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京遗址 编辑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辽中京遗址(Site of the Middle Capital of the Liao Dynasty),号大定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地处上河上游冲积平原上。中京是辽代的五京之一,始筑于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为辽代中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历经辽、金、元代,明初废弃。辽中京遗址城垣由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组成,城中心一条南北向主干道连接外城南门直到皇城大殿,两侧街道与建筑东西对称分布,整体布局规整有序,呈以南北向中轴线对称的“回”字形结构。辽中京城垣高大,建筑宏伟,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土筑古城。对于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发展史以及契丹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史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1961年3月4日,辽中京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辽中京遗址

外文名:Site of the Middle Capital of the Liao Dynasty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

所处时代:辽

保护级别: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1-160-005-025

历史沿革

编辑
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春正月,辽中京城始建。

辽统和二十六年(1008年)五月,建成。

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年,1122年),金攻占中京后置中京路,仍以大明镇城址为大定府治所。

海陵贞元元年(1153年),中京更名为北京,改中京路为北京路,于大定府置北京留守司。

元初袭金制,大定府改为北京路总管府,元至元七年(1270年),改北京路为大宁路,隶属辽阳行省,大明镇城址由陪都降为辽阳行省下辖的大宁路治所。

<p>远眺大明塔

远眺大明塔

大明塔

大明塔

遗址东南面

遗址东南面

遗址全景

遗址全景

南门遗址

南门遗址

外城遗址

外城遗址

东门遗址

东门遗址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于大明镇城址置大宁府,隶北平布政使司,至洪武二十年(1387年),改为大宁卫。大宁卫作为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治所,是明初北疆的一处军事重镇。

靖难之役后,永乐元年(1403年),北平行都指挥使司迁至保定府,其地逐渐为兀良哈三卫占据,大明镇城址遂渐废弃。

航拍下的辽中京遗址航拍下的辽中京遗址

遗址格局

编辑

综述

辽中京城包括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城垣,城中心一条南北向主干道连接外城南门直到皇城大殿,两侧街道与建筑多东西对称分布,整体布局规整有序,呈以南北向中轴线对称的“回”字形结构。

辽中京城整体营建风格较明显地仿效了隋唐以来的汉制,反映出辽代统治者对汉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其外城南部规整的里坊结构,确与洛阳相似。此外,中京城三重城垣的布局以及建筑风格,又多仿照北宋东京开封城。外城中央干道两侧沿街所建的廊舍,更是城市结构从唐代封闭的里坊制向宋代开放的街市制过渡的产物。与此同时,中京城部分结构特征也反映了辽朝独特的民族风貌。辽中京城的营建特点整体形制介于唐宋之间,结构布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辽中京城复原平面图辽中京城复原平面图

外城

辽中京外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4200米,南北3500米,城墙墙基宽约11~15米。开三门,均建于南墙之上,南门名“朱夏门”,东南门名“中和门”,西南门名“景昌门”,三门中仅朱夏门建有正方形瓮城,边长约60米。城内街道呈对称分布。中央干道南北走向,宽约64米,两侧各有三条南北向经路, 另有五条东西向纬路与中央干道相交,居中的一条路面最宽,约15米,为东西向干道,五条纬路之间有数条未与南北干道相交的较短道路。

内城

辽中京内城居于外城中央偏北,平面同样呈长方形,东西2000米、南北1500米,一周均建有马面,总数约60个,墙基宽约13米。仅开一南门,名“阳德门”。中央干道进阳德门后变窄,宽约40米,在皇城以南约80米处向东西各分出一道,三道南北并行至皇城三门。

皇城

辽中京皇城位于内城北部的中央,平面呈正方形,每面长1000米,宫城的北墙即利用内城的北墙,另筑东、南、西三墙,现尚可见到东、西两墙南端的角楼遗址。南墙及正中的闾阖门,都已不存,阊阖门东、西180米处,发现有宽约15米的豁口,应为东、西掖门的门址,三门都有宽约8米的道路通入宫城。阊阖门北中轴线上有一处大型的宫殿遗址,东西两掖门内则各有两重宫殿遗址。

文物遗存

编辑

大塔

大塔俗称“大明塔”,位于遗址内城阳德门外东南。塔基建在高约5米的长方形土台上,基下似有地宫。塔高64米,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实心式。塔座作须弥状,上部浮雕仰莲,座高17米、每边宽14米。每面中部用砖浮砌三个已字,当为清代修补加砌。塔身每面的浮雕内容尤为丰富,雕刻精细,造型优美。每面转角处雕砌细高的塔形角柱,下托仰莲,上顶宝珠,角柱上有朱红文字。全塔造型浑厚,规模壮观,雕刻刚健有,是国内现存辽代砖塔中少有的建筑艺术珍品。

大明塔大明塔

小塔

小塔,位于遗址内城内城阳德门址西南,八角密檐式,高24米。须弥式塔座,每面正中各雕一伏狮,转角处各有一力士,背负仰莲作托塔状。塔身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佛龛,佛像今已无存;其余四面各有两胁侍,分别立于仰莲之上。塔身转角作圆柱形,塔檐十三层,塔刹作小塔状,宝珠砖制。此塔形制较小,雕刻简单,塔身细长,与大塔的浑厚凝重风格迥然有别,可能为金代建筑。

小塔小塔

半截塔

半截塔,此塔仅存第一层塔身,八角形,南、北面中开半圆拱门,内雕双扇板门,有门钉、铺首,东、西面雕毡纹花格窗,门窗上方浮雕宝盖、飞天。其余四壁各雕三层密檐塔两座。八角砌圆形倚柱,柱头连以阑额、普柏枋。补间用一朵45度斜拱,双抄五铺作,令拱上出批竹耍头,拱瓣、斗拱式样古朴。角梁、椽飞均用坚硬的柏木,博脊隐刻瓦条脊,高60厘米。基座四壁掏空,原状无考,据西南方残留二朵斗拱形制推测,可能有斗拱平座。基座以上雕袅混曲线形平座承塔身,与大明塔同。地宫早已盗空,盗洞位于南面,八角形,穹窿顶,正门面东。

半截塔半截塔

文物价值

编辑
辽中京城垣高大,建筑宏伟,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土筑古城。对于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发展史以及契丹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史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远眺“二塔”远眺“二塔”

文物保护

编辑

文保碑文保碑

1961年3月4日,辽中京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位置

辽中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

辽中京遗址

开放时间

夏季08:00—18:00;冬季08:00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