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一世·帕夫洛维奇 编辑

俄罗斯帝国沙皇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亚历山大一世·帕夫洛维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I Павлович;1777年12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史称亚历山大一世(英语:Alexander I),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四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十位皇帝(1801年3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在位),保罗一世之子。亚历山大一世幼年由其祖母叶捷琳娜二世抚养。1801年在其父死于宫廷政变后,被拥立为沙皇。在位初期,他释放部分政治犯,放松书刊检查制度,仿照西欧国家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成立大臣会议;又曾颁布法令,对农奴制进行调整。1808年推行斯佩兰斯基改革,遭遇失败后转而实施阿拉克切耶夫制定的警察专制政策,继续推行军事屯田,并允许地主随意把农奴放逐到西伯利亚。在对外政策上,先同法国英国修好。1805年参加第三次反法同盟,兵败后与拿破仑议和。1812年卫国战争胜利后,领导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随后组织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策划和组织对意大利西班牙革命的武装干涉。此外还兼并格鲁吉亚、芬兰比萨拉比亚、阿塞拜疆和华沙公国。在位晚期渐渐不理政事。1825年突然去世。为挽救日趋危亡的沙皇制度,亚历山大一世一面以刀剑向外宣扬国威,另一面又在国内以“自由”“为大众谋福利”的口号笼络人。历史对他的评价往往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因其击败拿破仑和成立神圣同盟的事迹,故被称为“欧洲的救世主”“神圣王”。有学者称他是“俄罗斯历史的两面神”,也有人称其为”北方的斯芬克斯”。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亚历山大一世·帕夫洛维奇

外文名:Александр I Павлович

别名:神圣王、欧洲的救世主、北方的斯芬克斯、两面神

国籍:俄罗斯

民族:日耳曼人

出生日期:1777年12月23日

逝世日期:1825年12月1日

职业:俄罗斯帝国皇帝

主要成就:组建欧洲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一世成为神圣同盟领袖

生地:圣彼得堡

信仰:东正教

王朝:罗曼诺夫王朝

在位时间:1801年3月23日—1825年12月1日

前任:保罗一世

继任者:尼古拉一世

人物生平

编辑

祖母宫中

1777年12月23日,亚历山大诞生于圣彼得堡。他是巴维尔·彼得洛维奇大公(即日后的保罗一世)和玛丽亚·费奥罗夫娜公爵夫人的长子。

亚历山大的降生,令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欣喜万分。为了宣布小皇孙的诞生,圣彼得堡城郊鸣放了101响礼炮,各大教堂也响起欢庆的钟声。马上就把小皇孙抱走,自己抚养。出生第八天,他在洗礼仪式中被取名“亚历山大”,以纪念俄国的民族英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决定亲自来教育这孩子。她规定孩子必须开着窗户睡觉,必须习惯于周围嘈杂的人声,每天早晨,要在温度不超过15摄氏度的房间里洗冷澡。亚历山大才几个月大时,她就让人把他带到书房来,让孩子在她桌前的地毯上嬉戏。她的目光一离开公事文书,就会转向孩子。对这个孩子,叶卡捷琳娜二世寄托着很大的希望。她为孩子选制玩具和剪纸。当亚历山大的弟弟康斯坦丁(即后来的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大公)出生之后,她又为孩子们选编了一系列俄罗斯历史故事和一部箴言录。

在宠臣亚历山大·兰斯科伊的推荐下,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亚历山大选聘了一位教师,瑞士人弗里德里希-凯撒·拉阿尔普。拉加尔普同情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主张法国共和,反对君主专制,他的启蒙主义世界观对亚历山大产生了很大影响。亚历山大在后来曾说:“我的为人,可能,我全部的长处,都应归于拉阿尔普先生。”

1781年,亚历山大一世就开始学习英语、法语和德语,1782年的时候学习地理,曾拿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地球仪,在老师指导下,在一个半小时之内,竟然掌握了祖母当年花了数年才掌握的地理知识。但是亚历山大处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中,不可避免地有自由散漫的习性,最终在学术上也没什么明显长进,对知识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

亚历山大看起来整天很快活,无忧无虑,很讨周围人的喜欢,对人和蔼,态度恭谦,有时候甚至是带着媚态陪祖母和祖母的宠臣们聊天。他在那里打牌,喝酒,听歌剧,参加舞会;可是,只要一回到父亲保罗的封地加特契纳的时候,就完全像是变成了另一个人:穿着笔挺的普鲁士式制服的军官,表情严肃地监督部下的工作,而且还能面无表情地听上司讲粗话。这时的亚历山大完全是父亲保罗心目中的标准军人形象:冷酷坚毅,没有任何个人情绪,完全就是军队这个冰冷的机器上的一个部件。

早熟的亚历山大对人情世故有极早的了解,在年幼时,就感觉到了祖母和父亲二者之间的对立与分歧。在二者之间的斡旋,使得亚历山大很早就懂得如何讨人喜欢,能够揣摩别人微妙的心理活动。保留下来了亚历山大在1786年时写给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信,在每封信中亚历山大都要写上赞美祖母的话语,每封信几乎都要以“吻您,吻您的手”话语结束。而且在个别信件中,年幼的亚历山大还知道在何处不失时机地,但有节制地讥讽嘲笑某位宫中近臣,常常能引得喜欢热闹的祖母开怀大笑。

1790年,祖母就为亚历山大找好了未来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看上了巴登公国的公主路易丝·玛丽·奥古斯特,后来接受东正教洗礼,改名为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 1793年,二人成婚。婚后亚历山大到父亲保罗组建的加特契纳团服役了一段时间,服役的结果是左耳部分失聪,据说是由于服役部队是炮兵,大炮的轰鸣损伤了听

亚历山大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祖母一心想绕过父亲保罗,让他直接继承皇帝位。亚历山大在祖母那里表示同意继承沙皇,另一方面回到父亲身边时又发誓说承认父亲是合法的俄罗斯帝国皇帝继承人。在内心里,亚历山大实际是倾向于让父亲继位,避免在祖母、父亲和他本人之间发生冲突,此外他甚至打算在祖母力过大的时候逃到北美,以躲避皇位继承的问题。在这个时期,亚历山大性格中的主要缺陷已经暴露出来:意志不够坚强。面对强者,他的表现不是更强,而是趋向于隐藏自己的观点,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竭力把自己打扮成另一个样子,他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只能靠推测来揣摩。

皇储岁月

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

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保罗一世登基,亚历山大正式被立为皇储。此外保罗一世又陆续给亚历山大加封大官衔: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团炮兵上校,圣彼得堡禁卫军总督,枢密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圣彼得堡骑兵师师长和芬兰步兵师钦差巡检等等。他对父亲惟命是从,做任何事都要请示父亲,就连自己的时间也不能自主支配。父亲要随时召见他,让他汇报一些琐事的细枝末节,而且在半数情况下,他会因不称职而遭到训斥。渐渐地,亚历山大结交了一些有实权的朋友,他们都对保罗一世的专制统治不满,常常在一起商量如何废除妨碍自由的桎梏,实现全体俄罗斯公民的平等,建立公正博爱的社会。随着保罗自负、狂躁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他,并着手策划推翻他的统治,扶植亚历山大即位。这些政变者当中有曾任圣彼得堡军事总督的帕伦伯爵。英国大使维特沃尔特向密谋分子保证,他的政府将全力支持他们。帕伦等人去见当时的皇储亚历山大,密告他们的行动计划。他们表示不会杀死他的父亲,但要采取一切手段迫使保罗一世退位,未来的皇位是属于他的。在沙皇宫庭里长大的亚历山大早已熟谙俄国历史上类似的密谋,他别无其它选择。

1801年3月23日夜间,帕伦等人潜入米哈依洛夫宫,杀死保罗一世。第二天, 3月24日,沙皇朝廷宣告保罗一世突然中风而死。23岁的亚历山大随即继位,称亚历山大一世。

执政早期

1801年宫廷政变后,亚历山大开始主政俄罗斯,首先是更改了保罗一世时代颁布的大部分法令,恢复了贵族阶级的特权,下令废除肉刑和秘密警察,宣布大赦逃亡的农奴,将保罗时代被判刑的12000多人从流放地赦免或者平反;同时放松俄国国内与外国的交往,解除了贵族子弟不准出国留学的禁令,恢复从欧洲的贸易进口。

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的老师、前瑞士督政拉阿尔普向他进言,要他对俄国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在这方面对他施加很大影响的,还有一些对英国上层社会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极为称赞和崇拜的年轻贵族。他们之中有沃龙佐夫兄弟、诺沃西尔佐夫、斯特罗格诺夫兄弟和波兰人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亚历山大一世在他们的说服和赞助下,下令组成一个包括柯楚别依、诺沃西尔佐夫、恰尔托雷斯基和斯特罗格诺夫在内的“密友委员会”, 或称“非正式委员会”,实际就是枢密院的影子内阁。这个委员会宣称,它的目的是要“制定一部好的法律,使其成为国家幸福的源泉”。

“密友委员会”于1801年12月12日颁布命令,给予商人,小市民和官屯移民以购买无人居住的土地的权利。1803年又颁布“自由耕作法”,允许地主在获得赎金(有时高达5千卢布)或以工役作抵赎的情况下使农民自由。这个法令,除了在里沃尼亚省有过实行农奴改革的一纸空文以外,在农奴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俄国,遭到贵族们的激烈反对而失败。根据这个委员会的另一项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一世还下令对政府机构实行改革:于1802年成立陆军、海军、外交、内务、司法、财政、商业和国民教育八个部以代替过去的院。部设大臣一人,主管全部大事,直接向沙皇报告。这一改革加强了俄国国家机器的中央集权化。

被迫议和

主词条: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3年3月下旬,拿破仑下令杀害了他的反对派、愿意与英国友好的当甘公爵路易-安托万-亨利·德·波旁-孔代。这是法国以军功出名的孔代家族的末代公爵。亚历山大一世抗议拿破仑杀害当甘,指令朝廷表示哀悼。使亚历山大更为恼火的是,1805年5月18日,法国元老院通过法令,正式授予拿破仑以法国皇帝的称号,拿破仑帝国宣告成立。

1804年6月下旬,英国小威廉·皮特内阁向俄、奥、瑞各国发出照会,建议组织包括普鲁士在内的反法联盟。亚历山大一世召见恰尔托雷斯基,讨论与英国结盟的问题,决定派诺沃西尔佐夫到伦敦去。俄英两国代表的谈判持续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拿破仑尽力破坏这一联盟的建立。亚历山大一世又派诺沃西尔佐夫取道柏林前往巴黎,去同拿破仑谈判,以期达成某种协议。当诺沃西尔佐夫正在前往巴黎的途中,拿破仑兼并了热那亚。消息传来,亚历山大一世十分气愤,下令停止同拿破仑政府的一切谈判。 7月,第三次反法联盟建立,各国向拿破仑宣战。

亚历山大一世、弗朗茨二世、腓特烈威廉三世亚历山大一世、弗朗茨二世、腓特烈威廉三世

10月底,交战双方在乌尔姆经过一场战斗,反法联盟的奥地利军队溃败。亚历山大一世是在到达波茨坦的那天听到这一消息的。他的到来暂时稳定了普鲁士的局势。他甚至跑到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地下墓室里,向死去的帝王致敬,以示决心将这场反法战争进行下去。但是,拿破仑率军节节逼进,锋芒直指亚历山大一世亲率的大军。双方在摩拉维亚的奥斯特里茨发生激战。结果,俄军和奥军被打垮,约损失3万3千人和186门大炮。在普拉岑高地观战的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朗西斯连夜向东方逃跑。第三次反法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亚历山大一世不甘心于拿破仑的胜利,1806年又组织第四次反法联盟。战争再次爆发。同年10月,拿破仑的军队在耶拿击败俄普军队,作为胜利者进入柏林。

亚历山大一世(左二)和拿破仑(左一)合影亚历山大一世(左二)和拿破仑(左一)合影

耶拿之战后,亚历山大一世面临着新的抉择:是继续联英反法,还是改变政策,与法国结盟?经过各种试探之后,1807年6月25日,亚历山大一世和拿破仑在提尔西特附近涅曼河中游的一架木筏上见了面。 7月7日,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亚历山大一世接受拿破仑的全部条件:沙皇俄国保证中断与英国的联盟,承认法国已经取得的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亚历山大一世还同意替法国与英国的和解进行调停。拿破仑则同意与亚历山大一世共同瓜分奥斯曼帝国。同一天,俄法双方还缔结了一项秘密条约,规定法俄双方中的一方对任何国家进行任何战争,另一方应予支持,必要时可使用各自的全部力量。亚历山大一世还同意,在英国不接受调停时,俄国将向英国宣战。

短暂的和平

主词条:斯佩兰斯基改革

《提尔西特和约》签定后,俄国中断了同英国的贸易往来。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俄国农奴制经济面临灾难性的局面。亚历山大一世任用法学家斯佩兰斯基来负责国内的改革,试图再次对各种矛盾激化、危机四伏的俄国实行一些改良。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剥夺地主的某些权利,给农奴以一定程度的自由,要求保护工商业,允许传播西方的科学和文化等。斯佩兰斯基提出建立由有产者组成的国家杜马,实行四级选举,各部大臣必须对国家杜马负责,各项法令不经枢密院和国家杜马通过不得实施。这个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遭到贵族地主们的强烈反对。亚历山大一世不得不于1812年3月将斯佩兰斯基流放,起用阿列克谢·安德烈耶维奇·阿拉克切耶夫。

阿拉克切耶夫一拥有权势,立即恢复从1809年起被斯佩兰斯基改革所剥夺了的地主的种种权利,实行一种残酷的军垦制度,规定农奴要世代当兵,从事繁重的劳动;不经审判就可任意鞭打农奴,并将他们流放西伯利亚。军垦区主要建立在俄国的西部边境,即诺夫哥罗德省和乌克兰的几个省。到19世纪20年代初,军垦区的农奴达到37万5千人。阿拉克切耶夫的军垦制度顽固地维护农奴制,严重地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阿拉克切耶夫还明令禁止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他的这一切反动措施被称为“阿拉克切耶夫暴政”。

反法盟主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先后在与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1806年至1812年)、与瑞典的战争(1808年至1809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极大地巩固了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期间,俄罗斯相继吞并了格鲁吉亚东部(1801年)、芬兰(1809年)、比萨拉比亚(1812年)、北阿塞拜疆(1813年)和华沙公国(1815年)。俄罗斯的西部边界线在亚历山大一世时期固定下来并一直维持到1918年。

俄罗斯自1810年开始积极更新军队的装备,开始大规模修建军事设施。尽管由于当时制度缺陷,这些设施未能完全修建完毕,但对巩固俄罗斯国防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正当亚历山大一世为国内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拿破仑决定用武力消除他建立欧洲霸权的最后障碍——俄国。1812年6月12日(俄历24日),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穿越科夫诺附近的涅曼河入侵俄国。战争初期,俄军节节败退,亚历山大一世深刻认识到以自己的军事能力无力指挥军队夺取胜利,于是就把指挥权转给陆军大臣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此后又再次任命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1812年8月下旬,俄法双方在通往莫斯科的博罗季诺展开血战。随后库图佐夫火烧莫斯科,指挥俄军主力部队撤出了莫斯科。9月14日,拿破仑率军进入莫斯科。但他拿到手的只是一座残垣断壁,没有给养的空城。此时,俄国人民纷纷抵抗法军,加之寒冬到来,法军几乎断绝了粮食供应。拿破仑向亚历山大一世提出重开和议,允许亚历山大可以任意处置土耳其和波兰的事务。但亚历山大一世拒绝与拿破仑谈判。10月初,法军从莫斯科撤退,被以逸待劳的俄军追袭,在沿途损失惨重,拿破仑几乎是只身逃回巴黎。

亚历山大一世利用人民的力量,利用抗法战争的胜利,继续推行争夺欧洲霸权的内外政策。他声称,在他到达巴黎之前,不会有和平。亚历山大一世又组织英、普、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和奥地利等国的力量再次结成反法联盟。1813年10月,反法联盟军在莱比锡战役中大败法军。12月24日,亚历山大一世来到弗赖堡。他重申,他要到巴黎去签订和约,使拿破仑永无复仇之机。随着反法联盟军队逼近巴黎,亚历山大一世愈来愈骄横和独断独行。在阿拉尔普的影响下,他决意要用公民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法国的政体,但巴黎的军政长官却一定要由俄国人来担任。

1814年3月31日,亚历山大以反法联军总司令的身份,在巴黎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他主持了一个秘密会议,同意波旁王朝复辟。第二天,亚历山大一世以反法联盟的名义签署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公告,并口头照会拿破仑,反法联盟决不再同他谈判。但他同意,如果拿破仑立即退位,他将对拿破仑宽大处理。拿破仑屈服了,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接着,路易十八成为法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

亚历山大一世对欧洲霸主拿破仑的胜利,使他的扩张主义野心膨胀到了极点。1814年1月,亚历山大一世伙同普、奥、英等国的代表召开了维也纳会议,企图按照各大国,特别是俄国的利益,来重新划分欧洲的势力范围。亚历山大一世在会上提出了种种领土要求,其中包括要把华沙公国变为俄国的领土,由沙皇本人兼国王。他对英国驻维也纳大使查尔斯·斯图尔特说,他决心要永久占据这一公国的西部,绝不放弃七百万“波兰臣民”。与会各国对亚历山大一世进行了各种抵制,甚至有人提出不惜同拿破仑重修旧好,以遏制亚历山大一世的“过分要求”。

正当亚历山大一世和各国君主为分赃争吵不休时,拿破仑逃出厄尔巴岛,在法国本土登陆。一个月后,拿破仑重返巴黎。消息传到维也纳,正在争吵的各国君主又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拿破仑。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在滑卢战役被打败。随后,维也纳分赃会议结束。亚历山大一世最终得到了华沙公国的大部分土地,加上俄国以前用武力兼并的波兰部分地区,建立了一个波兰王国。亚历山大一世兼任波兰国王。

在拿破仑战争中,年轻的俄国青年近卫军看到了巴黎的繁华和法国大革命带来的自由,痛感俄国的落后,立志推翻俄国专制政府,建立自由的新俄罗斯政府,这些人统称为十二月党人,终于把亚历山大逼上了镇压革命的绝路。

1815年9月,在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普、奥三国君主在巴黎开会,结成“神圣同盟”,发表宣言要维护君主政体和反对革命。俄国是这个同盟的霸主,绝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君主都参加了这个同盟,君主制纷纷在欧洲各国复辟。亚历山大一世成了扑灭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力。

1815年底,亚历山大一世从巴黎返回俄国,将一切政务都交给了阿拉克切耶夫,他自己则整天诵读圣经作祈祷。

尽管俄法战争结束,拿破仑遭到流放,但欧洲的君主专制体制已经遭受到了严重打击。为了稳定局势,亚历山大一世颁发了自由化色彩浓厚的波兰王国宪法,给予波兰高度的自治,并许诺在时机成熟后,给予其他并入俄罗斯版图的地区同样程度的自治。

推行改革

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

1816年至1819年间,在亚历山大一世主持下,在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地开始推行农业改革。此后他又秘密地准备了一项取消农奴制的法案,但遭到了贵族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亚历山大一世迫于压力,只好让步,法案暂时被搁置起来。

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期间,俄罗斯政界的腐败成为颇为头疼的问题。亚历山大的反腐措施使得政府里很多人对亚历山大心怀不满,加之他还聘用了大量的专家进入政府,最终俄罗斯保守派开始全面抵制亚历山大一世制定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这样亚历山大一世就无法利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有利局面,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使俄罗斯的发展发生质量上的飞跃,也就错过了这个历史良机。

亚历山大各项改革的最终失败,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俄罗斯社会普遍弥漫着保守怀旧情绪,保守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了上风,外加落后的农奴制和无处不在的腐败也成为阻碍改革的重要障碍,但在另一方面,亚历山大一世的性格、处事方法和执政风格也是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他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希望以弥赛亚的形象出现于大众面前。尽管他以最真诚的愿望希望俄罗斯社会进一步开放和自由化,但他的自由主义过于理想化,和俄罗斯的现实与具体国情格格不入。此外亚历山大一世意志软弱,过于爱惜羽毛,希望在所有人的眼中都做一个好人,不愿和社会保守力量发生冲突,所以每项改革措施出台后,都是浅尝辄止,知难而退,最终也没有一项措施能够得到切实地执行。

沉寂晚年

晚年的亚历山大一世在醉心于“圣经会”玄奥的教义,逐渐厌倦了国务朝政。他深居简出,很少露面,只在检阅近卫军时方才离宫外出。对于廷臣,他只接见财政大臣和外交大臣。国家的其他情况则一律交由阿拉克切耶夫处理。他很少接见外国使节。他经常一人独处,跪在圣像前祈祷。他又开始重温青年时代的幻想:放弃王位,退隐乡间,离群索居,在祈祷和沉思中安度晚年。

亚历山大一世与皇后早年生下的两个女儿夭折,此后亚历山大一世不和皇后住在一起,而是和情人玛丽娅·纳雷什金娜成为实际上的夫妻。 这样亚历山大一世在法律上就没有了子嗣。但他并不为王位继承担心,按照情理,在他死后,王位应当归属于他的弟弟——康斯坦丁大公。但是康斯坦丁在华沙任波兰王国军队总司令,娶了非皇族血统的波兰平民女子,因此意味着他自动放弃了皇位继承权。亚历山大收到康斯坦丁放弃继位的声明之后,就转而考虑三弟尼古拉。1823年,他责成大主教菲拉列特(俗名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德罗兹多夫)草拟诏书,宣布有关王位继承的变化。但在批阅了这份诏书后,亚历山大又改变了予以颁布的初衷,而是将文件加封后交给了菲拉列特保存,信封上有他的亲笔批示:“在我下达新的指示之前,本件应存放于莫斯科乌斯宾斯基大教堂内国家文件之列;若我身后未曾留下其他指示,则首要之事即应由莫斯科教区大主教和莫斯科总督二人于乌斯宾斯基大教堂内开启本件。”为了万无一失,他又将诏书的副本分别藏于圣彼得堡参政院国务会议和莫斯科圣主教公会里。

离奇死亡

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

阿拉克切耶夫的暴政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强烈的不满情绪普遍存在。在青年军官中,反政府势力尤为活跃。他们先后成立了秘密组织“救国协会”和“幸福协会”。幸福协会解散后,原属幸福协会的人形成了“南方协会”和“北方协会”。后来,协会的活动被秘密警察发现。南方协会和北方协会遂商定于1826年春天举行起义。届时亚历山大将到南方检阅第二集团军,起义军将其暗杀后,向莫斯科、圣彼得堡进军,迫使参政院发表推翻亚历山大政府和召开立宪会议的宣言。

然而,起义发生之前,即1825年11月19日,亚历山大一世在探望有病的妻子途中患重病,于离圣彼得堡很远的疗养地塔甘罗格突然病逝(关于其死因的不同说法,参见“人物争议”目录)。

亚历山大驾崩的消息传出后,在圣彼得堡的尼古拉因未见到诏书,立即向在华沙的哥哥康斯坦丁宣誓,而在华沙的康斯坦丁自知无权继位而向圣彼得堡的尼古拉宣誓。由于两地相隔,往返函件尚需时日方能到达,俄罗斯皇统一时中断。最后,尼古拉决定称帝,并定于12月26日在圣彼得堡举行“再宣誓”。就在这一天,爆发了“十二月党人”的起义。

为政举措

编辑

扩张政策

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

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之初,法国大革命浪潮席卷欧洲,俄罗斯积极地参加了反法同盟,成为1805年至1807年间阻挡拿破仑东进的重要力量。在1807年的弗里德兰战役中,俄军大败,此后俄罗斯和法国签订了《蒂尔希特和约》,对法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并在实质上暂时退出反法同盟,俄法关系逐渐有所缓和。

亚历山大一世在其统治的25年中,用武力将格鲁吉亚、南高加索的一些地方,以及阿塞拜疆境内的诸汗国并为己有,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割占了芬兰的领土,自兼芬兰大公。

秘密社团

俄罗斯的秘密结社逐渐发展起来,它们的活动也渐渐地开始半公开化。在所有的会道门类型的秘密社会团体中,起源于西欧的共济会最为著名。亚历山大一世看到了共济会对其政权的威胁,在1822年下诏宣布共济会为非法,禁止共济会在俄罗斯的活动。尽管此前,亚历山大一世曾在1820年巡视了共济会在敖德萨的总部,并一度自称是共济会在俄罗斯的保护人。

历史评价

编辑
由于在拿破仑战争中领导反法同盟击败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复兴欧洲王室,亚历山大一世被欧洲各国贵族称为“欧洲的救世主”,加上其作为战后欧洲神圣同盟的领导者,故又被称为“神圣王”。

一位英国学者称亚历山大一世是“俄罗斯历史的两面神”,也有人称其为”北方的斯芬克斯”。普希金把亚历山大一世描述成是“一位懦弱而又狡猾的君主”。

俄罗斯历史学家兼作家叶·维·阿尼西莫夫认为:“亚历山大引人注目的是面貌英俊,身材魁梧,体态匀称,一头浅黄色卷发,面部线条分明。他对所有的人都面露迷人的微笑,下巴有个酷似他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小酒窝。他是个风度优雅的上流社会人物,待人接物异常质朴,对所有的人都很和霭亲切。然而亚历山大的性格却也很复杂和矛盾。人们发现他喜欢装腔作势,孤芳自赏,许多人认为他喜欢记恨,待人虚伪,不够真诚。同时他又仁爱、和善、心慈手软。皇上的家人都很爱他,称他为‘我们的天使’。有时候皇帝会显得‘软弱和顽皮’(普希金语),但任何人——无论是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分子,都不能让他屈从于自己,摧毁他的意志。他避免发生明显的冲突,但又善于达到自己的目的。很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享有精明的外交家的美名。无怪拿破仑认为,在他俩的激烈对抗中亚历山大终将胜过他。”

轶事典故

编辑
迷恋妹妹

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即位后,那些垂涎他地位的女人纷纷对他投怀送抱,但在亚历山大心中却始终只有一个女人的位置———她就是叶卡捷琳娜·帕夫洛夫娜女大公。叶卡捷琳娜公主是亚历山大的大妹妹,二人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的岁月竟让两人产生了超出兄妹的感情。在亚历山大的婚姻名存实亡的时候,兄妹二人的感情达到了顶峰。他们经常单独闲坐,彻夜长谈,有时动作过分亲昵。他们都住在皇宫,但却要天天通信。如果亚历山大一世外出巡视或是出国访问,兄妹俩的书信往来就更加频繁。

亚历山大在给妹妹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像疯子一般爱你……看到你,我高兴得如痴如狂,我像个着魔的人,四处奔波,多希望能在你的怀里甜蜜地松懈下来”。

1808年,威震欧洲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突然向叶卡捷琳娜女大公求婚,这使亚历山大非常不高兴。他不能忍受将心爱的妹妹嫁给法国的“食人怪物”,婉言谢绝了。后来,他害怕拿破仑又来求婚,于是匆忙将叶卡捷琳娜嫁给相貌平常、地位一般且性格懦弱的德国奥尔登堡公爵。

婚后,叶卡捷琳娜仍常住在圣彼得堡。当她的丈夫病死后,兄妹之间的感情又像以前一样无所顾忌了。

人际关系

编辑
父亲:保罗一世·彼得罗维奇

母亲: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符腾堡的索菲·多萝特·奥古斯特·路易丝)

祖母: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

妹妹:叶卡捷琳娜·帕夫洛夫娜女大公

家庭成员

关系

肖像

名字

生卒年

简介

妻子

巴登的路易丝公主(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巴登的路易丝公主(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

巴登的路易丝公主

1779年1月24日-

1826年5月16日

婚后改名为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

巴登大公储卡尔·路德维希和表姐黑森-达姆施塔特的弗里德里克·阿玛莉公主的女儿。

两人只有两个女儿:

子女

——

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

女大公

1799年5月29日-

1800年7月8日

夭折

伊丽莎白·亚历山德罗芙娜女大公伊丽莎白·亚历山德罗芙娜女大公

伊丽莎白·亚历山德罗芙娜

女大公

1806年11月15日-

1808年5月12日

夭折

情妇

索菲亚·谢尔吉夫娜·弗谢沃洛日斯基索菲亚·谢尔吉夫娜·弗谢沃洛日斯基

索菲亚·谢尔吉夫娜·弗谢沃洛日斯基

1775年-1848年

约在1795年有关系

私生

子女

——

尼古拉·卢卡舍

1796年12月11日-

1868年1月20日

结婚有后代

情妇

玛丽亚·纳雷什金娜玛丽亚·纳雷什金娜

玛丽亚·纳雷什金娜

1779年-1854年

1806年至1808年期间有关系

私生

子女

——

塞奈达·纳雷什金

1806年-

1810年5月18日

夭折

索菲亚·纳雷什金索菲亚·纳雷什金

索菲亚·纳雷什金

1808年-

1824年6月18日

未婚无后

埃马努埃尔·纳雷什金埃马努埃尔·纳雷什金

埃马努埃尔·纳雷什金

1813年7月30日-

1901年12月31日

结婚有后代

情妇

玛格丽特·约瑟芬·魏默玛格丽特·约瑟芬·魏默

玛格丽特·约瑟芬·魏默

1787年-1867年

约在1813年有关系

私生

子女

——

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帕里斯卡娅

1814年3月19日-

1874年

结婚有后代

人物争议

编辑
亚历山大一世的突然死亡,引起人们的纷纷猜测。有人说,他的确是死于疾病肺炎疟疾) ;也有人说,他根本就没有死,而是看破红尘,借疗养之机遁入山林过起了隐居生活。此后,亚历山大的死成了一桩悬案。亚历山大去世10年后的一天,在乌拉尔山区的一个村子出现了一位雍容高雅、仪表超俗、自称费奥多·库兹米奇的老人。由于他说不清自己的来历,被警察局驱逐到了西伯利亚。在那里,他居无定所,含辛茹苦,生活十分艰难。但他学识渊博,待人宽厚,深得当地群众爱戴。人们慢慢发现,他对当代的政治事件了如指掌,对一些名人事迹如数家珍。他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俄军开进巴黎时的盛况,甚至能一个一个地说出当时沙皇身边的随员。有人说他在某段时间内经常收到一个名叫玛丽亚·费多罗芙娜(这是亚历山大一世母亲的名字)的女人寄来的钱和衣物。

1864年1月20日,费道尔·库兹米奇寿终正寝,而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问:一位曾参与医治亚历山大疾病的医生,从不参加11月19日纪念亚历山大之死的祷告仪式,而1864年1月的一天,他却亲自领着大家为亚历山大的亡灵祈祷。他流着泪说:“沙皇这下真是死了。”而在继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办公室的墙壁上,一直挂着费道尔·库兹米奇的画像。费道尔·库兹米奇死后,一位富商出资安葬了费道尔·库兹米奇,并在墓碑上刻上“上帝的选侯”,而“上帝的选侯”正是亚历山大一世战胜拿破仑后,罗马教廷颁给他的。苏联曾挖开沙皇时期的墓室,而亚历山大的墓穴里什么也没有。

影视形象

编辑

时间

剧名

饰演者

1956

《战争与和平》

Savo Raskovitch

1960

《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

不详

1966

《战争与和平》

Viktor MurgaNOv

1972

《战争与和平》

Donald Douglas

2002

《拿破仑》

托比·斯蒂芬斯

2007

《战争与和平》

Igor Kostolevsky

2016

《战争与和平》

本·劳埃德-休斯

2019

《叶卡捷琳娜大帝第三季》

不详

2023

《拿破仑》

爱德华·菲利波纳特

上一篇 伏特加酒

下一篇 伊凡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