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 编辑
经脉名称之太阳
《素问·阴阳离合论》:“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为开。”太阳经因为其位于身体的最表层,感受外邪后也是最先发病的经脉,所以又有“太阳为开”之称。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也就是三阴三阳。阴阳由一而为三,是以阴阳气之多少为分类依据的。即《内经》所谓“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就三阳而言,太阳阳气较多,少阳阳气较少,故以太少分类命名;阳明阳气最多,因为“两阳合明,谓之阳明”,故以阳明命名。太阳之气,敷布体表,领域最广,阳气较多,故又称“巨阳”。
三部九候之太阳
语出《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如果哪部的脉出现独大、独小、独迟、独数,即表示该经的脏气有寒热虚实的变化。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就是两额太阳穴处的动脉。
经外奇穴之太阳
经外奇穴名,在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体表定位之太阳,即颞颥(部)
人体部位名。主要指鬓发上部。《针灸甲乙经》中颔厌穴在“颞颥上廉”;悬颅穴在其“中”;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其部分相当于整片颞骨的部位。
经脉名称之太阳
太阳的功能
太阳,包括手太阳小肠与足太阳膀胱。《伤寒论》的太阳病,主要论述的是足太阳膀胱所主的肤表病变。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主行人体之背,背部属阳为表。足太阳膀胱腑,与肾互为表里,《灵枢·本脏篇》曰:“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故膀胱秉承元阳之气,内主持气化而通利小便,外通过经络敷布于表,体现主一身之表气的特点,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太阳主外”。
太阳主外的功能,具体又表现在卫气(阳)和营血(阴)的协调上,而且取决于卫阳的盛衰。《灵枢·本脏篇》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尤其卫气的温分肉和司开合的功能,与太阳为病紧密相关。说明太阳营卫是人体维持肤表功能、防止外邪入侵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太阳主肤表,统营卫,为一身之藩蓠。
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太阳主外,少阴主里。太阳卫外而固护少阴,少阴藏精而支持太阳,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所以,太阳失固,就会导致病邪内传少阴,形成少阴病;少阴里虚,又会导致太阳虚馁,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三部九候之太阳
上部的天候,候头部病变。再根据七诊“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经外奇穴之太阳
定位:在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疾,面瘫,面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