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万特·佩博 编辑

瑞典生物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斯万特·佩博(瑞典语:Svante Pääbo),1955年4月20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与人文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哲学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克罗地亚科学与艺术院通讯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爱沙尼亚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生物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斯万特·佩博于1986年获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细胞生物学系博士学位;1986年—1990年分别在苏黎世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0年—1998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1997年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1998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1999年任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200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202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斯万特·佩博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人类学、进化遗传学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斯万特·佩博

外文名:Svante Pääbo(瑞典语)

国籍:瑞典

生地:瑞典斯德哥尔摩

出生日期:1955年4月20日

毕业院校:乌普萨拉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人物经历

编辑
1955年4月20日,斯万特·佩博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1975年—1976年,在瑞典国防军翻译学院学习。

1975年—1981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人文学院学习科学史、埃及古物学、俄语;期间在1977年—1980年,转入乌普萨拉大学医学院学习。

1979年—1980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细胞生物学系和美国新泽西纳罗氏分子生物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1981年—1986年,在乌普萨拉大学细胞生物学系进行全职博士生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6年—1987年,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87年—199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0年,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医学遗传学讲师。

1990年—1998年,任德国慕尼黑大学普通生物学教授。

1997年,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1998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1999年,任德国莱比锡大学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教授。

2000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2003年—2015年,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比较基因组客座教授。

200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7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百人”之一。

2008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名誉教授。

2016年,任英国伦敦自然史博物馆荣誉研究员。同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斯万特·佩博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斯万特·佩博建立了一门全新的科学学科——古遗传学,他开发了古DNA技术,成测得灭绝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在《科学》杂志发表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并分析了所有现代人类和已灭绝人种的基因差异。1997年,佩博和同事报告了对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的测序结果,这是科学家第一次从已经灭绝的人类身上提取到DNA并成功进行了测序。2008年底,佩博团队完成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数千年的共存期间进行了杂交,在具有欧洲或亚洲血统的现代人类中,大约1%~4%的基因组来自尼安德特人。

斯万特·帕博与尼安德特人的头骨斯万特·帕博与尼安德特人的头骨

斯万特·佩博还发现了一种以前不为人知的人种,命名为丹尼索瓦人。2008年,佩博团队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了一块4万年前的手指骨碎片,这块骨头含有保存得非常完好的DNA。2014年,佩博团队完成了对丹尼索瓦洞手指骨的基因测序,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类的所有已知基因组序列相比,丹尼索瓦洞手指骨的DNA序列是独一无二的,意味着这是一个新的人种。

斯万特·佩博开创性地解决了DNA污染的问题,他和同事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古DNA研究的超净室(clean room),并设计出超净室的工作规则,成为世界上大数古DNA研究实验室的标准配置。

学术论著

据2023年9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官网显示,斯万特·佩博发表学术论文357篇,出版专著1部,与他人合著25部。

学术著作

出版时间

著作名称

出版社

2014年

《NeandERThal man: In search of lost geNOmes(尼安德特人)》

Basic Books

学术论文(部分

Pääbo S. Molecular cloning of ancient Egyptian mummy DNA. Nature, 1985, 314(6012): 644-645.

Pääbo S, Wilson A 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veals cloning artefacts. Nature, 1988, 334(6181): 387-388.

Thomas R H, Schaffner W, Wilson A C, et al. DNA phylogeny of the extinct marsupial wolf. Nature, 1989, 340(6233): 465-467.

Schliewen U K, Tautz D, Pääbo S. Sympatric speciation suggested by monophyly of crater lake cichlids. Nature, 1994, 368(6472): 629-632.

Zischler H, Geisert H, von Haeseler A, et al. A nuclear'fossil'of the mitochondrial D-loop and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Nature, 1995, 378(6556): 489-492.

Pääbo S. Neolithic genetic engineering. Nature, 1999, 398(6724): 194-195.

Ingman M, Kaessmann H, Pääbo S, et al. Mitochondrial genome variation and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Nature, 2000, 408(6813): 708-713.

Enard W, Przeworski M, Fisher S E, et al. Molecular evolution of FOXP2, a gene involved in speech and lAnguage. Nature, 2002, 418(6900): 869-872.

Pääbo S. The mosaic that is our genome. Nature, 2003, 421(6921): 409-412.

Krause J, Dear P H, Pollack J L, et al. Multiplex amplification of the mammoth mitochondrial genome and the evolution of ElephantiDAe. Nature, 2006, 439(7077): 724-727.

Cheng Z, Ventura M, She X, et al. A genome-wide comparison of recent chimpanzee and human segmental duplications. Nature, 2005, 437(7055): 88-93.

Krause J, Orlando L, Serre D, et al. Neanderthals in central Asia and Siberia. Nature, 2007, 449(7164): 902-904.

Krause J, Fu Q, Good J M, et al.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DNA genome of an unknown hominin from southern Siberia. Nature, 2010, 464(7290): 894-897.

Reich D, Green R E, Kircher M, et al. Genetic history of an archaic hominin group from Denisova Cave in Siberia. Nature, 2010, 468(7327): 1053-1060.

Brawand D, Soumillon M, Necsulea A, et al. The evolution of gene expression levels in mammalian organs. Nature, 2011, 478(7369): 343-348.

Lazaridis I, Patterson N, Mittnik A, et al. Ancient human genomes suggest three ancestral populations for present-day Europeans. Nature, 2014, 513(7518): 409-413.

Fu Q, Li H, Moorjani P, et al. Genome sequence of a 45,000-year-old modern human from western Siberia. Nature, 2014, 514(7523): 445-449.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在乌普萨拉大学期间,斯万特·佩博于1979年—1980年间讲授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学,于1981年—1986年间讲授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于1980年—1986年间为埃及学学生讲授科学历史。1999年,斯万特·佩博在莱比锡大学讲授进化生物学。

指导学生

斯万特·佩博指导的学生包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古DNA中主任Hendrik Poinar、英国威康桑格研究所科学家Alex Cagan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84年—1986年

瑞典癌症协会奖学金

瑞典癌症协会

1986年

EMBO短期奖学金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1987年

FEBS奖学金

欧洲生化学会联合会

1987年—1989年

EMBO长期奖学金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1992年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

德国科学基金会

1994年

荣誉博士学位

瑞士苏黎世大学

1998年

欧洲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院

Max Delbrück奖章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

1999年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会士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学院院士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学院

Carus奖章

德国国家科学院

2000年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瑞典皇家科学院

Olof Rudbeck奖

乌普萨拉医学会

荣誉博士学位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

2002年

芬兰科学与人文院外籍院士

芬兰科学与人文院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德国国家科学院

2003年

莱比锡撒克逊科学与人文学院院士

莱比锡撒克逊科学与人文学院

Ernst Schering奖

Schering Stiftung

Leipzig科学奖

莱比锡撒克逊科学与人文学院

2004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

2005年

Virchow奖章

维尔茨堡大学

Louis Jeantet 医学奖

Louis-Jeantet基金会

2007年

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科学哲学研究院荣誉院士

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科学哲学研究院

全球最有影响力百人

时代周刊

2008年

荣誉博士学位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Gorjanovic-Kramberger奖章

克罗地亚人类学学会

三级Terra Mariana勋章

爱沙尼亚共和国

年度科学英雄

《新科学家》

2009年

Kistler奖

美国未来基金会

Great Cross of Merit with Star勋章

德国联邦政府

Darwin徽章

德国国家科学院

2010年

克罗地亚人类学学会荣誉会士

克罗地亚人类学学会

Theodor Bücher奖章

欧洲生化学会联合会

2011年

Newcomb-Cleveland奖

美国科学促进会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Biochemical Analysis奖

德国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学会

2012年

国王陛下勋章

瑞典国王

荣誉医学博士学位

罗林斯卡学院

克罗地亚科学与艺术院通讯院士

克罗地亚科学与艺术院

2013年

Gruber Genetics奖

彼得和帕特里夏·格鲁伯基金会

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瑞典皇家工程院

2014年

LeaRNIng Ladder奖

瑞典斯德哥尔摩

杰出研究员

伦研究所

2015年

Lomonosov金质奖章

俄罗斯科学院

荣誉博士学位

爱尔兰国立大学

生命科学突破奖

Rubenstein Communications Inc.

荣誉博士学位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与民族志研究所

2016年

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法国科学院

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

庆应义塾医学科学奖

庆应义塾大学

2017年

美国纽约科学院荣誉院士

美国纽约科学院

Dan David奖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Nomis杰出科学家奖

NOMIS基金会

2018年

Körber欧洲科学奖

Körber基金会

Nierenberg奖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

阿斯图里亚斯公主技术与科学研究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公主基金会

Nakasone奖

人类前沿科学计划

2019年

Wiley生物科学

Wiley基金会

荣誉博士学位

日本冲绳科学技大学

Darwin-Wallace奖章

伦敦林奈学会

爱沙尼亚科学院外籍院士

爱沙尼亚科学院

2020年

日本国际奖

日本科技财团

荣誉博士学位

美国耶鲁大学

2021年

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意大利国家科学院

Massry奖

Meira & Shaul G Massry基金会

2022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委员会

2023年

莱比锡市荣誉勋章

德国莱比锡市

参考资料: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职务

1990年—1993年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副主编

1991年—2004年

Genome Research编委

1991年—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编委

1991年—1995年

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人类基因多样性委员会成员

1992年—1993年

欧盟委员会““Human Capital andMobility”项目生命科学组成员

1993年—1996年

英国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古代生物分子计划小组成员

1995年—2002年

Biological Chemistry编委

1996年—2006年

BioTechniques编委

1996年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仪器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

1997年—2002年

Human Heredity编委

1997年—2000年

Ancient Biomolecules编委

2000年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顾问

2000年—2003年

Pyrosequencing AB科学顾问

2001年—2005年

莱比锡大学创新与技术转移基金会董事会成员

2004年—2006年

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科学顾问

2005年—2007年

瑞典乌普萨拉进化和基因组学中心科学顾问主席

2008年—

苏州冷泉港亚洲科学顾问

2014年—

瑞典科学生命实验室科学顾问

2016年—2020年

CELL编委

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编辑

家庭关系

斯万特·佩博的父亲是苏恩·伯格斯特龙(Sune Bergstrm),他曾因前列腺素和相关物质的发现获得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母亲是从爱沙尼亚流亡到瑞典的化学家凯琳·佩博(Karin Pbo),在苏恩已婚的情况下,两人产生婚外情并生下了佩博。之后,卡琳离开了实验室,终身未婚。虽然每周六苏恩都会抽空见见小佩博,尽到一个父亲的点滴责任,但他并没有公开这个私生子的身份。直到2004年苏恩去世前不久,苏恩的家人才知道了佩博的存在。

斯万特·佩博与琳达·魏吉兰特斯万特·佩博与琳达·魏吉兰特

斯万特·佩博的妻子是琳达·魏吉兰特(Linda Vigilant)。斯万特·佩博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艾伦·威尔森(Allan Wilson)实验室做博士后。与他一起做博士后的还有一位科学家,就是最早提出“线粒体夏娃”理论的马克·斯通金(Mark Stoneking)博士,他也是威尔森的得意门生之一。佩博和斯通金同时爱上了实验室的另一位女博士后——琳达·魏吉兰特(Linda Vigilant)。佩博在《尼安德特人》中写道,琳达每天骑摩托车来实验室,自己被琳达“男孩般的可爱相貌和智慧吸引”。佩博是公开的双性恋,当时还不敢肯定自己的性取向。在他犹豫的过程中,琳达就和斯通金结婚了,并搬去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还生了两个娃。但琳达后来向斯通金坦承,自己爱的是佩博。后来,佩博去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在莱比锡的演化人类学研究所担任所长,开始到处招募人才,斯通金也来这里工作了。就这样,佩博又见到了琳达。斯通金也找到了另外的真爱,和琳达友好分手,琳达就嫁给了佩博。

人物评价

编辑
斯万特·佩博对人类的知识贡献是巨大的。他最大的贡献是对古人类学、考古学研究,开启了革命性变革,仅用短短十几年,就让古DNA研究迎来了一个巅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评 )

斯万特·佩博的开创性研究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他的发现为探究是什么使我们成为独特的人类奠定了基础。(诺贝尔奖委员会评 )

上一篇 大村智

下一篇 诺贝尔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