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万尼·薄伽丘 编辑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文主义作家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年6月16日—1375年12月21日),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文主义作家,诗人。其代表作有《十日谈》《菲洛柯洛》《苔塞伊达》。1338 年,取材自《特洛伊传奇》的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面世,1340 年,取材自《埃涅阿斯纪》的诗作《苔塞伊达》面世。1350年,薄伽丘和诗人彼特拉克相识。1353年,完成《十日谈》。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尔逝世。薄伽丘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佛罗伦萨文学“三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乔万尼·薄伽丘

外文名:Giovanni Boccaccio

别名:卜伽丘

国籍:佛罗伦萨共和国

民族:意大利人

出生日期:1313年6月16日

逝世日期:1375年12月21日

职业:作家,诗人

主要成就: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人文主义杰出作家

生地:巴黎或契塔尔多

代表作品:《十日谈》《菲洛柯洛》《苔塞伊达》

人物经历

编辑
1313年,乔万尼·薄伽丘出生,是佛罗伦萨商人凯利诺的薄伽丘和一个法国女人的私生子。在长了一些之后,他被父亲送到那波利,在父亲入股的一家商社不情愿地学习经商,由于他对经商没有丝毫的兴趣,所以在商社学习的这段期间可以说是毫无收获。父亲看到让他学习经商没什么指望,又让他改学习法律和宗教法规,可是法律依然激发不了他的热情,那些法规条纹丝毫不能让他产生拼搏的动。他自幼就喜爱文学,因此他开始自学诗学,大阅读作家们的作品。

1333年,在那波利生活期间,薄伽丘有机会出入安杰奥的罗伯特国王的宫廷。在这里,他被抑的个性和才智得以充分的施展。他同许多人文主义诗人、学者、神学家、法学家广泛交游,并接触到贵族骑士的生活。这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扩大了文化艺术视野,进一步焕发了他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兴趣。他在宫廷里又认识了罗伯特的私生女玛丽娅,对她产生了爱情。这一段富于浪漫情调的经历,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痕,他日后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可以见出玛丽娅的影子。

薄伽丘

1338年,取材自《特洛伊传奇》的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面世。1340年,取材自《埃涅阿斯纪》的诗作《苔塞伊达》面世,这两部作品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次采用八行体裁写成的诗歌

1340年冬,薄伽丘父亲的商业活动受到困境,经济状况恶化,一蹶不振。薄伽丘也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整天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只好回到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共和政府一边,反对封建贵族势力。他参加了行会,曾担任管理财务的职务,多次受共和政府的委托,作为特使去意大利其他城邦和教廷执行外交使命。

1350年,薄伽丘和诗人彼特拉克相识。1351年,他受委托去邀请被放逐的彼特拉克回佛罗伦萨主持学术讨论。从此,这两位人文主义者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薄伽丘潜研究古典文学,成为博学的人文主义者,并翻译了荷马的作品。晚年,他致力于《神曲》的诠释和讲解,曾主持佛罗伦萨大学《神曲》的讨论。 1353年,完成《十日谈》。1356年,写了最后一部小说《大鸦》。

1373年10月23日,薄伽丘抱病在佛罗伦萨大学《神曲》讨论会上作了最后一次演讲。1374年,契友彼特拉克的逝世,给他精神上很大的打击。 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尔多逝世。

个人生活

编辑
薄伽丘幼年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去世了,他随着父亲来到佛罗伦萨。不久,父亲又找了一个女人结婚,因而,他在父亲的严厉和后母的冷酷中度过了童年时代。

主要作品

编辑

创作时间

体裁

作品名称

1336-1338年

散文传奇

《菲洛可波》

1339年

史诗

《泰莎伊特》

1340年

史诗

《斐洛特拉多》

1341年

牧歌

《亚米托》

1342年

长篇抒情诗

《爱情的幻影》

1344-1345年

长篇叙事诗

《菲索拉的女神》

1345年

自叙传体小说

《菲亚美达》

1348-1353年

短篇小说集

《十日谈》

出版图书

编辑

十日谈

作者名称 乔万尼·薄伽丘

作品时间2015-9

《世界文学名著:十日谈》是2015年9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乔万尼·薄伽丘。

创作特点

编辑

主题

薄伽丘的作品的共同特点都是以爱情为主题,借鉴古希腊古罗马诗歌、神话、传奇,显示了中世纪传统和骑士文学的痕迹,但又摆脱了俗套,充满对人世生活和对幸福的追求,谴责禁欲主义。

角色

薄伽丘笔下众多优秀的女性鲜活可爱,有情感,有智慧且妙语连珠,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是“美”的化身和“爱”的向导。

十日谈

《十日谈》由一百个故事构成,不再是对一人之思念,而是一幅市民生活的“浮世绘”。其中的女性角色更是各有风格,大部分都是智慧与美貌兼具的生活中的女子。比如第一天故事五,仅凭几句俏皮话就打消了法兰西国王邪念的蒙费拉特侯爵夫人;第四天故事一,勇敢追求真爱,控诉父亲的血统观念,最后为爱殉情的绮思梦达公主;第二天故事九,女扮男装,在苏丹手下做了官,并智斗恶徒,让被蒙蔽的丈夫了解到真相,最后和丈夫同回家乡的商人之妻。这样的故事在《十日谈》中俯拾皆是。在《十日谈》里,薄伽丘不仅详细描写了多位女子的装束、面容,一颦一笑,甚至有了公开的情色描写,但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为笔下的女子赋予了话语权。她们不再是男子的应和者,而是会思考、有主见、能表达的“人”。也不能说薄伽丘在《十日谈》里呼吁了男女之间的平,但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他描绘的女子是有思想、有欲求、有智慧、有勇气的“人”。虽然其中有许多通奸的故事,但是比起之前骑士文学中把女子作为实现男子自我、彰显自我的理想化标签,或者新温柔体诗歌里寄托男性世间情感的目标,至少《十日谈》给了女性发声的机会和表达的能力。

人物影响

编辑
薄伽丘在他的理论著述中,批判教会对诗歌的诋毁,提出“诗歌即神学”的观点;他阐述诗歌应当模仿自然,反映生活,强调文学的启迪和教育的巨大作用;要求诗人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汲取营养,并讲求虚构、想象。薄伽丘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神学的观念,但他的文艺理论为文艺复兴时期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薄伽丘是一个自觉的文体家,《十日谈》的散文以古代罗马作家为典范,结构完整,文笔精练,善用对比,语言丰富、鲜明、生动,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十日谈》出版后,立即被译成西欧各国文字,对16、17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产生过很大影响,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创了先河。此后,一直到16世纪,意大利短篇小说风行一时,短篇小说家都继承薄伽丘的创作传统,写出当时资产阶级所喜爱的接近现实而又复杂曲折的新故事。

人物评价

编辑
但丁结束了一个时代,薄伽丘开创了另一时代。(意大利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弗朗切斯科·德·桑克提斯评)

作为从中世纪以来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意大利学者,薄伽丘不仅潜心研究古典文学,而且大胆张扬古希腊罗马文学中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他的故事集《十日谈》就是一把投向中世纪禁欲主义和封建等级观念的锋利匕首。(中国翻译家杨丽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