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编辑

奥地利古典主义作曲家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罗劳,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1740年,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的童声合唱团成员。1751年至1753年,创作首部歌剧《狡猾的魔鬼》。1755年,创作了首批弦乐四重奏。1759年,担任费迪南·莫尔金伯爵的音乐主管,这是他职业生涯的首个正式任命,并于同年创作《第一交响曲》。1761年至1791年的30年间,任职于斯特哈奇宫廷,创作了他一生中大数的音乐作品,体裁包括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歌剧。1792年至1794年,两次赴英国伦敦访问,在此期间创作了12部“伦敦交响曲”。1798年,创作清唱剧《创世纪》,在维也纳皇家话剧院首次公演。1801年,创作清唱剧《四季》。1808年,为庆祝76岁生日,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出现。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去世,终年77岁。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00余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因为在交响曲和四重奏领域作出的贡献,获得“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头衔。同时,因其性情温厚、热爱儿童、关下属,获得了“海顿爸爸”的别号。

基本信息

编辑

本名: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外文名:Franz Joseph HaydnPapa(昵称)

民族:奥地利人

国籍:奥地利

生地:奥地利罗劳

出生日期:1732年3月31日

逝世日期:1809年5月31日

星座:白羊座

代表作品:第45号交响曲、第88号交响曲、创世纪、四季

主要成就: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职业:作曲家

作曲经历

编辑

早期生活

海顿的出生地海顿的出生地

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村庄罗劳 ,在12个子女中排名第二。父亲马提亚斯·海顿是职业制轮匠,母亲安妮·玛丽是一名厨娘。1737年,尚不满6岁时辞别双亲,跟随叔父弗兰克来到海茵堡。在随后三年的寄居生活中,学习歌唱以及管弦乐演奏 。

1740年,8岁时第一次来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的童声合唱团成员。1749年,因为倒嗓,被童声合唱团开除 。

维也纳青年时期

1750年左右,暂住在米歇尔教堂合唱团成员施庞格勒提供的顶层陋室,开始扩大社交圈,结识宫廷诗人皮特罗·塔斯塔希奥等人 。

1751年至1753年,创作了首部歌剧《狡猾的魔鬼》。1755年,为约瑟夫·冯·费恩贝格男爵创作了第一批弦乐四重奏,这些作品是弦乐四重奏历史上的首批作品,结构具有过渡阶段的混成性质 。

1759年,成为费迪南·莫尔金伯爵的音乐主管,这是他职业生涯的首个任命。在这一阶段,为伯爵的小型管弦乐队创作了15首交响曲,其中包括他的《第一交响曲》 。

艾斯特哈奇宫廷时期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1761年5月1日,签署合同,成为艾斯特哈奇亲王乐队的第二指挥。1762年,52岁的保罗安东·亲王去世,其弟弟尼古拉斯亲王继位,海顿为该亲王效了28年 。

1765年,开始为自己的作品建立目录,即编撰到1780年为止的《手稿目录》;同年,创作的《上低音维奥尔琴三重奏》、早期《弦乐四重奏-嬉游曲》在阿姆斯特丹和伦敦出版,初步奠定了海顿的国际声望 。

1766年3月3日,宫廷老乐长维尔纳去世,海顿正式成为宫廷首席乐队指挥;同年,开始创作包括宗教、世俗音乐在内的大型声乐作品 。

1768年,创作歌剧《药剂师》,该剧是为艾斯特哈奇歌剧院开张而作。1769年,创作了歌剧《渔女》,该剧是18世纪60年代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 。

1772年,创作了深受“狂飙突进”运动影响的《升f小调第45号交响曲》,该作又被称为《“告别”交响曲》。1773年,玛利亚·特雷西娅女王访问期间,演出由海顿创作的歌剧《不贞受骗》、歌唱剧类型的木偶剧《菲利蒙和鲍西斯》 。

1775年至1777年,创作谐歌剧《不期而遇》《月亮世界》。1779年,创作由梅塔斯塔西奥负责脚本的短歌剧《荒岛》 。

创作中的海顿创作中的海顿

1780年,成为意大利莫纳德爱乐协会会员。1781年,在近10年未写作弦乐四重奏后,创作了作品33号的六首弦乐四重奏;同年,与英国出版商及乐器制造商威廉·福斯特建立联系,出售《降E大调第74号交响曲》 。

1784年,与莫扎特结识;同年,接受了共济会相关组织——奥林匹克分会音乐会的委约,创作了第82至87交响曲,该六首作品又被合称为“巴黎交响曲”。1785年1月,去维也纳参加莫扎特献给他的四重奏演出;同年2月,海顿被吸收为维也纳共济会分会会员;同年10月,《欧洲人杂志》刊载了题为“约瑟夫·海顿”的评论文章 。

1786年,创作了为约翰·托斯特而作的第88与第89号交响曲,其中的《G大调第88号交响曲》被公认为他最优秀的交响曲之一 。

1788年,创作了由奥尼伯爵委约的第90号至第92号交响曲,其中的《G大调第92号交响曲》又被称作《“牛津”交响曲》,这三首交响曲展现了海顿的配器才华,尤其是他对木管的运用 。

1790年9月28日,尼古拉斯亲王去世,嗣成家业的保罗·安东对音乐并不热衷,解散了乐队,海顿被免去责任,自此结束了长达30年的宫廷音乐生活 。

远赴伦敦时期

海顿渡海赴英海顿渡海赴英

1790年12月,受萨洛蒙之邀启程去伦敦前,与莫扎特见了最后一面 。1791年至1792年,创作了第93号至第98号6部伦敦交响曲,其中,《G大调第94号交响曲》又被称为《惊愕交响曲》,是其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

1793年,贝多芬开始向海顿学习作曲 ;同年,创作《降E大调第99号交响曲》。1794年,第二次前往英国;同年,完成了第100号至104号五部伦敦交响曲的创作。1795年8月,重返维也纳 。

维也纳晚年时期

海顿晚年肖像画海顿晚年肖像画

1796年2月,创作的清唱剧《救世主七言》在黑山宫上演。1797年2月12日,为庆祝约瑟夫二世,在皇家话剧院演出了由海顿创作的《上帝保佑弗朗茨陛下》 。

1798年3月,创作的清唱剧《创世纪》在维也纳皇家话剧院首次公演,参与演出的人员达400人。1801年4月,清唱剧《四季》在黑山宫首演;同年5月,立下第一份遗嘱 。

1803年,创作最后一部弦乐四重奏,即作品33号《D大调第68号弦乐四重奏》,该作未完成;同年4月,维也纳市授予荣誉市民奖;同年12月26日,在皇宫方形大厅指挥了清唱剧《救世主七言》,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出 。

1808年3月27日,为庆祝海顿的76岁生日,维也纳大学礼堂上演了《创世纪》,艾斯特哈奇亲王派他的马车搭载海顿前往,到场嘉宾包括时年38岁的贝多芬,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在公共场合出现 。

1809年2月7日,最后一次修改遗嘱;同年5月31日凌晨,在维也纳去世,终年77岁 。

个人生活

编辑

海顿的妻子玛丽亚·安娜海顿的妻子玛丽亚·安娜

1760年11月26日,与假发匠的女儿玛丽亚·安娜举行了婚礼。在两人近40年的婚姻中,始终没有生子。玛丽亚·安娜的性格霸道、凶蛮,出手阔绰,使海顿不得不藏匿自己的收入;同时,玛丽亚·安娜始终不能理解丈夫的职业,导致两人婚姻不睦,海顿多次出轨 。

主要作品

编辑

交响曲

作品编号

序号

调性

又称

创作时间

I:1

1

D大调

1759年

I:2

2

C大调

1764年

I:3

3

G大调

1762年

I:4

4

D大调

1762年

I:5

5

A大调

1761年

I:6

6

D大调

“早晨”

1761年

I:7

7

C大调

“中午”

1761年

I:8

8

G大调

“黄昏”

1761年

I:9

9

C大调

1762年

I:10

10

D大调

1760年

I:11

11

E♭大调

1761年

I:12

12

E大调

1763年

I:13

13

D大调

1763年

I:14

14

A大调

1764年

I:15

15

D大调

1764年

I:16

16

B♭大调

1763年

I:17

17

F大调

1760年-1761年

I:18

18

G大调

1757年-1759年

I:19

19

D大调

1759年-1760年

I:20

20

C大调

1757年-1763年

I:21

21

A大调

1764年

I:22

22

E♭大调

“哲学家”

1764年,1773年修改

I:23

23

G大调

1764年

I:24

24

D大调

1764年

I:25

25

C大调

1760年-1764年

I:26

26

D小调

“哀伤”

1768年

I:27

27

G大调

1757年-1760年

I:28

28

A大调

1765年

I:29

29

E大调

1765年

I:30

30

C大调

“阿利路亚”

1765年

I:31

31

D大调

“号角”

1765年

I:32

32

C大调

1757年-1763年

I:33

33

C大调

1761年-1762年

I:34

34

D小调

1765年

I:35

35

B♭ 大调

1767年

I:36

36

E♭大调

1761年-1762年

I:37

37

C大调

1757年-1758年

I:38

38

C大调

“回声”

1767年

I:39

39

G小调

“大海风暴”

1765年-1768年

I:40

40

F大调

1763年

I:41

41

C大调

1768年

I:42

42

D大调

1771年

I:43

43

E♭大调

“墨丘利”

1770年-1771年

I:44

44

E小调

“悼念”

1772年

I:45

45

F♯小调

“告别”

1772年

I:46

46

B大调

1772年

I:47

47

G大调

回文

1772年

I:48

48

C大调

“玛丽亚·泰利莎”

1768年-1769年

I:49

49

F小调

“受难”

1768年

I:50

50

C大调

1773年

I:51

51

B♭大调

1773年

I:52

52

C小调

1773年-1774年

I:53

53

D大调

“帝王”

1777年-1779年

I:54

54

G大调

1774年

I:55

55

E♭大调

“校长”

1774年

I:56

56

C大调

1774年

I:57

57

D大调

1774年

I:58

58

F大调

1767年

I:59

59

A大调

“火”

1768年

I:60

60

C大调

“神思恍惚的人”

1774年

I:61

61

D大调

1776年

I:62

62

D大调

1780年

I:63

63

C大调

“罗克梭兰尼”

1777年,1779年修改

I:64

64

A大调

“时代变迁”

1773年-1775年

I:65

65

A大调

1769年

I:66

66

B♭大调

1774年-1776年

I:67

67

F大调

1774年-1779年

I:68

68

B♭大调

1774年-1776年

I:69

69

C大调

“劳登”

1775年-1776年

I:70

70

D大调

1778年-1779年

I:71

71

D大调

1779年-1780年

I:72

72

D大调

1775年-1776年

I:73

73

D大调

“狩猎”

1781年-1782年

I:74

74

E♭大调

1780年-1781年

I:75

75

D大调

1779年

I:76

76

E♭大调

1781年-1782年

I:77

77

B♭大调

1782年

I:78

78

C小调

1782年

I:79

79

F大调

1784年

I:80

80

D小调

1784年

I:81

81

G大调

1784年

I:82

82

C大调

“熊”

1786年

I:83

83

G小调

母鸡

1785年

I:84

84

E♭大调

1786年

I:85

85

B♭大调

“皇后”

1785年-1786年

I:86

86

D大调

1786年

I:87

87

A大调

1785年

I:88

88

G大调

1787年

I:89

89

F大调

1787年

I:90

90

C大调

1788年

I:91

91

E♭大调

1788年

I:92

92

G大调

“牛津”

1789年

I:93

93

D大调

1791年

I:94

94

G大调

“惊愕 ”

1791年

I:95

95

C小调

1791年

I:96

96

D大调

“奇迹”

1791年

I:97

97

C大调

1792年

I:98

98

B♭大调

1792年

I:99

99

E♭大调

1793年

I:100

100

G大调

“军队”

1793年-1794年

I:101

101

D大调

“钟”

I:102

102

B♭大调

1794年

I:103

103

E♭大调

“擂鼓”

1795年

I:104

104

D大调

“伦敦”

1795年

歌剧

名称

体裁

创作时间

脚本作者

《渔女》

谐歌剧

1769年

戈尔多尼

《不忠的欺骗》

音乐喜剧

1773年

科尔特里尼

《菲利蒙和鲍西斯》

歌唱剧类型的木偶剧

1773年

C.G.佩费尔

《不期而遇》

谐歌剧

1775年

弗里贝尔特

《火灾》

歌唱剧类型的木偶剧

1775年

佚名

《月亮世界》

谐歌剧

1777年

戈尔多尼

《千真万确》

谐歌剧

1778年-1779年

普蒂尼、特拉瓦格利亚

《荒岛》

短歌剧

1779年

梅塔斯塔西奥

弥撒曲

名称

创作时间

备注

《战争时代弥撒》

1796年

也叫《定音鼓弥撒》,因为有突出的定音鼓声部

《奥菲达的贝尔纳迪弥撒》

1796年

也叫《圣哉弥撒》

《艰难时世弥撒》

1798年

也叫《纳尔逊弥撒》

《特蕾西亚弥撒》

1799年

玛丽亚·特蕾西亚是奥地利女皇,可能唱过该作

《创世纪弥撒》

1801年

有对同名清唱剧的饮用

《管乐队弥撒》

1802年

管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音乐作品参考资料来源

创作特征

编辑

总体特征

海顿的音乐作品涉及各种体裁与形式,创作有100多首交响曲、为各种乐器使用的协奏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50多首钢琴奏鸣曲、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大的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独唱用的声乐曲、小型器乐曲(嘻游曲、小夜曲、小步舞曲等),还有众多的民歌改编曲 。

其作品具有健康、明快、幽默、轻松的气息,在气质上保持着与民间音乐的联系,粗犷质朴的民间舞曲被他引入了交响乐的形式中。他的旋律清新明快、和声简明清晰,结构合理,作品的细节处理到位,力度上常有突出对比。此外,海顿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音乐表达了对人生、世界、自然的热爱和他本人乐观坦然的性格、豁达的态度。总体观之,海顿的音乐既不同于前期或同时期的作曲家,也区别于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他完善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与样式,使其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

各体裁特征

交响曲

在海顿100余首交响曲中,较为著名的是《第31号交响曲(号角)》《第45号交响曲(告别)》、6首《巴黎交响曲》、12首《伦敦交响曲》等。在他不同创作阶段的交响曲中,乐章的数目也并不固定。其中有四个乐章结构的,如《第22号交响曲(哲学家)》;有三个乐章的,如《第44号交响曲(悼念)》;也有五个乐章的,类似于古组曲或帕蒂塔。在他重要的12首《伦敦交响曲》中,不仅将交响曲定型为四个乐章的结构,而且将各乐章的性质与常用曲式也确定了下来:第一乐章,快板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抒情的、歌唱性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性的三部曲式;第四乐章,舞曲性的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从曲式结构的细部看,海顿的奏鸣曲式中两个主题的对比性质还不强烈,但第一乐章前常有一般对比形象的引子作为补充,其连接部与展开部要比曼海姆乐派的规模要大。首尾乐章,已经常使用展开主题短小动机的发展手法。此外,以弦乐四声部基础的、双管制的现代管弦乐队体制,在其手中逐渐定型 。

弦乐四重奏

除交响曲外,海顿对弦乐四重奏也有突出的贡献。在他中、晚期的作品中,弦乐四重奏的形式结构与技巧已趋于成熟,确定了和交响乐相同的四个乐章的结构,废除了数字低音,明确了弦乐的四个声部,声部之间更为协调、均衡,不再只强调第一小提琴。他较为重要的弦乐四重奏包括《云雀四重奏》《皇帝四重奏》等。在这些作品中,通常主要主题显得更为重要,它反复出现或以动机的形式穿插于乐章之中 。

声乐作品

海顿的弥撒曲、康塔塔和清唱剧具有生活情趣,风格和技法与歌剧有许多相同之处,属于古典主义时代的宗教音乐。他晚年创作的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具有一定代表性 。其中,《创世纪》的创作基于弥尔顿的长诗,其音调具有世俗活力,体现了海顿能以诚挚的口吻表达他的宗教感情。此外,海顿沉思的天性、喜好朗读的习惯,都在清唱剧《四季》的场景结构中找到了用武之地。总体而言,海顿的《创世纪》《四季》可以和巴洛克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的清唱剧比肩 。

人物评价

编辑

海顿肖像画,作于1791年海顿肖像画,作于1791年

海顿伟大的贡献是将所有这一切综合为一种具有可信的逻辑和永恒生命力的风格。这一成就使海顿成为与康德同等的一个平辈人和战友。克雷奇马尔称海顿的风格是“整个艺术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话千真万确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保罗·亨利·朗评)

如果天赋和一个好人能够融于一体的话,那么海顿就是一例。他正好走到极限。这个极限把道德带给知识:他写了很多乐曲,都是没有”先例“的 。(哲学家尼采评)

在海顿的交响曲中闪动着充满青春朝气的节奏性舞蹈旋律。它的交错、分散和重新组合,所有这一切都是用高超的对位技巧来完成的。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几乎不再是一个灵巧手段的结果,而是成了根据幻想法则而进行舞蹈的一种诗性,它渗透到真正的乐观人生的肌肤里去 。(作曲家瓦格纳评)

海顿是一个伟大的乐队配器家,他是现代乐队配器之父 。(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评)

后世纪念

编辑

海顿在埃森斯塔特的陵园海顿在埃森斯塔特的陵园

海顿的遗体现埋葬在埃森斯塔特公爵家族的墓地里。1932年,其被修建成一座规模较大的陵园,有着拱形的圆顶和明亮的天窗,四周铭刻着海顿生前留下的一件件音乐作品的标题。前来观赏的游客伫立在陵墓前,通过望着海顿作品的标题,来缅怀这位音乐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