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 编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豫政办〔2022〕52号文件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文件。完善航道与港口布局,延伸通江达海运大通道,构建与我省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成本低、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在发展流域经济、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

颁布时间:2022年5月30日

发布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通知

编辑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通用机场中长期布局规划(2022—2035年)》和《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5月30日

文件全文

编辑
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成本低、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在发展流域经济、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内河航运发展纲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抓住用好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着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打造通江达海水运大通道,推动水路运输与经济社会全方位融合,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为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服务战略,完善布局。深入贯彻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完善航道与港口布局,延伸通江达海水运大通道,构建与我省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二)统筹协调,强化衔接。密切对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水利、产业、环保、物流等相关规划,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充分考虑河道径流量,科学确定航道等级。加强内河航运与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高式联运发展水平,推动运输结构调整。积极与下游省份规划对接,同步推进项目建设。

(三)产运融合,开放引导。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开放为导向,推动水运通道向腹地延伸,强化与长三角城市群衔接,促进沿河产业带、物流园区建设,打造集口岸、自贸、综保等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港口,做大做强口岸经济、临港经济,促进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

(四)平安绿色,智慧创新。加快推进信息化等新技术应用,推动数字航道、智慧港口建设,促进船型标准化,通过服务、管理等多维度模式创新,提升安全保障和服务能力。推动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行业节能减排,打造平安、绿色、智能内河航运。

三、主要内容

(一)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22—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目标。到2025年,规划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以上,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达到200公里以上;周口港、信阳港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港口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以上(含集装箱30万标箱),初步形成安全畅通、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到2035年,规划航道通航里程达到3200公里以上,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达到1000公里以上;形成布局合理、保障有力、量能匹配的港口体系,港口吞吐量达到3亿吨(含集装箱150万标箱以上);基本形成安全畅通、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到2050年,规划航道通航里程达到3670公里,港口吞吐量达到4亿吨(含集装箱300万标箱以上),全面建成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三)规划方案。

1.航道规划方案。按照“通江达海、河海联运,干支联动、交旅融合”的思路,根据航道功能、技术标准和对城市及产业的带动作用,将航道划分为骨干航道、支线航道和其他航道,形成“一纵三横九支+其他航道”总体布局,规划航道总里程3670公里。其中,“一纵三横九支”航道1916公里,其他航道1754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1009公里,四级及以下航道2661公里(含旅游航道793公里)。

“一纵三横九支+其他航道”总体布局 “一纵三横九支+其他航道”总体布局

2.港口规划方案。打造布局合理、保障有力、量能匹配的港口体系,围绕港口货运功能形成“2+8”分层次港口布局;依托黄河、大运河河南段适宜河段和库湖区航道,规划建设客运码头。

规划周口港、信阳淮滨港为主要港口。高质量提升周口港,形成“一港十区一核”布局;承接钢等产业转移,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申建口岸、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服务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和新兴临港经济城市建设。高标准打造信阳港,形成“一港九区一核心”布局;构建“铁公机水”多式联运发展新格局,积极拓展现代物流、综合保税、高端制造等港口服务功能,支撑大别山革命老区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规划郑州、洛阳、南阳、商丘、平顶山、许昌、漯河、驻马店港等8个港口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服务本地原材料和产成品水路运输,形成水陆物资转运枢纽,支撑支柱产业发展

依托黄河、大运河河南段适宜河段和库湖区航道,在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三门峡、济源等地规划一批客运码头,主要功能为保障旅游客运需求。

(四)远景展望。到2050年,全面建成安全、绿色、智慧、经济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以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技术装备、一流的服务品质、一流的支持保障和行业管理,服务我省现代化建设。重点推进“三联”(周〔口〕商〔丘〕永〔城〕运河、叶〔县〕许〔昌〕扶〔沟〕运河、唐〔河〕沙〔河〕运河)航道建设,充分发挥干支联动、水系联通效应。依据水利规划统筹实施贾鲁河、涡河联通工程;连通贾鲁河、黄河和伊洛河,支撑郑州都市圈建设;推进金堤河通航、濮阳台前港区建设,形成连通京杭大运河的新通道。

四、规划实施

(一)近期(2022—2025年)。重点推进建设淮河、沙颍河、唐河、沱浍河等骨干航道。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以上,三级及以上航道达到200公里以上。实施周口港扩容工程,打造周口港多式联运枢纽,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高标准打造信阳港,发挥信阳港淮河门户枢纽港作用,支持信阳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构建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洛阳、南阳、商丘、平顶山、许昌、漯河港等地区性重要港口。建设周口、信阳等疏港铁路专用线,完善疏港高等级公路网络。大力发展铁水、河海联运。2025年港口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以上(含集装箱30万标箱)。

(2022—2025年)航道与港口项目 (2022—2025年)航道与港口项目

(二)远期(2026—2035年)。升级改造淮河、沙颍河、唐河和沱浍河等航道,加快建设白河、涡河、史灌河、贾鲁河等航道,全面建成“一纵三横九支”航道,航道通航里程达到3200公里以上。强化既有港口资源整合,加快建设规模化作业区,提升港口服务能级。建设郑州、驻马店港等港口。完善疏港铁路和高等级公路等集疏运体系。203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亿吨(含集装箱100万标箱以上),2035年港口吞吐量达到3亿吨(含集装箱150万标箱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部门联动。加强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与发展改革、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及有关军事机关的协调联动,做好航运开发、水利防洪、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军民融合等相关专项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促进“多规合一”。在实施具体项目时,要按照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要求做好洪水影响评价报批等相关工作。

(二)加强军民融合。规划实施过程中,积极贯彻落实国防建设要求,有序提升内河水路战备功能,在周口、信阳等港口码头新建和改建过程中预留军事接口,预置军事功能,充分考虑军民兼容建设要求。

(三)加强资金保障。支持省、市级平台多元化经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落实省级补助资金,引入社会资本,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在港口码头周边配套适当规模建设用地,授予土地一级开发权限,保障项目合理收益。

(四)加强省际协调。加强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省(市)规划衔接,协调建设时序和标准,强化运营管理合作,建立上下游全方位协调联动发展合作机制,积极推动我省港口与沿海、沿淮港口合作。

(五)加强政策支持。研究出台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晰省、市级责任,注重省级统筹,加强体制创新,完善监管体系,严格监督考核,强化行业监管。依法加强航道、港口资源保护,研究出台《河南省航道管理办法》《河南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等,修订《河南省水路交通管理办法》《河南省浮桥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支持内河航运集装箱运输等相关奖补政策。

河南省内河航道布局规划表(2022—2035年) 河南省内河航道布局规划表(2022—2035年)

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图(2022—2035年) 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图(2022—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