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科夫起义 编辑
波兰历史上在克拉科夫进行的两次起义
克拉科夫起义,是指波兰克拉科夫人民反抗奥地利占领军的起义。1923年11月6—7日,波兰克拉科夫城工人,为反抗地主资产阶级政府惩治罢工职工而举行的武装起义。起义工人曾控制全城达36小时之久,在战斗中牺牲50人,伤500多人。由于波兰社会党以欺骗手段解除了工人武装,起义失败。起义首次把民族解放和社会革命结合起来,推动了19世纪40—50年代一系列欧洲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 在波兰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和欧洲革命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波兰发行克拉科夫起义100周年纪念
克拉科夫起义 Cracow Uprising 1846年波兰克拉科夫人民反抗奥地利统治的起义。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根据维也纳会议决定,克拉科夫于1815年成为自由市。它虽处于奥地利、俄国和普鲁士的保护之下,但却是独立波兰(此时的议会波兰王国从属于俄罗斯帝国)依然存在的重要象征。1830年以后,克拉科夫成为波兰爱国志士进行文化和政治活动的中心。1833-1846年间,秘密的波兰革命者为争取国家独立曾进行过多次尝试,但均告失败。1845年秋,波兰各地的独立运动领导人确定于1846年2月22日在俄、普、奥3国占领区同时发动起义,并就成立波兰共和国民族政府达成了协议。由于叛徒告密,普鲁士政府于1846年2月进行大逮捕,普占区的革命组织被摧残殆尽。在波兰王国,俄国沙皇政府也破坏了华沙的革命组织。只有克拉科夫的革命组织未受损害。1846年2-3月,民主主义革命领导人杨·提索夫斯基(Jan Tyssowski,1811-1857)及其他革命者,在奥属加利西亚(Galicia)地区发动起义。奥地利认为克拉科夫是叛乱的策源地,随即向该市派兵。2月18日,奥地利军队开入克拉科夫,形势危急。2月20日夜,克拉科夫的革命民主派毅然举行起义,向奥军发动进攻。城郊工人和农民闻讯驰援,奥军败退。2月22日,克拉科夫解放,宣告成立共和国,组成民族政府,发表了《告波兰人民书》,宣布废除劳役制和封建等级特权,号召全体波兰人民为民族独立而战。奥地利政府一面派军队镇压革命,一面欺骗加里西亚农民,煽动他们反对起义者。2月26日,起义军在格多夫被奥军和受骗的加里西亚农民击败。2月27日,起义领导人E.邓波夫斯基遭奥军伏击,中弹身亡。沙俄军队也乘机袭击起义军。3月4日,俄、奥军队相继进入克拉科夫,起义失败。克拉科夫及其附近地区被并入奥地利帝国版图。克拉科夫起义是波兰第一次民族民主革命,是欧洲1848年革命的前奏 。
1923年波兰工人反对通货膨胀和政府迫害的自发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第二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危机日益严重,生产下降,工人失业,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工人频频罢工,规模越来越大,1923年罢工人数达85万。从7月起,罢工工人不断同警察和军队发生流血冲突。10月,为抗议军警枪杀和逮捕工人,克拉科夫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10月29日,政府发布通令,征召1893~1901年出生的铁路工人入伍,拒绝入伍者以逃兵论处。11月4日,政府颁布通令,在华沙、罗兹、克拉科夫等城市设立战地法庭。11月5日,波兰工人举行全国总罢工。克拉科夫工人率先停止工作,政府调集大批警察和军队前来镇压。11月6日清晨,工人从全市各地前往杜纳耶夫斯基大街工人俱乐部集中,被警察和军队封锁。双方发生流血冲突。士兵中有许多人是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农民,不满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同情工人,自动放下武器。工人们缴获大量枪支,控制了大部分市区。当起义工人同前来增援的政府军激战时,波兰社会党和工会领导人同政府举行谈判,政府宣布取消铁路军事化和设立战地法庭的通令,命令警察和军队从克拉科夫撤退,11月7日,工人放下武器,起义遂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