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额尔古纳河 编辑
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正源,中俄界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境内。《旧唐书》称“望建河”,《蒙古秘史》称“额尔古涅河”;《元史》称“也里古纳河”,《明史》称“阿鲁那么连”;清代称“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上源为海拉尔河,发源自大兴安岭西侧吉勒老奇山西坡,西流到新巴尔虎左旗阿巴图附近始称额尔古纳河,后折向东北在黑龙江省的漠河县西的洛古村(对岸为俄罗斯的波克洛夫卡)附近同俄罗斯流来的石勒喀河(一般称为黑龙江北源)汇合为黑龙江。全长约1608公里(一说1542公里),河宽200~400米,水深可通航,流域面积15315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克鲁伦河、根河、激流河等。额尔古纳河在蒙古帝国及北元时期是中国内陆河。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成为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是蒙古族等众多游猎民族发祥地,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
中文名:额尔古纳河
别名:望建河
所属水系:黑龙江的正源(南源)
地理位置:内蒙古东北部与俄罗斯交界处
流经地区: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
发源地:大兴安岭西侧吉鲁契那山
主要支流:克鲁伦河、根河、得尔布干河、激流河
河长:1608 km
流域面积:153151 km²
河口:黑龙江省的漠河县西的洛古村
河道走向
额尔古纳河
额尔古纳河,上游为海拉尔河 ,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吉鲁契那山 (吉勒奇老山 )山麓,全河长约1608公里 (一说1542公里 )。上游主流海拉尔河由东向西,至牙克石市与免渡河汇合,流至鄂温克旗、海拉尔区附近,又有伊敏河汇入,到巴圈盖(扎赉诺尔北部阿巴该图山 )附近汇达兰鄂罗木河(呼伦湖泄水河道),主流转向北流,称为额尔古纳河。经满洲里、新巴尔虎旗、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市,于黑龙江省的漠河县西的洛古村(对岸为俄罗斯的波克洛夫卡)附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 。
其中上游海拉尔河长626公里 (一说长715公里 )流经牙克石市、鄂温克旗、满洲里市等6旗市 。下游干流河长970公里 。干流左岸是俄罗斯,右岸属于中国。
河道特征
额尔古纳河上下游地形差异显著。上游阿巴该图至黑山头段,为草原丘陵区,地势平坦开阔,河谷宽5~10公里,河网不发育,几乎无支流汇入,多湖泊沼泽,水流分散,杂草柳条丛生。水流至黑山头附近纳右岸根河、得尔布尔河、哈乌尔河水后,流量大增。在新粗鲁海图至吉拉林段,河谷宽减至2~3公里,沙洲及岛屿较多,河宽100~200米,水深2米以上。在吉拉林以下,河流进入山谷中,河谷宽为1公里左右,河槽与阶地不明显,两岸山地对峙,陡峭险峻,岩石山上长满白桦、落叶松等树木。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河宽200~300米,水深2.5米以上,是良好的天然航道。
额尔古纳河上游海拉尔河库牙克石市都尔镇段
额尔古纳河上游海拉尔河乌尔其汉镇段
额尔古纳河上游海拉尔河海拉尔城区北郊段
额尔古纳河上游海拉尔河磋岗镇段
额尔古纳河黑山头一段
额尔古纳河室韦镇段
额尔古纳河与石勒喀河交汇处——恩和哈达三江口
额尔古纳河水系中的根河以北地区林木繁茂,植被良好,河网发育,径流量大,属半湿润水文区。根河以南各河流上游为山地林区,坡度大,是各河流的主要产流区f进入呼伦贝尔高平原后地势开阔,坡度平缓,产汇流条件变差,河网不发育,到下游呼伦湖一带,降水量较少,地表径流微弱,分水岭不明显,河流呈单一线型,有些河流下游的径流量小于上游,显示出草原河流的特性。
额尔古纳河水系除海拉尔河及其以南的诸河流湖泊外,主要支流自南而北有根河、得尔布尔河、哈乌尔河、莫尔道嘎河、激流河、阿巴河、乌玛河、恩和哈达河等。莫尔道嘎河以北诸河流,全部处于山地原始森林内。 左岸俄罗斯境内自上游向下游主要支流有:下博尔贾河、乌罗夫河、留姆歇河、加济穆尔河等。
海拉尔河,又称“开拉里河”。《辽史》称“凯里”,《蒙古秘史》称“合泐里”;《元史》称“海喇儿”、《盛京通志》称“开拉河”,《黑龙江外纪》称“海兰儿”、‘‘凯拉”;《黑龙江舆地图》称“海喇河”,《史集》称“合刺亦儿“,《呼伦贝尔志略》称“海拉尔河”,也称“开拉里河”。海拉尔河,发源于牙克石市境内大兴安岭吉勒奇老山西麓,海拔1322米。河长715公里,流域面积54537平方公里,占额尔古纳河水系的1/3左右,流经牙克石市、鄂温克旗、满洲里市等6旗市。当海拉尔河由东向西流至扎赉诺尔北部阿巴该图山附近时,汇达兰鄂罗木河突然折向东北流去。从此处起,称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流域形状似扇形,河网集中于东半部,外缘呈半孤状。干流牙克石以上及各支流的上游,处于大兴安岭山地林区,两岸为原始森林和次生林,植被良好,占本流域面积的40%以上,地形起伏较大,河谷呈U形,谷坡在20度以上,产汇流条件好,河网发育,是本流域主要产流区。牙克石以下,河流进入呼伦贝尔草原区,两岸多为相对高差约20米的台地围绕,河谷开阔达3~5公里。由于河道比降逐渐平缓,水流的下切力变弱,旁蚀力加强,河道迂回弯曲,弯曲系数达2~2.5左右。海拉尔河主要支流北岸有库都尔河、特尼河、莫尔格勒河I南岸有免渡河、扎敦河、伊敏河、辉河等。
根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吉奇山西南侧,海拔1242米。河长428公里,流域面积15796平方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额尔古纳左、右两旗南部,于四卡北12公里处注入额尔古纳河。干流自依根河口以上属山地林区,拉布大林镇以上属低山丘陵区,河谷呈槽形,谷坡在30~35度之间,谷宽1~2公里,地形起伏较大,河网较发育,支流密布。主要支流右岸有雅格河、冷不露河、潮查河,左岸有图里河、伊图里河、依根河、库力河等。拉布大林镇以下属丘陵区,河流进入呼伦贝尔草原北部边缘地区,河谷开阔,沿河普遍发育有沼泽湿地和牛轭湖,柳条和杨树丛生,河网不发育,几乎没有支流汇入,洪水时易于出槽漫溢。
得尔布干河(得耳布尔河),发源于额左旗境内得耳布尔镇北上游岭附近,海拔1183米。河长273公里,流域面积6779平方公里。由东北流向西南,于河口附近与哈乌尔河汇合后注入额尔古纳河。三河镇以东河网较发育,支流较多}以西则很少有支流汇入,多沼泽湿地。
支流哈乌尔河
哈乌尔河(哈乌鲁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大黑山,海拔1405米。河长181公里,流域面积1938平方公里。呈东北西南流向,在黑山头古城西北约10公里处与得尔布千河汇合后注入额尔古纳河。上游属山地林区,下游河口一带多沼泽。
莫尔道嘎河,发源于阿拉齐山西侧,海拔1177米。河长122公里,流域面积2670平方公里。由东南向西北流,在临江屯以下2公里处汇入额尔古纳河。本流域处于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河流在山谷中穿行,两岸山地对峙,河谷宽约1公里,河槽与阶地不明显,河床稳定,地形起伏较大,比降为2.78%,坡陡流急。
支流激流河满归一段
激流河(贝尔茨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北坡,海拔1163米。河长468公里,流域面积15845平方公里。激流河上源为牛耳河,呈东西流向,与自南向北流的金河于牛耳河镇北3公里处汇合后,始称激流河。向北流至敖鲁古雅河口,突然转向西南流去,至安格林河口复又折向西北,于岭后田登科附近(东经120°40',北纬52°03’)汇入额尔古纳河。本河流域处于大兴安岭西北坡原始森林区,绝大部分尚未开发,仍保持原始生态面貌,植被良好。地形起伏较大,河谷呈U型,河谷与阶地不明显,两岸高山对峙,谷宽0.5~2.0公里。受地形影响,河道迂回曲折,河床多为卵石或砾石。流域内气候寒冷,年降水量大,蒸发量小,产汇流条件好,径流量丰沛。主要支流有:金河、阿龙山河、敖鲁古雅河、安格林河等。
阿巴河,也称珠尔干河,发源于石礁山西南侧,海拔1138米。河长137公里,流域面积2391平方公里。呈东北一西南流向,于奇乾乡东北2.5公里处注入额尔古纳河。
乌玛河,发源于石礁山西北侧,海拔1232米,河长76.2公里,流域面积1829平方公里。呈东北一西南流向,于乌玛林场附近注入额尔古纳河。
支流恩河哈达河下游一段
恩和哈达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北段石礁山北坡,海拔1232米。河长108公里,流域面积2137平方公里。由南向北流,在额尔古纳河与石勒喀河汇合处上游5公里恩和哈达乡附近注入额尔古纳河干流。位于呼盟最北部,是额尔古纳河下游末端最后一条较大支流,河口处的地理位置:东经121°28’,北纬53°21’,与中国的北极村黑龙江省的漠河隔岭相望,是内蒙古自治区纬度最高地区的河流。主要支流有八道卡河、阿凌河等,干支流均处于尚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
呼伦湖
呼伦湖水系,呼伦湖水系是额尔古纳河水系的组成部分,历史上曾是额尔古纳河的源流之一。从克鲁伦河~呼伦湖一达兰鄂罗木河一额尔古纳河的流向一致来看,它们在古时候原本是一条河,同属一个水系。后来呼伦湖地区因地壳运动的影响,湖区下沉,湖水位下降,湖水停止外流,暂时与额尔古纳河相脱节,而成为内陆湖时,便自成为独立水系。1950年代末期和1960年代初期,湖水位上涨,湖水面扩大,湖水又通过达兰鄂罗木河流向额尔古纳河,成为外流水系。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湖水位下降,又停止外流。从1984年开始水位又上涨,流向额尔古纳河,外流入海。呼伦湖水系与额尔古纳河水系有时相通同属一个水系,有时分开各自成为独立水系,时分时合,关系密切,随水量而变,但不是内陆湖,而是属于额尔古纳河外流水系。同时,也反映出呼伦湖是一个伸缩性、吞吐性的湖泊。呼伦湖水系包括哈拉哈河、贝尔湖、乌尔逊河、乌兰泡、克鲁伦河、达兰鄂罗木河等主要河流和湖泊。
乌尔逊河,又称鄂尔逊河,《蒙古秘史》称“兀尔失温河”,《呼伦贝尔志略》称“乌尔顺河”。发源于贝尔湖,北流注入呼伦湖。乌尔逊河全长223.28公里,流域面积10528.27平方公里。河宽随水量的多寡而变化,在中水位期一般河宽在60~70米,水深2~3米,枯水期仅1米左右。河底多为砂砾组成,河道比降小,水流平缓,河两岸植被茂盛,饵食丰富,河内盛产鲤、鲶、自鱼等多种鱼类,是两大湖内鱼类产卵繁殖回游的通道。
克鲁伦河,《汉书》称“卢朐河”,《辽史》你“胪胸河”,《金史》称“龙居河”,又称“龙朐河”,《元史》称“怯绿鳞河”、“怯鲁连河”,明代改为“饮马河”,清代称“克鲁伦河”。位于呼伦湖西南部,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山东麓,自西向东流,在新右旗克尔伦苏木西北乌兰思格尔进入中国境内,东流至东庙东南注入呼伦湖。河全长1264公里,在中国境内长206.44公里,河宽40~90米。河西岸为半荒漠的低山围绕,河道弯曲,地表径流不发育,没有较大支流汇入。
牧区水利
辽代,呼盟地区便有契丹人在海拉尔河、乌尔逊河、克鲁伦河一带耕种,并筑有水渠,今新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和新左旗阿木古郎镇附近有古水渠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呼盟牧区除在少数牧民定居点有用柳芭、土筏子等材料筑成的土井和日伪留下的军用水泥管井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水利工程。1941年鄂温克旗群众修建了一处引水工程,将部分辉河水引入左岸辉河故道供牲畜饮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牧区开始了水利工程建设工作。1954年,在国家支持下修建了自治区第一座牧业水利工程——辉河牧业用水工程。1958年建成鄂温克旗“三八”水库和新左旗“八一”水库。鄂温克旗锡尼河东苏木牧民喜木严从1960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开挖了一条5公里的渠道,将泉水引到缺水草场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但是,由于工程数量少,工程标准低,呼盟牧区的畜牧业生产仍然处于“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牧”的天然草原畜牧业状况,人畜饮水主要依靠河、湖、泉、泡等天然水源和冬季降雪。因受牲畜饮水半径的限制,畜牧业生产仍摆脱不了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
为提高呼盟牧区单位面积产草量,改善饲料结构,增加冬季饲草料贮备,发展饲草、饲料基地灌溉成为牧区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1970年由盟水利队设计施工,修建了呼盟牧区第一座抽水站——新右旗呼伦苏木蓝旗庙抽水站,1972年竣工。设计扬程5米,安装12HLB-40型混流泵,每小时出水量750吨,配套3110型45马力柴油机,建96平方米砖木结构井房。输水干渠长1500米,其中浆砌石干渠长900米,支渠长3000米。设计灌溉面积1400亩,其中菜田210亩、林地130亩、饲料地1060亩,投产后每年实灌面积300~400亩(畦灌和垅灌),是新右旗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植树43290株,是新右旗仅有的一块人工林。
防洪工程
1976年以后,防洪工程建设方面,完成了海拉尔河海拉尔市郊区段堤防全面加高培厚的建设任务,新建成海拉尔河嵯岗堤防,开工建设额左旗根河镇防洪大堤。
牙克石市区防洪堤
牙克石市区防洪堤位于市区东免渡河左岸,始建于1957年,是呼盟林区的主要堤防。1957年4月,免渡河发生大洪水,洪峰流量为370立方米/秒,当时牙克石镇尚未修建防洪堤,河水出槽漫延成灾,洪水沿滨洲、牙林两条铁道之间涌向街区,使牙克石车站东西两侧居民遭受洪水灾害,去免渡河的公路也被洪水淹没,交通中断。洪水过后,喜桂图旗政府及时组织地方、林业、铁路等系统职工群众,共同修筑了位于铁路大桥头滨洲、牙林两铁道线之间的防洪堤,两段总长339米。同时,修建滨洲线南、免渡河左岸的一段防洪堤。
1965年,喜桂图旗政府再次动员组织地方、林业、铁路系统职工群众,在免渡河左岸修建一条南起牙林线铁路路基、北至牙克石林业栲胶厂的防洪大堤,全长4.756公里。
牙克石市防洪堤总长为5.095公里,保护牙克石市政府所在地的13万人口、2000多亩耕地和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栲胶厂、林管局中心医院以及地方的乳品厂、制酒厂等大型企业。
额左旗根河镇防洪堤
根河镇是额左旗(现根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处根河中游右岸,整个镇区坐落在根河、潮渣河的滩地上,镇东、镇南是根河、潮渣河,两公里半小河横贯根河镇南北,把根河分割成大小不等的三块。根河自建镇以来,从未做过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仅在1955~1956年断断续续修建约有5.5公里的防洪堤,但标准都不统一,堤线不连贯,断面小、质量差,也不符合防洪标准和防洪要求。1984年,根河洪水泛滥,涌入镇内,最大洪峰流量为636立方米/秒,相当于10年一遇洪水,这次洪水历时6天,根河镇有43个单位、3000多户居民、4000多亩耕地被淹,公路、铁路中断,损失木材100多立方米。1986年和1988年又发生两次较大洪水,都给根河镇的林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
为彻底清除洪水危害,全面规划治理根河防洪工程,由额左旗政府牵头,组织地方、林业、电业、铁路等有关单位集资,请盟水利勘测设计院派出技术组对根河进行全面的勘测工作,并提出根河防洪工程的治理设计方案。新规划设计的防洪工程包括防洪堤、截洪沟、堵截三部分,防洪堤全长15.25公里、截洪沟长950米,堵截工程三处。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防洪标准。由国家、地方、林业、电业、铁路共同投资558万元,于1988年3月动工修建,预计1991年末全部竣工。
航道
额尔古纳河自阿巴该图至河口全长900公里。阿巴该图至黑山头的215公里为上游,该段河谷低洼、沼泽广布、水流分散、河床紊乱,局部地段几乎没有主流,难以通航。黑山头至吉拉林的257公里为中游段,该段河床呈粗沙和泥沙结构,河床较为稳定,叉流少,进行局部整治即可从事浅水轮船运输。吉拉林至河口为下游,蜿蜒于高山狭谷之中,河床较稳定,为通航河道。
吉拉林一河口
吉拉林至河口全长428公里,是呼盟唯一通航河道。1851年,呼伦贝尔地方佐领敖拉·昌兴巡边时,从黑山头入额尔古纳河航至河口入黑龙江至瑷珲城。
19世纪初叶,额尔古纳地区采金业兴起,吉拉林至洛古河的航运有所发展,沿河设有简易导航标志和纤道。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为开辟黑龙江航运满足其军事需要,派客轮从黑龙江上航至吉拉林,并在右岸设立航标。日军投降时将沿河大部分船舶破坏。此后在吉拉林至乌启洛夫间仅有极小规模的民间运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航道管理局负责该河段中方设标任务。1981年前,额尔古纳河航标从河口设置到奇乾,1982年从奇乾设置至吉拉林。1989年,吉拉林至河口段中俄双方都设有三等航标,中方设置293座。黑山头至河口间有维护界河航标的船只航行作业,若干军用船只巡逻及运送军用物资。
海拉尔一扎赉诺尔
海拉尔河为额尔古纳河的上源,全长709公里。海拉尔以上河段河道蜿蜒曲折、水浅滩多,难以通航。海拉尔至扎赉诺尔段长324公里,河宽150"-300米,浅滩及其他障碍较少,是一条良好的自然通航河道。1960年,海拉尔至嵯岗段曾设置简易航标,并有一艘60马力的拖轮从海拉尔河驶入达赉湖。1960----1961年,海拉尔至巴彦库仁段(长80公里)曾开办营运业务。
海拉尔一辉河口
伊敏河为海拉尔河的主要支流,全长539公里。1959`1960年,曾开辟海拉尔至辉河的航线。航线长42公里,可航行60马力的拖轮及25吨驳船。由于该段水运运距长于陆运运距,且冰冻期长、河道窄、水浅、流急,曾多次发生船只搁浅事故,终至停运。
呼伦湖
呼伦湖是中国北方第一大湖,长约100公里,平均宽约32公里,湖周长447公里,一般水深5.7米,是较理想的天然航道。湖北端通过达兰鄂罗木河与扎赉诺尔煤矿铁路专用线相接,湖南端西岸有克鲁伦河注入,东岸有乌尔逊河注入,两条河流经河道整治均可通行浅水小型船。湖面风大浪高,有碍航行安全。
1960年,满洲里航运站开始在达赉湖上试航,航线由灵泉至新右旗宝东苏木附近的硝矿,运距167公里。后将装卸码头改为西河口,距阿拉坦额莫勒镇35公里。1972年,为使货物直达阿拉坦额莫勒镇,黑龙江省交通厅投资95万元,建造了一艘90立方米/小时绞吸式挖泥船。1977年8月在小河口试挖,1978年正式工作。因没有防止回淤措施,随挖随淤,经两年施工河道仍没达到理想状态。
此外,达赉湖上另有3条航线。其中灵泉至甘珠花长63公里,灵泉至东庙长112公里,灵泉至乌都鲁长160公里。
渡口
海拉尔河在海拉尔城北2.5公里处,自东向西流经扎赉诺尔向北汇入额尔古纳河。出海拉尔城北行,必须过海拉尔河。
1864年前,海拉尔城西北5公里处有清政府设的官渡一处。
1900年后,俄国人在该处摆渡。1908年末,清政府将渡口的两只船、一处土房作价,从俄国人西奇提凡手中收回渡口,并租给船户陈炳魁经营。
1915年左右,渡口上架设了铁索。20年代初,海拉尔渡I=1的渡船是由3只木船紧固、拚装而成的宽10米的平台,载重量约5吨,渡船由人力牵动铁索往返。渡口处河宽80~100米,行人车马摆渡时间约15分钟。
1930年,呼伦县政府决定修建海拉尔木桥,设计桥长132米、宽4.3米,计划造价1.6万元(大洋),并选定海拉尔实业家傅显廷承建。1932年前,海拉尔城西北敖包山下有一座木桥。1933年,日军在敖包山下修建海拉尔河大桥(北大桥),海拉尔渡口停用。
船坞
三八四船坞:1985年开始由国家陆续投资176万元在额尔古纳河边建造,1989年竣工。船坞坞池面积5000平方米,码头设200吨级泊位3个,岸线长78米,货栈占地2000平方米,供船舶上下岸的滑道长100米,滑道周围平台1500平方米,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另有卷扬机、空压机、发电机组、输电线路等配套设麓,还有船坞基地等设施600平方米
运输
额尔古纳河
19世纪末,随着额古纳河沿岸采金业兴起,该河吉拉林至洛古河之间有木帆船往来航行,沟通了黑龙江的航运。
1908年,呼伦贝尔副都统宋小濂用两艘木船装载粮食等物资,从城北海拉尔河出发,顺流而下入额尔古纳河,给沿河边界卡伦运送给养。因水流湍急,木船逆流而上十分困难,以后再没航行。
日军侵占东北后,派客货轮船从黑龙江上航至吉拉林。
50年代,额尔古纳河吉拉林至奇乾(155公里)间有农村合作社的2只木帆船和森林经营所的1艘汽艇担负小量货物的运输任务。往返航次一般需8天,其中下航2天、上航6天。如遇逆风时节,往返一次需半月甚至一个月以上。年内最多往返10个航次,少者2"3个航次,1956年仅航行4个航次。每年总运量为10"-50万公斤。下行主要运输粮食(1952年达50万公斤)及日用百货,上行仅运少量的土副产品,大多空载返航。1964年以后,额尔古纳河上仅有维护界河航标的船艇及若干军用巡逻艇往来。
海拉尔河、伊敏河
20世纪20年代,伊敏河、海拉尔河是呼伦贝尔水路运输的重要航道。海拉尔城北几公里河上有小汽艇4只,在两河之间运送木材等物资。距海拉尔160多公里的牙多尔斯喀牙林场,每年在解冻期后利用伊敏河等4条河流放木筏。乌尔克其罕河林场(前沃伦措夫林场)利用海拉尔河等5条河流放木筏。1926年,经海拉尔河放筏的枕木40万根,大木5万根,经伊敏河放筏的枕木29万根,大木1.2万根。
1959年,中共呼盟委工业部决定开发海拉尔河航运。同年3月成立了海拉尔市航运筹备处,并在辉河砖厂、北山采石场、中央桥附近修建3个简易码头。以后又修建辉河港池及与之配套的3条总长为2740米的轻便铁路。
1960年,海拉尔航运筹备处改为航运站,并正式营业。航运站有职工40名,60马力拖轮2艘,载货驳船8只。航线为海拉尔至辉河口、海拉尔至巴彦库仁镇,主要运输砖、砂、煤等物资。同年,应额右旗货主要求,海拉尔航运站组成有3只船、16人的船队,装载日用百货、杂货等于7月13日从坝后出发,顺海拉尔河而下入额尔古纳河,航行21天到达吉拉林,后又航行至奇乾。这是海拉尔航运站从事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水上运输。后因木船逆水返航困难,将船只留在当地,用于吉拉林至奇乾的小规模民间运输,船工乘汽车返回海市。
由于水运与陆返之间短途运输衔接不上,海拉尔至辉河口陆路距离23公里、水路距离42公里,海拉尔至巴彦库仁陆路距离45公里、水路距离80公里,水运路程长于陆运路程,而且还要增加一次从码头到卸货地点的短途运输及装卸,水运费远远高于公路运费,不受货主欢迎。加之通航期短,只有单程货、多次发生船只搁浅事故等原因,1961年海拉尔航运站船只停运。在通航的两年中共运货40072吨,航运站亏损5万元。
呼伦湖
达赉湖航运站成立于1959年。1960年,由海拉尔航运站调拨4艘木帆船,在灵泉至宝东公社附近的硝矿之间试航,运距为167公里。每艘木帆船装载能力为20吨,往返一次约10天。1964年,达赉湖航运站承建80马力、拖载270吨的机动拖轮,抗风级为五级。1972`1973年,又建造2艘装载能力分别为130吨、140吨的木驳船。航运站机动船队的运输能力达1万吨。
1973年,达赉湖航运站改为航运公司。公司拥有200马力拖轮1艘,驳船3艘、370吨位,挖泥船2棱、470马力.
由于公路运输迅速发展,水运无优势可言.1980年2月达赉湖航运公司正式宣布停运。1959~1979年.国家累计为航运站投资上百万元,职工最多时达100余人。21年间共完成货运量45987吨。货运周转量4791235吨公里。对缓和当时运力紧张,促进牧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