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 编辑

波兰前总统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波兰政治人物。他1952年6月出生于波兰南部西里西亚省,1989年步入政坛。1991年,科莫罗夫斯基历任各届议会议员。他于2000年至2001年任波兰国防部长,2005年10月至2007年11月任波兰众议院副议长,2007年11月5日起任波兰众议院议长。2010年4月10日,因总统钦斯基在空难中去世,科莫罗夫斯基根据波兰宪法代行波兰总统职权。7月4日,他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当选波兰总统。8月6日,科莫罗夫斯基在波兰议会大厦举行的国民大会(众参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誓就职。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

外文名:Bronislaw Komorowski

国籍:波兰

出生日期:1952年6月4日

毕业院校:华沙大学

生地:波兰西里西亚省奥博尔尼基市

党派:波兰公民纲领党

性别:男

个人履历

编辑

科莫罗夫斯基科莫罗夫斯基

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Bronislaw Komorowski),波兰前总统。

1952年6月4日出生于西里西亚省奥博尔尼基市。

1977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

1977年11月因参加公民和人权保护运动被捕入狱数月。

1977年至1980年在一名为“广泛言论”的小报社任记者。

1980年至1981年在“团结工会”玛佐夫舍省地区社会调查中工作。他在波兰实行军管期间再次被捕,1982年出狱,担任中学教师。

1989年步入政坛,先后以“民主联盟”和“自由联盟”党派的身份竞选议会议员。

1989年至1990年任部长会议办公厅主任。

1991年当选为波兰共和国第一届众议员(民主联盟党),众议院国防委员会委员。后历任第二、三届众议员(团结选举运动),并一直在国防委员会工作。

1990年至1993年任国防部副部长。

1997年至1998年任人民保守党秘书长。

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任众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

2001年3至11月任人民保守党副主席。

2000年6月至2001年10月任政府国防部长。

2001年9月当选为第四届众议员(公民纲领党议员团),众议院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外交委员会成员。

2005年9月当选为第五届众议员,并任副议长。

2010年3月27日,他被选为公民纲领党的总统候选人,将在2010年10月参加总统选举。

2010年4月10日,因总统卡钦斯基在空难中去世,科莫罗夫斯基根据波兰宪法代行波兰总统职权。

2010年7月4日,在总统选举中,当选波兰总统。

家庭情况

编辑
科莫罗夫斯基在奥博尔尼基·希兰斯凯出生。科莫罗夫斯基是伯爵齐格蒙特·莱昂·科莫罗夫斯基与娅德维加·科莫诺夫斯卡(原属沙尔科夫斯基家族)之子。他的家族来自立陶宛北部的奥克什泰蒂亚地区,世代统治波兰的日维茨奇兹纳达200年。他是比利时王储之妻与布拉班特女大公玛蒂尔德的直系亲属,因为玛蒂尔德的母亲女伯爵安娜·德于德凯姆·德阿科兹出身于科莫罗夫斯基家族。

1977年,科莫罗夫斯基与安娜·德姆博夫斯卡结婚,共育有5名子女:索菲亚·亚山德拉、塔德乌什·扬、玛利亚·安娜、皮奥特尔·齐格蒙特和埃尔日别塔·娅德维加。

青年时代

编辑
科莫罗夫斯基在1957年至1959年间居住在奥特沃茨克附近的尤泽富夫。在1959年至1966年,他在普鲁什库夫的小学就读。1966年他迁至华沙,并从齐普里安·卡米尔·诺维德第二十四高级中学毕业。

年以来,科莫罗夫斯基一直与童军运动有关系。他是普鲁什库夫第75马佐夫舍童军队队员。在学生时代,他是莫科图夫第208WDHiZ“雨伞营”的童军指导。在童军里,他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

1977年,科莫罗夫斯基在华沙大学历史系完成学业。

早年政治活动

编辑

科莫罗夫斯基科莫罗夫斯基

在波兰人民共和国时期,他是支持民主的异议人士与地下出版者,并与安东尼·马切列维奇联合出版月刊Glos。1980年,他因在1979年11月11日组织游行示威活动与保卫人权运动活跃分子一起被判处有期徒刑1个月(主持判决的法官是安德热·克雷热)。在1980至1981年间,他在团结工会社会调查中心工作。1981年9月27日,作为签署人之一,他签署了独立机构社团成立宣言。在波兰处在戒严状态时,他被捕了。自1981年至1989年,他在涅波卡拉努夫低级神学院授课。

第三共和国时期

编辑

科莫罗夫斯基科莫罗夫斯基

自1989年至1990年,他担任部长亚历山大·霍尔的办公室主任,担任塔德乌什·马佐维茨基、扬·克雷什托夫·别莱茨基和汉娜·苏霍茨卡政府的副国防部长。在1990年早期,他加入了民主联盟和自由联盟沃尔诺希齐联盟。在1993年至1995年间,他是这些党派的总秘书。

作为民主联盟候选人,他在1991年和1993年被选为议员。在1997年第二届下议院时,他与一群由扬·洛基塔带领的华沙大学政治活跃分子成立保守党团。同年,保守党团加入了新成立的保守党,该党后来加入了团结选举运动。1997年,科莫罗夫斯基被选为团结选举运动的候选人。1997年至2000年间,他主持了议会国防委员会,并在2000年至2001年间担任耶日·布泽克政府的国防部长。2001年,还是团结选举运动少数派政府的部长的科莫罗夫斯基带领一些来自原保守党的人转为公民纲领党党员。他以公民纲领党候选人的身份参与第4届下议院选举,这时他是华沙选区的候选人。在新一届下议院开始后,科莫罗夫斯基退出保守党。自2001年起,他成为了公民纲领党委员会成员。在第4届下议院中,他成了议会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与议会外交委员会成员。

科莫罗夫斯基在华沙外的一个选区被选为第5届下议院的议员。2005年10月26日,他参选下议院副议长。398名议员赞成他候选为副议长。他的党派早先推荐他参选议长。但是他的参选资格因为违反先例,遭到支持马雷克·尤雷克的法律与公正党的反对。 这给公民纲领党—法律与公正党联盟带来不利影响,让这两党的联盟进一步被人商榷。

在马雷克·尤雷克辞去下议院议长的职务后,在2007年4月25日,公民纲领党宣布科莫罗夫斯基参选议长职位。4月27日,瑟姆否决了他的提名,法律与公正党的卢德维克·多恩成为新议长。189名议员支持科莫罗夫斯基。科莫罗夫斯基成为副议长。

在2007年波兰下议院选举中,科莫罗夫斯基第一次成为公民纲领党在华沙选区的候选人,他得到了139320张选票。

当选议长

编辑

科莫罗夫斯基科莫罗夫斯基

2007年10月21日,波兰提前举行议会选举,最大在野党公民纲领党以较大优势战胜执政的法律与公正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2007年11月5日,波兰新一届众议院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众议院原副议长、公民纲领党议员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为本届众议院议长。按照众议院选举规则,选举议长需出席会议议员半数以上票支持。波兰众议院由460位议员组成,科莫罗夫斯基获得了292票。

代行总统职权

编辑

科莫罗夫斯基科莫罗夫斯基

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专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失事,机上96人全部遇难。当天众议长科莫罗夫斯基从波兰北方城市格但斯克紧急赶回首都华沙。根据波兰宪法,科莫罗夫斯基将暂时履行总统职权。

波兰宪法规定,在职总统去世后,代总统有14天时间择定新的总统大选的日期,并且,在决定公布之后的60天之内,波兰必须进行新的总统选举。

2010年4月21日,代行总统职权的波兰众议长科莫罗夫斯基宣布,波兰将于2010年6月20日举行总统选举。但因当时中国正在举国哀悼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因此这个消息延迟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当年4月22日才发布。

当选波兰总统

编辑

科莫罗夫斯基(右)向支持者致意科莫罗夫斯基(右)向支持者致意

2010年6月20日,波兰举行总统选举首轮投票,共有10位候选人参加角逐。其中,科莫罗夫斯基的得票率为41.54%,卡钦斯基的得票率为36.46%。波兰选举法规定,首轮投票如果没有候选人得票过半数,得票数前两名的候选人将在两周后进入第二轮角逐。第二轮得票多者当选波兰总统。

2010年7月4日,波兰举行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次日波兰国家选举委员会公布了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的正式计票结果,波兰代总统、众议院议长、执政党公民纲领党候选人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在第二轮投票中获胜,当选波兰总统。最终计票结果显示,科莫罗夫斯基的得票率为53.01%,波兰已故总统莱赫·卡钦斯基的孪生哥哥、反对党法律与公正党候选人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的得票率为46.99%。全国总投票率为55.31%。

2010年7月6日,在波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胜的波兰当选总统科莫罗夫斯基在华沙王宫正式接受了国家选举委员会颁发的授权书。据波通社报道,科莫罗夫斯基在授权仪式上表示,他将离开曾经工作过的公民纲领党,并将向议会提出辞去众议院议长职务的请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政治环境中,去理解、感受自己的任务,开始担负起领导国家的责任。

宣誓就职

编辑
2010年8月6日,波兰当选总统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在波兰议会大厦举行的国民大会(众参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誓就职。

当地时间上午10时,在波兰众议院议长格热戈日·谢蒂纳的主持下,科莫罗夫斯基宣誓就职,随后发表了讲话。他说,将尽一切努力实现波兰人的期待和愿望。

他说,经过20年的民主改革和发展,波兰成为一个独立民主的国家,受到世界的尊重。他表示将继续完成波兰的民主建设,努力寻求总统、总理和议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促成各党派之间的合作。

在谈到国内政策时,科莫罗夫斯基说,他有责任创造条件让每一个波兰公民都有机会受教育,使他们有生活和健康保障,使波兰的每个地方,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偏远的乡村,都能得到物质精神上的发展。

在谈到波兰对外政策时,科莫罗夫斯基说,波兰要在欧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加强欧盟内部合作,使欧盟对外能用一个声音说话。关于波兰在阿富汗驻军,科莫罗夫斯基说,作为北约国家,波兰有责任向阿富汗派出军队,但这个责任应有期限。

走进中国

编辑
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2011年12月18日起对中国进行为期了5天的国事访问,这是继1997年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访华后,波兰国家元首时隔14年来的又一次访华。

北京之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副总理克强在北京分别会见了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吴邦国在会见科莫罗夫斯基时说,波兰是中东欧地区有影响的国家,也是中国在欧盟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重视发展同波兰的关系。总统阁下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将中波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为进一步发展各领域合作指明了方向。中方愿与波方一道,共同努力,以此访为新的起点,深化政治互信,继续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全面加强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中波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吴邦国在简要介绍中国人大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情况后指出,议会交往是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波关系的深入发展离不开双方议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中国全国人大与波兰众议院、参议院有着友好往来传统,双方在立法、监督、依法治国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为促进各自工作、服务国内建设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双方在已有基础上,继续保持、不断加强各层次各领域友好往来,为中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科莫罗夫斯基表示,波中传统友谊深厚,波兰人民十分钦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波中都处在发展的重要阶段,应抓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带来的新机遇,全面推进各领域互利合作,造福两国人民。波兰愿深化波中议会交往,加强相互交流和学习借鉴,使其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推动力

温家宝在会见科莫罗夫斯基时表示,长期以来,中波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新形势下,双方要以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开展全方位合作,在更高平上维护和促进共同利益。

温家宝表示,波兰拥有较强的经济、科技实力和区位优势,中波的发展战略有不少共同之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要加强经济、科技合作。两国政府部门和企业要抓住机遇,密切沟通联系,通过双边、多边方式,扩大贸易规模,促进相互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深化财政金融合作,密切人文交流。

科莫罗夫斯基表示,波中两国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双方合作面临新机遇。波方愿与中方加强高层交往和各级别人员往来,全面深化贸易、投资、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使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更多造福两国人民。

李克强在会见科莫罗夫斯基时说,中波关系发展良好,高层互访频繁,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深化。胡锦涛主席与总统阁下共同签署联合声明,确立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为新时期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双方应进一步拓展合作,将两国关系做深做实。

李克强表示,波兰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方愿同波方一道营造更为开放、便利的环境,推动双方企业开展农业、高技术、能源资源、人文等方面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平衡发展,推动相互投资,并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中波不仅能成为平等互信的朋友,也能成为互利共赢的伙伴。

科莫罗夫斯基说,深化波中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希望进一步密切双方贸易与投资合作,波兰也愿为促进欧中关系发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上海之行

2011年12月18日,波兰共和国新当选总统科莫罗夫斯基抵达上海,开始对中国进行长达5天的国事访问。2011年12月19日上午,上海市市长韩正在市政府贵宾厅会见了科莫罗夫斯基。“波兰与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打下了合作基础,更有理由寻找和拓展新的领域,将合作全方位推向前进。与中国发生的积极变化一样,波兰已经是一个‘新波兰’。” 这是波兰总统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访问上海的核心内容,也是其选择上海开始此次中国之行的重要原因。

国内活动

2017年3月29日,孔孟基金会(Confucius Mencius FounDAtion)在深圳举办了“开放的中国,多元的世界”国际文化论坛,弘扬中国文化,传播孔孟声音,为中外文化交流开启一扇窗口。中华演讲局特别邀请科莫罗夫斯基作为嘉宾出席论坛。

他提出,如今,全球化议题饱受争议,有人认为通过竞争与合作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也有人觉得全球化容易导致文化帝国主义,对各民族的身份认同造成威胁。他认为,解决这一矛盾要靠文化。“文化可以提高社区凝聚力,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东西文化交流更可以增进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了解。因此,我们要尊重各国差异和多样性,让贸易投资与文化交流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