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闵 编辑
冉闵(?-352年6月1日),一作染闵,曾名石闵、李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县(今河南省内黄县)人。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后赵武帝石虎养孙,西华侯石瞻(冉良)之子。冉闵自幼深受石虎宠爱,石虎待他就如同亲孙儿。他果断敏锐,屡立战功,以勇猛著称。初任游击将军,封爵修成侯。曾参与后赵南伐东晋的战役,斩杀晋将蔡怀等人,后在镇压戍卒梁犊兵变时树立威信,胡汉之人对其十分敬畏。太宁元年(349年),后赵武帝石虎驾崩,冉闵最初拥立石遵为帝,后杀石遵,改立石鉴,进位大将军、录尚书事,封爵武德王,后率部入宫,控制朝廷,权倾朝野,又颁令诛“胡”,使大量胡人被屠戮。青龙元年(350年),冉闵弑杀石鉴,夺取帝位,建立冉魏,改元永兴,并诛杀石虎子孙三十余人。屡次以少胜多,击溃后赵军队,又遣使结好东晋,但未得到回应。后遭羌人姚襄、前燕悦绾及后赵石琨的联军击溃,伤亡十余万人。冉魏与后赵、前燕交战频繁,致使中原田地荒芜,百姓民不聊生。永兴三年(352年),冉闵率军与前燕开战,最初十次击败慕容恪,后因寡不敌众而兵败遭擒,被燕王慕容儁送往龙城遏陉山斩首。前燕朝廷追谥武悼天王(一作“悼武天王”);北魏时期“染华墓志”则称其谥号为“魏平帝”。冉闵称帝后,欲消灭后赵残余势力,恢复汉人统治。但他大肆杀胡的举动进一步激化了北方地区的胡汉矛盾,使其最终走向败亡。后人对冉闵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倾向,围绕他的争议也始终不绝。
全名:冉闵(亦有作“染闵”者)
别名:石闵、李闵、棘奴、魏平帝
字:永曾
谥号:武悼(一作悼武)天王,平皇帝
年号:永兴
所处时代:十六国
民族族群:汉族
逝世日期:352年6月1日
逝世地:龙城-遏陉山
在位时间:350年 至 352年(永兴)
主要成就:诛灭石氏,建立冉魏清定九流,擢拔汉族士大夫
籍贯:魏郡内黄县(今河南省内黄县)
家世背景
冉闵(在后赵时名石闵,本词条统一称“冉闵”)的父亲冉良,是魏郡内黄县(今河南省内黄县)人。其祖先曾任汉朝黎阳骑都督,家族世代担任牙门将。后赵明帝石勒击败乞活军统帅陈午时,俘获冉良。当时冉良十二岁,石勒命石虎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石瞻勇猛多力,攻战无敌,历任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
屡建战功
冉闵年幼时就果断敏锐,石虎很宠爱他,如同对待自己孙子们一样抚养他。等到冉闵成年后,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多有计谋 。在后赵政权,他先任建节将军,爵位自西华侯改封修成侯,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等职。
赵建武四年(晋咸康四年,338年),石虎派大军征讨鲜卑慕容氏政权,冉闵也随军出征。同年,后赵军在久攻棘城不克后撤退,途中为燕王慕容皝所派慕容恪部击败,损失惨重。当时各路军队都弃甲溃逃,唯有冉闵带领的一支军队未遭创伤 。此战之后,冉闵威名大显。
石虎回到邺城后,因氐族首领苻洪有讨伐鲜卑的殊功,加封他为使持节、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封西平郡公。冉闵对石虎说:“苻洪才智杰出,得到将士们的拼死效力,他的儿子们(苻健、苻雄等人)都有非凡的才能,而且苻氏拥有强兵部曲五万人,驻屯在都城的近处,应当秘密地除掉他们,用以安定国家。”石虎说:“我正倚仗他们父子攻取吴蜀(此指东晋、成汉),为何要杀死他们!”便没有除掉苻洪,反而给苻洪的待遇愈加优厚。
冉闵
赵建武五年(晋咸康五年,339年)八月,当时东晋征西将军庾亮镇守武昌,派豫州刺史毛宝、西阳太守樊峻戍守邾城。石虎憎恶,任用夔安为大都督,率领石鉴、冉闵、李农、张貉、李菟等五将,率军五万进攻荆州、扬州的北部边境,另派二万骑兵进攻邾城(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毛宝向庾亮求救,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九月,冉闵在沔南打败晋军,杀死晋将蔡怀;夔安、李农攻陷沔南,朱保在白石打败晋军,杀死东晋郑豹等五位将军;张貉攻下邾城,邾城战死者有六千人。毛宝和樊峻突围出逃,渡江时溺水而死。赵太宁元年(晋永和五年,349年),冉闵参与镇压戍卒梁犊兵变,立下战功 。此后,他的威望更高,胡、汉各族宿将无不畏惧他。
拥立石遵
赵太宁元年(晋永和五年,349年)四月,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当时刘太后与丞相张豺专权,任命彭城王石遵为左丞相、义阳王石鉴为右丞相,以示安抚 。石遵当时屯驻在河内,与平定梁犊叛乱归来的冉闵、姚弋仲、蒲洪(即苻洪)等在李城相遇,冉闵等人劝说石遵攻回邺城,讨伐张豺,继承帝位。石遵答应,于是与冉闵等人杀奔到邺城 。
五月,石遵的部队驻扎在荡阴,士兵达九万人,任冉闵为前锋。张豺打算出兵拦截,但邺城军民闻知石遵等人到来,纷纷出城投降,张豺无法制止 。石遵来到安阳亭,张豺只好出城迎接,被石遵下令抓捕。石遵自凤阳门进入邺城,登上太武前殿,杀死张豺,然后假称刘太后的命令,废黜石世,即位为帝 。石遵即位后,任命冉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 。
这时,沛王石冲镇守蓟城,当他听说石遵杀死石世自立后,便率军五万南下。石遵劝说石冲退兵失败,便派冉闵、李农率领精锐士卒十万人讨伐石冲。冉闵等率军在平棘大败石冲,于元氏县将其擒获(石冲在随后被赐死),坑杀其士卒三万多人。
除帮助石遵击败反抗势力外,冉闵还曾劝说石遵防备镇守关中的氐族首领蒲洪,使蒲洪被罢去都督职位。蒲洪感到愤怒不平,在回到枋头后,便遣使向东晋投降。
掌控朝局
当初,石遵从李城出发时,曾对冉闵说:“努力吧!事成之后,我就让你做太子。”但到他即位后,却立石衍为皇太子,冉闵颇感失望,自认为功高一时,企图掌握朝政,石遵是顾忌这一点而不用他。冉闵总揽内外兵权之后,便安抚手下的将士,奏请让他们全都出任殿中员外将军,封关外侯,以宫女赏赐。石遵对于冉闵的作为不加怀疑,反而对这些人题记姓名,品评善恶,加以贬抑,于是众将士都怨恨愤怒。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劝石遵应该逐渐剥夺冉闵的兵权,冉闵越发心怀不满。孟准等人得知后,都劝说石遵杀死冉闵。
赵太宁元年(晋永和五年,349年)十一月,石遵召义阳王石鉴、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进宫,在郑太后面前讨论杀冉闵一事。郑太后说:“从李城回师进京,如果没有棘奴(冉闵小字),岂能有今日!他略微有些骄纵,应当对他有所宽纵,怎么能急忙将他杀掉呢。”这时,石鉴借故外出,派宦官杨环驰马将此事报告冉闵。冉闵胁迫李农及右卫将军王基,密谋废黜石遵。他指使将军苏亥、周成率领三十(一作三千)甲士在如意观拘捕石遵,并在琨华殿杀死石遵,同时杀了郑太后、张皇后、太子石衍、孟准、王鸾以及上光禄张斐。
石遵死后,冉闵拥立义阳王石鉴即位,自己出任大将军,进封武德王 。当月,石鉴派遣乐平王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深夜在琨华殿谋杀冉闵、李农,未能成功,宫中惊扰混乱。石鉴恐怕冉闵叛乱,假装不知此事,连夜在西中华门斩杀李松、张才,同时杀死石苞。
此时,新兴王石祗在襄国(今河北邢台),与姚弋仲、苻洪等交好。他集结军队,传檄诛讨冉闵、李农。石鉴任汝阴王石琨为大都督,与张举及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步、骑兵,分兵讨伐石祗等人。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划诛杀冉闵、李农,结果谋泄被杀。
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也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天,想杀掉冉闵等。当时石鉴正在中台,孙伏都带领三十余人想登台挟持石鉴而发起进攻。石鉴见孙伏都在破坏阁道,询问原因。孙伏都说:“李农等人谋反,已经聚集在东掖门,臣带领着卫士,特先告知您。”石鉴说:“你是朝廷的功臣,好好为朕出力讨伐。朕在中台上观看,你不必顾虑事成之后没有丰厚的赏赐。”于是孙伏都及刘铢带领士众攻打冉闵和李农,未能获胜,驻兵凤阳门。冉闵、李农带着数千士卒从金明门入宫。石鉴害怕冉闵杀了自己,迅速打开宫门,迎接冉闵、李农,对他们说:“孙伏都谋反,你们应当立即讨伐他。”冉闵、李农击杀孙伏都等,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
在经历了一系列反对自己的事件之后,冉闵派尚书王简、少府王郁率领数千兵众在御龙观监视石鉴,用绳子把食品悬吊进去让他吃。冉闵还下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中但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胡人有的攻破城门,有的越墙而出,逃亡者不可胜数。他在城内发令称:“近日孙伏都、刘铢叛逆,他们的亲信党羽已经全都被杀,好人没有一个参与其事。从今以后,凡是和我同心的人留下,不同心的人想去哪里悉尊其便。我命令城门不再关闭。”于是百里之内的赵人都进城来,离城而去的胡羯也堵满了城门。冉闵明白胡人不愿为己所用,颁布命令告知内外赵人,只要能斩得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但凡文官都晋升官位三等,武职都授予牙门。于是在一天之内,有数万人被杀死。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使得死亡者高达二十余万。他们的尸体在城外,都被野犬豺狼啃食。对于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也依照冉闵以书信传达的命令,把他们杀死。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人,有一半因滥杀而死 。在这场民族大仇杀中,胡羯族人遭受灭顶之灾,从此再无力量恢复 。
建立冉魏
主词条:邺城北之战
赵青龙元年(晋永和六年,350年)正月,冉闵想“灭去石氏之迹”,以谶文中有“继赵李”的字样为托词,更改国号为“卫”,改自己的姓氏为“李”,实行大赦,又改年号为青龙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冉闵此举,“仍是以延续后赵大统、维系统治为目的” 。
这时,石琨及张举、王朗率军七万攻打邺城,冉闵带领一千余名骑兵,在城北抵抗他们。冉闵手执两刃矛,飞驰进攻。石琨等“皆应锋摧溃”,被斩首三千级。
冉闵与李农带领三万骑兵讨伐占据石渎的张贺度。闰二月,石鉴秘密派遣宦官送信召张沈等,让他们乘虚袭击邺城。宦官把此事报告给冉闵、李农,二人驰马速归,废杀石鉴,又将石虎的孙子三十八人杀死。在邺城的石氏家族被全部消灭。
赵青龙元年(晋永和六年,350年),司徒申钟、司空郎阗等四十八人尊冉闵为帝,冉闵假意让给李农,李农以死相抗。冉闵说:“我们原是晋朝的人士,如今晋皇室尚在,我希望和诸君一起分割州郡而治,各自称为牧、守、公、侯,然后上表迎接晋朝天子还都洛阳。”尚书胡睦进言说:“陛下的圣德顺应天意,理应登上天子之位。如今晋氏衰败,远逃江南,怎么能驾驭英雄,统一四海呢!”石闵说:“胡尚书之言,真可谓识时务、知天命啊。”于是在南郊登上帝位,大赦天下囚犯,改年号为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并恢复自己的冉姓。他追尊祖父冉隆为元皇帝,父亲冉瞻为烈祖高皇帝,尊母亲王氏为皇太后,立其妻董氏为皇后,其子冉智为皇太子;以李农为太宰、兼任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李农诸子都封为县公;封其子冉胤、冉明、冉裕为王;文官武将进三等官位,封爵各有等级。此外,冉闵派人持节赦免各地抵抗势力,但各势力多不归从。
战场得失
苍亭大胜
主词条:苍亭之战
永兴元年(晋永和六年,350年)三月,石祗听说石鉴已死,便在襄国僭位称帝,各族据守州郡、拥兵自重的头领纷纷响应。四月,冉闵诛杀势力过大的李农及其三子,同时被杀的还有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等人。同时,为连结外援,冉闵还派使者到长江岸边,告诉东晋守军说:“叛胡扰乱中原,如今我已消灭了他们。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话,可以派遣军队前来。”但东晋朝廷没有答复。同月,石祗派石琨带领十万士众攻打邺城,进兵据守邯郸。五月,晋庐江太守袁真攻打冉魏的合肥,拘捕了冉魏南蛮校尉桑坦,带着当地百姓撤回 。六月,石祗的镇南将军刘国从繁阳前来与石琨会合。冉闵派卫将军王泰在邯郸大败石琨,死者数以万计。刘国退驻繁阳 。这时,接替苻洪之位的苻健从枋头入关。张贺度、段勤与刘国、靳豚在昌城会合,将要进攻邺城。八月,冉闵派尚书左仆射刘群任行台都督,派王泰、崔通、周成等率领十二万步骑在黄城宿营,自己则亲统精兵八万作为后援,在苍亭展开激战。张贺度等部大败,死者达两万八千人,靳豚被追斩于阴安,其部众全部被俘。之后,冉闵整军而归 。
在邯郸邯郸得胜后,冉闵拥有戎卒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延长达百余里,即使在后赵鼎盛时期也没有这般威势 。冉闵自苍亭回到邺宫后,曾清定九流,大力擢拔汉族士大夫(具体内容参见“为政举措-政治”部分) 。
兵溃襄国
主词条:冉魏攻后赵襄国之战
永兴元年(晋永和六年,350年)十一月,冉闵带领十万步骑到襄国攻打石祗,任其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把一千名归降的胡人分配到他麾下。光禄大夫韦謏呈上言辞激切的谏书,冉闵阅后大怒,杀了韦謏及其子孙。
永兴二年(晋永和七年,351年)二月,冉闵攻打襄国长达百余日,挖地道、垒土山,建造房屋、翻地耕作,以示久留之意。石祗非常恐惧,除去皇帝之号,称赵王,派出使者分别到前燕慕容儁、羌族姚弋仲处请求援军 。当听说前燕准备援救石祗时,冉闵曾派大司马从事中郎常炜出使燕廷,试图阻止其发兵,但未成功 。
三月,石琨自冀州前来援救石祗,姚弋仲又遣其子姚襄率领三万八千骑兵自滆头前来,慕容儁派遣将军悦绾率领三万甲卒自龙城赶到,三方强劲的士卒共计十余万。冉闵派出车骑将军胡睦在长芦抵挡姚襄,将军孙威在黄丘防守石琨,都被敌方打败,士卒被消灭殆尽,胡睦、孙威只身逃回。石琨等即将来到,冉闵打算出兵进击,卫将军王泰劝谏说:“陷于困境之敌顽固(指石祗),寄希望于外援。眼下强大的救兵四方云集,想引诱我们出兵交战,以便从腹背两个方向攻打我们。我们应该加固营垒不出兵,静观态势而行动,用这种战术挫败他们的计谋。如今陛下亲自临战,一旦没有万全之策,宏业就将丧失。请谨慎不出,臣请求率诸将为陛下去消灭他们。”冉闵本想听从,道士法饶却进言说:“陛下包围襄国已有一年之久,然而没有取得丝毫胜利。如今敌人来了,却避而不攻,今后将怎样调动将士呢!况且启明星进入昂宿,正是诛杀胡王的征兆,定将百战百胜,绝不可错失良机!”冉闵听后,捋起衣袖,高声宣布:“我出战已定,谁再敢进谏就杀了他!”于是集合起全部士众出战。然而,当战斗开始之后,姚襄、悦绾、石琨等部三面夹击,石祗猛攻其后,冉闵军大败。冉闵躲在襄国行宫,与十余名骑士逃往邺城。在此役中,包括冉胤、左仆射刘琦、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将军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在内的重臣,加上众将士,共有十余万人被杀。一时之间,冉魏政权人尽物绝。各地贼盗蜂拥而起,司、冀二州饥荒严重,人人相食。
自石虎末年起,冉闵已把仓库积储散发净尽,用以树立自己的恩德。此时与各路敌人作战,连月交锋。青、雍、幽、荆各州迁徙百姓及诸氐、羌、胡、蛮共数百万人,各自归回本土,在道路上互相攻杀劫掠,加之因饥饿、疾病等因素死亡,最终能够活着回到家乡的仅有十分之二三的百姓。中原各地一片混乱,无人再从事农耕。冉闵对此深感懊悔,杀了法饶父子,肢解其尸体(一说肢解杀死),追赠韦謏为大司徒。
灭石破刘
石祗在联合各军击败冉闵后,趁胜派将军刘显带领七万士众攻打邺城。当时冉闵潜还邺城,无人知晓,内外议论纷纷,都以为冉闵已死。射声校尉张艾劝冉闵亲出郊祀,以此安定众心。冉闵采纳张艾所言,使讹传止息。
这时,刘显已经进抵距离邺城仅有二十三里的明光宫。冉闵心中恐惧,召来王泰商议此事。王泰怨恨当初冉闵不听劝谏,以患疮不愈为由而推辞。冉闵亲临探望,王泰仍声称病重。冉闵大怒,返回宫中,对左右的人说:“巴蛮奴才,乃公(冉闵怒极时自称)难道要你活命吗!我要先灭群胡,然后杀了王泰。”于是带领全军出击,大破刘显,一路追击到阳平,斩首三万余级。刘显十分害怕,暗中遣使请降,以杀石祗作为报效的条件,冉闵这才撤回。这时,有人禀报王泰招集秦人,将逃往关中依附苻氏,冉闵便杀死王泰,诛灭其三族。
到永兴二年(晋永和七年,351年)四月,刘显果然斩杀了石祗及其太宰赵鹿等十余人,将石祗的首级传送到邺城,还送来人质,请求冉闵保全生命。冉闵得到石祗的首级后,下令在通衢处将之烧毁,遣使拜刘显为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 。五月,原后赵兖州刺史刘启投降东晋。七月,刘显又率领士众攻打邺城,被冉闵击败。刘显在返回襄国后称帝。八月,冉魏政权的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都携城投降东晋;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拘捕洛州刺史郑系,携三河归顺东晋。在此期间,前燕军兵分两路,一路在慕容恪的率领下,招降了赵郡、中山郡;另一路在慕容评的率领下抵达南安,击斩了前来迎战的冉魏将领王午部将郑生 。
永兴三年(晋永和八年,352年),刘显率众攻伐常山郡,常山太守苏亥向冉闵求救。冉闵留下大将军蒋干等辅佐太子冉智守卫邺城,自己亲自率领八千骑兵解救常山。随后,刘显委任的大司马王宁举枣强向冉闵投降。冉闵收编了王宁剩余的部众,进击刘显并将其打败,追击溃卒直至襄国。此时,刘显的大将曹伏驹打开城门接应冉闵,使他顺利进入襄国,诛杀刘显及其公卿等一百余人(关于冉闵诛刘显的时间,有正月、二月、三月等不同说法 ),焚烧了襄国的宫室,把当地百姓迁徙到邺城。
冉闵攻克襄国后,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只能出城,率军活动于常山、中山一带取粮。后赵立义将军段勤聚拢胡、羯部众一万余人保据绎幕县,自称赵帝。
大战前燕
主词条:前燕灭冉魏之战
永兴三年(晋永和八年,352年)四月 ,慕容儁已攻下幽、蓟二州,兵锋直指冀州。冉闵准备与燕军交战,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劝谏道:“鲜卑乘着胜利之势,锋芒锐利,而且敌众我寡,应该暂且躲避。等他们骄傲懈怠以后,再增兵攻击,便可以取胜。”冉闵怒道:“我集合部队出战,将要平定幽州,斩杀慕容儁。如今遇到慕容恪就要退避,他们将会小看我(一说‘人们该说我什么呢’)。”于是决定出兵。
冉闵驻军于安喜,慕容恪率兵跟随。冉闵向常山开进,慕容恪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中山郡魏昌县的廉台(今河北无极东北)。在此期间,冉闵率军与慕容恪交战,“十战皆败之”,取得了胜利。他历来有勇猛的名声,所统领的士兵精良,前燕人很惧怕他。冉闵认为自己所统领的多是步兵,而前燕全是骑兵,于是就率领兵众向丛林开进。慕容恪先派兵引诱魏军回到平坦的地域,又利用冉闵容易轻敌、兵少急于战斗的心理,将军队分为中、左、右三部,并挑选了五千名善于射箭的鲜卑人,用铁链将他们的战马联结起来,组成方阵,布置在军前。战斗开始之后,冉闵骑着能日行千里的“朱龙”赤马,左持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迎击,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当他望见宽大的仪仗旗帜后,知道这便是中军,于是径直发起冲击。这时,前燕军的其他两部分从两翼夹击,彻底攻破了冉闵军。他们把冉闵团团围住,冉闵突破重围向东逃亡二十多里,不料“朱龙”马突然死亡,使他跌落被擒,与董闰、张温等一起被送到前燕都城蓟城。
四月二十日,冉闵到达蓟城,慕容儁让他站在面前,质问道:“你这个奴仆下人,为何妄自称作天子?”冉闵回答:“天下大乱,你们这些夷狄禽兽尚可称帝。我是一时的英雄,为何不能称帝?”慕容儁大怒,将他冉闵鞭挞三百下,送往前燕旧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告祭祖父慕容廆、父亲慕容皝的庙廷。
四月二十五日,慕容儁派慕容评围攻邺城。城外的兵众大都向燕军投降,其余各部纷纷溃散。邺城城中发生大饥荒,出现人吃人的现象,石虎时期的宫人几乎被吃尽。冉智年幼,蒋干遣使奉表归顺东晋,并到请求援军。
身死国灭
永兴三年(晋永和八年,352年)五月初三日(6月1日),冉闵在到达龙城后,于遏陉山被斩杀 。不久后,慕容儁为冉闵上谥号为武悼(一作“悼武”)天王 。据冉闵后裔染华所记,当时邺城的冉魏朝廷应为其上谥号为平帝 。
同年六月,东晋濮阳太守戴施在扣下冉魏使者,用计骗得传国玉玺之后,亲率一百余名壮士协助守卫邺城。八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打开城门向慕容评投降。戴施、蒋干独自逃向仓垣,冉闵的妻子董氏、太子冉智及诸王公卿士都被慕容评遣送到蓟城。中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自杀。冉魏政权自此灭亡。
政治
冉闵称帝后,积极宣扬儒学文化和东晋制度。他在永兴元年(350年)亲自行饮至之礼,整顿核定九流,依据才能授予群臣职任,研习儒学的寒门大多得到显赫的官职,时人把这时比作“魏晋之初” 。这不仅是基于迎合汉官群体“夷夏之辨”的现实政治需求,而且也反映了冉闵心理认同上偏“汉”的情感 ,有利于维护在“灭胡”事件之后维系冉魏政权行将奔溃的统治 。
军事
冉闵在即位后竭力与后赵残余势力石祗、羌人首领姚弋仲、前燕慕容儁争衡 。在鼎盛时期,他拥有戎卒三十余万 。其军事活动主要如下:
①永兴元年(350年)六月,冉闵派卫将军王泰在邯郸大败后赵残余势力石琨等部十万大军 。八月,又派王泰、崔通、周成等率领步骑兵十二万人在黄城宿营,自己亲统精兵八万,在苍亭经过激战,大破张贺度等部,杀死近三万人 。
②永兴元年(350年)十一月,冉闵趁胜率十万步骑围攻襄国,至次年(351年)三月,后赵石琨、羌族姚襄及前燕悦绾三方势力,共十余万人来援襄国。冉闵先派将军胡睦、孙威阻挡其中两路,惨遭失败。随后倾全军之力,主动迎战联军,但终因腹背受敌而溃败,损失惨重 。紧接着,石祗派将军刘显率军七万尾随冉闵之后,攻打邺城。冉闵整军备战,大败刘显,斩首三万余级,迫使刘显请降,在四月回军杀死石祗 。但刘显不久后反叛,在同年七月又攻打邺城,再度被冉闵击败 。永兴三年(352年),冉闵率八千骑兵援救常山,再败刘显,一路追击至襄国。经内应接应,最终攻入襄国,基本消灭了后赵的残余势力 。
③永兴三年(352年)四月 ,慕容儁势力渐盛,南下冀州。冉闵率军抵抗前燕军,最初十次击败前燕大将慕容恪,后被慕容恪用计引诱至开阔地带,以劣势兵力发起决战,最后被前燕军三面围攻,兵败被擒杀。
由于冉闵发起的民族仇杀和连绵的战争,加之饥荒、疫病的袭扰,冉魏辖地渐小,人口锐减,农业生产陷于停顿,最终走向灭亡。
民族
冉闵自小出生、成长在胡人中间,受到后赵“崇胡”政策影响,对“胡”有着相当程度的“认同”。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他始终保持着袒护胡人的一面,即使在诸胡叛离的情况下,仍不听从韦謏“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的劝谏,反而韦謏父子杀害 。但在胡人纷纷叛离的情况下,冉闵的看法逐渐改变,产生了强烈的反弹情绪,下达了“杀胡令”,使二十余万人在民族残杀中遇害 。在一系列的灭胡行动中,“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 。这使得北方地区的胡汉矛盾进一步激化,广大胡人纷纷反对冉闵,成为冉魏政权灭亡的主要原因 。
慕容恪:
①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
②闵性轻锐。
慕容儁:
①冉闵,石氏养息,负恩作逆,何敢辄称大号?
②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
房玄龄等:
①永曾之诛羯士,亦歼其类。无德不报,斯之谓乎!
②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
③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
司马光:“闵骁勇善战,多策略。石虎爱之,比于诸孙。”
谢采伯:“若刘渊、聪、粲、曜,石勒、虎、闵,苻生,赫连勃勃等,其凶徒逆俦,淫酷屠戮,无复人理,祸亦不旋踵矣。”
胡三省:
①石勒养石虎以自灭其种,石虎养冉闵,并其种类而夷之,盖天道也。
②史言冉闵不能用群策以取败。
张大龄:“当勒追越柩于苦县时,十万晋兵无一脱者,冉闵竟足以报之。古之建国者,深仁厚泽,累数十世,犹力守臣节,不得已而后取,盖杀一不辜而有天下,所不为,此三代所以长久也。司马氏手刃其主,夺之寡妇之怀,安得不生此凶残以鱼肉之耶!假令宁馨之计得行,杀一勒,生一勒,况徐光辈乃欲阴翦中山以安石氏,不亦愚乎?然而早见预防,不失为人臣子之道矣。”
王夫之:“冉闵尽灭羯胡,而曰:‘吾属故晋人,请各称牧守,奉迎天子。’虽非果有效顺之诚,然虑赵人之不忘中国而不戴己,未敢遽僭也。有胡睦者,称闵功德,谓晋人远窜江左而不足戴,然后闵无所复忌而僭以成。呜呼!”
蔡东藩:“冉闵乘石氏之敝,起灭石氏,扫尽羯胡,僭帝号,复原姓,说者谓其志不忘晋,临江呼助,设晋果招而用之,亦一段匹磾之流亚。吾意不然。段匹磾之害刘琨,吾犹恨其昧公徇私,不能以厌次数言,遂为之恕。彼闵蒙乃父之余廕,受石氏之豢养,予以高官,给以厚禄,大马犹知报主,闵犹人耳,何竟不顾私恩,对宠我荣我者而反噬之?况羯虽异族,远系从同,必欲尽歼无遗,设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谓其能顾祖国,必无是理。”
吕思勉:
①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所遭之不幸也。
②汉人冉闵为虎养子,性颇勇悍。
范文澜:
①冉闵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失败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諡,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
②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
尚钺:“冉闵虽然在种族斗争中牺牲了,但在他短期的统治下,结束了最黑暗的羯族的野蛮统治,并在大魏的国都邺城,‘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使中原地区先进的汉族文化,在多年来各族残暴蹂躏的黑暗烟雾中,重新闪烁了一次灿烂的光芒,照耀着广大汉族人民群众斗争的道路。”
韩国磐:“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蒋福亚:“冉闵利用民族矛盾、制造民族仇杀上台。石虎统治时期,民族矛盾已十分尖锐,冉闵的民族仇杀使中原民族矛盾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据《晋书》记载,慕容儁在遏陉山杀死冉闵后,遏陉山附近七里的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认为是冉闵的鬼魂在作祟,于是派使者前往祭祀他,追谥为武悼(一作“悼武”)天王,当天便降下大雪(一说大雨雹)。
关系 | 称谓 | 简介 |
---|---|---|
祖父 | —— | 冉闵称帝后被追谥为隆元皇帝。 |
父亲 | 冉瞻 | 后赵武帝石虎养子。官至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冉闵称帝后被追尊为烈祖,谥号高皇帝。 |
母亲 | 王太后 | 冉闵称帝后尊为皇太后。 |
正室 | 董皇后 | 冉魏建立后被立为皇后。冉魏灭亡后,慕容儁封董氏为奉玺君。 |
侧室 | 仇妃 | 仇嵩之女。有姿色,冉闵纳其为妃。冉魏灭亡后,改嫁豆卢胜。 |
长子 | 冉智 | 冉魏建立后封皇太子。冉魏灭亡后,被前燕封为海宾侯。后因卷入谋反案被杀。 |
次子 | 冉胤 | 冉魏建立后封太原王。 |
三子 | 冉明 | 冉魏建立后封彭城王。 |
四子 | 冉裕 | 冉魏建立后封武兴王。 |
五子 | 冉操 | 冉闵兵败后投奔王午,后被王午交给前燕军。 |
六子 | 冉睿 | 冉魏灭亡后,在前燕官至散骑常侍,封海冥县侯。 |
孙子 | 冉兴圣 | 北魏时官至安远将军,殿中给事,封蒲阴伯。死后获赠辅国将军、洛州刺史。谥号“惠”。 |
曾孙 | 冉雅 | 北魏时官至太府卿,封北平侯。死后获赠平西将军、河州刺史,谥号“贞”。 |
玄孙 | 染华(冉华) | 字进乐。冉睿的曾孙。北魏时官至镇远将军、射声校尉。死后获赠乐陵太守。 |
以上内容来源 |
姓字异同
关于冉闵的姓,一般典籍均记作“冉”,如《晋书》卷107《石季龙载记下》 及《太平御览》卷120引崔鸿《十六国春秋》之《后赵录》 。然而在唐人所修的《元和姓纂》中,却将冉、染两姓并收,在书中卷7“染氏”条称:“二《石赵录》(指《十六国春秋》之《后赵录》)云石季龙将染闵魏郡内黄人。或作冉氏。”可见唐人所见崔鸿原书,可能有将冉闵写作“染闵”者。《元和姓纂》还多处提到冉闵,有时作“染”,有时作“冉”,有时还作“梁”。“梁”当是“染”字之误。此外,《宋本广韵》卷3上声第五十琰部“染”字条说:“又姓,石勒时有染闵。”这说明,关于冉闵的确切姓氏,是“冉”还是“染”,唐宋人已经难以明了,唐修《晋书》作“冉”可能只是整齐体例的处理方法。1990年,河南省偃师县城关镇杏元村砖厂出土了北魏“染华墓志”,结合志文来看,志文中墓主的高祖确是冉闵 。这为研究冉闵之姓提供了新的史料证据。
灭胡原因
关于冉闵灭胡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分析。王仲荦在《魏晋南北朝史》中认为冉闵的反胡羯斗争是在胡汉矛盾激化下迫不得已的产物; 周一良在上引《乞活考:西晋东晋间流民史之一页》中认为冉闵与李农都有乞活军(活跃于北方的汉族武装流民集团)的背景,二人灭胡的行为是乞活军与后赵对抗的延续 ;康亚军在《后赵国史研究》中认为,“冉闵屠胡事件之所以能够出现的直接原因,完全是石闵在争权夺利中采取简单而错误的政策所造成的,他为了抑制羯族等胡人,假借民族大义之旗号召汉人为其效力,这样多年受压制、遭剥削的汉人便找到了突破口,最终以极端的民族仇杀来宣泄他们内心的屈辱和愤慨”;吴杰华在《后赵时期的夷夏之防与认同极限》一文中认同周一良的观点,但指出“李农是否具有汉人的背景尚需考证”。他还认为,不能简单把“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中的“赵人”等同于汉人 ;宋祖雄、薛海波在《石虎夺权、冉闵之乱与后赵灭亡新论》则认为冉闵此举“实际上是针对反对势力的政治清洗,其出发点仍是维系后赵政权”,只是当政治清洗导致大量官僚、禁卫出逃、后赵统治基础瓦解后,他才“走上以汉族官僚为基础的建国道路” 。
晋书
闵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龙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其先汉黎阳骑都督,累世牙门。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历位左积射将军、西华侯。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拜建节将军,徙封修成侯,历位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及败梁犊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
永和六年,杀石鉴,其司徒申钟、司空郎闿等四十八人上尊号于闵,闵固让李农,农以死固请,于是僣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曰永兴,国号大魏,复姓冉氏。追尊其祖隆元皇帝,考瞻烈祖高皇帝,尊母王氏为皇太后,立妻董氏为皇后,子智为皇太子。以李农为太宰、领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农诸子皆封为县公。封其子胤、明、裕皆为王。文武进位三等,封爵有差。遣使者持节赦诸屯结,皆不从。
石祗闻鉴死,僣称尊号于襄国,诸六夷据州郡拥兵者皆应之。闵遣使临江告晋曰:"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朝廷不答。闵诛李农及其三子,并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等。晋卢江太守袁真攻其合肥,执南蛮校尉桑坦,迁其百姓而还。
石祗遣其相国石琨率众十万伐邺,进据邯郸。祗镇南刘国自繁阳会琨。闵大败琨于邯郸,死者万余。刘国还屯繁阳。苻健自枋头入关。张贺度、段勤与刘国、靳豚会于昌城,将攻邺。闵遣尚书左仆射刘群为行台都督,使其将王泰、崔通、周成等帅步骑十二万次于黄城,闵躬统精卒八万继之,战于苍亭。贺度等大败,死者二万八千,追斩勒豚于阴安乡,尽俘其众,振旅而归。戎卒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亘百余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之。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
闵率步骑十万攻石祗于襄国,署其子太原王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以降胡一千配为麾下。光禄大夫韦謏启谏甚切,闵览之大怒,诛謏及其子孙。闵攻襄国百余日,为土山地道,筑室反耕。祗大惧,去皇帝之号,称赵王,遣使诣慕容俊、姚弋仲以乞师。会石琨自冀州援祗,弋仲复遣其子襄率骑三万八千至自滆头,俊遣将军悦绾率甲卒三万自龙城,三方劲卒合十余万。闵遣车骑胡睦距襄下场长芦,将军孙威候琨于黄丘,皆为敌所败,士卒略尽,睦、威单骑而还。琨等军且至,闵将出击之,卫将军王泰谏曰:"穷寇固迷,希望外援。今强救云集,欲吾出战,腹背击我。宜固垒勿出,观势而动,以挫其谋。今陛下亲戎,如失万全,大事去矣。请慎无出,臣请率诸将为陛下灭之。"闵将从之,道士法饶进曰:"太白经昴,当杀胡王,一战百克,不可失也。"闵攘袂大言曰:"吾战决矣,敢谏者斩!"于是尽众出战。姚襄、悦绾、石琨等三面攻之,祗冲其后,闵师大败。闵潜于襄国行宫,与十余骑奔邺。降胡栗特康等执冉胤及左仆射刘琦等送于祗,尽杀之。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诸将士死者十余万人,于是人物歼矣。贼盗蜂起,司、冀大饥,人相食。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闵悔之,诛法饶父子,支解之,赠韦謏大司徒。
石祗使刘显帅众七万攻邺。时闵潜还,莫有知者,内外凶凶,皆谓闵已没矣。射声校尉张艾劝闵亲郊,以安众心,闵从之,讹言乃止。刘显次于明光宫,去邺二十三里,闵惧,召卫将军王泰议之。泰恚其谋之不从,辞以疮甚。闵亲临问之,固称疾笃。闵怒,还宫,顾谓左右曰:"巴奴,乃公岂假汝为命邪!要将先灭群胡,却斩王泰。"于是尽众而战,大败显军,追奔及于阳平,斩首三万余级。显惧,密使请降,求杀祗为效,闵振旅而归。会有告王泰招集秦人,将奔关中,闵怒,诛泰,夷其三族。刘显果杀祗及其太宰赵鹿等十余人,传首于邺,送质请命。骠骑石宁奔于柏人。闵命焚祗首于通衢。
闵徐州刺史刘启以鄄城归顺。刘显复率众伐邺,闵击败之。还,称号于襄国。闵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皆以城归顺。平南高崇、征虏吕护执洛州刺史郑系,以三河归顺。慕容彪攻陷中山,杀闵宁北白同、幽州刺史刘准,降于慕容俊。时有云黄赤色,起东北,长百余丈,一白鸟从云间西南去,占者恶之。
刘显率众伐常山,太守苏亥告难于闵。闵留其大将军蒋干等辅其太子智守邺,亲率骑八千救之。显所署大司马、清河王宁以枣强降于闵,收其余众,击显,败之,追奔及于襄国。显大将曹伏驹开门为应,遂入襄国,诛显及其公卿已下百余人,焚襄国宫室,迁其百姓于邺。显领军范路率众千余,斩关奔于枋头。
时慕容俊已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距之,与慕容恪相遇于魏昌城。闵大将军董闰、车骑张温言于闵曰:"鲜卑乘胜气劲,不可当也,请避之以溢其气,然后济师以击之,可以捷也。"闵怒曰:"吾成师以出,将平幽州,斩慕容隽。今遇恪而避之,人将侮我矣。"乃与恪遇,十战皆败之。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俄而燕骑大至,围之数周。闵众寡不敌,跃马溃围东走,行二十余里,马无故而死,为恪所擒,及董闰、张温等送之于蓟。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龙城,告廆、皝庙。
遣慕容评率众围邺。刘宁及弟崇帅胡骑三千奔于晋阳,苏亥弃常山奔于新兴。邺中饥,人相食,季龙时宫人被食略尽。冉智尚幼,蒋干遣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奉表归顺,且乞师于晋。濮阳太守戴施自仓垣次于棘津,止猗,不听进,责其传国玺。猗使嵩还邺复命,干沈吟未决,施乃率壮士百余人入邺,助守三台,谲之曰:"且出玺付我。今凶寇在外,道路不通,未敢送也。须得玺,当驰白天子耳。天子闻玺已在吾处,信卿至诚,必遣军粮厚相救饷。"干以为然,乃出玺付之。施宣言使督护何融迎粮,阴令怀玺送于京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田香开门降评。施、融、蒋干悬缒而下,奔于仓垣。评送闵妻董氏、太子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中书监聂熊,司隶校尉籍罴、中书令李垣及诸王公卿士于蓟。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自杀。
俊送闵既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岁永和八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