》,凡此举不胜举。
除此之外,《搜神记》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学的其他领域,在戏剧方面,家喻户晓的《天仙配》《相思树》,就与《搜神记》中的《董永》《韩凭妻》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而元杂剧《窦娥冤》,其脉络可直接上溯到《搜神记》里的《东海孝妇》。 在诗歌方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写及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日夜思念,让道士施展法力求见贵妃魂魄,其情节就取自《搜神记》中的《李少翁》。
《文心雕龙》:①至于晋代之书,繁乎著作。历史事件,陆机肇始而未备,王韶续末而不终,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②孙盛、干宝,文胜为史,准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采略同。
《晋中兴书》:(干宝)撰《晋纪》,起宣帝迄愍帝,五十三年。评论切中,咸称善之。
《世说新语·排调篇》注引《中兴书》:宝少以博学才器著称。
《晋书》:①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②令升、安国有良史之才,而所著之书惜非正典。③赞曰:陈寿含章,岩岩孤峙。彪溥励节,摛辞综理。王恧雅才,虞惭惇史。干孙抚翰,前良可拟。邓谢怀铅,异闻无纪。习亦研思,徐非绚美,咸被简册,共传遥祀。
《史通·卷四·序例》:①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昔夫子修经,始发凡例;左氏立传,显其区域。科条一辨,彪炳可观。降及战国,迄乎有晋,年逾五百,史不乏才,虽其体屡变,而斯文终绝。唯令升先觉,远述丘明,重立凡例,勒成《晋纪》。邓、孙已下,遂蹑其踪。史便中兴,于斯为盛。②干宝、范晔,理切而多功,邓粲、道鸾,词烦而寡要,子显虽文伤蹇踬,而义甚优长。斯一二家,皆序例之美者。
父亲:干莹,东吴丹阳丞。
哥哥:干庆,《晋书》未具名,后世记载言为干庆。
从兄:干瓒,东晋庾翼部将。永和元年(345年),联合戴羲杀害冠军将军曹据,图谋造反,被安西司马朱焘讨平。
后裔:干宝迁海盐。宋代干松年、干柏年流寓燕地,但至二十三世又从宋高宗南渡,先迁泗州,后又迁武林郡灵芝里,又迁钱塘南良里,至二十七世,元兵南下,又迁回海盐居住。今海盐干氏主要居住在沈荡、通元、澉浦、六里,以干宝为海盐始祖。
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副会长许逸民推测干宝生于晋武帝太康七年(2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曹道衡、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副研究员沈玉成赞同此说。
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剑国则推测干宝生于东吴末帝天玺元年(276年),但又表示“这个估计恐怕还是比较保守的,生年还可以往前提一些时间”。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系教授张庆民在《干宝生平事迹新考》一文中则推测干宝可能生于东吴末帝天纪四年(280年)。
浮雕
古代五杰浮雕
2007年9月29日,河南省驻马店标志性建筑天中柱落成,它位于驻马店市开源大道与乐山大道交会处。天中塔塔基四面嵌有4块2米高、3.9米宽的高浮雕,其中南面是“古代五杰”(李斯、韩非、桓宽、范缜、干宝)。广场
2010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人民政府在县城新区建成了干宝文化广场,塑干宝像。
《晋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唐·许嵩《建康实录·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