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三阙 编辑
汉三阙,又称东汉三阙,即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腹地及周围。汉三阙是一种特殊的石雕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遗存,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2010年8月1日,包括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东汉三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遗存,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嵩山东汉三阙,世界闻名,国之无双,历史学家为之惊喜,文物学家为之骄傲,金石学家倍加推崇,考古学家奉若珍宝,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汉三阙,始建于东汉,是中国1961年3月公布的首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太室阙是中国古建筑国家级文物类1号保护单位,少室阙、启母阙编号分别是2号和3号文物保护单位,足见国家对其保护的重视。专家建议,由于东汉三阙年代久远,属于濒危稀缺文物,应把学术研究放在首位,尽快结束目前的半开放状态,将其封闭保护起来。
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太室阙
太室阙
太室阙是中岳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阙高3.92米,分东西两阙,间距6.75米。太室阙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整体历史价值无与伦比。2010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太室阙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处11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太室阙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每阙又分正阙和子阙。阙顶用石块雕成“四阿”顶(庑殿顶),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技法,浮雕有百戏、狩猎、斗鸡、铺首衔环等浅浮雕图案60余幅。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庙阙之一,对研究我国汉代建筑史、绘画艺术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少室阙
少室阙
少室阙为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始建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前后,少室山庙又称少室祠、少姨庙。少室阙以青色块石垒砌,建筑构造和太室阙大致相同。阙通高3.75米,两阙间距7.60米。少室阙阙身分别浮雕狐逐兔、赛马、蹴鞠、兽斗、铺首衔环以及山水图案60余幅,反映了我国汉代的民俗风情。特别是蹴鞠图,为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我国提供了有利的实物佐证。是研究汉代建设史、雕刻绘画艺术史的实物史料,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它与太室、启母阙合称为“嵩山汉三阙”。
启母阙
启母阙
启母阙位于登封市区北部太室路中段北侧、万岁峰下,是东汉时期人们为纪念大禹之妻,启的母亲而建在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启母阙铭前十二行为题名,后二十四行为四言颂辞和仿楚辞体裁的赋,铭文记述了鲧、禹治理洪水情况以及汉朝的圣德等内容。除铭文外阙身还有浮雕图案60余幅,其中女子蹴鞠图曾在1990年北京举办的亚运会上展览,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先祖。
建筑艺术
所谓阙,就是建筑在城门、墓门、宫门、庙门前的两个相峙对称的建筑物,古时“缺”和“阙”通用,两阙之间没有横额,作为道路使用。据《诗经》记载,这种建筑物早在周代就有,阙的用途主要表示大门,它是象征性的大门,城阙可以登临辽望,察看敌情,宫阙和城阙因建置在交通要道上,悬挂布告、法令,昭示国人。庙阙也叫神道阙。建筑艺术
太室阙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时期,阙身四面雕有人物、动物、建筑物等50余幅画,形态生动,线条流畅。另有隶篆铭文,是研究我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书法雕刻艺术中的珍品。少室阙在登封市区西6000米处的少室山下,阙上铭文叙述了大禹在古时治理洪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启母阙在万岁峰下,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在阙的东北面,耸立着一块几丈高的石头,名为“启母石”。相传大禹治水之事感动上苍,玉皇大帝施展法术,让禹成为一个开山凿渠的大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