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社会 编辑

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剥削阶级社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剥削阶级社会。资本主义(capitalism)是资本归个人私有和雇佣关系。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赚取生产要素创造的利润。以资本家拥有资本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封建社会是地主租块土地给农民,让他们播种,之后农民按时交税。但农民个人有土地对他们不利,于是出现了资本主义,仅是农业工人到农业资本家的农场干活,之后拿工资离开,并不拥有土地,他们之间成为雇佣关系。不过这一时期除了农业又有工业和很其它的产业,因此如今他们不仅仅雇佣农民。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资本主义社会

外文名:Capitalist society

资本家表现: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特点: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

属性:社会形态

基本特征

编辑
①商品生产发展到最高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决定性的形式。

②资本占有生产资料。

③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以对象化、主体间性为核科学理性成为人类思想基石,导致人类文化史上的世俗化的来临。伴随科学理性而起的批判精神,对传统文化予以祛魅,解构凡圣二元结构,形而上学与宗教神秘思想被边缘化。

④与现代化社会形态的统治形式相适应,近代以前的各种上层建筑被适应人类文明发展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产生了人类文明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和思想体系,形成包括现代社会和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

产生发展

编辑

人民民主革命

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观念同旧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是相矛盾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经济、政治不断壮大,为各国的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人民民主革命,变革了旧制度,从而为近代民主社会取代旧的专制社会扫清了道路。

工业革命

资本社会制度是经过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以后最终确立的。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外领土的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了许多倍,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厂手工业的转化。工厂手工业由于在工场内部实行劳动分工,比经济发展实行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8世纪,在英国等先进的市场国家里,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越来越同工厂手工业的狭隘的技术基础发生矛盾。企业家们为了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要求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诞生的机器大工业,标志着工厂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建立。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阶层成为近代社会基本的阶级结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近代生产关系扩展到一切生产部门,同时也使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近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国家具有共同的规律并带来类似的后果,但是各个国家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生产关系产生

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强制地使劳动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而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全部过程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剥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历史在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不同的阶段。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近代化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有钱人对劳动者的剥削的消除,即由剥削变成社会平等。资本积累还包括对外国地的侵夺,以及其他利用国家权力的暴力手段。

基本矛盾

编辑

简介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把从前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化的,即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本身也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一系列的社会行动,产品从个人的产品变成社会的产品。但是,这些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却不是归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者所共有,而是归资本家所有。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产生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矛盾表现

这个基本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的发现证明,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大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支付的价值,两者的差额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在资本的竞争中,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不仅产业资本家,而且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都参加了剩余价值的瓜分。在资本主义社会,地租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是整个资本家阶级发财致富的源泉,是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获取剩余价值或追求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资本家进行生产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唯一目的和动机。一切提高生产力的手段,同时都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即缩短再生产工人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的手段。机器的改进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受到排挤,形成一支产业后备军。这支后备军是工人阶级对资本家进行斗争的绊脚石,是资本家把工资抑制在合乎其需要的低平上的调节器。机器的改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本来是增加社会财富、缩短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却变成了提高劳动强度、增加失业人口、使无产阶级陷于贫困的手段。

发展阶段

编辑
两极世界理论分阶段地回顾了外部力与资本主义内部社会形态变革的过程,将资本主义分为土地侵占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土地贡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原料市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三个发展阶段。英国崛起到19世纪中叶是土地侵占殖民阶段,殖民体系的社会形态是类似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的以侵占土地为目的的奴隶制;19世纪中叶到二战结束是土地贡税殖民阶段,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期是土地贡税殖民的第一环节,19世纪末期到二战结束是土地贡税殖民的第二环节,殖民体系的社会形态是类似于封建社会时期的以获取基于一定土地上生存的人民上缴的贡税为目的的农奴制;二战后到21世纪上半叶是原料市场殖民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原料市场殖民阶段的第一环节,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上半叶是原料市场殖民阶段的第二环节,殖民体系的社会形态是以获取基于国际不平等分工的原料和市场为目的的经济殖民形态。

发展趋势

编辑

历史必然性

在现代,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已经使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以及对政治、精神的统治,成为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严重障碍。生产资料从资本主义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是生产力不断地加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实现社会主义,为消除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人为障碍、消除资本主义对生产和产品的明显浪费和破坏创造了前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不仅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和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经济条件已经具备。无产阶级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它是最具有革命性、组织性的阶级。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武装,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它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革命和其他一些国家革命的胜利,更使社会主义的实现在地球的大片土地上成为现实。

历史产物

社会和资本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社会制度

编辑
社会和资本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三大思想运动,孕育西方国家的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就在同一历史时期的1516年,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写下了《乌托邦》一书。他以生动的文学笔调,揭露社会的罪恶,描绘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一种理想社会,从此开启了人们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美好社会的先河。在人类思想史上,这被看作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开端。

随后,人类的价值观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中得到完善。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宣言》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它较为完整地表述了人类的普遍价值观的核心: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等。这种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思想,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潮流,并且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登上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舞台。社会进步的价值观也同时得到发展。继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出现之后,通过分析资本制度的实质与人类价值观的矛盾,由德国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表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此摆脱空想,走出乌托邦荒原,成为令人信服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有力地指导并推动劳动者的解放地运动。

发生发展历史

两种价值观和两种社会制度发生、发展的历史清楚表明:

第一,资本和社会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几乎同时产生,又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社会与资本对立,集中体现在生产关系上:一个要消灭私有制,一个要维护私有制。

第三,社会是对资本的扬弃。它反对剥削,但继承人类一切美好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权、平等。

第四,当代社会可以从资本与社会的矛盾运动中找到存在的意义:在民主国家里,人民群众占据社会的统治地位,而在社会国家里,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第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社会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条件下,资本表现出存在的合理性;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条件下,社会也表现出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理想的价值。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日益显现出比较优势,现代资本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得不借鉴和吸收社会的营养。社会同资本总是在相互比较中存在、在对立统一中发展。而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总要取代落后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共存人类社会

所以,社会和资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共存于人类社会。它们之间既对抗又传承。在当代世界,社会和资本之间的矛盾运动虽然错综复杂,但两者的共存展现实主导地位。它们的存在都是现实的,都有其合理因素。不论是民主国家,还是社会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程度,贫富差别是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社会取代资本、完全战胜资本在一定时间内还不可能上升到现实主导地位。

上一篇 印刷术

下一篇 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