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史 编辑

德国特奥多尔·蒙森创作的历史著作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罗马史》是由德国学者特奥尔·蒙森于1854—1885年创作的历史著作。《罗马史》共分五卷,主要描述了从罗马风云时期的动荡年代:公元前6世纪的罗马,有了最原始的王政—选举产生的国王、所有家主组成的元老院、公民大会三位一体。正是这样的政权奠定了后来罗马的基本原则:行政长官具有绝对的号令权。而元老院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威,每一项重大的决议都必须经过全体公民的同意。6世纪末,罗马推翻了这样的王政,建立起了以执政官、元老院、百人团公民大会组成的贵族制共和国。废除旧王政建立新政体在当时是个普遍现象,它代表了一种限制个人专权的改革趋势。而这种由二人合作、共同执掌最高权的执政官制度就算不是罗马所开创的,也必定是拉丁民族所具有的特质。《罗马史》以政治史为主线,旁及经济、法律、宗教、文化、艺术专题的探讨。这部分占有相当的篇幅,表现出蒙森历史学识和视野的广博。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罗马史

外文名:Roemische Geschichte

作者:特奥多尔·蒙森

创作年代:1854—1885

类别:历史

字数:约110万字

内容简介

编辑
《罗马史》第一卷内容为罗马形成的初始阶段至王政时期的终结。作品并未去讲述罗马的历史进程,因为此卷内容只涉及到史前和形成初期的意大利半岛情况,没有任何文字资料加以佐证。《罗马史》第一卷从意大利半岛的地理形势开始,讲到了最早的原始移民及民族的构成及关系,移民社会的家族形态,最早的社区形式及组织关系,讲到他们的发展和与古希腊人、腓尼基人、小亚细亚的爱奥利亚人等周边民族的关系和往来,谈到罗马早期城市建设和他们的生产、生活、贸易、祭祀、建筑、艺术等内容。

《罗马史》第二卷主要讲述的是自罗马王政废除至意大利统一这段时期的历史,全书共分为九章,前三章的主要内容是罗马废除王政后几百年间的罗马内政问题与政治权力的争夺;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讲述的是罗马在统一意大利的过程中经历的战争与罗马人反抗其他民族侵略的斗争历史;第八章至第九章主要讲述的是罗马在统一意大利之后的一些法律、宗教、经济、文化、艺术以及科学方面的政策。

《罗马史》第三卷主要讲述的是从罗马统一后到征服迦太基和希腊诸国,经历了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而同迦太基进行的两次布匿战争;为争夺地中海东部而同马其顿和安条克等进行的东方战争。书中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战争的经过及罗马的失策与战,以及罗马共和国与周边各民族城邦间的关系。有关战争的研究占据了该卷的四分之三内容,然后笔锋一转,比较细致地对罗马共和国的内部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对外贸易进行研究,对罗马的信仰与风俗、文学与艺术及其与希腊文化的交流等作了深入比较研究。

《罗马史》第四卷共分为十三章,主要讲述的是开始走下坡路的罗马共和国的内忧外患。两位格拉古的改革(提比略·格拉古、盖约·格拉古),德鲁苏斯的变法,都没能救罗马于衰颓。经历了朱古达战争、米特拉达梯斯战争和同盟战争的罗马也没有重振雄光,反而是马略、苏拉等军阀逐步兴起。军阀们冲进了罗马城,开始独裁。此外,和前面的每一卷一样,每卷最后总会有文学、艺术、经济部分的专章,在政治军事史之外也有足够的社会史资料。

《罗马史》第五卷内容涉及罗马共和国晚期军人君主制的创立,研究了罗马从共和制向君主制即罗马帝国的转化过程。在罗马共和国晚期,先后出现了三个军事寡头:庞培、恺撒和克拉苏。通过对东方亚洲叙利亚地区的征服,罗马的东部边界已拓展至小亚细亚及两河流域地区,其征服者庞培获得了至高的荣誉及地位;通过对西北部高卢地区凯尔特人的征服战及对日尔曼人的阻击,恺撒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大英雄;通过对斯巴达克斯奴隶暴动的镇,克拉苏声望雀起。

作品目录

编辑

《罗马史》作品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最早迁入意大利的移民

第三章

拉丁人的定居

第四章

罗马的起源

第五章

罗马的原始政制

第六章

非公民与政治改革

第七章

罗马称霸拉丁姆

第八章

翁布里亚—萨贝利族—萨莫奈人的起源

第九章

埃特鲁斯坎人

第十章

希腊人在意大利—托斯纳人和迦太基人的海上霸权

第十一章

法律与司法

第十二章

宗教

第十三章

农业、贸易和商业

第十四章

法与文字

第十五章

艺术

第二卷

第一章

政治体制变迁——行政长官权力的限制、罗马的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

第二章

平民保民官和十人政治

第三章

阶级平等运动及贵族和平民的新联盟

第四章

埃特鲁斯坎势力的衰落和凯尔特人

第五章

罗马征服拉丁和坎帕尼亚

第六章

意大利抗击罗马

第七章

皮罗斯王和罗马的斗争以及意大利统一

第八章

法律、宗教、兵制、经济、民族

第九章

艺术与科学

第三卷

第一章

迦太基

第二章

罗马与迦太基争西西里之战

第三章

意大利扩展至天然疆界

第四章

哈米尔卡和汉尼拔

第五章

汉尼拔战争至坎尼之役

第六章

汉尼拔领导的战事——自坎尼之战到扎玛之战

第七章

从汉尼拔签订和约至第三期结束的西方世界

第八章

东方诸国与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第九章

罗马与亚细亚王安条克之战

第十章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

第十一章

政府与被统治者

第十二章

土地和资本经营

第十三章

信仰及习俗

第十四章

文学与艺术

第四卷

第一章

属国——直至格拉古时期

第二章

改革运动及提比略·格拉古

第三章

改革及盖乌斯·格拉古

第四章

复辟政府的统治、政府职位的空缺

第五章

北方的民族

第六章

马略革命尝试与德鲁苏斯对马略改革之改革尝试

第七章

意大利属国叛乱与苏尔皮基乌斯革命

第八章

东方与米特拉达特斯王

第九章

秦纳与苏拉在意大利的动乱

第十章

苏拉体制

第十一章

罗马共和国及其经济

第十二章

民族、宗族和拉丁话及希腊文化的教育

第十三章

文学和艺术反叛

第五卷

第一章

马尔库斯·雷必达与昆图斯·塞多留

第二章

苏拉的复辟政治

第三章

寡头政治的覆灭和庞培主政

第四章

庞培和东方

第五章

庞培外出时期的党争

第六章

庞培的退隐与争权者的联合

第七章

平定西方

第八章

庞培和恺撒的共治

第九章

克拉苏之死与共同统治者之间的决裂

第十章

布隆迪西乌姆、伊莱尔达、法萨卢和塔普苏斯

第十一章

就共和与新军政

第十二章

宗教、教育、文学和美术

创作背景

编辑
蒙森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父亲是一名牧师,母亲是一位有着高素质文化修养的教师。童年时期,蒙森一家住在父亲就职的荷尔斯泰因的奥尔德斯律,知书达理的母亲负责教育蒙森及两个弟弟。

他的母亲熟知古罗马的历史情况,常常在茶余饭后同蒙森讲起。她还时常这样感叹:“罗马帝国过去是绝对灿烂辉煌的国度,区区德国只不过是古罗马分崩离析后的分支。”在家庭的影响之下,蒙森自小就对罗马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母亲曾带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对蒙森说:“我们德国,与那原本辉煌的国度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所幸德国跟古罗马帝国有着无法割舍的渊源。可如今,谁还记得古罗马那璀璨的历史呢?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啊!”

正是母亲潜移默化的灌输,让小小的蒙森产生了对罗马历史的浓厚兴趣,并且早早地为自己定下了要以研究古罗马为目标的决。为此,蒙森从不放弃一点儿学习的机会,刻苦努力。1838年蒙森考入丹麦的基尔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终于,实现愿望的机会来了,1843年,蒙森接受丹麦的资助前往意大利,从事古罗马法律的研究工作。

几年的时间里,蒙森在莱比锡大学、苏黎世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先后任教,并多次攻击德国“血首相”俾斯麦。几经转战,他最终又回到莱比锡大学任教。

在此期间,也就是1848年,出版商发现了这个对罗马帝国兴盛衰败都了然于胸的人物,并建议他创作《罗马史》。

蒙森在写给古斯塔夫·弗赖伊塔格的一封信里说明他编写《罗马史》几乎是出于偶然的原因。“我在青年时期曾想到过各种各样的事情:罗马刑法研究、法律文献的出版《罗马法全书》的撮要,但从未想到过写历史。在莱比锡一次应邀做公开讲演时,我曾发表一篇关于格拉古弟兄的演说。当时,出版家赖默尔与希策你也在座;两天以后,他们约我为他们编辑的从书写一部罗马史”他还写信给亨岑说,现在该是写这一著作的时候了。现在比已往更加需要把我们研究的成果提供给一个更广大的读书界”。一年以后,即1851年,他宣称,他处在这项工作的无穷尽的困难的重压之下。他最初的计划是要用两卷来叙述罗马共和国,用第三卷来叙述帝国,但他很快就认识到,只有在收集铭文以后才能叙述帝国。所以这三卷篇幅都用于叙述共和国。他并按照委托,以结果而非以过程来充实他的著作。

作品鉴赏

编辑

主题思想

特奥多尔·蒙森勾勒出罗马人服从于国家利益就像儿子服从父亲一样的性格。他以高超技巧展示了罗马从最初的小小部族发展到君临世界的大帝国的全部画面。他清晰地描述了帝国的成长: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陈旧而封闭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于新的任务;“公民大会”已渐渐变成了虚有其名的装饰,除了在某些时候被政治煽动家利用;原先尽心尽力于公共事务的元老院,也在执行了义务之后慢慢衰老;无视国家利益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们搞政治投机:自由农的破产导致整个共和国动摇。

他也向人们论证了执政者的经常更换对战争的统一指挥的毁灭性影响,使罗马人不得不把军事指挥官的任期延长;同时,又使将军们各自独立。虽然导致恺撒主义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则是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相比之下,专制主义在许多情况下比寡头政治制度遇到的困难较少。

该著作充分反映了蒙森渊博的知识 、其作政治评判时的热情及其语言的形象性和思维的系统性。蒙森描写的重心是掌握权力的上层社会,最为核心的内容是罗马共和国末期围绕格拉古兄弟发生的危机。他详细地叙述了一个接一个惨遭失败的改革尝试,以及随之而来的罗马社会和政治堕落。蒙森在书中不是简单地堆砌资料,而是以敏锐的眼光分析和研究这些资料中刻画历史的流程,并抓住推动历史车轮运转的根本力量。书中反映了他所关注和参加1848年革命的经历和经验,人们可以从元老院争夺权力的角逐中辨认出蒙森所处时期德国的政治格局。

内容特点

在《罗马史》中,蒙森使用的语言较为生动和形象并具有现实性,因为他倾注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自己的著作成为进行政治教育的工具。蒙森展现给读者的是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模型或者木偶;他不是为了让后人充当观赏者而是促使他们“参与”到罗马共和国的角斗中在罗马政治风云的是非中采取自己的立场意识到作为公民的社会良知和作为学者的政治义务。

在尼布尔的著作里,叙述的线索消失于议论的迷宫里。蒙森则不然,他所求的只是传统说法,用以证实或例解从制度与惯例残余所得的推论对于别的历史家所注意的问题,他一掠而过,而以概略的笔法重说古代意大利人种、制度与社会生活。完全的历史时期开始于皮洛士时代。他关于汉尼拔的论述,不如阿诺德的论述引人入胜;关于格拉古弟兄的描写,他也缺少同情。他以全力论述马略与苏拉,并以无比的魄力与灿烂文笔描写共和国的垂死挣扎。

作品评价

编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汪兆骞:《罗马史》以宏大气魄、精湛学识描述了古罗马的全部历史发展过程,为埋葬了两千年的文明古国带来了新的生命。该著作以独特的眼光,用准确、生动的笔触,再现了罗马帝国千年内政、财政、外交、法律、宗教、文学及风俗民情等文明风貌。叙事精确生动,人物栩栩如生。

出版信息

编辑
1980年,亚历山大·德芒特教授在一家旧书店中发现了一部记录1863—1886年蒙森讲授罗马帝国中的完整而详细的课堂笔记稿,它由蒙森的两个学生塞巴斯蒂安亨泽尔和保罗·亨泽尔记录,这一课堂笔记稿经过编辑整理,证明是蒙森从未动笔写过的关于罗马帝国史的真实记录也就是说,在一定意义上,它就是《罗马史》的第四卷。1992年,该笔记稿由柏林自由大学古代史主席亚历山山大·德芒特教授和他的夫人柏林—策伦多夫的古典体育馆教师芭芭拉·德芒特以《罗马皇帝史》(RömischeKaisergeschichte)为题目用德文出版。1996年,克莱尔·克罗吉塞将德文版译成英文版《罗马皇帝史》(A History of Rome Under the Emperors),英国诺丁汉大学拉丁语教授托马斯·温德曼对英译本进行新的童节调整后交由著名的罗特雷洁出版社出版。

特奥多尔·蒙森的《罗马史》于1994年首次被翻译成中文,从1994年起,商务印书馆依次推出了《罗马史》前三卷的中译本(1994年,2004年,2005年)。商务译本根据“慕尼黑德意志袖珍书籍出版公司1984年德文版翻译,校订时参考了伦敦J.M.登特父子有限公司1920年英译本”。

作者简介

编辑
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古典学者、法学家、历史学家、记者、政治家、考古学家、作家。蒙森早年在基尔大学攻读法律和语言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后,接受了丹麦国王的奖学金,前往意大利,从事古罗马法律的考察研究工作。之后他在莱比锡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布雷斯劳大学、柏林大学等从事教学工作,还受聘到柏林皇家学院,主编过期刊《文典》。1873至1882年,作为德意志帝国国会议员,他以自由派领袖的身份经常发表演说,抨击俾斯麦的国内政策,曾因“诽谤罪”受到司法机关传讯。蒙森为表示抗议,愤然退出议会。他历时30余年编著的《罗马史》(也译为《罗马风云》)和格罗特的《希腊史》被时人誉为古典历史文苑中的双璧。在学术方面,蒙森在罗马法、铭文学、钱币学、罗马编年史和罗马通史方面做诸多的研究。他对罗马法和债法的研究对德国民法典有着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