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编辑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街28号,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是呼和浩特市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整体坐东朝西,为一处独立的三进院落。寺门3间,正上方悬挂“清真大寺”横匾。寺门内正对礼拜大殿的后墙。礼拜大殿正门迎东而立有拱门三座,门前有小型月台一座。礼拜大殿南北两侧是讲堂。与礼拜大殿相对的东面有一过厅,过厅的内壁上彩绘麦加“克尔白”天房图,此处供穆斯林礼拜前小憩。礼拜大殿以东为二进院,北面是接待室。此院与大殿月台相连,逢节日、庆典活动均在这里举行。接待室以东为三进院,北侧为沐浴室和房,正东有一排房舍作为办公处。南侧为库房。三进院的西南角上矗立着望月楼。呼和浩特清真大寺是中国近代建筑受西洋建筑文化影响的实物见证和载体。1996年5月28日,呼和浩特市清真大寺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呼和浩特清真大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街28号

所处时代:清至民国

占地面积:约 4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922-3-220

历史沿革

编辑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始建。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呼和浩特清真大寺由富裕回民康、陈、马三户带头捐资,进行扩建。

清同治八年(1869年),呼和浩特清真大寺重修南北讲堂。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增建山门。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土默特左翼末代都统丹津的后人将“丹府宅院”东边地基施舍与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并增建照壁。

民国十二至十四年(1923—1925年),呼和浩特清真大寺由所属回民共同捐资重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增建望月楼 。

1949年后,呼和浩特清真大寺照壁被拆除 。

建筑格局

编辑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占地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整体坐东朝西,为一处独立的三进院落。寺门3间,正上方悬挂“清真大寺”横匾。寺门内正对礼拜大殿的后墙。礼拜大殿正门迎东而立有拱门三座,门前有小型月台一座。礼拜大殿南北两侧是讲堂。与礼拜大殿相对的东面有一过厅,过厅的内壁上彩绘麦加“克尔白”天房图,此处供穆斯林礼拜前小憩。礼拜大殿以东为二进院,北面是接待室。此院与大殿月台相连,逢节日、庆典等活动均在这里举行。接待室以东为三进院,北侧为沐浴室和水房,正东有一排房舍作为办公处。南侧为库房。三进院的西南角上矗立着望月楼 。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是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基础上发展创新的结果。总体体现了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的布局方式,但以中轴线贯穿主体建筑而两侧建筑并未严格工整对称,以及进入山门大殿以倒座方式布置都体现出灵活而不拘泥的布局思想,是对传统方式的突破 。

<p>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主要建筑

编辑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大门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大门

大门

大门坐东向西,面阔3间,宫殿式歇山顶,前有廊檐,中间为朱红色正门,正门上悬“清真大寺”横匾及“国泰”“民安”四字。正门两侧开有便门,两侧是蓝色的墙面 。

礼拜大殿

礼拜大殿

礼拜大殿位于大门内,是全寺的主体建筑,坐西向东,平面呈东西纵深方向的规整矩形,面阔5间,进深5间,共计25间,一次可供五百余人做礼拜。正门迎东而立有拱门三座,周边饰有伊斯兰特色的花草等纹饰,正中拱门的上方浮刻以阿拉伯文字书写的“安拉是天地间的光辉”字样。正门前有小型月台一座,原宽10余米,后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重修时因地势紧张被拆除,代之以小月台。后墙为砖砌实墙,中上方镌刻“认主独一”四个大字,偏下方自右向左分别刻有“见性”“正”“诚”“修身”“明心十个字。南北两侧立面完全对称相同,分五间,中间开中式雕棂方窗带砖叠涩窗套,两侧四间开拱形窗洞,窗洞上下加砖雕彩绘装饰。屋顶以勾连搭相接的方式建造:第一进卷棚上起两座六角攒尖式的亭子顶;第二进卷棚中间起一座八角攒尖式亭子顶;第三进卷棚,也是大殿中部核心空间位置上起一座高大的八角攒尖亭子顶;最后一进卷棚上起一座较小八角攒尖亭子顶。南北两侧有甬道通可往内院 。

清真大寺

望月楼

望月楼位于三进院东南角,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总高约36米,平面六角形,成六棱体塔楼。塔楼共分五层,下四层用砖砌,顶层木构亭式顶。塔楼的第三层正西面用汉文和阿拉伯文书有“望月楼”三个大字,正东面底层设入口。其余四层六面墙体隔层隔间设置拱形窗,且随棱面减小窗形亦缩小。整座塔楼设置两圈望台,第一圈设于第三层是室外望台加扶手栏杆;第二圈设于第五层,顶部盖一座六角攒尖顶式凉亭。塔楼内有78级螺旋木梯道可盘旋环绕而上 。

文物遗存

编辑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现保存部分阿文经书(约三十余册)及历年所立记载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大事纪的石碑七通 。

七通石碑的高度在1.7—2.3米之间,多数碑的碑首都刻有阿文“都阿宜”,或以汉文书“两世吉庆”“两世荣耀”等,碑文周边亦多饰以花草、网格等颇具民族特点的图案。《重修南北讲堂捐资碑》《重修山门捐资碑》《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详尽地记录了清同治、光绪以及民国年间呼和浩特清真大寺的几次修缮情况。碑亭中有两块碑均为同一碑上记录了两个内容。一是两面文字同为民国元年书:一面记载有张氏女“慷慨捐祖遗纯和成地址一段值银贰仟贰佰余两以为补助经费之用”;一面叙述了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刘辑五阿匐父子兴教办学的事迹。另一块碑一面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立的《费翁碑记》;一面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所刻的《寺工告竣捐资碑》 。

文物价值

编辑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是中国近代建筑受西洋建筑文化影响的实物见证和载体 。

文物保护

编辑
1996年5月28日,呼和浩特市清真大寺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13年3月5日,呼和浩特清真大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南街28号。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交通路线

公交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乘坐4、5、6、21、24、73、地摆渡9路公交车,在旧城北门站下车前往。

驾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政府距离呼和浩特清真大寺约3.9千米,驾车约11分钟

上一篇 诺门罕战役

下一篇 黑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