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溃疡 编辑

外科病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下肢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发病,特别是慢性下肢溃疡更属于疑难病症,这种溃疡长期不能愈合、 或愈合后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 工作,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或需要“截肢”。 下肢溃疡属中医“脉痹”“脱疽”范畴。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医病名:下肢溃疡

就诊科室:外科

所属范畴:中医“脉痹”“脱疽”

下肢溃疡-疾病概述

编辑
早在《皇帝内经痈疽篇》即有:“发手足趾名曰脱疽,

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

不则死矣”的记载。至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

将之更名为“脱疽”。

在所有的下肢溃疡中,静脉性疾病导致的溃疡所占比例为90%以上,其余不足10%者为动脉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阻塞以及神经性疾病、新陈代谢失调、血液系统紊乱和脂膜炎所致。可见,下肢溃疡主要由周围血管疾病所致,它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类:一为瘀血性溃疡,即静脉性溃疡,主因下肢静脉血液瘀积而致;一为缺血性溃疡,也可称为动脉性溃疡,主因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所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导致的溃疡也归于此类。以上两类溃疡也可相互夹杂、同时并见。

瘀血性溃疡多为静脉性疾病所致,主要包括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浅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等。这种溃疡多发生小腿下1/3的内侧或外侧,以内侧较为多见,且多伴有周围组织肿胀、色素沉着等。局部初起常先痒后痛,色红,糜烂,迅速转为溃疡。溃疡大小不等,呈发白或暗红色,表面或附有黄色脓苔,脓秽臭难闻。病久溃疡边缘变厚高起,四周皮色黯黑,漫肿或伴有湿疹。收口后易反复发作。

有些长年不愈的溃疡可出现“癌变”。此类溃疡形成的机理,目前认为是下肢静脉瓣膜损害后均出现下肢静脉高,继而使皮下毛细血管周围的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和其它营养物质的弥散屏障,这是静脉性溃疡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血液纤溶活性降低也使得清除纤维蛋白的能减退,在二者共同作用下,皮肤营养状况不断恶化,最终形成溃疡。也把这种溃疡称为静脉瘀滞性溃疡。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植皮术、溃疡周围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切除术以及深静脉瓣膜重建术等。

下肢溃疡-疾病原因

编辑
溃疡切除植皮术需在控制湿疹、感染并发症后才能施行,但手术损伤大,有植皮不易成活之弊,且早期溃疡不宜手术,而晚期的顽固性溃疡,小腿几乎全呈褐紫色,下1/2全部发硬、肿胀,皮薄光亮,溃疡肉芽灰白,疮底白滑,周边硬痂较厚,也不适宜手术。目前除了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仍采用高位结扎和去除曲张静脉的方法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外,针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设计的旨在矫正深静脉倒流的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术,无论是管壁外的还是管腔内的成形术和代瓣术,都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缺点,其远期效果值得进一步考察。

缺血性溃疡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所致的溃疡。此类溃疡多发生在趾端,在出现溃疡前的最早症状间歇性跛行,这却偏偏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患者不能及时诊治,往往是待病情发展到在休息时也出现难以缓解的疼痛(静息痛)后才到医院就诊,此时肢体缺血更为明显,很容易发展为足趾坏疽、破溃。一旦出现破溃则疼痛更加剧烈,患者常常是彻夜不眠,抱膝而坐。这种溃疡是由于供血严重不足,使得肢端缺血、坏死所致,所以“截肢率”很高。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缺血状况。

下肢溃疡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是1924年由Buerger提出的。其病理表现为非化脓性全动脉炎或全静脉炎。并伴有受累血管的血栓形成。以下肢中小动脉及肢体浅表静脉炎多见,呈节段性分布,周期性发作,最终因严重的肢体缺血,营养障碍而发生肢体坏疽。

下肢溃疡-中医辨证

编辑
寒湿型:间歇性跛行,或患肢麻木、疼痛,得温则减轻,遇寒则加重,患足皮肤苍白,触之冰凉。若寒甚则疼痛剧烈,舌质淡而青,苔薄白,脉紧。若湿甚则患肢沉重而痛,疲乏,食欲不佳,舌苔厚腻,脉濡缓。

风痰郁阻型:患肢酸痛,麻木,皮肤潮红,触之不温,肢端可见溃疡坏疽。伴胸闷,恶,食欲不佳,舌质胖,苔滑腻,脉弦滑。

血瘀型:患肢持续性剧烈疼痛,休息得温痛不减,患趾(指)紫红或暗红,皮肤变薄粗糙干裂,触之冰凉,肢端可见干性坏疽或溃疡。伴面色晦暗,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热毒型:患肢灼热疼痛,暗红肿胀,触之灼热。肢端溃烂坏死,脓液黄而粘,气味恶臭,舌暗红,苔黄腻或黄燥。热毒内陷脏腑时伴恶寒发热口干渴,烦闷。

气虚血瘀型:患肢疼痛,紫暗,皮薄干裂,肌肉萎缩,触之不温。肢端溃烂、坏疽,久不愈合,脓液清稀。伴有消瘦乏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淡紫,苔薄,脉涩无力。

阳虚型:患肢疼痛,冰凉,得温稍舒,触之冰凉。肢端暗黑,溃疡坏疽,久不愈合。伴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口淡不思饮食,面色暗淡,舌质淡或淡紫,少苔,脉沉细无力。

虚湿困痰阻型:患肢沉重疼痛,肌肉萎缩或肿胀。肢端可有溃疡,久不愈合。伴疲乏懒言,恶心,不思饮食,或见头昏,舌质淡,苔白滑或腻。

阴血两虚型:患肢疼痛,干瘦,肢端暗红,可见溃疡坏疽,久不愈合。伴头晕失眠五心烦热盗汗,舌尖暗红,脉细数

下肢溃疡-临床表现

编辑
多发于小腿下三分之一胫前或内侧及内踝上方,亦可发生于上肢前臂处,疮面肉芽陈旧边缘高起,不断产生黄色分泌物或夹有淡红血液的脓液,病情时日一长则周围皮肤呈紫褐色,有的还伴有慢性湿疹,每至午后患肢肿胀,

下肢溃疡 在临床上可分为三期:

第Ⅰ期(局部缺血期):

病变肢体未端发凉,怕冷、麻木、轻度疼痛。患者行走一定距离足底或小腿肌肉酸胀、疼痛,被迫停止行走,休息3-5分钟疼痛缓解后即可行走,步行同等距离又发生疼痛,趾(指)部皮色苍白,皮肤温度低。未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第Ⅱ期(营养障碍期):

第Ⅲ期症状表现第Ⅲ期症状表现

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等,第Ⅰ期症状加重,有静止痛,夜间疼痛剧烈,抱足而坐,终夜难眠。足部皮肤营养障碍表皮色苍白,潮红、紫红或青紫,足汗减少或无汗出,皮肤干燥脱屑,萎缩,弹性降低,汗毛脱落,稀疏,常有小腿肌肉萎缩。第Ⅲ期(坏疽期):

由于病变肢体严重缺血,肢端发生溃疡或坏疽,常从足趾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坏疽呈干性或湿性,大多数局限在足趾或足部,也可累及足踝部或小腿,单独足背或足跟发生溃烂坏疽合并感染,肢体溃烂,可有恶臭,出现疼痛或不痛,久治不愈。

下肢溃疡--诊断要点

编辑
(1)有外伤及细菌感染病史。

(2)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有脓性分泌物。伴有肿胀、疼痛。

(3)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

下肢溃疡-禁忌食品

编辑
(1)忌辛辣之物如辣椒、辣酱、辣油、川椒、咖喱、韭菜、蒜苗、芥末等辛辣之物,有促进血液循环,助长体内湿热的作用,食用后会使火上浇油,使炎症扩散。

(2)忌酒类可使溃疡面扩大,细菌感染扩散。

(3)忌助火之品如羊肉鹿肉大蒜等,使溃疡不易愈合。

(4)忌海腥海鲜之发物溃疡初起,不宜食用。

(5)忌油炸、烧烤、高脂肪食物,可加重病情。

下肢慢性溃疡的护理

编辑
下肢慢性溃疡是血管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90%以上是静脉疾病引起。不到10%由于动脉疾病引起。俗话说:治病需要三分治、七分养,治病的护理非常重要。

1、 精神护理 下肢慢性溃疡的患者由于有溃烂,病程较长,疼痛、不美观,甚至不能参加工作,经济花费较大,往往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内经》指出:“怒伤”“喜伤心”“思伤脾”“悲伤”“恐伤”,这些情志的变化,主要是影响内脏的气机,使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可以使疾病加重。因此,下肢慢性溃疡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的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疾病才会很快的好起来。

2、 饮食护理 饮食一般要注意避免辛辣食品等,多进食富有营养及容易消化的清淡食品。

3、 患部护理 <BR> 1)保持患部清洁 <BR> 2)减少活动避免患处渗出<BR> 3)根据医生的要求及时换药,换药必须要用无菌器械进行,另外要避免交叉感染 <BR> 4)静脉性溃疡要注意抬高患肢. <BR> 4、整体护理 要注意个人的整体卫生,包括勤换衣物,床单被罩,这样会使心情变得愉悦。及时就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静脉性溃疡应积极治疗引起溃疡的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等、动脉性溃疡根据情况改善肢体供血,促进伤口愈合糖尿病足一定要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