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子军 编辑
童子军(英语:Scouting),直译为童军活动,也称童军运动,也称童子营,台湾和港澳旧称童子军,是一个国际性的、按照特定方法进行的青少年社会性运动。童军运动的目的,是向青少年提供他们在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培养出健全的公民,最终目的是将来这些青少年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全世界约有两亿五千多万名童子军。
中文名:童子军
外文名:Boy Scout
属性:培养青少年成为快乐健康有用
创始人:罗伯特·史蒂芬生·史密斯·贝登堡
种类:稚龄童军, 幼童军等
左握礼起源:左握礼被介绍给世界各国的童子军
组织:世界童子军总会=>各国童子军总会
罗伯特·贝登堡
童子军的创始人罗伯特·贝登堡1857年出生在英国。他是牛津大学一位教授的四个孩子中的一个。作为男孩,他喜欢户外运动,尤其是野营。他的爱好是素描。贝登堡19岁参军,后来成为一名军官,并到过印度和南非前线。在那里,他用大部分时间对部下进行军事侦察训练。贝登堡创造了许多训练游戏和竞赛项目,后来他在一本书中将这些称为侦察救助。
1899至1900年南非布尔战争期间,贝登堡率领1250人守卫在梅富根城度过了217天被围困的日子。回到英国后他成了英雄。人们希望他能提出一个更适合男孩子的侦察项目。于是他开始考虑把侦察作为一种游戏,但是他希望这是一个有目标的游戏,所以他的游戏是围绕侦察条例和法规的理念制订的。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贝登堡于1907年在英国南部的白浪岛组织了一次野营。之后他写了一本名为《少年警探》的手册并于1908年出版。正是这本书的指导下,一支童子军很快建立起来了。
1925年中国人在马来西亚,北婆罗洲,山打根的华侨童子军照片:
1925年国人在马来北婆罗洲山打根华侨童子军
1925年马来西亚北婆罗洲山打根的华侨童子军
1925年马来西亚北婆罗洲山打根的华侨童子军
1925年中国人在北婆罗洲山打根的华侨童子军
稚龄童军(pre cub scout) | 六岁半至十岁半 |
幼童军(cub scout) | 八岁至十二岁 |
童子军(boy scout) | 十一岁以上 |
行义童子军(senior scout) | 十四岁以上 |
海童军(sea scout)及空童军(air scout) | 十五岁以上 |
罗浮、兰杰童子军(rover rAnger scout) | 十七岁以上 |
查左握礼的起源,是原由当年的贝登堡将军驻防非洲,看到当地两个土人种族,时常彼此作战,互不相让,损失惨重。有一天,他们突然了解和善相处较为好些,于是就将手中所时的矛与盾丢弃,他们相遇时,就伸出左手致敬,以示未携带武器。这样方能使对方相信是友善的对待。因此,贝登堡将军把左握礼介绍给世界各国的童子军采用。
世界童军徽的含义:
世界童军徽
三个尖端,代表“童军诺言的三项主要内容”两边的五角星星,代表“真理与知识”
环绕周围打结的绳子,代表“童军运动的团结”,无论如何拉,也拉不开,越拉反而越紧,代表童军运动更为团结。
世界童军徽的颜色:徽章采用白色而以紫色为底。白色,代表纯洁。紫色,代表领导与帮助他人。
世界童军徽的尺寸:2.2cm直径之刺绣或编织之布徽。4.4cm直径之刺绣或编织之布徽。1.2cm直径银底或铝底之胸针。
注意事项:制作时,徽章内部之图样与周围结绳之比例不得任意变更(参阅附图)
制作旗帜时之比例:旗幅长宽为3:2,摆置中央之童军徽大小为1.25之比例。
世界总部鼓励世界各会员国使用世界童军徽,希望每一童军都佩戴世界童军布徽或胸针,使更多人能认识或认同童军运动。
世界童军徽系经世界童军领袖会议通过后颁订,并在许多国家都办妥专利登记,不得任意制作或做为商业用途。
各国童军总会制作世界徽,必须与世界总部签约才能授权制作,并每年依据制作数量,缴交权利金。
1915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各校400多名童子军参加了运动会的表演、检阅及运动场上的服务。他们出色的演技和优良的服务赢得了人们的赞赏,童子军由此开始得到国人的关注。运动会后,各地教育界人士召开会议,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提倡、推广童子军组织。
1915年11月,“中华全国童子军协会”在上海成立,广州、南京、汉口、北京、天津等地设立了分会。童子军组织由此遍布全国。
1924年,由江苏省教育厅和教育会拨款选派童子军6人,在教练李启藩等人率领下参加国际童子军总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次国际童子军大会,这是中国童子军参加国际童子军运动的开始。在这次大会比赛中,中国童子军取得了总分第五名的好成绩。
1926年3月5日,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正式通过组织“中国国民党童子军”的提案,这是国民党组建童子军的开始。此后,中国童子军节也改为了3月5日。
1927年6月10日,国民党中央训练部设立了“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司令部”,委任张忠仁为司令,令其即日组织童子军,领导和办理全国童子军事务。到1927年底,南京共组成童子军6团,苏、浙、沪、皖、鄂、湘、平津等省市组成16团,此外尚有新组织的40余团也正在审查登记中。
1929年,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司令部改组为“中国童子军司令部”,由中央训练部部长何应钦兼任司令。
1930年4月18日-22日,第一次全国童子军总检阅和大露营在南京小营举行,蒋介石亲自到会检阅并作了训词。1932年4月,国民党中央常会决定成立“中国童子军总会”,以蒋介石为总会长,戴季陶、何应钦为副会长。1934年6月,教育部成立了中国童子军理事会,朱家骅、陈立夫、张治中等15人任第一届理事,蒋介石为理事会会长,戴季陶为副会长,王世杰为理事长。同年11月1日,中国童子军总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国童子军总会为全国童子军的最高领导机构,但实际工作则由童子军全国理事会负责。
1936年10月,童子军总会在南京陵园新村举行第2次全国童子军大检阅和大露营,全国30个省市的10726名童子军参加了这次大集会。据童子军总会统计,当时向总会登记的童子军人数已达20余万。
抗战时期,童子军组织遭到日伪严重破坏,1937年9月,日本占领北平后,即明令布告取消中国童子军组织。南京沦陷后,童子军总会所在地亦被日军改为神社。直到抗战胜利后,中国童子军才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其规模再也未曾达到抗战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