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代遗传 编辑
隔代遗传,是指有遗传病的人,子代没有患病,但孙代或其下一代患病的现象。隔代遗传是由于基因重组导致生物体的某一性状在间隔若干代后又重新出现的一种遗传方式。这种遗传病(如隐性遗传病等)并不是每一代都出现患者,可能相隔两代或三代才出现患者。隔代遗传是遗传、表观遗传及数量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当显性基因存在的情况下,显性基因起作用,隐性基因不起作用。而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存在的情况下,才起作用。
例如:假设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
则:第一代父亲表现某性状,则基因型为aa。母亲基因型可为AA或Aa。
第二代(子代),儿子基因型可能为Aa,此时不表现隐性基因a所决定的形状。其配偶基因型为Aa或aa。
第三代(孙代),孙子基因型则又有可能为aa,此时,又表现出第一代即其爷爷所具备的性状。
但是,生物的遗传性状是极其复杂的问题,不仅仅只与遗传学、数量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相关,和其他学科及环境因素都有直接和间接关系,因此,经典的遗传学解释只能大致阐明原理,而不能全面透彻地解释这种遗传现象。
1、伴性遗传病是从外祖父传给外孙,跳过母亲这一代,有明显的隔代遗传现象;
2、患者均为男性,因此有“传男不传女”的现象。
因为伴性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并且都是通过女性传递的。女性虽不发病,但却是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并将这种病传递给其子代中的男性。
比如甲型血友病,它的发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第八凝血因子突变所致,是一种典型的隐性遗传病,其发病者均为男性。由于父亲遗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只是Y,传给女儿的则是唯一的一个带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所以患血友病的男人,他的儿子完全正常,女儿虽然表型正常,但全部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她们结婚所生男孩约有一半将患有外公所患的遗传病。由此可见,伴性隐性遗传病虽有隔代现象,但致病基因都是通过患者女儿传递下去的。
但是隔代遗传并不是只出现在伴性遗传中,其他遗传也可出现,比如常染色体遗传,由于显隐性关系的缘故,也可出现隔代遗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诺丁汉市女孩凯莉·霍吉森接受剖腹产手术,生下一黑一白的一对双胞胎女婴。凯莉和17岁男友雷米·霍德都是混血儿,他们各自的母亲都是白人,而他们的父亲则都是黑人。专家称,混血儿父母生下“黑白双胞胎”的概率仅有100万分之一。这是典型的隔代遗传的结果 。
“一黑一白”双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