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炅 编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宋太宗赵炅(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后周检校司徒赵弘殷(后追封宋宣祖)与杜氏(昭宪太后)第三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弟。本名“匡义”,宋朝开国后因避其兄赵匡胤名讳而改名“光义”,即位后又改名“炅”。赵炅在后周时荫补入仕,官至殿前祗候、供奉官都知。宋朝开国后,拜殿前都虞候。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以后长期出任开封尹。开宝六年(973年),受封晋王,位居宰相之上。开宝九年(976年)十月,赵匡胤突然驾崩,赵炅匆忙登位。他即位后,继续推进其兄未竟的统一事业,迫使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和吴越王钱俶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随后乘胜攻辽,试图夺取燕云地区,却兵败高梁河,自己也中箭受伤,仓皇逃走。雍熙三年(986年)再度发兵北伐,亦被辽击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此外,他对定难军(党项)、静海军(交趾)唐末以来割据的边疆藩镇的用兵亦未能成。他奉行守内虚外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并大规模扩大科举取士,加强“重文”风气。他采取治国驭将方针,明显地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并最终构成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至道三年(997年),赵炅驾崩,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后加谥“至仁应运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永熙陵。概述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宋太宗立像轴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赵炅

别名:赵匡义(曾用名)、赵光义(曾用名)

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至仁应运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封号:晋王(即位前)

尊号:应运统天圣明文武皇帝、应运统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

庙号:太宗

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生地:开封府浚仪县(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

出生日期:939年11月20日(天福四年十月初七日)

逝世日期:997年5月8日(至道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逝世地:万岁殿(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

陵墓:永熙陵

在位时间:976年11月15日 至 997年5月8日

前任:宋太祖赵匡胤

继任:宋真宗赵恒

主要成就:灭北汉,基本完成全国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主要作品:逍遥咏、缘识

最高官职:开封尹、同平章事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赵炅本名匡义,是宋宣祖赵弘殷和昭宪太后杜氏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后晋天福四年十月初七日(939年11月20日)出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北坊护圣营官舍。据说,杜氏梦见神仙捧着太阳授予她,从而有娠怀孕,直到赵炅出生的当天夜晚,红光升腾似火,街巷充满异香。赵炅从小聪颖,与别的孩子游戏,都畏服他。 他尤其得到杜氏的钟爱。

显德元年(954年),赵匡胤在后周将帅中露头角,赵炅亦补为右班殿直,不久迁供奉官。至显德五年(958年),改殿前祗候、供奉官都知,成为下级军校。据记载,赵炅在这段时间颇为好学,嗜好读书。赵弘殷征淮南时,曾特地搜寻古书送给赵炅,因此他得以培养深厚的文化素养。 同时,赵炅自称在征淮南时也亲身参与,并在战场上射死无数南唐军,其后又参与后周攻辽河北之战。 有观点认为,这些史书记载或赵炅自述的他在后周时期文武兼备的事实都不可靠。 不过,他后来确实喜好文墨、才多艺。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三日,周恭帝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北上抵御契丹,翌日发生陈桥兵变,回师开封,自立为帝,建立宋朝。关于这时赵炅的动向,有两种相反的说法:一说他随兄出征,参与兵变,并在兵变后拦住赵匡胤的马,请求不要掠夺开封百姓,得到赵匡胤允诺,从而保全了开封,也使赵匡胤萌发将来传位给他的念头。 一说他留在京城陪母亲杜氏,消息传来时,欢呼雀跃出迎。 有学者认为第一说不可信。

出任京尹

宋朝开国后,赵炅就被拜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并由“匡义”改名“光义”。建隆元年(960年)五月,赵匡胤出征在潞州起兵的筠,赵炅被任命为大内都检点,留守开封。八月,赵炅领泰宁军节度使。十月,赵匡胤南征在扬州起兵的李重进,赵炅任大内都部署,留守开封。 通过完成两次留守京城的任务,赵炅进一步获得兄长的信任,取得一定的兵权。 与此同时,杜太后要求赵炅外出时必与“赵书记”(赵普)同行,以锻炼其处理事务的能

赵炅半身像 赵炅半身像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杜太后去世。七月,赵匡胤委任赵炅为开封尹、同平章事。 此后赵炅就一直担任开封尹之职(俗称“判南衙”),直到继位。在此期间,他仗着兄长的信任,举止高调,排场盛大,被开封人惊叹“好一条软绣天街” ;又广泛结交各路豪杰才士,努力培植自己的势力,从而形成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力

自宋朝开国起,赵炅就觊觎皇位,而他必须跨越的障碍则是中书令赵普。为此,赵炅与赵普开始了明争暗斗。乾德元年(963年)二月,赵匡胤突然要任用符彦卿(周世宗和赵炅的岳父)掌管禁军,被赵普极力阻止,符彦卿很可能是由赵炅推荐,所以有人认为此事是赵普与赵炅的第一次斗争。乾德三年(965年),赵匡胤对赵普说自己有意重用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冯瓒,第二年赵普就查出冯瓒曾向赵炅行贿金带及其他珍玩等物,使冯瓒被下狱治罪。就在冯瓒出事那年,赵炅将自己幕府中的左补阙、开封府推官宋琪赶走,让赵匡胤派他出知陇州,而宋琪正是赵普的同乡兼好友,故被认为是赵炅对赵普的报复。此外,赵普在杀姚恕、贬石熙载、阻止窦仪执政等事件亦扮演重要角色,而这三人都是赵炅的幕僚或亲信。直到开宝六年(973年)八月,赵普因风头太盛,得罪赵匡胤,因而罢相。随着赵普的失势,赵炅也获得“准皇储”的地位,不到一个月后就被封为“晋王”,位居宰相之上。而赵普罢相后,赵炅的亲信卢多逊升参知政事,楚昭辅升枢密副使,他的势力已经开始控制中枢

接班登位

尽管赵炅在开宝后期位高权重,但他与赵匡胤的关系并非亲密无间,是有矛盾、有裂痕的。开宝末年,赵匡胤得知赵炅强买青州女子(可能是后来的邵贤妃)之事,即下令严捕赵炅的亲信安习,其中也包含警告赵炅之意。 此外,晋王府一名宦官请求将木场大木用来制造器具,也引发了赵匡胤的震怒。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的下雪之夜,赵匡胤突然召见赵炅,嘱托后事,左右都听不到,只是烛影下赵炅有时离席,如同谦逊退避之状。随后赵匡胤将柱斧朝地上划,大声对赵炅说:“好为之。”第二天凌晨,赵匡胤就在睡梦中驾崩于万岁殿。宋皇后派宦官王继恩出宫,召赵匡胤的四子贵州防御使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却去开封府衙找赵炅,并与同时赶过来的左押衡程德玄让赵炅入宫。赵炅大感震惊,说要与家人商议,到内室很久都不出来。王继恩催促促道:“事久,将为它人有矣!”随后赵炅就偕王继恩等入宫。王继恩让赵炅留在直庐稍等,自己先进宫通报,程德玄则表示:“便应直前,何待之有!”坚持要赵炅直接进宫,于是赵炅进入寝殿。宋皇后只好承认现状,叫他“官家”,并请他保住自己母子的性命。赵炅哭着说:“共保富贵,勿忧也!”二十一日,赵炅即皇帝位,并且不按翌年改元的惯例,宣布开宝九年(976年)十二月为太平兴国元年。 翌年二月初九日,改名为炅。

登极之际,赵炅宣布国家的大政方针将依照太祖时的轨道运行,同时表示自己是太祖所创建事业的正式继承人,并把太祖的治国理政原则浓缩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八字,也是自己着意努力的方向,这对于稳定宋初的政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统一中原

主词条:宋灭北汉之战

赵炅赵炅

赵匡胤去世时,中原尚未统一。除了称臣于宋的南方吴越和泉漳地区外,还有割据太原、联辽抗宋的北汉政权。赵炅即位后,顺利完成了兄长遗留的统一中原的事业。

赵炅即位不久,就加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四月,陈洪进离开泉州,北上开封朝觐。八月,陈洪进在崇德殿觐见,赵炅礼遇优渥,赐钱千万、白金万两、绢万匹,却不放他返回泉州、漳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陈洪进被迫上表献所管漳、泉二州。稍早前的二月,吴越王钱俶亦来开封朝觐,赵炅宠遇极隆,却也不放他回杭州。在听说陈洪进纳土后,钱俶也在五月步其后尘,纳土归宋,吴越国一军、十三州、八十八县也并入宋朝。南方由此得到统一。

接着,赵炅的目光转向了北方的北汉。赵匡胤曾三征北汉,又迁徙北汉俘民、骚扰其农事,虽未能将北汉消灭,但已极大消耗了北汉的军力、财力。赵炅即位伊始,就对弟弟齐王赵廷美说:“太原,我必取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赵炅就亲征北汉之事询问枢密使曹彬,曹彬赞成,赵炅遂决意亲征。宰相薛居正认为北汉疲敝,无需亲征,且举出后周征北汉失利之事,指出北汉有辽作为外援,坚壁不战,亲征未必奏效。但赵炅说:“今者事同而势异,彼弱而我强。昔先帝破此敌,徙其人而空其地者,正为今日事也。朕计决矣,卿等勿复言。”赵炅以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使,先以兵围攻汾、沁、岚诸州,然后合兵围攻太原,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四将分别攻打东、南、西、北面。二月,赵炅御驾亲征。前后所遣军马,超过十万以上。三月,郭进在石岭关南击溃来援救北汉的数万辽军,于是北汉援绝;接着,又抓获了带着蜡书向辽告急的北汉使者,并拉到太原城下展示,城中为之士气大跌。

自春天到夏天,宋军日夜攻打,矢石如雨,昼夜不息,太原城中已难以支持。四月,赵炅到太原城下督战,他“躬擐甲胄,蒙犯矢石,指挥戎旅”,左右侍从进谏他不要冒险,他说:“将士争效命于锋镝之下,朕岂忍坐观!”宋军将士听说后,士气更加振奋,争先冒死攻城。五月初一,太原羊马城陷落。五月三日,北汉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投降。五日,赵炅至太原城南,督诸将急攻,“士奋怒,争乘城,不可遏”。赵炅担愤怒的宋军破城后展开屠杀,便下令暂停进攻,亲自起草诏书,要求北汉国主刘继元从速出降。当夜,刘继元遣客省使李勋奉表请降,赵炅得表大喜,派通事舍人薛文宝持诏书入城抚渝。六日清晨,刘继元率其官穿素服纱帽待罪于城台之下,赵炅下令释放,命其登台,予以劳问。于是河东一军、十州、四十一县并入宋朝,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至此完全结束。 自晚唐以来,太原长期作为抗拒开封政权的堡垒而存在,故赵炅下令毁太原旧城。

开边失利

主词条:高梁河之战、雍熙北伐、君子馆之战

平定了中原的割据政权后,赵炅转而经营边疆,试图达到唐后期疆域的准。其中最重要的地区是被辽朝占领的幽云地区,此外还有西北的定难军(党项)、南方的静海军(交趾)等割据势力,不过他对边疆的经略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赵炅亲征幽燕示意图 赵炅亲征幽燕示意图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宋军平定北汉以后,赵炅欲挟战胜之威,直捣幽州,一举夺取幽云地区。当时,宋军攻围太原累月,军士疲乏,大多数将领不赞成即刻北伐,只有殿前都虞候崔翰赞成,独自上奏说:“此一事不容再举,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时不可失也。”赵炅听信其言,遂令枢密使曹彬负责调动军队。五月二十二日,赵炅一行离开太原。二十九日,赵炅一行到达镇州(今河北正定),稍事休整,十三日正式发动北征,督军离开镇州北上。二十日,赵炅督率宋军进至岐沟关,辽朝东易州刺史刘禹(一作刘宇)降宋,宋军前锋军傅潜等人与辽北院大王奚底、统军使萧讨古交战于沙河地方,取得胜利。 二十一日,赵炅率兵进至涿州,判官刘原德(一作刘厚德)投降。 二十三日黎明,赵炅就到达幽州城南,驻扎宝光寺,并亲自率兵击退城北屯驻的万余辽军,进围幽州。二十五日,赵炅指挥诸将攻城。 在辽守臣韩德让、耶律学古的守御下,宋军攻城失利。 随后耶律休哥所率的五院部援军赶来,于七月六日在幽州西北的高梁河与宋军交锋,赵炅亲赴前线督战。战至黄昏,辽军耶律沙部败退,宋军刚松一口气,辽将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各率所部就从左右翼钳形夹击,宋军急忙调动围城部队迎战,幽州解围。宋军在辽军的攻之下,阵脚大乱。 七日黎明,赵炅大腿中两箭,只身逃离战场。 宋军失去指挥,群龙无首,四散溃逃,辽军追杀三十余里,斩首万余级,获兵仗、器甲、符印、粮馈、货币无数。 赵炅的行在服御宝器、随从宫嫔(可能主要是俘虏的北汉嫔妃)都落入辽军手中。 八日,赵炅逃至涿州 ,让高琼在御营作为自己的替身 ,他本人因腿伤而不能骑马,换乘驴车,向南狂奔。 追击的辽将耶律休哥也在激战中三处受伤,以致无法骑马,只能乘轻车追击宋军,一直追到涿州,也未能俘虏赵炅,遂收兵返回幽州。 九日,赵炅逃至易州金台驿,得知宋军全军溃逃,派殿前都虞候崔翰去收容逃兵,自己则继续南逃。十一日,赵炅逃到定州,闻知辽军北还,才有喘息之机。十三日,赵炅离开定州,一路南下,于七月二十八日抵达开封。 这次北伐幽州,遂以宋军惨败而告结束。后来赵炅反思道:“朕往岁既克并、汾,观兵蓟北,方年少气锐……往则奋锐居先,还乃勒兵殿后,静而思之,亦可为戒。”

其后一年中,辽军屡次南下,在满城、雁门关、雄州(瓦桥关)等地与宋军开战,互有胜负。赵炅在瓦桥关之后欲再次亲征幽州,在文臣李昉、扈蒙的劝阻下从大名府班师。 此后,赵炅一面抵御辽军南下,一面联络鞑靼、定安、女真、高丽等国家或部族,一起围堵辽朝。 其后,赵炅从知雄州贺令图等人那里得到辽朝主少国疑、内部不稳的情报,便决定再组织一次北伐。他无视文臣们的反对,单独与自己亲信所在的枢密院秘密商议北伐大计,甚至一日召见六次,却不让中书门下参与。他吸取高粱河之战孤军深入导致兵败的教训,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计划先让曹彬在山前战线虚晃一枪,吸引辽军,从而让潘美、田重进趁虚夺取山后地区,接着与曹彬会师幽州。雍熙三年(986年)三月,宋军第二次北伐打响,史称雍熙北伐。起初进展顺利,西路潘美很快占领山后的寰、朔、应、云四州,中路田重进从飞狐口攻占蔚州,东路曹彬亦从雄、霸州进攻山前,占领岐沟关、新城、固安,进而夺取涿州。然而辽军增援部队很快赶来,曹彬粮食不继,在十余天后撤离涿州,至雄州补给。赵炅起初就对曹彬进军太快不满,在听说他撤军后又痛斥其“失策之甚”,急忙遣使命曹彬不要再前进,而是沿白沟河向其麾下的米信军靠拢,养兵蓄锐,为西路军张势,等西路军完全攻占山后,然后与田重进军会后,会师幽州,与辽军决战。但是,曹彬部下诸将已听说中、西路军连克州县,屡战获胜,认为东路军乃北征主力,握有重兵而不能有所攻取,是耻辱,于是纷纷要求出战。曹彬无力约束,只好依从诸将意见,携带足够五十天的粮草,与米信军会合,北渡白沟河,再度往攻涿州,到达涿州发现粮饷不够,再次退兵。五月三日,撤退的宋军在岐沟关遭遇追击他们的萧太后和耶律休哥所率的辽军主力,惨败而归。赵炅闻败报,急命田重进、潘美两路也撤军。西路撤军时,护送百姓的杨业所部宋军在陈家谷口遭遇耶律斜轸所部辽军,杨业战死。雍熙北伐遂以失败收场。赵炅及贺令图等仍不放弃北伐试图,部署新一轮对辽攻势,辽军先行向宋军发动攻击,于十二月大破宋军于瀛洲君子馆,刘廷让所部数万人被歼,贺令图、杨重进等将领被俘。此后,宋对辽由攻势转入守势。

除了收复幽燕的计划破产以外,赵炅对交趾、定难的经略也陆续失败。淳化二年(991年),赵炅对侍臣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淳化四年(993年),他又对宰相吕蒙正说:“治国在乎修德尔,四夷当置之度外。” 由此可见宋朝停止武力开疆拓土,全面转向守内虚外。 而宋朝内部矛盾最尖锐的地区是四川,淳化四年(993年)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赵炅派心腹宦官王继恩领兵镇,到至道元年(995年)才完全平息。

传子而崩

宋太宗赵炅像宋太宗赵炅像

赵炅在即位初期,为安抚人心,对弟弟赵廷美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采取了一系列优待措施。任命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以示沿用赵匡胤时“皇弟尹开封”之旧制;又以赵德昭为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以赵德芳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并让赵廷美、赵德昭并位在宰相上。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高梁河之战时,中箭逃走的赵炅一度与大部队失散,诸军打算推戴从征的赵德昭为主,但不久又与赵炅取得联系,遂作罢。班师后不久,赵德昭就自杀了,史书记载赵炅听说赵德昭自杀时的反应是“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邪!’”两年后,赵德芳也突然英年早逝。后人认为可能是赵炅在经历高梁河之战后对深感赵德昭的威胁,威逼赵德昭自杀,然后惺惺作态,而赵德芳也很可能是赵炅害死的。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在宰相赵普的支持下,赵炅借口赵廷美图谋不轨,贬为西京(洛阳)留守,接着降赵廷美为涪陵县公,流放房州,两年后,赵廷美死在那里。对赵炅的皇位构成威胁的三人至此被全部清除。

赵炅有九个儿子。在即位之初,他虽然晋封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三人,但未给自己的儿子封王,更未立储。等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五月赵廷美被安置房州后,赵炅就在七月封长子赵德崇(后改名元佐)为卫王、检校太傅,次子赵德明(后改名元佑、元僖)为广平郡王、检校太保,皆拜同平章事。这还仅仅是使相,并无干政之权。其后,赵炅又命卫王和广平郡王轮日往中书视事,让他们参政。不过赵元佐在赵廷美被贬房州时“独申救之”,两年后赵廷美的死讯传来时,他得了心疾,作发狂之状,不能奉朝请,从此失爱于赵炅,被排除出皇位继承序列,雍熙二年(985年)九月,赵元佐因纵火焚宫而被废为庶人,流放均州,不久召回,幽禁南宫。雍熙三年(986年)十月,赵炅以陈王(后改封许王)赵元僖为开封尹,兼侍中,大有成为皇储之势。然而,赵炅虽钟爱赵元僖,却始终拒绝正式建储,为此处置了请求立赵元僖为皇太子的宋沆及被疑为幕后主使的宰相吕蒙正等,改任吕端为相。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赵元僖暴死,赵炅一度非常伤心,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提及立储之事。直到淳化五年(994年)九月,身体每况愈下的赵炅才征询寇准对于储君的意见,寇准不愿回答,赵炅便提出立第三子襄王赵元侃,寇准赞成,于是任命赵元侃为开封尹,改称寿王。至道元年(995年)八月十八日,赵炅正式宣布立赵元侃为皇太子,改名赵恒。 自唐中叶以来,就很少立皇太子,五代十国时的中原王朝也没立过太子,因此赵炅立太子被视为一大盛事,赵恒被立为太子后参拜太庙回宫途中,开封民众欢呼雀跃,甚至有人称他为“少年天子”(一说“真社稷之主也”)。赵炅从李皇后那里听说这事,觉得“百姓但知有太子,而不知有朕”“四海心属太子,欲置我何地”,为此迁怒于寇准,但经过寇准的一番解释,他才消气。

赵炅在高梁河之战中大腿中了两箭,“岁岁必发” ,御医无能为力,他就到处寻医问药,甚至相信侯莫陈利用、潘阆等江湖郎中及僧茂贞、道士王得一等,但箭伤终究未能痊愈。至道三年(997年)正月二日,赵炅病情加剧,无法上朝,只得改在便殿决事。二十三日,皇太子、诸王、文武群臣因赵炅病重,都到佛寺修斋祈福。三月二十八日,赵炅病危,已不能视朝。三月二十九日,赵炅驾崩于万岁殿,终年五十九岁。群臣上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十月十八日,葬于永熙陵,后累加谥为“至仁应运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为政举措

编辑

政治

制度改革

赵炅加强了中央集权,对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进行调整与改革,主要如下:

1.

罢节镇领支郡。唐末五代时,节镇领支郡,支郡长官听命节镇,“如臣之事君”,有碍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太祖平湖南,始令潭、朗等州直属京师,州官可直接奏事朝廷。后来,平后蜀、灭南汉,新得州郡也是如此,但原后周统治区节镇领支郡制度仍旧。赵炅即位不久,知怀州(隶河阳三城节度使)高保寅不愿受制于节度使赵普,奏请罢废节镇领支郡。赵炅从其请,诏怀州直隶京师,州官得自奏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八月,赵炅接受右拾遗李瀚的建议,诏令后周旧地邠、宁、唐、邓、宋、亳等三十九州全部直属京师。至此,全国州郡皆由朝廷直辖,节镇领支郡的旧制退出历史舞台。

2.

设置审官院、考课院、审刑院等机构,以分割中书门下的部分权力。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炅设置京朝官差遣院。中书除授,限于卿监以上朝官,少卿监以下京朝官的考校铨选,改由京朝官差遣院负责。中书事权被分削。淳化三年(992年),又置磨勘京朝官院与磨勘幕职州县官院。次年,改磨勘京朝官院为审官院,废京朝官差遣院,以审官院总其事。同年,改磨勘幕职州县官院为考课院。淳化二年(991年),设审刑院于禁中,凡狱具上奏者,先送审刑院,后又规定大理寺所详决案牍即送审刑院,不再经刑部详复。就这样,审官、考课二院夺去了中书吏房的机务,审刑院夺去了中书刑房的机务,相权受到削弱,皇权得到强化。

3.

加强枢密院权力。赵炅即位后,经过一系列人事调整,将曹彬排挤出枢密院,由其潜邸亲信石熙载、王显、柴禹锡分别出任枢密院使和副使。到他去世前夕为止,枢密院要职基本都被他的亲信垄断。此时的枢密院在很大程度上不过被赵炅当作协助处理机政的私人参谋班子,而很难说是负责国家军政决策及军事指挥事任的最高机构。

4.

完善馆职。赵炅为了提倡文治,保管书籍,在原有的三馆(昭文馆、集贤院和史馆)的基础上,设立“崇文院”,又在崇文院内创设秘阁,合称“馆阁”。淳化元年(990年),赵炅在已有的直史馆的基础上,又命人分直昭文馆和集贤苑,于是馆阁之职基本齐备,从而奠定了宋代馆阁制度的基础。

5.

调整区划。赵炅统一中原后,为了管辖三百多个州、府、军、监,将十三道的“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都集中于各道的转运使。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分全国为十五路,分别是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两浙路、福建路、西川路、峡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从此路成为宋朝一级行政单位。此外,赵炅还设置走马承受一职,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完善科举

赵炅在位时的科举举行情况简表 赵炅在位时的科举举行情况简表

赵炅在位时,共举行科举考试八次。他不但增加科举录取名额,而且对被录取者从优授官,升迁迅速。旧制,被录取后尚未授官则不得解褐,赵炅允许未授官即解褐。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所录取的第一、第二等进士及九经,授将作监承、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同出身进士及诸科并送吏部免选,优等注拟初资职事判司簿尉。“宠章殊异,历代所未有也”。宰相薛居正等对“取人太多,用人太骤”提出批评,但赵炅不听。在赵匡胤时期,考中进士者无一到达宰执高位,而赵炅时期中进士者,至少有18人在他在位时即已位至宰执高位,其中著名的有吕蒙正、张齐贤、赵昌言、寇准、李沆等。赵炅还采取一系列规范科举制度的措施,如举行别头试、实施糊名法、礼部试锁宿等。通过赵炅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大量知识分子吸收进宋朝统治集团中,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官僚队伍的膨胀也造成了三冗现象,成为困扰宋代财政的一大难题。

大兴文治

唐末五代以来,军事势力决定一切,遂导致武人当政,朝政紊乱,军士横行,武将不可一世。宋朝建立以后,在太祖时期,收宿将兵权,实行“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三大政策,整顿和改革兵制,骄兵悍将之患已除。但是,太祖朝内外臣僚大多是五代遗留的旧班底,这一批在武将积威下成长进用的文官,不免多少尚存惧武之情结,对新朝也并非全心全意效力。赵炅在位时期,通过扩大取士,在二十年间,几乎完全用新进人才占据了县以上的官职。这一批科举录取的人才,是新朝培养提拔的,在重文轻武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又有“天子门生”之称,于是“重武轻文”之风彻底扭转,文官统治完全确立,文官阶层从气势、心理、地位上全面压倒了武官,从根本上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风气。两宋三百年文官统治的基础,可以说是赵炅奠定的。 而“崇文抑武”也从此构成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

经济

赵炅在位时期,在农业方面有如下三次大争论、大行动:

何承矩水田之利:淳化四年(993年)沧州管下的临津令黄懋上书建议在河北诸州兴作水田,赵炅于是令何承矩到河北诸州视察,何承矩上奏,赞同黄懋建议。这样,赵炅便在三月二十四日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调发诸州镇兵18000人屯田河北,在雄、莫、霸州、平戎、破虏、顺安军筑堰六百里,置斗门,引陂塘之水灌溉。当时反对何承矩建议者颇多,武臣们也以种田耕作为耻,正巧,种下的水稻又遭霜打不熟,一时间,议论蜂起,差点要停止其事。黄懋认为,江东霜降晚,稻子一般在九月成熟,而河北霜降早,又地气迟一个月,所以不能成熟结实,江东的早稻七月份就可以成熟,取其种至河北种之。当年八月,稻子成熟,何承矩装了几车稻穗,派吏部的人送到京城开封,议论才平息下去。自此之后,河北诸州的农业得到长足发展,“苇蒲、赢蛤之饶,民赖其利”。

陈尧叟等建水利垦田之议: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度支判官陈尧叟、梁鼎请求“大开公田,以通水利,发江、淮下军散卒及募民以充役,每千人人给牛一头,冶田五万亩”,赵炅看后称好,马上派遣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到诸州视察。皇甫选、何亮经过一年的实地考察,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建议,比较切实可行。当时,著作佐郎孙冕总监三白渠,赵炅命孙冕按皇甫选等人奏疏中的建议实施,募民耕垦七州之田,从邓州实行,开始皆免赋入。

陈靖垦田之议:宋朝的国策是鼓励垦荒,开垦土地归开垦者所有,国家不实行像隋唐均田制那样的计口授田。至道二年(996年)七月,太常博士、直史馆陈靖上疏指出农业上的弊端,并请求定立田制,将无主之田授予无田之民。赵炅有意推行,任命陈靖为京西劝农使,在陈、许、蔡、颍、襄、邓、唐、汝等州劝民垦田,又派前几年兴修水利有功的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为陈靖的副手。皇甫选、何亮却认为其功难成,请求停止其事,赵炅不听。不久,三司又提出,费官钱多,万一有水旱灾害,恐怕官钱就要收不回了。陈靖均田之议便不再实行。

文化

大修书籍

赵炅鼓励献书,搜求书籍,在宫中搜集的书籍的基础上,命文臣编纂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与其子宋真宗时编纂的《册府元龟》合称“宋四大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做出巨大贡献。此外赵炅还命人编纂了《神医普救方》《雍熙广韵》等,但大多失传。

宗教政策

赵炅比赵匡胤更加崇尚道教,使道教势力膨胀。他在位时营造了大量道观,如皇建院、天寿院、观音院、普净院、定力院、等觉院等。他还收集道书,共得7000余卷(整理为3737卷)。他本人也爱读《老子》,崇尚黄老思想。

赵炅并未因崇道而废佛,对佛教仍然礼遇。他在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雍熙三年(986年)三次下诏普度,使大约二十万人出家为僧。又大修佛寺,在太平兴国寺建译经院(后改名传法院),翻译佛教经典,甚至要求宰相读佛家经典,被认为是宋朝最重视佛教的皇帝。

军事

将从中御

自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的满城之战以后,赵炅奉行“将从中御”的政策,授以作战策略、机宜或“阵图”,严格控制和指挥将帅的一切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前线将帅的手脚,限制了将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临敌应变能力的发挥。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政策施行地并不如赵炅所期望的那样理想。李继隆等将领根据前线情况,往往不按赵炅所授“阵图”作战,从而取得胜利。赵炅对敢于“违御”的将领,即使战败,只是贬降而已,不久还会起复。如果战胜,即使“违御”,也会受到褒奖。因此这一政策尚未取得“家法”的地位,也未达到不可动摇的程度。

对外战争

赵炅在亲征灭北汉之后,与周边的辽(契丹)、交趾(静海军)、党项(定难军)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这一连串战争的结果是宋朝未能恢复汉唐旧疆,仅守住五代十国范围的基本盘。对辽战争贯穿他在位大部分时间,双方进行的十五场较大规模的会战如下表 :

战役名称

时间

主战场

宋方主将

辽方主将

结果

白马岭之战

979

石岭关、白马岭

郭进

耶律沙、耶律敌烈

宋胜

沙河之战

幽州城外沙河

傅潜

奚底、萧讨古

宋胜

高梁河之战

幽州西北高粱河

赵炅

耶律沙、耶律休哥、耶律斜轸

辽胜

满城之战

满城

刘延翰

韩匡嗣、耶律沙

宋胜

雁门关之战

980

雁门关

潘美、杨业

萧多啰、李重诲

宋胜

瓦桥关之战

瓦桥关

杨重进等

耶律贤

辽胜

飞狐口之战

986

飞狐口北

田重进

大鹏翼

宋胜

岐沟关之战

岐沟关

曹彬

萧绰、耶律休哥

辽胜

陈家谷之战

陈家谷

杨业

耶律斜轸、萧挞凛

辽胜

君子馆之战

君子馆

刘廷让

萧绰、耶律休哥

辽胜

代州之战

代州土磴寨

张齐贤

不详

宋胜

唐河之战

988

唐河

李继隆、袁继忠

不详

宋胜

徐河之战

989

徐河

李继隆、尹继伦

耶律休哥

宋胜

府州之战

995

府州子河汊

折御卿

韩德威

宋胜

雄州之战

雄州

何承矩

不详

宋胜

民族、对外关系

对辽朝(契丹)

赵炅继位之初,保持与辽的友好关系,互通使节,他甚至还将赵匡胤的遗物送给辽朝,以示诚意。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出使宋朝回来的辽使耶律虎古已察觉出赵炅整军经武,必攻北汉(辽的保护国),但辽景宗听从韩匡嗣之议,没有事先防备。结果第二年赵炅攻北汉时,辽军仓促应援,被宋将郭进击溃于石岭关。赵炅乘胜伐辽,兵临幽州,却兵败高粱河,狼狈撤回。此后,宋辽断交,开启了二十多年的战争状态。

宋太宗赵炅像(疑为宋真宗赵恒之误)宋太宗赵炅像(疑为宋真宗赵恒之误)

高粱河的兵败并没有扭转赵炅收复幽云的决心,他一面防备辽军南下,一面联络鞑靼、定安、女真、高丽等国家或部族,一起围堵辽朝(联夷攻辽),但收效甚微。与此同时,赵普、李昉、张齐贤等文臣主张“弭兵论”,反对赵炅的对辽战争。雍熙三年(986年),赵炅发动第二次北伐,仍然失败,并在同年底的君子馆之战中遭遇更惨重的溃败。此后,赵炅逐渐接受“弭兵论”,转向守内虚外,搁置收复幽云的计划,但增加兵力、修筑工事,加强河北及河东地区的防御。此后,辽几次侵宋,但宋军依托坚城,凭借有利地形,以逸待劳,击退辽军。赵炅还在淳化元年(990年)十月表示“若将来北虏入寇,朕当亲讨”,在李继隆的劝阻下,赵炅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端拱二年(989年)正月,赵炅命文武群臣各陈备边御戎之策。宋廷就对辽政策展开了一次大讨论。温仲舒、张洎、王禹偁、田锡、寇准、赵普等文臣都先后上奏,阐述了对此问题的看法。论述的重点虽各有不同,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都不断地重复单纯防御和与辽通好的观点。有的从总结北伐失败教训入手,强调目前将帅无人,财力不支,紧要的是整顿军政,致力内政,有的描绘了战争给河北地区造成的悲惨景象,希望“以绥民庶”,王禹偁还提醒赵炅,河北边民对他发动的对辽战争并不拥护,还将辽兵反攻带来的灾难也怪罪于皇上,甚至还用尖辣的措辞批评赵炅“轻用雄帅,深入敌境”是“竭苍生之众力,务青史之虚名”。举朝上下,反战主和成为舆论的主流。直到淳化四年(993年),赵炅才公开承认自己的对辽战争是“年少气锐”所导致的错误举动,并强调“四夷当置之度外”。淳化五年(994年),赵炅两次遣使辽朝,寻求议和,但被辽拒绝(此事仅见于《辽史》记载,宋方史料没有记载)。

对党项

定难军(治夏州)的党项李氏政权自宋朝开国后就对宋称臣,维持割据的状态。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定难节度使留后李继筠卒,赵炅以其弟夏州衙内指挥使李继捧为定难军留后。李继捧的几个族父反对他袭位,导致定难军内乱。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继捧的一个族父绥州刺史、西京作坊使李克文上书主张李继捧不当袭位,应该让他入朝,赵炅接受其请求,派使者到夏州要求李继捧入朝。李继捧率家人到开封,赵炅接见于崇德殿,予以厚赏,授予彰武军节度使的虚衔,羁留开封。其后又令尹宪率重兵至夏州,迫使权知夏州李克文和绥州刺史李克宪入朝,由此得以将定难军所统银、夏、绥、宥诸州收归中央政府管辖,同时招抚当地其他党项部落。

然而,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不愿内徙,以乳母死去为名到郊外下葬,趁机率其党羽数十人逃到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赵炅派人招谕,被他拒绝,并请求让自己统领党项部落,同样被赵炅拒绝。此后,李继迁连年骚扰定难旧地,屡败屡战,终于在雍熙二年(985年)二月以诈降方式杀了都巡检使曹光实,从此声势大振,此后又联辽抗宋,宋军疲于应付。赵炅采纳赵普的建议,于端拱元年(988年)命李继捧(已更姓名赵保忠)以定难军节度使的身份再至夏州,招降李继迁,李继迁一度归顺,被赵炅授予银州观察使的官位,更姓名赵保吉。但两人图谋恢复割据状态,不断劫掠。赵炅一面接受陕西转运副使郑文宝的建议,禁止输入夏州所产的青白盐,代之以安邑、解县之盐,以断绝李继迁等的重要经济来源 ;一面在淳化五年(994年)派李继隆出兵讨夏州,擒李继捧,李继迁逃走。赵炅下令收回对李继迁所赐姓名,毁夏州城,将居民迁往绥、银等州。李继迁继而上表谢罪,请求袭定南节度使之职,被赵炅拒绝,只将他调任鄜州节度使,以便于控制,李继迁不奉诏,并谋取灵州。尽管朝中“弭兵论”甚嚣尘上,多数朝臣主张放弃灵州,但赵炅还是决定固守灵州,在至道二年(996年)九月派遣十万大军,兵分五路(李继隆出兵环州、范廷召出兵延州、王超出兵夏州、丁罕出兵庆州、张守恩出兵麟州),分进合击,救援灵州。然而五路之中,除王超、范廷召同李继迁展开乌白池之战以外,其余各路不是“见贼不击”,就是不能按期进军,结果因“诸将失期,士卒困乏”而相继引还。由于灵州守臣窦神宝的坚守,所以直到赵炅去世,灵州并未陷落。

对高丽

赵炅即位后,继续保持与高丽的宗藩关系,对王伷和王治两位高丽国王进行多次册封,应高丽要求颁赐给太庙、社稷、文庙等图样及大藏经和九经板,接纳金行成、崔罕、王彬等多名高丽留学生。

雍熙三年(986年)北伐之前,赵炅派监察御史韩国华出使高丽,要求高丽发兵攻辽,高丽国王王治迁延不奉诏,在韩国华的敦促下勉强出兵,但并未与辽接战。

淳化四年(993年)冬,高丽受到辽的攻击(第一次辽丽战争)。翌年王治派使臣元郁到宋朝求援,赵炅认为“夷狄相攻盖常事,而北边甫宁,不可轻动干戈”,于是仅厚待使节,优诏答复,但拒绝出兵相助,宋丽关系由此一度中断。

对交趾

赵炅即位一年后,交趾丁氏政权名义上的首领静海节度使丁琏遣使贺赵炅登极。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交趾发生内乱,丁琏及其父丁部领被杀,丁璿虽袭位,黎桓掌握实权。以太常博士知邕州的侯仁宝(赵普妹夫)听说这一消息,请求趁机收复交趾,赵炅大喜,动员荆湖士卒一至二万人,归侯仁宝指挥,出兵交趾。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战争爆发,因宋军诸将不能有效协调,故宋军战败,侯仁宝阵亡。其后黎桓以“权知交州三使留后”的身份上表谢罪并请求承认他为交趾之主(静海节度使、交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安南都护),赵炅两次不理会他,直到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才提出了以黎桓为丁璿的副使或黎桓送丁璿母子入朝两个条件。黎桓拒绝,并继续请求册封自己。雍熙三年(986年),赵炅终于承认其交州三使的地位,并加封京兆郡侯。

淳化元年(990年),赵炅派宋镐出使交趾,加封黎桓为特进,黎桓倨傲无礼,甚至称足疾而不受诏。

淳化四年(993年),赵炅进封黎桓为交趾郡王。这意味着赵炅完全承认了黎桓作为交趾之主的地位,搁置了统一交趾的计划。面对黎桓“屡为寇害,渐失藩臣之礼”,赵炅“志在抚宁荒服,不欲问罪”。

对大理

宋朝平蜀后,与大理国仅通过大渡河以南的黎州诸蛮(如风琶蛮、邛部川蛮、两林蛮等)进行间接往来。赵炅即位之初,曾册封一位叫白万(一说为“白王”,即大理国君)的大理首领为云南八国都王,但不通朝贡,双方关系仍十分疏远。 淳化末年,四川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宋朝怕李顺余党逃入西南夷,于是招安使雷有终募得嘉州人辛怡显出使黎州诸蛮及大理 ,但宋朝和大理并未以此为契机建立官方往来。

对东北诸族

赵炅第一次北伐时,曾有渤海酋长大鸾河率部族三百人来投。赵炅对东北地区的局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意欲联合渤海抗辽政权兀惹(乌舍)共击辽朝。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炅欲联络兀惹的渤海人夹击辽朝,遣使颁诏,约定“幽、蓟土宇,复归中原,朔漠之外,悉以相与”。但渤海人并未与宋朝取得联系,“竟无至者”,赵炅不得不暂停了这次北伐计划。 赵炅对渤海人不理他很生气,让女真出兵攻打渤海,斩一级就赐绢五匹。

除此之外,赵炅还与鸭绿江流域的女真人和另一渤海遗民政权定安国保持往来。女真人从海路至登州入贡,以良马、北珠、生金、貂革、人参、松子等物换取茶绢。同时,赵炅也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与定安国达成了联合攻辽的约定。 但雍熙元年(984年)以后,辽连年征讨女真,迫使女真臣服。淳化二年(991年),女真和定安使者同时来宋朝贡,女真野里鸡同时上报被契丹侵略、断朝贡路之状,请求宋朝出兵会合伐辽。赵炅只“降诏抚谕”,但拒绝出兵,此后女真和定安都不再朝贡于宋。

对西北诸族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西州回鹘遣使入宋朝贡,其国王称“西州外生师子王阿厮兰汉”。同年六月,赵炅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尚勋出使西州回鹘,同时联络鞑靼等西北部族一起围堵辽朝。使团从夏州出塞,远涉万里,历尽艰辛,前后经过四年才完成这次出使任务。在高昌城时,西州回鹘君主行藩臣礼,与此同时有辽使出使西州回鹘,挑拨离间,王延德欲杀之,被西州回鹘劝止。西州回鹘和鞑靼诸族虽然没有联合宋朝攻辽,但此后长期通使宋朝。

对于秦州塞外的吐蕃诸部落,赵炅对扰边的予以击退,内附、进贡则予以接纳,但不使用武力开边。他曾在一次吐蕃贡马时表示:“蕃戎言语不通,衣服异制,朕常以禽兽畜之。自唐已来,颇为边患,以国家兵力,聊举偏师,即可驱于数千里外。但念其种族蕃炽,各安其土,傥尽驱之,必恣杀戮。所以置于度外,存而勿论也。”淳化五年(994年),知秦州温仲舒为了防止吐蕃部落抢夺砍伐的树木,发兵驱逐吐蕃部落到渭河以北。赵炅担心引发边患,便让薛惟吉代替温仲舒知秦州。在当时的吐蕃诸部中,与宋朝关系最密切的是凉州的六谷部,其酋长折逋氏世袭知西凉府之职。至道二年(996年),折逋喻龙波(游龙钵)为抵御党项李继迁的扩张,请求赵炅向凉州派遣官员,赵炅遂任命在当地买马的灵州牙校丁惟清出任当地长官。

甘州、瓜州、沙州地区的回鹘部落及归义军政权也与宋朝保持朝贡。赵炅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冬派遣殿直张璨招谕“甘、沙州回鹘可汗外甥”,赐以器币,购买他们的名马、美玉,用来作为车骑上的装饰;又在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封曹延禄为归义军节度使。

对其他国家

赵炅设置榷署于开封,并在雍熙年间派8名内侍带着敕书、金帛,分四路出使海南诸蕃,促进海外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占城、三佛齐、阇婆、渤泥、大食、天竺、日本都有官方或非官方(商人或僧人)使者来宋朝。

历史评价

编辑

正史评价

《宋史》(脱脱、阿鲁图领衔,欧阳玄、揭傒斯等修):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乱。其故何也?帝以慈俭为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之献,悟畋游之非。绝远物,抑符瑞,闵农事,考治功。讲学以求多闻,不罪狂悖以劝谏士,哀矜恻怛,勤以自励,日晏忘食。至于欲自焚以答天谴,欲尽除天下之赋以纾民力,卒有五兵不试、禾稼荐登之效。是以青、齐耆耋之叟,愿率子弟治道请登禅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帝之谓乎!故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赵廷美)之贬死,武功王(赵德昭)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名人评价

自评:

①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礼接群臣,无非求于启沃。

②朕为其父母,居亿兆之上,位尊责重,莫遑宁处。每日与卿等相见,虽不形于颜色,然而中心忧念,无须臾之安。由是内修政纪,救万民之愁疾;外勤戎略,定三边之狂孽。以至有司常职,米盐细事,朕亦不惮劳苦,并躬亲裁断。遂致上天悔祸,否极斯泰。巴蜀余妖窜伏黔水,继迁丑类穷蹙沙漠。而又普天之下,九谷咸登,塞北江南,红粟流衍。朕岂望才经灾歉之后,便睹兹开泰,深自庆慰也!

③自晋、汉以来,朝廷削弱,主暗臣强,纪纲大坏,仅成邦国。朕承丧乱之后,君临大宝。即位之始,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政,以其习俗既久,乃革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于是远近腾口,咸以为非,至于二三大臣,皆旧德耆年,亦不能无异。朕执心坚固,靡与动摇,昼夜孜孜,勤行不怠,于今二十载矣。卿等以朕今日为治如何也?虽未能上比三皇,至于寰海宴清,法令明著,四表遵朝化,百司绝奸幸,固亦无惭于前代矣。……朕自君临,未尝一日不鸡鸣而起,听四方之政,至于百司庶务,虽微细者,朕亦常与询访,所以周知利害,深究安危之理,故无壅蔽陵替之事。

王称:太宗以英睿之姿,佐太祖定天下,开子孙帝王万世之业,故太祖勤勤于传袭,非特以昭宪顾命而已。太宗以明继圣,而能广文之声,卒其成功,乃大一统。于时北自常、碣,南极岭表,东际海岱,西接洮、陇,宋之威德,斯为盛矣。

朱熹:太宗每日看《太平广记》(应为《太平御览》)数卷,若能推此心去讲学,那里得来!不过写字作诗,君臣之间以此度日而已。

张溥:艺祖受禅虽不正,幸兄弟友爱,贤圣序及,人伦极盛。而涪陵贬死,武功自杀,开宝宋后,崩不成丧,议者不能为晋王恕也。史称帝服浣濯之衣,毁奇巧之器,却女乐,戒畋游,绝远物,抑符瑞,闵农考绩,讲学劝谏,彬彬至治,成康文景,亦曷尚兹?独天显内亏,贻几大德。假令尧戮帝挚之后,舜驱丹朱于死,《尚书》二典,不作久矣。又怪帝好直言,鲠士满朝,若田锡、王禹偁者流,铺陈治道,何以独缺五伦?秦王之狱,赵普进而卢多逊窜,帝所伤心,路人知之,群工左右,宜默默也。天下大物,与子大经,德昭终存,岂容再误?惜不得其死耳。若青、齐父老,咏歌神圣,愿率子弟清路,封禅泰山。设武功南面,又安能致此一统?

王夫之:

①英察之主。

②太宗谓秦王曰:“人君当淡然无欲,勿使嗜好形见于外。”殆乎知道者之言也夫!……太宗之择术善矣。

③夫宋之所以生受其敝者,无他,忌大臣之持权,而颠倒在握,行不测之威福,以图固天位耳。……太宗颠倒其大臣之权术,又奚能取必于闇主?徒以掣体国之才臣,使不能毕效其所长。呜呼!是不可为永鉴也欤!

爱新觉罗·弘历:

①内侍领兵,仍唐弊政。其后童贯、梁师成之擅权,实由此开其端。太宗虽不与宣徽之除,而命之领兵,已属乖舛,作法于凉,不能辞贻谋不善之责矣。

②“置我何地”语,几与唐宣宗“遂为闲人”相类。太宗英明素著,不应若此。且因宫中相庆,易愠为喜,复召准饮尽醉,尤为轻率。此事谅非太宗实录,或当时因德昭、廷美之不得其死,稗官家饰说以污蔑之耳。

张佩纶:宋太宗之逼德昭,路人皆知。……宋太宗既杀涪陵,乃从容谓宰相:“廷美母陈国夫人耿氏,朕乳母也,后出嫁赵氏,生廷俊”云云。李昉曰:“宫禁中事,非陛下委曲宣示,臣等何由知之。”毕氏《考异》谓:“果如太宗言,则宣宗私其子之乳母而使有子,是淫也。杜后又不能容,而使出嫁,是妒也。一言而两彰父母之失,乡党自好者耻之。身为天子,忍言之乎?”此诚欲盖弥影耳。余以为,兄弟亲疏岂以同母不同母为定有罪,则诛管、蔡不足病周公。反是,则凉薄残忍而已矣。太宗欲掩其杀弟之名,而诬其父母。此而可忍,孰不可忍?宋之开国如此,不足道也。

蔡东藩:

①尺布可缝粟可舂,如何兄弟不相容?可怜骨肉参商祸,刻薄又逢宋太宗。

②寸心未许乃兄知,虎步龙行饰外仪。二十二年称令主,伦常缺憾总难弥。

毛泽东:

①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

②(接《宋史》“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赞语后)但无能……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③(针对赵炅立太子时“欲置我何地”之语)赵匡义小人之言。

漆侠: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宋太宗将宋太祖立国的方针、政策发挥到了顶点,把专制主义集权制推到了绝境。事物的发展总有它自己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便会沿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守内虚外”发展到顶点,就必然是“斥地与敌”。

张其凡:太宗一生,可说是功过参半。功在国家、社会、后世,过亦在国家、社会、后世。……自太宗时期恢复统一后,中国统一的趋势加强,内部的藩镇割据分裂已成为不可能。……从宦官专权、武人当政,恢复为文官统治,最终是在太宗时期完成的。仅仅上述两方面,就足以使宋太宗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留下他深深的足迹。宋太宗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应该予以称道的。然而,宋太宗在历史上又是有重大过失的君主。在周世宗、宋太祖所奠定的基础上,宋太宗本可更进一步,不仅完成统一大业,恢复和强化文官统治,更可完善法制,收复幽云十六州,拒强敌于长城以外,开赵宋兴旺之基业,展中原繁荣发展之宏图,对历史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但是,宋太宗处心积虑,经营十多年,才靠阴谋夺取了帝位。皇位继承之谜,造成他统治的危机,引起朝野的猜测,一直像阴影笼罩在太宗头上。于是,太宗孜孜于要誉,急于建威树望,塑造起高大的光辉形象,为此而迫漳泉陈洪进、吴越钱俶纳土,出兵攻取太原,继而又两次发动北征,结果是两次攻辽大败,伤动宋朝元气,威望终未能立,反罹箭疮之疾,折磨后半生;内患不已,德昭、廷美等人,必迫死而后心安,孰料长子心疾佯狂,次子暴卒,身后几乎发生宫庭政变。是以太宗时期,政治大计,竟未遑多顾,多循太祖之政而已,经济、文化虽大有发展,但困扰有宋后世的“积贫积弱”之势,业已形成,终未能臻于治世,且给后世带来莫大危害。宋太宗时期,既是中唐以来乱世的结束期,又是宋代“积贫积弱”的开始期。宋太宗其人,对于历史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的。

轶事典故

编辑

黑杀神降

《太宗实录》和《国史·道释志》记载,宋立国之初,有神降于凤翔府盩厔县民张守真家,自称“天之尊神,号黑杀将军(黑煞将军)”,张守真遂成为道士。每次黑杀将军要来时,“室中风萧然,声如婴儿”,只有张守真能听出来。在人们祈祷时,他就预言祸福,每每应验。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召见张守真,询问黑杀将军之事,听了后不太相信。十月十九日,命内侍王继恩在建隆观等待黑杀将军降临,黑杀将军降临后说“晋王有仁心”。结果赵匡胤第二天凌晨死去,晋王赵炅登基。《括异志》则称张守真本人就被黑杀将军附体,赵匡胤听说他的神奇,将他召至开封,设醮于宫廷,张守真预言了赵匡胤的死期(十月二十日),赵匡胤乞求将他延命至收复幽云为止。张守真说:“晋王有仁心,历数攸属,陛下在天,亦自有位。”赵匡胤将张守真监禁于左军,等过了十月二十日再治罪,结果赵匡胤果然在那天凌晨驾崩,晋王赵炅继位。

赵炅继位后,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赐张守真紫衣、象简,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赐号“崇元大师”,淳化五年(994年)授凤翔府管内道正,又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加封黑杀将军为“翊圣将军”,在凤翔府盩厔县修筑上清太平宫以奉祀之。

至道元年(995年),张守真称黑杀将军不再降言,次年闰七月张守真死。不到一年,赵炅也驾崩。此后,黑杀将军继续受到赵宋皇室的崇奉,号为翊圣真君。有学者分析认为,张守真是深度卷入王朝高层政治斗争的术士,帮助过赵炅夺位,地位极高但又深受猜忌,赵炅晚年考虑传位时,张守真被视为不可控因素而被毒死。

谏阻迁都

相传开宝末年,赵匡胤打算迁都洛阳。时为开封尹的赵炅(赵光义)上奏反对道:“京师屯兵百万,全藉汴渠漕运东南之物赡养之,若迁都于洛,恐水运艰阻,阙于军储。”赵匡胤留中不发。后来赵炅利用受召见的机会当面对赵匡胤谏阻迁都洛阳,赵匡胤说:“迁洛未已,久当迁雍(长安)。”赵炅询问理由,赵匡胤说:“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之故事以安天下也。”赵炅只说“在德不在险”,赵匡胤默不作答。等到赵炅走后,赵匡胤说:“晋王之言固善,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开卷有益

赵炅嗜好读书,曾表示自己“他无所爱,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十一月,李昉等编纂的大型类书《太平总类》(一千卷)基本修成,赵炅在二十九日宣布自己从十二月初一日开始将每天看三卷,将此书看完。宰相宋琪等劝他:“天寒景短,日阅三卷,恐圣躬罢倦。”赵炅却说:“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开卷有益,岂徒然也?因知好学者读万卷书,非常虚语耳。”读了十多天后,下令更书名为《太平御览》。 赵炅坚持了一年时间,即使当天有事未读,也会在第二天补上,终于读完了这部卷帙浩繁的书。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

雪中送炭

淳化四年(993年)二月初四日,京城开封大雪纷飞,天气异常寒冷,赵炅派遗中使赐给城中孤老贫穷者每人千钱及若干米、炭。 “雪中送炭”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

巧妙立威

赵炅即位不久,为了“帖服中外”,便利用有京城中有乞丐大骂自己行乞不得的一家主人的机会,派人当着围观群众将那名乞丐杀死,然后逃逸。案情上报后,赵炅大怒,说“是犹习五季乱,乃敢中都白昼杀人”,指示严加搜捕,务必抓住凶手。开封府很久都没抓到凶手,担心赵炅治罪,便以“主人不胜其忿而杀之”结案。赵炅得报后,佯装大喜,并要求将狱词送给自己最终审核的同时还把作为行凶物证的刀献上。开封府遂奉命献狱词及刀。赵炅命身边宦官将自己的刀鞘拿来,结果这柄刀居然能纳入刀鞘。赵炅拂袖而起,说:“像你们这样办案,难道不会冤杀人吗?”赵炅由此揭穿开封府屈打成招、草菅人命的面目,从而显示出自己的英明和洞察力。

善于望气

据说赵炅通晓望气之术。有一年春天,他自金明池返回,正好下雨,又无雨仗,于是到拱圣营辕门避雨。赵炅对左右侍从说:“此营他日当出节度使二人。”当时营内有夏守恩、夏守赟兄弟二人,后来夏守恩官居节度使,夏守赟官居知枢密院事及宣徽南、北院使。

为人俭朴

赵炅非常俭朴,从来没穿过新衣服。枢密使王显等伺候他身边时,多次盯着赵炅的裤子看。赵炅觉得奇怪,问他们看什么。王显等回答:“陛下裤纹缕皆倒。”赵炅笑道:“浣濯频故尔。朕念机杼之劳,且欲化天下以俭也。”

赵炅对废旧物品也积极利用。有一次,油衣库说有数万帘幕破损废旧,请求毁弃。赵炅命将其煮染杂色,做成数千旗帜。后来,他又命令将营缮弃材做成数千日用品,赐给宰相李昉等。

至道二年(996年),赵炅命令用黄绢代替织成帛,覆盖在御马的鞍勒上。

多才多艺

赵炅十分喜爱书法,在听政之暇,每以观书及笔法为意,所以能够洞悉诸家字体的妙处,改进自己的书法。当时,“书有家法”“善正书行草”的王著任翰林侍书,赵炅派中使王仁睿把他的字拿给王著看,王著说:“未尽善也。”赵炅临学益勤,隔了一段时间,又写了字让王仁睿送给王著看,王著仍然说“未尽善”。王仁睿向王著询问,为什么老说“未尽善”,王著说:“帝王始学书,或骤称善,则不复留心矣。”赵炅又练习了很久,再次派王仁睿把他写的字拿给王著看,王著才说:“功至矣,非臣所能及。” 在苦练之下,赵炅通晓草、隶、行、八分、篆、飞白六种字体,其中小草和飞白尤其精妙。 淳化三年(992年),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他还在钱币上题字,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均为其手书,开启了御书钱之先河。

除了书法外,赵炅在音律、围棋等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他创制九弦琴、五弦阮,别造新谱三十七卷,让太常乐工肄习之以备登荐。 在围棋上,他棋艺高超,号称“棋品至第一”,最喜爱棋手贾玄,并创制“弈棋三势”(独飞天鹅势、对面千里势、大海取明珠势),并命内侍裴愈拿去给馆阁学士看,结果没有人能看懂。赵炅亲自指授,诸学士方才明白,都为其神妙而折服。与赵炅对弈的棋待诏们,多能复盘,制成棋谱,藏于秘阁。 赵炅还擅长蹴鞠、击毬。

强幸周后

据宋人笔记记载,江南(原南唐)国主李煜的妻子小周后在亡国后被封为郑国夫人,每年都会随其他命妇进宫。赵炅在位时,她一入宫就几日不出,出宫后就破口大骂李煜,李煜终日以泪洗面。 元人徐大焯《烬余录》也有类似记载,并称李煜因抱怨小周后入宫数日不返而“暴卒”。 明人沈德符和清人王士桢均声称看到过宋人所绘的《熙陵幸小周后图》。据说画中的赵炅头戴幞头,面黑而体肥,阳具很大。周后则肢体纤弱,由数宫人抱持,作“蹙额不能胜之状”。 不过该画现已失传。此外,传闻他与后蜀皇帝孟昶的花蕊夫人也有风流韵事,并为此害死孟昶、气死赵匡胤。

人际关系

编辑

关系

称号

姓名

备注

父辈

父亲

宋宣祖

赵弘殷

后周检校司徒,天水县男,宋朝建立后追尊宣祖

母亲

昭宪太后

杜氏

后周南阳郡太夫人,宋朝建立后成为皇太后,谥号昭宪皇后

平辈

哥哥

曹王

赵匡济

早卒,宋朝建立后追封曹王

宋太祖

赵匡胤

宋朝开国皇帝

弟弟

魏王

赵廷美

后被贬为西京留守,后被降为涪陵县公,死于房州,谥号悼

岐王

赵光赞

早卒,追封岐王

姐妹

陈国长公主

赵氏

早卒,追封陈国长公主

燕国长公主

赵氏

嫁忠武军节度使高怀德

妻妾

正妻

淑德皇后

尹氏

尹廷勋之女,早卒,赵炅即位后追封皇后

懿德皇后

符氏

符彦卿之女,赵炅即位前一年去世,即位后追封皇后

明德皇后

李氏

李处耘之女,赵炅即位后册为皇后

嫔妃

元德皇后

李氏

李英之女,赵炅生前为陇西郡夫人,其子真宗赵恒继位后先后追封贤妃、皇后

贵妃

孙氏

即孙贵妃,孙守斌之女,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入宫,进封贵妃

臧氏

即臧贵妃,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入宫,赵炅生前为美人,后累封贵仪,累赠贵妃

方氏

即方贵妃,赵炅生前为新安郡君,后累封婕妤,累赠贵妃

淑妃

王氏

即王淑妃,赵炅生前为金城郡君,后累封昭媛,累赠淑妃

德妃

朱冲惠

即朱德妃,赵炅生前为才人,后累封贤妃,赠德妃

贤妃

高氏

即高贤妃,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入宫,赵炅生前为才人,后累封淑仪,累赠贤妃

邵氏

即邵贤妃,赵炅是晋王即为侍女,赵炅生前为尚宫、冀国夫人、知大内事,累赠贤妃

上一篇 赵匡胤

下一篇 赵恒

暂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