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彦卿 编辑

五代十国至北宋时期名将、军事家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符彦卿(898年~975年7月23日),字冠侯,陈州宛丘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人。五代至北宋时期名将、军事家,官至太师、凤翔节度使,封爵魏王。前秦宣昭帝苻坚后裔,后唐秦王符存审之子,后周世宗柴荣、北宋太宗赵光义的岳父。符彦卿出身将门,为后唐宣武节度使符存审第四子,所以军中称其为“符第四”。符彦卿十三岁便精通骑射,侍奉晋王存勖,深受李存勖的宠爱,有出入晋王内室的权利。符彦卿御下有方,谦恭礼士,深受部众的拥戴。同光四年(926年),兴教门之变爆发,符彦卿为保护李存勖,率领十余人战叛军,后李存勖遇弑,符彦卿悲痛欲绝,率众离开洛阳。开运二年(945年),符彦卿于阳城之战大破契丹,收获战马铠甲不计其数,逼使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单骑奔逃。符彦卿先后入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历任散员指挥使、吉州刺史、忠武节度使、天雄节度使、守太师,封爵魏王,符彦卿晚年闲居于洛阳,不问世事。开宝八年(975年),符彦卿薨逝,享年七十八岁,朝廷追谥忠宣王,宋太祖赵匡胤为其辍朝三日。符彦卿著有《人事军律》、《五行阵图》,如今已全部失佚。符彦卿爱护将士,勇而有谋,善于用兵。于嘉山、戚城、阳城、定州诸战役中次与契丹交战,名震敌国,契丹太后述律平对其甚为忌惮。符彦卿的三个女儿分别为周世宗柴荣、宋太宗赵光义的皇后。史称“自(周)恭帝及(宋)太祖两朝,赐诏书不名”。《东都事略》亦称符氏“近代贵盛,无与为比”。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符彦卿

别名:符第四、符王、符魏王、李彦卿

字:冠侯

所处时代:唐代→五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生地:陈州宛丘县

出生日期:898年

逝世日期:975年7月23日

逝世地:洛阳

主要成就:阳城之战击破契丹

主要作品:人事军律、五行阵图

官职:守太师、凤翔节度使

爵位:魏王

谥号:忠宣

人物生平

编辑

将门虎子

符彦卿,字冠侯,陈州宛丘县人,后唐名将、宣武军节度使符存审的第四子。符彦卿出身将门,他十三岁时便能骑射。最初在太原侍奉晋王李存勖(后唐庄宗),因谨慎诚实而受到李存勖亲爱,得以出入其内室。符彦卿成年后,被李存勖任命为亲从指挥使。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攻灭后梁,入主汴州,符彦卿升任散员指挥使。

同光四年(926年),兴教门之变爆发,李存勖的侍从大多离去,仅有符彦卿与王全斌十多人力战拒敌。其后李存勖中箭而死,符彦卿等人只得恸哭一阵,离开洛阳。

嘉山败敌

天成三年(928年),符彦卿以龙武都虞候、吉州刺史、北面行营诸道左厢马军都指挥使之职参与征讨义武军节度使王都。契丹(后改国号为辽)派兵援救王都,符彦卿随归德军节度使王晏球于嘉山(今河北曲阳西)击败契丹。次年,唐军收复定州(今河北定县),叛乱平息。符彦卿因被授为耀州团练使。

历职方镇

后改任庆州刺史。他奉诏在方渠以北的乌仑山口修筑城堡,以招引党项。

清泰(934年—936年)初年,符彦卿转任易州刺史,兼领北面骑军,后唐末帝李从珂赐他戎服、甲胄及战马等。 清泰三年(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后晋高祖)在太原起兵反唐,并向契丹请援。 李从珂命建雄节度使张敬达率大军征讨太原,符彦卿随行。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亲率五万骑兵,南下援救石敬瑭。符彦卿与太原四面招抚兼排阵使高行周率骑兵迎击,却被契丹军击败,只得随张敬达退保晋安寨(今山西省太原市南)。

后晋天福(936年—944年)初年,符彦卿升任同州节度使。 天福二年(937年),符彦卿的兄长、滑州节度使符彦饶叛乱被杀,符彦卿上表待罪,请求辞职归乡,但石敬瑭并未加以责罚。八月,符彦卿献上“助国银”一千两。 其后,符彦卿担任左羽林统军,又兼领右羽林,再之后改授为鄜延节度使。

后晋出帝石重贵自幼与符彦卿亲昵。天福七年(942年),石重贵即位,召符彦卿入朝,不久后命他出镇河阳三城,担任河阳三城节度使。

阳城高呼

天福八年(943年)十二月,契丹大举南侵。次年,石重贵命符彦卿为骑军左排阵使、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与宿州刺史梁进明等人协同御敌。 契丹骑兵数万人在丘围困高行周,诸将都观望不敢救援,唯独符彦卿率数百骑兵进击,迫使契丹退走,救回了高行周。同年,符彦卿又随义成军节度使李守贞讨平平卢军节度使杨光远。战后,符彦卿移镇许州,任忠武军节度使,获封祁国公。

开运二年(945年)二月,符彦卿、李守贞与成德军节度使杜重威等乘契丹军北撤之机,大举进军幽州。契丹八万北撤军闻讯后,卷土重来,迫使晋军接连退至阳城(今河北省保定市西南)。晋军与契丹交战,北逐契丹军十几里,迫使其撤过白沟。正在晋军列阵南撤时,却被契丹骑兵包围。晋军且战且退,行至白团卫村。契丹一面重重包围晋军,一面派奇兵断其粮道。当时风力很大,契丹一面放火助威,一面以铁甲精骑兵骚扰晋军,晋军则因营地没有源,士兵及战马都极渴,将士纷纷请求出战。杜重威主张先待风势渐小视情况而定,符彦卿、李守贞及右厢副排阵使药元福等则认为与其束手待毙,不如乘风力莫测而奋力还击。于是晋军乘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之际,以万骑之势横冲契丹军,契丹大败而逃,势如土崩,丢弃的马匹铠仗遍野,后晋步骑兵并进追击二十余里,耶律德光只身而逃。此役后,石重贵录功,升符彦卿为武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相)。

但在这之后,符彦卿却遭人诋毁,不得随军北征。石重贵只让他率领数千老弱残卒戍卫荆州口。

回守徐州

滹沱之战后,晋军主帅杜重威以十万兵马投降契丹,石重贵急诏符彦卿与高行周领禁兵屯驻在澶渊(今河南濮阳)。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投降契丹的彰国军节度使张彦泽引契丹军攻陷汴州,灭亡后晋,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符彦卿与高行周自澶州南下,投降辽朝。

辽军灭晋后,纵兵劫掠、残害百姓。中原地区义军纷起,耶律德光于是让符彦卿返回武宁军镇“徐、宋寇盗”。符彦卿行军至甬桥时,义军首领李仁恕正领众数万进攻徐州。符彦卿突然领骑兵数十人至徐州城下,李仁恕派人拉住符彦卿的马,请求与其一同入城。经符彦卿之子符昭序劝说,李仁恕撤围离去。

累朝袭宠

后汉高祖刘知远攻入汴州后,符彦卿入朝觐见,被改授为泰宁军节度使,加兼侍中一职。乾祐(948年—950年)年中,又加兼中书令,改封魏国公。再拜守太保衔,转为平卢军节度使。后汉隐帝刘承祐诛杀宰相杨邠等人后,召符彦卿急赴朝。

广顺元年(950年),后周太祖郭威下诏,进封符彦卿为淮阳王。开封府尹刘铢被杀后,郭威将其在京师的宅邸赐给符彦卿。

广顺二年(952年),郭威亲征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符彦卿前往行在,献上马、锦彩等物及一万石军粮,频频受到郭威赏赐。不久后,符彦卿移镇郓州,任天平军节度使。

郭威本想让符彦卿接替王殷任天雄军节度使,但因辽军突起,只得暂留王殷控制局势,所以符彦卿仍留镇天平军。广顺三年(953年),王殷获罪被杀,郭威正式授符彦卿为大名府尹、天雄军节度使,并进封他为卫王。

高平大战

显德元年(954年)二月,北汉世祖刘崇乘后周世宗柴荣新即位之机,联合辽朝大将杨衮进逼泽(今山西晋城)、潞(今山西省长治县)二州。符彦卿奉命从磁州(今河北省磁县)固镇路行军,对北汉、辽朝联军后方造成压力。三月,柴荣从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出发,亲自北上御敌。符彦卿则被任命为河东行营一行都部署、知太原行府事,统领步、骑军两万。 同月,柴荣在高平之战中大败北汉、契丹联军。

五月,柴荣乘胜追击,攻陷北汉数州。符彦卿与诸将认为军粮不足,请求撤军。柴荣不许。等到周军包围北汉都城太原时,符彦卿与天平军节度使郭从义、义成军节度使向训(即向拱)等率步、骑兵一万余人奔赴忻州,防止辽朝南下救援北汉。 符彦卿在此期间,还收降北汉所属的盂县。

辽朝在忻州背面驻军,所派游骑也抵达忻州城外。符彦卿等与辽军展开大战,华州节度使史彦超前锋军队追击,脱离大军,中伏战死。当时,诸将意见不合,而太原久攻不下,再加上粮饷不继,柴荣最后只得撤军。柴荣赐符彦卿缯彩、鞍勒马等物,让他回到本镇。周军回京后,柴荣又拜符彦卿为守太傅,改封魏王。

显德六年(959年),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符彦卿获加守太尉之衔。

与时进退

建隆元年(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符彦卿仕于宋朝后,再被加为守太师。

乾德元年(963年)春,符彦卿自天雄军入朝,赵匡胤赐他袭衣、玉带。在金凤园宴射时,赵匡胤七箭都中的(射中靶),符彦卿贡上名马称贺。 此年,符彦卿获赐号“崇仁昭德宣忠保正翊亮”。

悠游终老

开宝二年(969年)六月,符彦卿被改授为凤翔节度使。他带病赴任,抵达西京洛阳时,自称病重,请求带俸在洛阳养病,赵匡胤同意。但病假满百日后,符彦卿仍然求取俸禄。他因此遭到御史弹劾,此案已交西京留司御史台审理。最终赵匡胤因符彦卿是姻戚故旧,特诏停止审问,仅罢去其节度使之职。

符彦卿在洛阳居住了七、八年,每到春天时,总是骑着小马、领着一两位家僮游历僧寺名园,颇为悠闲适意。

开宝八年六月十二日(975年7月23日) ,符彦卿逝世,享年七十八岁(《名臣碑传琬琰集·符彦卿太师》作七十六岁 )。宋太祖赵匡胤为其辍朝三日,下诏由官府负责办理其丧事。后追谥“忠宣”。

主要影响

编辑

战绩

符彦卿十三岁即能骑射,勇而有谋,善于用兵。天成三年(928年),参与征讨义武节度使王都,随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于嘉山(今河北省曲阳县)击败契丹。次年,收复定州(今河北省定县)。 天福九年(944年),在铁丘一役中,率数百骑兵陷阵,救回被数万契丹骑兵围困的北面行营都部署高行周。同年,又随义成节度使李守贞讨平平卢节度使杨光远叛乱。 开运二年(945年),在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南)白团卫村之战中,与李守贞及右厢副排阵使药元福等奋力还击,大败契丹主力,致使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只身而逃。 显德元年(954年),北汉联同辽朝(契丹改名)入犯后周北境,符彦卿奉命从磁州(今河北省磁县)固镇路行军,对汉辽联军后方造成压力。 周军包围北汉都城太原时,符彦卿又奔赴忻州,防止辽朝南下救援。

战术

据马端临《文献通考》的记载,符彦卿在开运二年(945年)的阳城之战中,在卫青、李陵、刘裕、马隆等利用车阵击败对方骑兵战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战术经验,取农民耕作时所用的车,然后用坚硬且韧性很好的绳索把这些车的辕干连接起来,再把耕牛套在车上。步兵在心理上常对骑兵有畏惧感,但是牛却没有。这样可以首先防止骑兵凭借强大的冲击力冲击自己的战阵;等到对方骑兵进入步兵弓弩的射程后,凭借牛车作掩体的步兵可以集中射杀对方的骑兵或者战马。待到对方骑兵冲击受创后,再出动己方有限但以逸待劳的骑兵进行最后的一击,置对方骑兵于死地。这也是阳城之战取胜的关键之一。

据刘基所著《兵法心要》记载,符彦卿还曾总结行军经验:“在贼境,宿用枪营,行用方阵,惟大将度宜而处之。” 即在敌人领地,宿营时应结成枪营,行军时结成方阵。而只有擅长用兵的大将能参考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主要作品

编辑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符彦卿著有《人事军律》三卷、《五行阵图》一卷,今已失佚。

历史评价

编辑

总评

符彦卿出身将门,勇而有谋,善于用兵。因他是后唐名将符存审的第四子,所以被军中称为“符第四”。历朝所赐他的巨额财富,符彦卿将其尽皆分给下属,所以士卒都乐于为他效命。他不喜饮酒,谦恭下士,对宾客僚属整日谈笑,言语中不论及俗务、不自矜战功。

符彦卿的三个女儿分别为周世宗、宋太宗的皇后,即周世宗宣懿皇后、宣慈皇后及宋太宗懿德皇后。自周恭帝至宋太祖两朝,给符彦卿赐诏书时,都不称其名,以示尊崇。《东都事略》便称符氏一族“近代贵盛,无与为比”。

历代评价

石重贵:“惟尔先臣,实为名将,世袭弓裘之庆,门传忠孝之规。西汉三雄,徒称杰出;东京七校,乃为时生。竭尽之心,贯於金石。” (《亲征契丹命将制》)

述律平:“留此人中原,何失策之甚!” (《宋史》引)

崔宪:“先王(符存审)有八子,皆公侯贵盛,近代无以比方。” (《大周故楚州防御使武都郡符府君墓志》)

赵光义:“只如近世符彦卿,累任节镇,以射猎驰逐为乐。由是近习窥测其意,竞以鹰犬为献。彦卿说而假借之,其下因恣横侵扰。” (《东宫故事》引)

王旦:“五朝恩宠更无前,花甲周流七十年。真有英才堪辅佐,谁言与世共推迁?老来得遂优游乐,身后还承宠渥偏。荒草夕阳埋玉处,行人下马拜新阡。” (《题符公魏忠宣王墓》)

高嵎:“忠宣之勇,好谋而战。忠宣之气,集义所生。傲慢自处,宠辱不惊。增光史册,推倒群英。端然状貌,恭乎威名。形容莫磬,数语载庚。” (《题忠宣魏王符彦卿像》)

王称:“唐季以来至于五代,藩镇之祸烈矣。宋兴,令坤(韩令坤)、从义(郭从义)、彦卿握重兵在河北,守信(石守信)、审琦(王审琦)、彦超(王彦超)等以宿将处方镇。而数子者,识历数之攸在,知天命之有归。故号令一出,莫不稽首听命,或纳节以备宿卫,或请老而知止足。使藩镇之祸泯然,而不作克保功名,长守富贵。虽太祖之善御豪杰,而亦数子者,能择其祸福轻重而审处之,斯可以言智矣。” (《东都事略》)

李焘:“彦卿武勇有谋,善用兵。” (《续资治通鉴长编》)

周必大:“符彦卿一藩镇耳,以射猎为乐。初非过举,而其弊遂至扰民。” (《东宫故事》)

胡三省:“高行周、符彦卿,一时名将也。” (《资治通鉴》注)

脱脱:“彦卿一门二后,累朝袭宠,有谋善战,声振殊俗,与时进退,其名将之贤者欤?” (《宋史》)

王夫之:“阳城之战,符彦卿一呼以起,倾国之众,溃如山崩,弃其奚车,乘驼亟走。” (《读通鉴论》)

储大文:“惟符彦卿累世王家,一门二后,威名闻四夷而帅魏博,久不代。当是时,彦卿不有天下,即太祖耳。……彦卿既俯首弭服,而周之信臣、宿将,成德郭崇徙平卢、晋州杨廷璋徙邠、陜州袁彦束手监军、西京向拱治园池声伎、永德治丹药,王景、王仁镐辈,非甚耄老,即鞭棰使之,而无敢辞。而彦卿亦委政牙校,漫不事事矣。……而彦卿之不争于(李)筠、(李)重进起兵之时者,何也?不为(范)延光、(杨)光远,此彦卿之智也。” (《存研楼文集》)

全祖望:“是时何必百胜之将,但如高行周、符彦卿之徒已足支吾。” (《鲒埼亭集》)

梁章钜:“或谓通之死,在宋已受禅之日,于例不当入《五代史》,符彦卿、李洪信等,功名显于五代,而没在宋初,即不为立传,此史家断限之法宜尔。” (《浪迹三谈》)

轶事典故

编辑

箭术高超

符彦卿箭术高超。他曾经在遂城的盐台淀射猎,一天之内就射得獐、彘、狼、狐、兔共四十二只,在场的人都将其看作神。

义对辽主

后晋灭亡后,辽太宗耶律德光以阳城之战责备来降的符彦卿(符彦卿是此役击败辽军的主将之一)。符彦卿回答:“臣侍奉晋王(后晋出帝石重贵),不敢贪生怕死。如今的情况,我的生死就在您手中。”耶律德光见其直言以对,一时无法怪罪,只得大笑并将其释放

声振殊俗

据《宋史》记载,辽人在阳城战败后,颇为畏惧符彦卿,甚至在战马生病不吃食物时,也唾骂道:“这里面难道有符王(符彦卿)吗?”辽朝攻灭后晋后,淳钦皇后述律平询问侍从说:“符彦卿在哪里?”当听到他已经回到徐州时,述律平说道:“将此人留在中原,怎么会如此失策!”

晚节有亏

符彦卿担任天雄军节度使十多年,将政事一律交予牙校刘思遇管理。刘思遇为人贪婪狡黠,仗恃敛财,抢取官府利益,符彦卿却未发觉。当时,各镇节度使常常派亲吏多收租赋,私藏入自己的囊中。而这种情况,在天雄军最为严重。赵匡胤听说后,从朝中派常参官负责收取天雄军租赋,自此后滥取租赋的恶习才消除。赵匡胤下诏,将官府多出的粟米赐给符彦卿,以使他心中自愧。

符彦卿酷爱豢养鹰、犬,下属犯错时,只要献上名鹰、名犬,他即使是盛怒也一定赦免此人。他的部下因此得以肆意妄为,以至于扰民。

人际关系

编辑

先祖

苻洪,前秦惠武帝。

苻雄,前秦文桓帝。

苻坚,前秦宣昭帝。

曾祖父母

符政,追封建国公。

刘氏,追封楚国太夫人。

祖父母

符楚,任陈州牙将,后追封郑王、吴王。

李氏,追封秦国太夫人。

父亲

符存审,后唐时官至宣武军节度使、中书令,卒赠尚书令、秦王(符彦能墓志写作齐王)。

平辈

兄长

符彦超,历任汾州刺史、晋州留后、北京留守、昭义节度使、泰宁军节度使。

符彦饶,历仕后唐、后晋,历任曹州刺史、金州防御使、滑州节度使等职,官至检校太傅。

符彦图,早年曾为骑将,其后经历不详。

弟弟

符彦能,官至楚州防御使。

符彦琳,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官至金吾上将军。

符彦彝,官至武安节度使。

符彦伦,官至定远节度使、严州知州。

符彦升,官至昭庆节度使。

妻子

杨氏,封虢国夫人、秦国太夫人,生符昭愿。

子辈

儿子

符昭信,官至天雄军衙内都指挥使、领贺州刺史,后周世宗时去世,获赠检校太保、阆州防御使。

符昭愿,字致恭,宋真宗时官至邢州防御使,封武都郡开国公。卒赠镇东军节度使。

符昭寿,字如期,宋真宗时官至益州兵马钤辖,后因兵变被杀。

女儿

符彦卿先后有三个女儿成为后周、北宋朝的皇后。符氏家族的显赫,在当时无人能及。 三位皇后分别如下:

1.

宣懿符皇后,后周世宗柴荣的第一任皇后。先嫁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之子李崇训,后被周世宗柴荣纳为继室。柴荣即位后,被册封为皇后。早逝,谥号“宣懿皇后”,葬懿陵。

2.

宣慈符皇后,后周世宗柴荣的第二任皇后,宣懿符皇后的妹妹。显德六年(959年)被立为皇后。周恭帝时被尊为太后,临朝听政。北宋建立后,符太后还西宫,号“周太后”。柴宗训死后她出家修道,号玉清仙师。死后谥号“宣慈皇后”。

3.

懿德符皇后,后周时嫁给赵匡义(宋太宗赵光义)为继室,早逝,安葬于安陵西北。赵光义即位,追册为皇后,谥号“懿德皇后”。

史料索引

编辑
《东都事略·卷十九·列传二》

《宋史·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十》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列传九十七》

艺术形象

编辑
2015年电视剧《大宋传奇之赵匡胤》:鲁玉杰饰演符彦卿

上一篇 符存审

下一篇 石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