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易斯·蒙巴顿 编辑
路易斯·蒙巴顿(英文:Louis Mountbatten,1900年6月25日-1979年8月27日),原名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顿,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英文:1st Earl Mountbatten of Burma),英属印度末任总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英国海军元帅。1913年参军,曾任威尔士亲王副官。1927至1933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1942年任盟军联合作战司令,指挥英国海军袭击驻法国和挪威港口的德国海军。1943年起任东南亚战区盟军总司令,协调史迪威、斯利姆、温盖特的行动。1947年任印度总督,提出“蒙巴顿方案”,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1952至1954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地中海舰队总司令。1955年任英国海军参谋长。1956年晋升元帅。1959年任国防参谋长和参谋长委员会主席。1965年退役。1979年,遭爱尔兰共和军刺杀身亡,终年79岁。蒙巴顿以长于协调著称,但也被一些观点指责为虚荣,是英国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中文名: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顿
外文名:Louis Francis AlbERT ViCTor Nicholas Mountbatten
别名:蒙巴顿伯爵
国籍:英国
出生日期:1900年6月25日
逝世日期:1979年8月27日
毕业院校:奥斯本皇家海军学校、朴次茅斯通信学校、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
主要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东南亚盟军总司令提出“蒙巴顿方案”
出生地:英国-伯克郡-温莎
信仰:圣公宗
早年生涯
1900年6月25日,蒙巴顿生于英国伯克郡温莎堡的弗罗格莫尔宫,是王室亲属,曾祖母是维多利亚女王。受洗时,维多利亚女王给他取名叫巴滕贝格的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Louis Francis Albert Victor Nicholas of Battenberg)。 父亲巴登堡亲王路易·蒙巴顿,原出身于德国王室,早年放弃德国国籍,在英国皇家海军中服务,1912年任海军参谋长。
1913年,13岁的蒙巴顿进入怀特岛的奥斯本海军学校,成为少年军校生。
1914年底,转入达特茅斯海军学院。
1916年7月,以80人里名列第一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巡洋舰队旗舰、贝蒂海军上将的狮号战列巡洋舰服役。
1917年,路易斯·蒙巴顿随其父亲路易·蒙巴顿将姓氏由巴滕贝格更改为蒙巴顿,并放弃了黑森亲王的身份及殿下头衔。
1918年年初,蒙巴顿被调到K-6号潜艇上服役,但是只待了两个月就又被调到P-31号巡逻艇上担任少尉,在英吉利海峡进行反潜警戒,并护送到法国的运兵船队。
1919年1月15日,蒙巴顿被提升为海军中尉,并于10月从海军中暂时退役,前往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国际政治。
1920年3月,蒙巴顿奉令重返海军,前往声望号战列巡洋舰报到,然后随同威尔士亲王、约克公爵和格洛斯特公爵访问澳大利亚。
早年的蒙巴顿
1921年,蒙巴顿被提升为海军上尉,又随威尔士亲王乘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出海8个月,访问了印度、马来亚、香港和日本1922年7月18日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同一位犹太富商的外孙女埃德温娜·辛西娅·安妮特·阿什利结婚。
1923年1月,蒙巴顿前往地中海舰队的复仇号战列舰报到,并前往土耳其沿海监视希土战争的进程。
1924年蒙巴顿前往朴次茅斯皇家海军通讯学校学习远程联络方面的课程。此后两年中,他又在格林尼治的皇家海军学院读完了高级电子学理论,然后在百人队长号战列舰上服役半年。
1927年1月,调到地中海舰队,担任舰队司令的助理无线电通讯官,并被提升为海军少校。
1931年8月,蒙巴顿就任地中海舰队无线电联络官,并在12月被提升为海军中校。
1934年,蒙巴顿就任新建的“大胆”号驱逐舰(HMS DAring)舰长,一年后转任一战时建造的老驱逐舰“威斯哈特”号(HMS Wishart)舰长。
1936年,蒙巴顿被调往海军部任职,负责海军航空兵事务。在任内作为皇家海军的负责人,同皇家空军争夺海军航空兵的控制权。1936年初,蒙巴顿被爱德华八世指定为私人海军副官,爱德华八世退位后又担任乔治六世的海军副官,并升为海军上校。
1939年初,蒙巴顿被任命为新建的“凯利”号驱逐舰(HMS Kelly,F-01)舰长。
二战时期
1939年8月23日,“凯利”号加入现役。9月3日英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凯利”号奉丘吉尔的命令,前往法国,将温莎公爵夫妇接回英国。
1939年10月,“凯利”号奉命北上挪威海域,为英国和挪威之间的HN和ON运输船队提供护航。在这段时期,蒙巴顿发明了被称为“蒙巴顿粉红”的海军迷彩。
1940年3月9日,在从苏格兰前往卑尔根的ON-17护航队中,“凯利”号和南下的HN-17护航队中的“廓尔喀”号驱逐舰在挪威沿海的大雪天气中发生碰撞事故。两舰受损都不严重,各自驶到了原定的目的地。在船坞中检修时发现,“廓尔喀”号舰尾的螺旋桨保护架将“凯利”号的舰首戳开了一个口子。英国海军部对这次碰撞事件进行了讯问,但由于当时海面状况恶劣,因此两舰舰长都没有受到处罚。
1940年5月9日,蒙巴顿率领第五驱逐舰分队在英吉利海域巡逻,接到巡逻机发回的报告,称发现一支德国布雷船队。蒙巴顿闻讯后率“凯利”号、“坎大哈”号(HMS Kandahar)以及“大斗犬”号驱逐舰(HMS Bulldog)去搜捕敌舰。当天晚上23点45分,德国海军S-31号鱼雷艇向“凯利”号发射了两枚鱼雷,将其炸伤。在“凯利”号大修的时间里,蒙巴顿将旗舰转移到“标枪”号(HMS Javelin
1965年6月30日,蒙巴顿从国防参谋长职位上退休。他退休后居住在英格兰南部,汉普郡罗姆塞(Romsey)的布罗德兰兹庄园(Broadlands)。1965年11月11日,罗得西亚自治领(今津巴布韦)的白人总理伊恩·道格拉斯·史密斯宣布单方面独立,建立白人少数政权。蒙巴顿作为英国政府特使派往罗得西亚,与反对单方面独立的汉弗莱·吉布斯总督一道建立一个联合抵制运动,有可能的话,蒙巴顿使团将联合罗得西亚军队中忠于英国的高层军官,发动一场推翻种族主义政府的军事政变。蒙巴顿虽然表示同意,但是对其可行性提出置疑。11月26日,罗得西亚政府软禁总督,英国飞机被禁止降落,切断了同英国的一切联系,“蒙巴顿使团”方案无疾而终。
1968年,蒙巴顿牵涉到英国国内的一场政变传闻中。5月5日,他的朋友休·卡德利普(Hugh Cudlipp)把英国传媒巨头、MI5的秘密代理人塞西尔·金(Baron Cecil King)、以及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朱克曼请到布罗德兰兹庄园,一起讨论如何振兴国家精神的问题。金告诉蒙巴顿,在英国国防部、三军和情报部门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反对工党政府的右翼军官集团,如果蒙巴顿同意出面做最高领袖,他们将动员国防部的少壮军官集团和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员,在伦敦发动突然袭击,派出机枪封锁道路并实行戒严,逮捕首相哈罗德·威尔逊和其他工党要员,并将其递交军事法庭,以审判其“叛国罪”。蒙巴顿以其在军队和国民中的崇高声望,将成为“救国政府”(Government of national salvation)的最高独裁者。虽然蒙巴顿拒绝参加政变,但此事后来被当事人披露,引起公众哗然。
1970年10月,蒙巴顿在美国《时代》杂志上发表文章,反对制造和部署战术核武器。
由于蒙巴顿在欧洲王室有众多亲戚,在英联邦和美国军界也有众多故交,因此他退休后经常成为英国的非官方特使,出访外国,参加外交活动,例如1966年1月,代表英国女王参加印度总理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的葬礼,1973年9月代表英国女王出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的国葬、1974年访问中国、1975年出席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比尔·比克拉姆·沙阿的加冕典礼及1975年访问苏联等。
蒙巴顿在晚年参加了记录片《海军元帅蒙巴顿伯爵的时代和生平》的拍摄工作。由于身为王室中年龄最大的政治家,他还是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和长子查尔斯王子的精神导师,与查尔斯王子互称“我的名誉祖父”和“我的名誉孙子”。
遇刺身亡
退休后的蒙巴顿喜爱到爱尔兰斯莱戈郡的马勒莫(Mullaghmore)度假。由于该地位于爱尔兰和北爱尔兰的边界,经常被用作爱尔兰共和军的藏身地,所以爱尔兰和平卫队(国家警察)早就对蒙巴顿发出数次警告,指他有被谋杀的可能,但蒙巴顿没有重视。
1979年8月27日,蒙巴顿携家人在马勒莫小码头乘坐“幻影五号”游艇捕虾。爱尔兰共和军成员托马斯·麦克马洪(Thomas McMahon)先趁船上无人值守时,安装了一枚重达50磅(23千克)的炸弹,当蒙巴顿一家都上船后,麦克马洪引爆了在船上的的炸弹。蒙巴顿的双腿被几近炸断,虽然他很快就被附近渔民救起,但在上岸之前就因伤重而逝世,终年79岁。同船身亡的还有他14岁的双胞胎外孙之一尼古拉斯·纳奇布尔,他女婿的母亲布拉伯恩女爵,以及船上的15岁爱尔兰籍少年船员保罗·麦克斯韦尔。随船的蒙巴顿长女帕特里夏和丈夫的两腿都被炸断,但两人均存活。爱尔兰共和军则迅速表示对此事负责,且宣称处决蒙巴顿是“为了吸引英国民众对英国政府持续侵占北爱尔兰行为的关注”;新芬党当时的副党魁盖瑞·亚当斯则称爱尔兰共和军对蒙巴顿的谋杀行动“恰恰是蒙巴顿一生都在对他人做的事”。
刺杀蒙巴顿的当天,爱尔兰共和军还对在北爱尔兰唐郡沃伦点行军的英国陆军发动大规模袭击,共18名英军士兵丧生,包括16名伞兵团的士兵和一名英军中校,且6人受重伤。这次袭击被称作沃伦点袭击,并为北爱尔兰冲突中伤亡人数最严重的一次冲突。
蒙巴顿伯爵之墓
1979年9月5日,蒙巴顿的国葬仪式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这是1965年温斯顿·丘吉尔去世后英国最大的一次国葬,出席葬礼的除了英国王室全体成员外,还有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瑞典、挪威、西班牙、摩纳哥等国的君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意大利等欧洲战败国以及希腊的前国王,以及美国、法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尼泊尔、菲律宾、南斯拉夫等国的君主、总统特使或政府代表。按照蒙巴顿生前特地声明的愿望,没有邀请日本人出席葬礼。国葬仪式后,蒙巴顿的灵柩被运回罗姆塞,安葬于罗姆塞修道院的墓室中。刺杀蒙巴顿的凶手麦克马洪在1979年底被控谋杀罪,不过在1998年依据《贝尔法斯特协议》中的条例被释放。他至今仍然住在爱尔兰,且未对蒙巴顿的死表有任何歉意,仅为两名少年的死表示懊悔。
蒙巴顿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1947年6月由蒙巴顿在“克里普斯提案”的基础上提出“印巴分治”方案,即“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和西巴基斯坦(即今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个方案为当时的主要政党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1947年8月15日,英国把在印度的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基本未受影响,而印度独立法规定的内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不久后,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
蒙巴顿是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米尔福德黑文侯爵路易·蒙巴顿亲王的二儿子,母亲是黑森-莱茵大公国的维多利亚公主。
20世纪20年代初的蒙巴顿和妻子埃德温娜
路易斯·蒙巴顿的姨母阿历克丝后来成为俄国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叔叔亚历山大曾在1879年至1886年为保加利亚大公(称亚历山大一世)。另一个叔父巴腾堡的亨利王子娶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幼女比阿特丽斯公主,其女维多利亚·尤金妮亚嫁给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是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祖母。通过黑森王族、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丹麦-希腊王室以及其他王族之间的联姻,蒙巴顿在英国、丹麦、希腊、俄国、德国、比利时、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葡萄牙、西班牙、瑞典、以及黑森-莱茵、梅克伦堡等德国诸侯王室中都有亲戚。此外,由于身为维多利亚女王的直系后代,蒙巴顿在出生时还是英国王位的假定继承人之一,其继承顺序排在爱德华七世的幼女莫德公主(后来成为挪威王后)和德皇威廉二世之后,但是排在维多利亚女王的三个幼女及其后代之前。蒙巴顿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长姊艾丽斯·蒙巴顿嫁给希腊的安德鲁亲王,是菲利普亲王的母亲,长兄乔治是第二代米尔福德黑文侯爵,次姊路易丝·蒙巴顿嫁给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
蒙巴顿的妻子为一位犹太富商的外孙女埃德温娜·辛西娅·安妮特·阿什利。两人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帕特里夏出生于1924年,嫁给第七世布拉伯恩男爵约翰·纳奇布尔,生有6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次女阿曼达曾被看作查尔斯王子未来的王妃之一。蒙巴顿遇刺后,帕特里夏继承了缅甸伯爵的封号。次女帕梅拉生于1929年,嫁给大卫·希克斯,生有一子一女。
蒙巴顿伯爵
1937年:维多利亚皇家爵级大十字勋章 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Royal Victorian Order – GCVO (1920: MVO, 1922: KCVO)1941年:优异服务勋章 Distinguished Service Order – DSO
1943年:圣约翰骑士团骑士 Knight of Justice of St John – KJStJ
1946年:嘉德骑士 Knight of the Garter – KG
1947年:印度之星爵级大司令 Knight Grand Commander of the Star of India – GCSI
1947年:印度帝国爵级大司令 Knight Grand Commander of the Indian Empire – GCIE
1955年:巴思爵级大十字勋位 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Bath – GCB (1943: CB, 1945: KCB)
1956年:Grand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iri Thudhamma (Burma)
1965年:功绩勋章 Member of the Order of Merit – OM
上一篇 魁北克会议
下一篇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