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编辑

第21届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第2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河畔的蒙特利尔市举办,由于此次奥运会遭到了非洲国家的抵制,规模远逊于上届。最后参赛的有92个国家和地区,共产生198枚金牌。本届奥运会火炬传递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作法,火种于奥林匹亚点燃,传到雅典后,利用卫星传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随后进行火炬接跑传递到蒙特利尔,最后由一对少年男女共同点燃主体场奥林匹克火焰,这是奥运史上第一次由两人共同执行这一光荣的使命。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外文名:The 1976 Montreal Olympic Games

举办时间:1976年7月17日-8月1日

举办地点: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

赛事类型:综合类

主办机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参赛国家地区:92

参赛运动员:6084(男:4824 / 女:1260)

主体育场: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

届数:21

上一届: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

下一届: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开幕宣布人:英联邦元首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比赛项目数:198(21大项)

比赛项目

编辑
本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基本相同,仍为21大项,新增加了女子篮球、女子手球、女子划船3项。有的项目,如游泳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增删。使得整个比赛项目的单项由上届的185个增为198个,取消了开展不很普及的皮划艇障碍回旋赛。

比赛大项

田径

篮球

拳击

击剑

现代五项

曲棍球

举重

摔跤

马术

足球

体操

自行车

皮划艇

赛艇

射击

帆船

排球

柔道

跳水

游泳

申办经过

编辑
申请主办本届奥运会的除蒙特利尔以外,还有美国洛杉矶苏联的莫斯科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1970年国际奥委会阿姆斯特丹年会上,蒙特利尔经过激烈的竞争,终于击败了对手美国洛杉矶、苏联莫斯科和意大利佛罗伦萨三市,赢得了第2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蒙特利尔自1940年起,就次申办奥运会,这次申办成,与该市的两个诱人的口号有关:一是“蒙特利尔奥运会将免费招待各国代表团之食宿”,另一是“蒙特利尔市将自筹资金办一届最俭朴最完美的奥运会”。

比赛场馆

编辑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最大城市之一,人口近300万。1825年至1849年间曾是加拿大政府所在地。该市位于魁北克南部圣劳伦斯河蒙特利尔岛上,是世界重要海港之一。当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决定在这里举行后。该市即积极进行准备,耗费了巨额资金,利用了许多现代化科技成果,在城区北部开辟了奥运会中,新建了大型体育场、游泳池、自行车场、奥运会村等。自行车场和体育场都加盖了顶篷。可容8万观众的主体场内,有两块巨大的长20米、宽10米的记分牌,各装将近19000个灯泡,从场内任何一侧,都可清晰地看到牌上所显示的比赛成绩。场馆设施表面都装饰了茶色玻璃,熠熠生辉,显得富丽堂皇。

场馆

这一切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由于经济萧条,物价暴涨,建筑工人长期罢工,加上管理不善,在兴建奥运会中心时,经费多次追加,工程一再延期。1975年有人建议易地举行,但国际奥委会没有采纳这个意见。本届奥运会到底耗费了多少资金,亏空了多少,说法不一。有的材料说,本届费用远远超过了预算。如主体场建筑费,原计划28亿美元,结果花了58亿;组织费用原计划6亿,实际为7.3亿,等等。整个运动会亏空10多亿美元,使该市纳税人至本世纪末无法还清这笔债务。但是,另一材料说,本届实际费用为24亿美元,有1.6亿由纳税人负担,要到1992年才能还清。

有人讽刺说,为了15天的奥运会,增加了纳税人20年的负担。两种材料虽有数字上的差异,但本届耗资巨大、出现亏空却是实情。尽管经费上出现了赤字,工程建筑中遇到了麻烦,但经过多方努力,6月13日即离运动会召开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时,主要体育设施都已竣工,组织工作已基本就绪。

简介

编辑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曾先后五次申请主办奥运会。在争取1972年奥运会主办权时,几乎胜利在望,但最后以一票之差败于联邦德国慕尼黑。在此之后,经过激烈的竞争,终于击败了对手美国洛杉矶、苏联莫斯科和意大利佛罗伦萨三市,赢得了第21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开幕式开幕式

首次参赛的有安道尔、安提瓜、开曼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台湾没有参加本届运动会。

本届仍设21个大项。根据国际奥委会于慕尼黑运动会期间所作的决定,本届奥运会增设了女子篮球、女子手球等,其他项目,如游泳等,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增删,单项数由上届的195增加到198。虽有许多非洲国家退出,但仍不失为一次高水平的比赛。田径、游泳、举重、射击、射箭共82次破奥运会纪录,其中34次为世界纪录。游泳成绩最为突出,共26项比赛,刷新了25项奥运会纪录,21项世界纪录。其他:田径22项奥运会纪录,8项世界纪录;举重29项奥运会纪录,2项世界纪录;射击4项奥运会纪录,3项世界纪录;射箭2项奥运会记录。

焦点

为了抗议曾率领橄榄球队访问南非的新西兰代表团参加本届奥运会,坦桑尼亚等22个非洲国家联合抵制本届奥运会。

在1972年的慕尼黑事件后,本届奥运会的警卫高度加强。

游泳比赛的成绩出色,在26个项目中共刷新了25个奥运会纪录,21项世界纪录。

年仅14岁的罗马尼亚体操选手科马内奇(NADia Comaneci)在体操比赛中共获得7个满分10分,并赢得3枚金牌。

篮球、手球和划船的女子项目进入奥运会。

为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推举不再成为奥运会举重项目。

奥运圣火以人造卫星由希腊雅典“传送”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再从渥太华以接力跑形式到达本届奥运会主办城市蒙特利尔,于开幕式当日抵达主体育场,这种以现代科技传递圣火的方式引起争议,从1980年开始,又恢复传统的奥运圣火接力活动。

本届奥林匹克圣火曾于开幕式后数天的一场暴雨中被雨水扑熄,一位工作人员以打火机重新点燃火种。大会后来马上重新扑灭有关火种,并以圣火备份火种重点重新点燃圣火。

加拿大政府禁止中国台湾地区代表团以其“国旗”、“国号”入境参赛,在沟通无效后代表团于1976年7月16日宣布退出奥运会。

加拿大作为本届奥运会的举办国,最终仅获得5枚银牌和6枚牌的成绩,成为夏季奥运会有史以来唯一一个没有获得过金牌的东道国。

参赛成员

编辑
一共有92个国家及地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奥运会。

参赛国家和地区

安道尔

安提瓜和巴布达

阿根廷

澳大利亚

奥地利

巴哈马

巴巴多斯

比利时

伯利兹

百慕大群岛

玻利维亚

巴西

保加利亚

加拿大

开曼群岛

智利

哥伦比亚

哥斯达黎加

科特迪瓦

古巴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多米尼加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厄瓜多尔

埃及

斐济

芬兰

法国

英国

希腊

危地马拉

海地

洪都拉斯

中国香港(英占)

匈牙利

冰岛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爱尔兰

以色列

意大利

牙买加

日本

韩国

朝鲜

科威特

黎巴嫩

列支敦士登

卢森堡

马来西亚

墨西哥

摩纳哥

蒙古

摩洛哥

尼泊尔

荷兰

荷属安的列斯群岛

新西兰

尼加拉瓜

挪威

巴基斯坦

巴拿马

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拉圭

秘鲁

菲律宾

波兰

葡萄

波多黎各

罗马尼亚

圣马力诺

沙特阿拉伯

塞内加尔

新加坡

西班牙

苏里南

瑞典

瑞士

泰国

特立尼达和多巴

突尼斯

土耳其

美国

乌拉圭

苏联

委内瑞拉

美属维尔京群岛

联邦德国

南斯拉夫

/

备注

来自埃及,摩洛哥和突尼斯三国的运动员在他们的体育代表团退出本届奥运会之前参加了1976年7月18日至20日的部分比赛。

非洲抵制

编辑

非洲不满

1976年7月17日至8月1日,第2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其规模远逊于上届慕尼黑奥运会,主要原因是发生了抵制事件。1976年6月,南非政权邀请新西兰橄榄球队访问。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对此曾提出警告,如果新西兰应邀,非洲将反对新西兰参加即将举行的奥运会。但新西兰对此置若罔闻。后来,新西兰又派代表团来蒙特利尔参加奥运会,引起了非洲的强烈不满。

加蓬、冈比亚、扎伊尔、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坦桑尼亚、中非共和国拒绝派队出席奥运会;阿尔及利亚、上沃尔特、加纳、圭亚那、埃及、赞比亚、伊拉克、喀麦隆、 肯尼亚、刚果、利比亚、马里、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斯威士兰、苏丹、多哥、突尼斯、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体育代表团虽去了蒙特利尔,但在开幕后不久即退出了比赛。

最后应邀参赛的有88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6189人,其中女子1274人。运动员数比来的记者(约7800人)还要少。运动员数最多的是美国队,共425人;东道主次之,416人;苏联列第三,409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也各派出了300名以上的运动员队伍。

抵制奥运

共有29个国家及地区抵制了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抵制赛事的国家和地区

阿尔及利亚

喀麦隆

中非

乍得

中国台湾

刚果共和国

埃及

埃塞俄比亚

加蓬

冈比亚

加纳

圭亚那

伊拉克

肯尼亚

利比亚

马达加斯加

马拉维

马里

摩洛哥

尼日尔

尼日利亚

苏丹

斯威士兰

坦桑尼亚

多哥

突尼斯

乌干达

上沃尔特

赞比亚

/

备注

因加拿大政府禁止中华民国代表团以其国旗国号入境参赛,在沟通无效后代表团于1976年7月16日宣布退出奥运会。

奥运火炬

编辑
【火炬设计】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火炬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火炬

鉴于火炬传递手要持火炬跑1千米的实际情况,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组委会标识管理机构采用了较为实用的火炬设计方式。火炬以重轻的铝制成。火炬的头部设计成黑色是为了使火焰在照片上能更醒目。

【火炬传递概况】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火炬接力在手段上发生了重大变革:火种首次通过卫星用激光从雅典传送到渥太华。1214人参与了在加拿大境内的火炬传递。开幕式上的火炬最终首次由一对青年男女运动员点燃,他们是16岁的斯蒂芬尼·普里芳泰涅和15岁的桑德拉·亨德森。

运动会于1976年7月17日正式开幕。本届奥林匹克火焰传递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作法。7月13日于奥林匹亚点燃,火种传到雅典后,不象以往用轮船、飞机或接力传递,而是通过传感器将圣火的热能转换成电波并经卫星传至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然后使用激光在蒙特利尔点燃火炬,随后进行火炬接力跑,7月17日传递到蒙特利尔。火炬接力只进行了5天,1214名火炬手参加了传递活动。最后点燃主体场奥林匹克火焰,是由一对少年男女——16岁的斯蒂凡·普雷方丹和15岁的桑德拉·亨德森共同完成的。这是奥运会史上的第一次由两人共同执行这一光荣的使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宣布了本届奥运会开幕。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东道主的举重运动员皮埃尔·圣-让,代表裁判员宣誓的是加拿大的田径裁判莫里斯·福热。

【火炬传递特色】

为了表示对奥运圣火发源地的崇敬,使用了橄榄油作为火炬的燃料。

奥运会史上的第一次由两人共同执行这一光荣的使命。

火炬

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方式,与以往不同,是唯一一次利用卫星传递火炬的奥运会。

【火炬传递轶事】

1976年7月13日,圣火按传统在奥林匹亚点燃,希腊赛跑运动员把火炬传送到雅典。7月15日,在帕纳辛奈科体育场,火炬被递交给一位加拿大运动员。他走进体育场的火焰塔中点燃了圣火,于是,传统的仪式到此结束了。

从蒙特利尔开始采用新的方法传递圣火,具有那个时代的浪漫色彩。当圣火在塔中熊熊燃烧起来的那一刻,一种专门仪器开动起来,它把圣火的电离子转化为电子脉冲,电子脉冲借助宇航卫星于1秒内转发到目的地,点燃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火焰塔中的火炬。

第一支火炬点燃后,加拿大开始了圣火传递活动,但整个圣火传递过程只用了两天的时间。1976年7月17日, 7月1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主持了开幕式。圣火传递到奥运会的主会场,由两名运动员接过火炬,点燃了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圣火。

这种圣火传递方式为主办国加拿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此,蒙特利尔奥运会组织者特别引以为豪,他们称之是宇航时代当之无愧的东西,是迄今为止从未采用过的奥林匹克圣火传递方式。可是却遭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许多批评,国际奥委会多数人认为:用人工接力传递的方式可能更广泛地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如果使用卫星等新技术,会使奥运会失去本来意义。最后形成决议:今后仍采用人工接力跑的方式传递圣火。因此这种做法没有得到延续。

1976年蒙特利尔第21届奥运会离闭幕还有5天时,在圣火台上燃烧了11天的圣火,突然被一场20多分钟的罕见大雨浇灭。好在当天赛场休息,空旷的场地上只有少数几个工作人员。一位名叫布歇尔的场地监督见圣火熄灭,冲上圣火台,从口袋里掏出打火机,重新点燃了圣火。当组委会的人听到此事后极为震惊,并立即报告了圣火委员会。圣火委员会经过讨论后宣布用打火机点燃的火无效,旋即用场中央的安全灯取来火种,重新点燃了圣火。布歇尔最后被确认为无知而免于被追究责任。

吉祥物

编辑
可爱的河狸Amik是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这个英文名是加拿大的阿尔贡金族的印地安人语"河狸"的意思。 这只名字的本意就叫做"海狸"的动物在形象上并没有多的改变,直接被做成了河狸的样子。

<p>吉祥物

吉祥物

吉祥物已经成为奥运会的传统,1976年被选为吉祥物的动物是河狸,命名为Amik,是加拿大阿尔贡金族印地安人语河狸的意思。

奥运奖牌

编辑
奖牌正面是意大利人朱塞比·西奥利(1865-1942)为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设计的图案。主要标志的含义是胜利、博爱、普遍性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奖牌背面是一支月桂花冠,它是自古代奥运会以来胜利的象征。此外刻有蒙特利尔奥运会会徽。

奥运会徽

编辑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会徽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会徽

伴随着政治性抵制事件的发生,在蒙特利尔和莫斯科,奥运五环(奥林匹克标志)出现在会徽的显要位置,表达出奥林匹克运动对五大洲团结的强烈呼唤。

奥林匹克领奖台和五环的组合构成了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会徽的主体,而领奖台与五环的一部分又构成了三个田径跑道的图案,巧妙的是领奖台同时是变形的美术字M,代表了主办城市的名字。

奥运海报

编辑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海报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海报

如右图所示

比赛情况

编辑

赛事介绍

本届田径参赛人数最多,高达1039人。美国男子在径赛中仅获得两项接力和一项跨栏冠军,这是美国在奥运会田径赛中又一次大的失败。苏联也丢失了一些阵地,男女成绩均不如上届。民主德国却出人意外,战果辉煌;特别是女子,获得了14项中的9项冠军。民主德国男女选手共获得11枚金牌,超过了美(6枚)、苏(4枚)两国的总和。在从上届开始逐渐形成的田坛德(民主德国)、美、苏三足鼎立的局面中,民主德国已跃居执牛耳的地位。但三国男女实力有所不同。民主德国的女子实力很强,美国的优势在于男子,苏联则男女实力较为均衡。

1976年后,三国未能在1980、1984年两年奥运会上交锋,彼此水平有些变化,但总的格局仍如往昔。蒙特利尔田径赛,可以说是一次群英荟萃的竞赛,涌现了不少对田径颇有影响的人物。如古巴的阿·胡安托雷纳,美国的埃·摩西,苏联的塔·卡赞金娜,民主德国的罗·阿克曼、鲁·富克斯等。老将也不乏人,如芬兰的维伦,苏联的萨涅耶夫,波兰的谢文斯卡等。25岁的古巴选手阿尔伯托·胡安托雷纳,是这次田径赛的新闻人物。他先在800米赛中取胜,并以1分43秒50的成绩破世界纪录,后又在400米赛中夺金牌。他被评为当年世界最佳运动员。翌年,他又在世界杯田径赛中再次夺取了这两个项目的桂冠,并以1分43秒40刷新了他自己保持的800米世界纪录。苏联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塔·卡赞金娜也是这次引人注目的新星。她身高1.66米,体重51公斤,两腿修长,步频快而有力,在800米、1500米赛中接连夺冠。4年后在莫斯科运动会上蝉联了1500米冠军,并在运动会后不久又在苏黎世的一次国际比赛中以3分52秒47刷新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84年8月,在她快33岁的时候,还以8分22秒62创造了3000米世界纪录。芬兰老将拉·维伦,以在上届奥运会上两夺金牌而驰名于田坛。不过此后情况不佳,人们对他能否再次取胜持怀疑态度。蒙特利尔奥运会前他加强了训练,使竞技处于最佳状态,终于蝉联了5000米,10000米冠军,以两枚金牌作为他27周岁稍稍迟到的生日礼物。

赛事

国际举重联合鉴于推举对运动员健康不利,以及在裁判工作中容易引起争议,1972年奥运会后,决定将推举从举重比赛中取消。因此,本届奥运会举重是首次按抓、挺两项计总成绩的比赛。赛前,人们预计将会出现一批世界纪录,但结果并不理想,只有保加利亚诺·努利金以262.5公斤破了56公斤级总成绩世界纪录,苏联

阿列克谢耶夫以255公斤破了110公斤以上级挺举世界纪录。而努利金是上届60公斤冠军,这次之能破总成绩世界纪录,与他降低体重参加较轻级别的比赛可能大有关系。本届比赛仍是苏、保争衡,但苏联占有明显优势。9个级别,保加利亚获两项优胜,其余均为苏联包下。苏联24岁的瓦西里·阿列克谢耶夫蝉联了110公斤以上级冠军。他之再度夺冠是顺理成章之事。因为当时世界上的这一级选手,与他的差距均在数十公斤以上,如这次获亚军的成绩就比他低了整整35公斤(440:405)。阿列克谢耶夫是本世纪无与伦比的举重运动员,是世界上第一个举起600公斤(三项总成绩)的人,他80次破世界纪录(其中总成绩为18次),两次获奥运会冠军,6次获世界冠军,迄今无人超过他在这方面的成就。

蒙特利尔的体操比赛,日本虽然保持住了男子团体冠军,但失去了往昔的优势。23岁的苏联大学生尼古拉·安德里亚诺夫是本届男子赛的中心人物。这位身材高瘦的选手在上届奥运会时,就曾在自由体操中夺冠。本次战绩辉煌,除登上个人全能冠军宝座外,还获得自由体操、跳马、吊环3项桂冠。不过这次体操赛中的头号新闻人物还是罗马尼亚的纳迪娅·科马内奇。这位体操新星1974年刚12岁就出现在巴黎国际比赛中。翌年,在好手如林的欧洲锦标赛上获得全能冠军。这次在蒙特利尔,虽说她刚14岁多点,但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7月18日下午高低杠比赛,她有如一只灵巧的云燕,在杠上穿梭飞行。她那神奇的表演,征服了场上观众,轰动了蒙特利尔。她获得了奥运会体操史上第一个满分"10分"。并接连不断地创造奇迹,在这同一届运动会中总共得了7个满分。最后,她夺得了个人全能、高低杠和平衡木3枚金牌。这一成绩对罗马尼亚的非正式团体总分首次进入前六名,起了关键作用(罗总共获得4枚金牌)。苏联涅利?金也表演出色,获取了与科马内奇一样的成绩--3枚金牌(跳马、自由体操、团体)。

苏联在摔跤赛中再次取得出色成绩,自由式获5枚金牌,古典式获7枚。

美国在拳击赛中取代了上届居领先地位的古巴,得5枚金牌。古巴成绩也不差,获金牌3枚而且银、铜牌均多于美国,如果按非正式的评分,仅负于美国0.5分。古巴特重量级(81公斤以上级)运动员特斯蒂文森再次取胜,是奥运会史上第一个两次获该级别冠军的选手。朝鲜张淳容在54公斤级中夺冠,成为朝鲜第二个获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

球类项目中,美国男篮夺回了上届失去的桂冠。首次列入比赛的女篮,苏联队实力比大多数队高出一截。队中2.10米高中锋、24岁的伊乌莉卡·谢苗诺娃引人注目。这位世界著名女中锋,从16岁开始就成为苏联国家队主力。此前曾代表苏联参加1973、1975年世界锦标赛,为苏联夺得这两届桂冠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次在蒙特利尔,她与队友以全胜的成绩赢得奥运会第一个女篮冠军。

男女手球,苏联双双夺冠。但排球,苏联男女却均告败北,男排意外输给了波兰,女排负于宿敌日本,均居亚军。上届曲棍球冠军由长期保持优势的亚洲易手于联邦德国。这次又爆出冷门,名不见经传的新西兰队夺去了桂冠。它表明,这项运动已在世界广泛兴起,亚洲,主要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已不是这方面的王者。

本届苏联成绩再次领先,获金牌49枚,银牌41,铜牌35枚。自1952年以来一直与苏联争夺王座的美国队,败给了近几届成绩不断上升的民主德国队,退居第三位。这是美国在奥运会上一次最严重的失败。民主德国和美国所获金、银、铜牌数,分别依次为40、25、25枚和34、35、25枚。东道主加拿大仅得5枚银牌6枚铜牌,而金牌1枚未拿。作为主办国,成绩如此不佳,这在奥运会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奖牌榜单

名次

国家或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1

苏联

49

41

35

125

2

民主德国

40

25

25

90

3

美国

34

35

25

94

4

联邦德国

10

12

17

39

5

日本

9

6

10

25

6

波兰

7

6

13

26

7

保加利亚

6

9

7

22

8

古巴

6

4

3

13

9

罗马尼亚

6

9

14

27

10

匈牙利

4

5

13

22

11

芬兰

4

2

6

12

12

瑞典

4

1

5

10

13

英国

3

5

5

13

14

意大利

2

7

4

13

15

法国

2

3

4

9

16

南斯拉夫

2

3

3

8

17

捷克斯洛伐克

2

2

4

8

18

新西兰

2

1

1

4

19

丹麦

1

2

3

6

20

韩国

1

1

4

6

21

瑞士

1

1

2

4

22

挪威

1

1

2

4

23

朝鲜

1

1

2

4

24

牙买加

1

1

2

4

25

墨西哥

1

1

2

4

26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

1

0

1

奥运记忆

编辑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英雄人物纳迪娅·科马内奇,罗马尼亚女子体操运动员。本届奥运会上她的精彩表演使所有人为之倾倒,高低杠赛时,她获得了奥运会体操史上第一个满分“10分”,并接连创造奇迹,总共拿了7个满分。最后她夺得了个人全能、高低杠、平衡木3枚金牌。

苏联维·萨涅耶夫,在三级跳远比赛中击败了曾在1975年创17.89米世界纪录的巴西约·德奥维利拉,成为奥运会史上三次获该项金牌的唯一选手。

田坛人士对美国埃·摩西的13步栏间跑极为赞赏,他轻松地获得了男子400米栏冠军。

波兰30岁的伊·谢文斯卡,是自1964年始第四次参赛,可谓田径女将中的老资格。但她宝刀不老,在400米赛中以49秒29创世界纪录并夺金牌。4年后,她在莫斯科奥运会上再次露面,毕竟年岁不饶人,结果一无所获。这位多次获奥运会金牌和创造世界纪录的颇有才华的选手,从此结束了她的运动生涯。

29岁的民主德国女选手,一代标枪名将鲁特·富克斯,蝉联了这一项目的冠军。4年后在莫斯科也遭到了谢文斯卡同样的厄运。

女子跳高是这次竞争最激烈的项目,参赛的有上届冠军、联邦德国的乌·迈法特,前世界纪录创造者、保加利亚的约·布拉戈耶娃和70年代后期田坛最著名的两名跳高选手,民主德国的阿克曼和意大利的西奥尼。阿克曼最后夺得了金牌。罗泽玛丽·阿克曼婚前称维恰斯,两年前就已显露于田坛,以1.94m、1.95m水平、破世界纪录。从1974-1977年,她几乎垄断了女子跳高,7次平、破世界纪录,多次在重大比赛中获胜。1977年8月,她成功地越过2m,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越过2米横杆的女选手。

游泳池中之争,主要是美国和民主德国两家。美国男子表现了无可争议的优势,囊括了除200米蛙泳外全部项目的金牌;民主德国则获得女子13个项目中的11项冠军,这是它在世界性比赛中第一次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美国21岁的詹姆斯·蒙哥马利,就曾在参加世界锦标赛时,在100m、200m自由泳和两项接力赛中四夺冠军,成为泳坛骄子。这次他除200m自由泳失利只得铜牌外,其余3项重复了1973年世界锦标赛的成就。他这次100m自由泳成绩为49.99s,是世界上第一个突破100米50秒大关的选手。美国17岁的布里安·古德尔在这次比赛中也成绩优异,获得了400米、1500米自由泳两项金牌,成绩分别为3分51秒93和15分02秒40,均为世界纪录。但他们两人的成就不如队友约翰·内伯出色,内伯包下了两项仰泳冠军,并与队友在两个接力赛中取胜,共获4枚金牌、1枚银牌。男子200米蛙泳夺冠者是英国22岁的戴维·威尔基。他在1973、1975年两届世界锦标赛中曾三获蛙泳桂冠。这次有赖他在200米蛙泳赛中击败了美国强手约·亨肯,才免使世界泳坛全军覆灭于美国门下。

女子游泳中,成绩突出的是民主德国科尔内娅·恩德尔。她是我们时代有数的几名最优秀运动员之一。197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时,她刚13岁多点,就一举夺得100m自由泳、100m蝶泳和两项接力冠军,1975年又在世界锦标赛中重现了上届的成就。由于她在世界锦标赛中的成绩,1973、1975年两度被评为年度世界最佳运动员。蒙特利尔时,虽说她是首次参加奥运会,年龄还不到18岁,但已被公认为是夺标最有希望的人物。她在这届游泳赛中,共获取了4枚金牌、1枚银牌,而且成绩非常出色。100m、200m自由泳,成绩是55秒65和1分59秒26;100m蝶泳是1分00秒13。三项均创世界纪录。在4×100m混合泳接力中,也以4分07秒95刷新了世界纪录。她所参加的项目只有4×100m自由泳输给了美国队而屈居第二。恩德尔不仅夺得了多项世界冠军和多枚奥运会金牌,并在100m、200m自由泳、100米蝶泳和200m个人混合泳中21次创世界纪录。民主德国另几名队员成绩也不错,如乌·里希特,获得两项仰泳和4×100m混合泳3项冠军;佩·蒂默尔在400m、800m自由泳中两获金牌。值得一提的是,在民主德国这种气势逼人的情况下,以16岁的玛丽娜·科谢娃娅为首的3名苏联女选手,囊括了200m蛙泳的全部奖牌。科谢娃娅的成绩为2分33秒35,创世界纪录。

相关报道

编辑
第21届-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极致奢华

蒙特利尔奥运会是加拿大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为了赢得本次奥运会的主办权,蒙特利尔市长让-德拉皮奥提出了“自筹资金”的口号。与此同时,他还向国际奥委会承诺:“在加拿大,在蒙特利尔,我们将为世界呈现一个体现真正的奥运精神,既简朴又高品位的奥运会。”最终,蒙特利尔打败劲敌莫斯科和洛杉矶赢得了第21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高亏空,高负债

获得主办权之初,让-德拉皮奥夸下海口:“奥运会将不再产生任何亏空,对我们来说,举办奥运会就像男人增添了一个婴儿一样。”

为了履行自己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德拉皮奥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动作进行筹资。首先,他和一名COA的官员霍华德-拉德福特建立了COJO (Comite Organisateur des Jeux Olympiques)(即奥组委),并通过这个机构来开展奥运会的筹备工作。

出售电视转播权

蒙特利尔市政府主要通过增加税收,公众募捐,以及各种商业运作来筹集资金。(例如发行奥运纪念币,奥运纪念邮票,彩票,出售电视转播权。)再加上上运动员食宿等收入,蒙特利尔组委会实际收益一共为4亿3000万美元。

作为蒙特利尔奥运会的主要新闻合作伙伴,加拿大广播公司的分支机构ORTO负责向奥运会提供照相机,摄像机,演播室,以及相关设备支持,总计费用大约为5600万美元。参赛各国支付600万美元左右的服务费用,政府一项特别资助提供2500万美元,剩下2500万美元的空缺则由COJO 出售电视转播权所得收入填补。

然而,国际奥委会和其他国际体育组织要从电视转播权所得收入中分一杯羹。这就意味着COJO必须要以高出2千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电视转播权,否则他们将无利可图,甚至是亏本。

随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大广播电视公司围绕着电视转播权展开了争夺,其中以美国最为激烈。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闭幕几个月之后,COJO和ABC(美国广播公司)就秘密签订了一项价值2千500万美元的协议。尽管如此,NBC(国家广播公司)和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闻讯之后立即展开了疯狂的竞价。最终,COJO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ABC在没有公开竞价的情况下以2500万美元获得了美国地区的电视转播权。当然,谣传这其中有不少猫腻。

相比之下,欧洲地区电视转播权的转让要公正透明许多。所有谈判的曝光度都极高。事实上,COJO趁机漫天要价,这使得欧洲人打起了退堂鼓。再加上谈判过程中从蒙特利尔传来奥运会筹备进度大幅度落后原定计划的报道,谈判一直僵持不下。直到1976年1月,双方才签订了最后的协议。COJO从欧洲广播联盟和国际广播电视组织东欧分会只获得了950万美元,他们还因此毁坏了自己的名誉。

筹建奥运村

一次法国南部天使海湾的访问激发了德拉皮奥关于奥运村的伟大灵感。那是一幢由法国建筑师Andre MinAngoy设计的金字塔型大楼,气势十分宏伟。德拉皮奥先生想要在蒙特利尔再现这一杰作,并将它作为奥运会的奥运村。

既然主意已定,那就只需要找到一家合适的建筑公司就大功告成了。千挑万选之后,蒙特利尔市政厅相中了Les Terrasses Zarolega公司。然而,Zarolega公司在筹资方面出现了问题,筹建工作被迫中断。与此同时,有人提议启用临时奥运村计划,借用大学宿舍和其他可利用的资源解决运动员的食宿问题。这样的话,蒙特利尔奥运会将节省大量开支,还有一大块绿地。但是,这一提议遭到了德拉皮奥的拒绝。

最后,Zarolega公司一共获得了9000万美元的投资,而公司只拿出了200万美元。此外,Zarolega公司在建设过程中秉承德拉皮奥的风格,极尽奢华之能事,更大幅度提高了建设成本。到最后工程结束,奥运村总计耗资8500万美元。

麻烦不断的体育场

如果说奥运村的修建只是德拉皮奥市长奢华奥运狂想曲中的一段间奏,那么奥林匹克体育场的修建才是主旋律。实际上,当时只有法国建筑师Roger TaillibERT支持他对奥林匹克体育场修建的设想。和市长先生一样,Roger Taillibert也是宏伟建筑的忠实拥趸。

在法国,建筑师可以任意发挥想像,不受约束地进行设计。如何将设想付诸现实则是工程师们的事儿。毫无疑问,Roger Taillibert身兼两职带来的后果就是无尽的混乱和浪费。

此外,体育馆修建过程中遭遇经济大萧条时期,物价暴涨。由于管理不善,奥运场馆修建过程中还出现了劳工纠纷,建筑工人举行了罢工。这样既延误了工程的进度,又增加了成本。

结果,奥林匹克体育场的花费飙升至7000万美元,超过最初预算5000万。到蒙特利尔奥运会开幕,主体育馆仍然没有竣工,最后直到1987年才最终完成所有工作。在奥运场馆修建中资金出现短缺,蒙特利尔所在的魁北克省被迫征收特别烟草税来填补空缺。

体育场给当地人留下了无穷后患。由于施工质量把关不严,奥林匹克体育场连续发生了几次危险事故。1991年,一块重达55,000公斤的混凝土板从房顶滑落,所幸的是没有发生伤亡。当地政府随即在1992年用固定的房顶代替了之前可移动的屋顶。1999年,馆顶的一部分崩塌,冰雪顿时砸向了场馆里的工作人员。虽然工作人员随后安装了新的屋顶,但并不牢靠,仍然需要定期修补。

由于体育场的巨大悬挑雨棚、巨型超高桅塔以及游泳馆、赛车场的庞大壳体屋盖等,均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装配结构,仅起重机吨位最高竟达180吨,至使建设投资超过预算6倍。

除了奥林匹克运动场,让-德拉皮奥领导下的奥组委还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华而不实的建筑,譬如实用价值不大的奥林匹克划船湖,喷泉和桅杆。总计下来,整个奥林匹克公园一共耗资9亿8700万美元。

其他开支

有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前车之鉴,蒙特利尔奥组委动用16,000名警察负责比赛的保卫工作。从奥运村赶往比赛或是训练场馆,运动员必须是由全副武装的军人全程护送。对某些有可能引发危险的运动队,组委会除安排军车接送之外,甚至还动用了直升飞机从旁护驾。这样一来,仅仅用于安全保护的开销就不是一笔小数目,有消息称数额接近1亿美元。

德拉皮奥市长还下令花费巨额资金修建了奥林匹克赛车场。但是直到奥运会开幕,赛车场还未能如期竣工。无奈之下,自行车比赛只得在一个临时的场馆中进行。

30年偿还奥运债务

蒙特利尔奥运会最初的财政预算仅为1亿2004万美元,后来上升到3.1亿美元,最后一路飙升至15.96亿美元。举办赛事的运营支出为2.07亿美元,但是由于德拉皮奥领导下的组委会大肆挥霍多次引发了财政危机,最终给给蒙特利尔以及整个魁北克省留下了近10亿美元的债务。

为了还清这笔欠款,魁北克政府采取发行全民彩票,征收烟草税等手段进行筹资。政府对每包烟征收17分至19分不等的税,因此烟民做出了最大的贡献。此外,政府还加大对奥林匹克场馆的利用度,譬如在体育馆内召开世界博览会,举行棒球比赛,借此增加财政收入。这笔沉重的债务一直迫了魁北克省人民30多年,直到2006年6月30日,这笔欠款才最终还清。

政治阴影笼罩奥运会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首次遭遇了政治抵制。由于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一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缺席本届奥运会。

在坦桑尼亚总统的倡议下,非洲23个国家联合发动抵制活动,强烈要求国际奥委会封杀新西兰代表团。起因是新西兰橄榄球队远赴南非进行访问比赛,而南非素来奉行种族隔离政策。然而,国际奥委会以橄榄球不属于奥运比赛项目为由拒绝,因此进一步引发了抵制风波。与此同时,新西兰代表团给出的解释是负责这一活动的橄榄球联盟并不是正式的官方组织。此外,除了新西兰,当时还有25个国家也去到南非进行了访问和比赛。

事实上,发起抵制运动的非洲国家中有20个国家已经抵达了蒙特利尔,但是他们最后还是决定回国。肯尼亚在开幕式前几个小时才决定退出奥运会比赛。该国的外交部长James Osogo宣称:“肯尼亚政府和肯尼亚人民都坚信原则比奖牌更重要。”他还谴责国际奥委会的决定助长了南非种族势力的嚣张气焰。

抵制风波原本可以避免。非洲集团的领导人是奥德里亚和刚加,当时他们分别担任非洲体育最高理事会的主席和秘书长。这两位领导人曾经在打道回府之前坚持要求与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对话,希望避免抵制事件的发生。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奥委会干事莫尼克-贝尔流斯从中阻拦,双方并未能进行及时的协商。

处在风波中心的南非当然也继续被关闭在奥运会大门之外。自1964年开始,南非和罗德尼亚就因为推行种族歧视政策被排除在奥运会之外。

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象征伟大非洲的黑色环就从奥运五环旗上消失了。非洲国家的缺席给田径比赛带去了重大影响,譬如坦桑尼亚的Filbert Bayi是1500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而乌干达的John Akii-Bua是400米跨栏比赛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除此之外,台湾要求以中华民国的身份参加奥运会,但遭到加拿大的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的拒绝。

火炬入场别出心裁

两位分别具有英国,法国血统的15岁少年同时持火炬入场,象征着加拿大本土英法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和谐共存,这也是奥运史上第一次两人同持火炬入场。伊丽莎白女王宣布了奥运会的盛大开幕。

赛场上群英荟萃

本次奥运会,东德旋风席卷蒙特利尔。首先在泳池内东德运动健儿们同美国游泳代表队展开了破纪录大战。一共26个游泳比赛项目中有21项打破了世界纪录,其中一些项目的记录甚至在预赛,复赛,和决赛中被反复刷新。东德女队和美国男队分别上演夺金狂潮。男子12项新的世界纪录有11项归功于美国,剩下的一项属于英国。东德女队刷新了7项女子游泳比赛的世界纪录,另外的两项分别有苏联和美国选手创造。

除了游泳比赛,东德的运动员在田径场上也是全面开花。东德代表团派出了慕尼黑奥运会女子100米,200米双料冠军施特谢尔和埃克尔特,布莱迈尔为核心的参赛阵容,一举拿下女子200米,4×100米和4×400米的金牌。此外,东德女将还包揽了女子标枪,女子饼,女子跳远,女子跳高四枚金牌。

在赛艇比赛中,东德女队又将2\3的金牌和1\3的银牌收入囊中,实现了“人人有奖拿”的预定目标。与此同时,赛艇男队在经历短暂的低谷之后也拿下了4块金牌。

东德代表团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的异军突起极大震撼了世界但同时也激起了许多猜疑。奥运会之后还爆发了“兴奋剂”风波。有证据证明一些东德运动员服用了违禁药品,但是国际奥委会并未多加追查,最后不了了之。

体操场上也是精彩频出。来自罗马尼亚的14小将科马内奇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她不仅仅赢得了女子体操全能冠军,更重要的是她成为了第一位获得10分满分的体操运动员。她一人为罗马尼亚独得5块奖牌,其中包括3块金牌。

来自苏联的体操运动员安德里亚诺夫一人获得了7块奖牌(4金,2银,1铜),成为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奖牌数最多的运动员。

尽管如此,日本运动员Shun Fujimoto才是体操场上真正的强者,在进行自由体操比赛时,他不慎摔伤了腿。当时,日本正同苏联之间进行着激烈的团体冠军争夺战。忍着巨大的疼痛,Shun Fujimoto选择了继续上场比赛。当他从吊环上下来时,膝盖已经脱了臼。凭借着顽强拼搏的精神,日本队最终战胜对手。

然而,东道主似乎与赛场的精彩关联不大。加拿大金牌榜上一片空白,这也是奥运史上第一次主办国家经历如此窘境。

火炬

第一次非单人点燃火炬: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这届奥运会火炬点燃仪式风头至今无俩。它借助人造卫星,把转化为电子脉冲的圣火电离子传送到首都渥太华的激光装置上,点燃议会大厦火炬塔上的火炬后,再开始接力跑到蒙特利尔。这样的仪式完全取消了各国之间的接力跑,也使得国内接力的选手不需要太多讲究,结果两名15岁的男女田径选手(也是最年轻的火炬点燃者)最后共同点燃了圣火,当然,在男女选手选择上还是动了点筋,女选手来自法语区,男选手来自英语区,强调的还是民族和睦,国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