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人 编辑

奥地利的主体民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奥地利人,是奥地利的主体民族。另有部分散居在德国瑞士美国。属白色人种,大为阿尔卑斯类型。母语为德语,口语有多种方言。奥地利人多为天主教徒,少数信仰基督新教中的加尔文宗。他们虽与德意志人在族源和语言上有不少近似的地方,但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形成过程,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奥地利人

外文名:Österreich

定义:奥地利的主体民族

人种:白色人种

主要分布:奥地利、德国、瑞士、美国等

人数:接近800万人

宗教信仰:天主教

语种:德语

基本概况

编辑

奥地利人奥地利人

欧洲中部奥地利人口占多数的民族。约有8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1.8%。属白色人种,日耳曼人类型。国语为德语,口语使用上德意志语的多种方言(下阿勒曼尼方言、中巴伐利亚方言、下巴伐利亚方言),与书面语差别较大。奥地利人89%为天主教徒,6%为基督教中的加尔文派。

奥地利人与德国人在存在和语言上有不少近似的地方,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为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都城,不过奥地利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

6世纪奥地利人的族群居住在日耳曼尼亚的东部和东南部。同时,巴伐利亚人在西部和西北部居住。7世纪末,奥地利一度处于法兰克王国的统治下。12世纪,奥地利成为奥地利公国的一部分。 19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分裂后则属于奥地利帝国。从此奥地利的绝大部分地区奥地利化。10世纪之前就存在“奥地利”这一称谓。从13世纪起,奥地利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日益强大,15~16世纪时已拥有奥地利的疆域。从16世纪上半叶到17世纪中,它发展为领土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以及意大利北部、波兰和南斯拉夫部分地区的奥地利大公国,因此,奥地利人也受到了意大利人、匈牙利人的较大影响。以奥地利为核的神圣罗马帝国作为欧洲的强国和抵御土耳其侵略的堡垒,长期处于和法国争雄和抗击土耳其的两线战争之中。土耳其人曾两度围困维也纳。到了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被普鲁士击败,德意志邦联瓦解。

使用语言

编辑
奥地利人使用德语。1866年奥地利被普鲁士击败后,改组为奥匈二元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奥地利人单独成立共和国。1938年与纳粹德国合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别为苏、美、英、法占领,1945年再次成为独立的奥地利共和国。1955年占领军撤出,奥地利宣布永久中立。

德国在德语中(Deutschland),历史学家通常喜欢把它翻成“德意志之地”而不是“德国”。

德国的版图是“小德意志”的概念,加上奥地利才是“大德意志”的概念。

原本确实是一个王朝统治下的。但是十三世纪时德国历史上出现了著名的空位时期,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德国的皇帝都是靠七大选侯选举出来的。其中有一个家族叫做“哈布斯堡”,通过一定手段长期占据皇帝之位,慢慢就形成了奥地利。而“勃兰登堡-普鲁士(说明:其概念和面积大约为德国的二分之一)”是后来由霍亨索伦家族建立的,他的出现要比“哈布斯堡”的奥地利晚很多。奥匈帝国是奥地利人在十九世纪与匈牙利人签订条约建立的“二元制”国家,匈牙利人并不说德语。

文化

编辑
谈起奥地利,无人不知其音乐和歌剧。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之一。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可谓世界上听众最多的音乐会。建于1869年的皇家歌剧院(现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剧院之一,而维也纳爱乐乐团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

奥地利学龄儿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均由国家负担。凡持有高中毕业文凭者可免试上大学。著名的维也纳大学创立于1365年,系德语区最古老的大学。

在奥地利到主人家作客或应邀赴宴,可着深色装,也可着浅色装;较正式的重要场合(例如有较重要的人物参加)应着深色装,以示庄重,参加婚礼或生日庆祝活动可着浅色装;听音乐会、看歌剧须着深色装。奥地利的餐馆以"鸽子"作为餐馆的星级标志。"鸽子"越多,餐馆越高级,最高为四星级。宴请可分为工作宴请和私人宴请两种。如系工作宴请礼物可免;私人宴请则需带礼品。奥地利人和德国人在餐馆就餐时都有个习惯:愿与所有不相识的人共桌就餐,即使有空桌子也不去占用它。虽然进餐时,彼此互不交谈,但离开时,总会礼貌地用德语说一声“再见”。

精神支柱

编辑
离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只有区区的60公里的距离,搭乘电气火车也不过1一个小时的夫,就达到了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Vienna)。来到了维也纳,一定要参观维也纳市的标识、奥地利国家活动中大事的举办点----“维也纳之心”史蒂芬大教堂。

史蒂芬大教堂有时候也被称为圣史蒂芬大教堂,是罗马天主教的大主教的所在教堂,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由于坐落在维也纳的市中心,所以又称之为“维也纳之心”。这座建造于1147年,原本是罗马式风格,但遭受两度的大火后于14世纪修建成哥特式建筑。即使改头换面,也无法避免它要经受土耳其人的炮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洗礼。二战后重新修筑,拥有仅次于德国科隆大教堂的137米高的塔尖。这座始于12世纪的建筑,见证了维也纳所处的奥地利的历史风风雨雨。屡经劫难和经过多次修建的史蒂芬大教堂的命运,其实与奥地利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两者复杂的历史交相辉映。

维也纳是公元前500由凯尔特人建立的(称其为Vedunia),但在新石器时代维也纳已经有人居住了。公元15年,维也纳是罗马帝国用来防卫北边的日耳曼部落的一个前线城市(此时名字为Vindobona)。由此拉开了奥地利被古罗马人占据的序幕。

公元4世纪左右,匈奴人入侵罗马帝国,导致哥特人通过多瑙河逃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形成一股势动摇了罗马的统治根基。奥地利的历史中有增添了匈奴人和东哥特人占据的情节。匈奴的人侵略活动,导致了欧洲史上最大的民族大迁徙,起源于今瑞典南部的斯堪地那维亚日耳曼的分支伦巴第人进入了奥地利地区,因此奥地利的历史中又有了伦巴第人占据的足迹。

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和巴伐利亚人部落达到奥地利定居。

从8世纪开始,奥地利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并开始逐渐的日耳曼化。

公元955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了马扎尔人,标志着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崛起。

996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奥地利”这个名称。维也纳在巴本堡王朝的统治下,开始了第一次崛起。

哈布斯堡家族在1278年战胜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亚国王后,开始了统治奥地利的历史,并将其作为首都和统治中心而让后者闻名遐迩。此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的首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被分割,其中的一部分领土(原属内莱塔尼亚地区)形成了奥地利共和国,并且被禁止与德国合并。

但是1938年,德国违背协约与奥地利合并,因此造成奥地利在二战结束前都受纳粹德国统治。二战结束并不代表着奥地利的独立,反而被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盟国占领(首都维也纳也像柏林一样被四国瓜分占领),直到1955年5月15日《奥地利国家条约》的签署,盟军撤军后奥地利才真正完全独立,同年10月26日,奥地利宣布永久中立。

奥地利人民终于都疲惫了。在经过几千年前层出不穷的种族冲突和民族战争甚至国家名义的纷争,奥地利人民终于都找到了让自己完全沉浸于音乐之平和世界的最好方式----永久中立。

奥地利的文化尤其在音乐方面的表现灿烂得让世界不敢直视,它产生过很多著名的作曲家,如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车尔尼、布鲁克纳、老约翰·斯特劳斯、小约翰·斯特劳斯、马勒、博格等。超过160年历史的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依然是世界上最顶尖的乐团。除了音乐方面,还有著名的物理学家,如玻尔兹曼、薛定谔等;哲学家如天才维特根斯坦、哥德尔等;对后世的每一个人都有或多或少影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也来自奥地利,传奇的政治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哈耶克也出生于奥地利,这些共同创造了光辉的维也纳文化传统。罗马帝国和奥匈帝国的辉煌也给维也纳留下了数不胜数的雄伟建筑,由于她的包容烂漫情怀,吸引了贝多芬、马勒、莫扎特等众多音乐家集聚于此创造。众多名人和历史上的辉煌史迹,成就了维也纳成为“多瑙河的女神”之美誉。如今的人们,在承继着维也纳伟大古典音乐家们的优良传统。

维也纳音乐的辉煌以及在各学科中的人才辈出,或许可以从处于欧洲心脏位置的奥地利总是成为欧洲冲突的交锋点可以得到某些启示。武力、种族、民族、文化等冲突的最前沿,也是最全面接触冲突,成就了奥地利特别是维也纳人们能突破疆域的界限思考人类的问题。

音乐是一种特有的思考方式和思想传播途径,同时,不能否认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同样也是一种思考人类与世界未来的有效方式。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障碍不是信仰等价值观的根本不统一,而是彼此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促进大家坐在一起谈判也是避免冲突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奥地利,好像明白了这些。维也纳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它的政治中心,犹如一颗多瑙河畔上的明珠,多瑙河孕育了奥地利--维也纳的文明,而维也纳也让长流不息的多瑙河饱含着历史沧桑。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同时还是石油输出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维也纳每年举办超过100场的国际会议,已经成为国际性会议最受欢迎的会场地。

艰难的转身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一切都是东欧共产主义政权解体的1989年之后国际环境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奥地利艰苦的摸索。加强与西方国家的联系和接触,回归欧洲,加入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体系,是剧变后东欧及周边国家的首要任务和战略目标。因为对外全面开放,开展最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才能实现本国经济的振兴。除了经济层面能够实现真正的统一外,欧洲的意识形态方面已经被各国“非常一致”的暂时不理会(意识形态、文化、民族等传统即将会成为欧洲一体化最大的矛盾)。在和解为欧洲主旋律下,奥斯地能走多远,能有多大的影响力,就在于她在东西方冲突夹缝中思索出来的“和平中立”原则能坚持多久。

风土人情

编辑
奥地利的乡村农舍几乎都被青山环抱

走进奥地利,到处的崇山峻岭让人感觉,难怪其国歌的第一句就是“高山之国”。经过上百年的建设,如今的奥地利农村已十分富足。

藏着温泉胜地

奥地利的农村生活舒适程度和城市相差无几。那里道路四通八达,商店、超市、医疗站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在城市里能享受到的服务,在农村几乎都能享受到。

虽然缺少大剧院、艺术馆等大型文化设施,但家家户户都有车的奥地利农民,只要开上几个小时的车,就能来到城市。不过,农村里才能看到的一望无际的青山,高耸入云的雪峰,潺潺的溪流,深深的峡谷,茂密的森林,碧绿的草原和牧场,一栋栋优雅别致的农舍,以及带着尖塔的乡村小教堂,城市里却看不到。

在阿尔卑斯山中,有很多闻名数百年的温泉胜地。像维也纳的巴登,其年代久远,据说从罗马时代就已存在,它有15条温泉。著名音乐大师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施特劳斯都曾热衷来此。

在奥地利,有超过90%的城市人选择到乡村度假。作为欧洲户外运动的起源地之一,远足、滑雪、探险更是奥地利人经久不衰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