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玛仪派 编辑

伊斯兰教什叶派主要支派之一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伊斯玛仪派(Isma‘iliyya),伊斯兰教什叶派主要支派之一。亦称七伊玛目派。在中世纪伊斯兰教史上,伊斯玛仪派在思想、政治、军事上均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伊斯玛仪派的信徒约计700万,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斯坦、叙利亚、巴基斯坦、印度、黎巴嫩、巴勒斯坦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伊斯玛仪派

外文名:Isma‘iliyya

别名:七伊玛目派

性质:伊斯兰教什叶派主要支派之一

起源

编辑
该派产生于8世纪中叶,9世纪末形成独立的教义学说和组织形式。据阿拉伯文献载,8世纪中叶,什叶派第六代伊玛目贾法尔·萨迪格(约699~765)最初指定其长子伊斯玛仪(?~760)为继任伊玛目,后因伊斯玛仪有酗酒恶习被废除其继位权,改立次子穆萨·兹姆(约745~799)为伊玛目继承人。

什叶派的多数人承认这个变更,少数人则主张,即使伊斯玛仪酗酒,也无损于他继承伊玛目职位的权利,因为伊玛目是安拉任命的,遂引起什叶派内部分歧。

760年,伊斯玛仪逝世后,其父曾邀集麦地那各方面的著名人物,在清真寺公证伊斯玛仪确已亡故,然后下葬。但少数伊斯玛仪追随者拒不承认穆萨·卡兹姆是合法的第七代伊玛目,认为伊斯玛仪并没有死,他将作为“隐遁伊玛目”(即马赫迪)重临世上,一部分人接受他去世的事实,认为伊玛目位已通过伊斯玛仪传给他的儿子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

765年,贾法尔·萨迪格去世后,什叶派分裂,伊斯玛仪(或其子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的追随者形成了伊斯玛仪派。该派只承认可见的伊玛目世系从阿里至伊斯玛仪只有7位,故又称七伊玛目派。

成员

编辑
伊斯玛仪派的核成员多为波斯和伊拉克籍的什叶派学者和传教师,政治上反对阿拔斯王朝的统治和逊尼派的教义主张。由于阿拔斯王朝对什叶派的镇和迫害,该派初以伊拉克的库法为基地,分散各地进行秘密布道活动。9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地方封建主称雄割据,各地人民起义此起彼伏。伊斯玛仪派的布道活动便趁机发展,由达伊(即传道师)组成秘密布道组织,逐渐走向公开活动。

波斯籍的总传教师阿卜杜拉·本·麦蒙(?~874)是伊斯玛仪派神秘思想体系和秘密组织的奠基人。他最初在赫瓦兹和耶路撒冷等地活动,后在巴士拉设立该派的传教总部,后又迁至叙利亚北部的赛莱米叶,领导各地的传教活动。伊本·麦蒙宜称,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作为伊玛目已经“隐遁”,不久他将临世治理人间。在伊玛目暂时隐遁期间,由属于“霍加”(即宣传领袖)品级的成员代理伊玛目领导宜教活动。

他和他的继任者从总部向各地秘密派遣传教师,传播该派的教义,组织和动员什叶派加入该派组织,以期夺取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政权。从877年起,该派的传教师哈姆丹•卡尔马特在库法、哈拉夫在赖伊地区、阿布丹在法尔斯先后布道并建立秘密宜道组织。881年,总部派传教师阿里·本·法德尔和伊本·哈萨布在也门马斯瓦山建立据点,得到当地部落支持。

883年,伊本·哈萨布从也门派其侄子海萨姆到印度信德布道。随着传教师在波斯各地的广泛活动,使呼罗珊地区、内沙布尔和马尔·鲁德成了该派新的传教中心。10世纪初,呼罗珊地区该派的传教师纳萨菲的弟子又将该派教义传到锡吉斯坦。10世纪中叶,呼罗珊的传教师使基尔曼的库夫斯部落归信该派。伊斯玛仪派在各地的不断壮大,为它以后建立政权打下了基础。

9世纪末,该派的传教师哈姆丹·卡尔马特在库法创建卡尔马特支派。899年,卡尔马特派的传教师艾布·赛义德·詹奈比,在波斯湾西岸的巴林建立卡尔马特国(899~1077),在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叙利亚、伊拉克、波斯有广泛的影响。893年,也门伊斯玛仪派传教师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到北非传教,取得成。909年,该派叙利亚赛莱米叶总部的新领袖欧拜杜拉·马赫迪以阿里和法蒂玛之后裔的名义到达北非,建立法蒂玛王朝(909~1171)。969年法蒂玛朝军队占领埃及,哈里发在开罗设伊斯玛仪派官方传道总会作为中心,自诩为当然的领袖,各地传道会接受其领导。

从第六代哈里发哈基姆(996~1026在位)执政后起,伊斯玛仪派逐渐分裂,有些地区的传道组织另立中心,先后分化出许多新的分支派别。其主要分支有:叙利亚、黎巴嫩的德鲁兹派;埃及的穆斯塔里派;波斯、叙利亚的尼查里派;也门、印度和中亚的波豪拉派及霍加派;土耳其、叙利亚的努赛尔派;伊拉克、巴林、阿曼的卡尔马特派等。13世纪以后,有些支派逐渐消失。19世纪下半叶,尼扎尔派分支霍加派首领阿迦汗由伊朗迁到印度,在孟买建立宣道中心,并派出传教师到各地传教,后在北非建立了传道组织。现世界各地的伊斯玛仪派大多承认阿迦汗为精神领袖。中国新疆塔吉克族的穆斯林,属伊斯玛仪派系,有阿迦汗的信徒。

派别

编辑
10~11世纪初,伊斯玛仪派的传教师纳萨菲、哈米德丁·基尔曼尼,吸收了新柏拉图主义流溢说、穆尔太齐赖派的唯理主义和毕达哥拉斯派的数论,使该派的教义更加哲理化和神秘化。教法学家努尔曼著的《伊斯兰教基础》,完善了该派的教法学理论。该派的宗教哲学思想主要是:数字“7”神圣说、宇宙流出说、《古兰经》隐义说、隐遁伊玛目即将复临说。

数字“7”神圣说

该派为了论证其信仰的7位可见伊玛目和隐遁伊玛目即将复临的信条,给数字“7”赋予神圣的性质,把宇宙的生成和历史的进程均以“7”进行分期,从而推演出该派的圣职历史传系。该派认为,宇宙是从安拉流出的,宇宙的生成经历了7个步骤:安拉+宇宙精神+宇宙灵魂+原始物质+空间+时间+大地和人的世界。与宇宙起源论相适应,认为历史发展的周期也经历7个时代,历史周期发展到第7个时代结束时,人类历史遂告结束。每个时代开始都有一位由安拉所授命的纳提克(Natiq,即发言人)出现,作为新时代开始的标志。这7位纳提格是:阿丹(亚当)、努哈(诺亚)、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伊萨(耶稣)、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纳提格是世界理性的体现。每个时代的纳提格之后有7位萨米特(Samit,即沉默者),萨米特是纳提格的特别助手,由他们把安拉启示给纳提格的经典的隐义秘传给信众。各时代的萨米特有伊斯玛仪、哈伦(亚伦)、彼得、阿里、阿卜杜拉·本·麦蒙等,每个时代的第7位伊玛目(萨米特)品位逐步提高,成为下一时代的纳提格,他们废除前一代先知所立的律法而代之以新的律法。纳提格去世后其灵魂仍然存在,它要转到新的纳提格身上。第六周期的纳提格穆罕默德和萨米特阿里已去世,他们的灵魂继续存在,到第七个循环周期时,这些灵魂分别转到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和阿卜杜拉·本·麦蒙的身上。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是第七位萨米特,并将重现而成为第七位纳提格,开创第七个历史时代,而且将废除原有的律法,带来新的启示经文和对隐义真理的全面揭示,他将结束物质世界,对人类进行最后审判。在他未复临之前,由12位霍加(即宣传领袖)将代表他主持教务。

宇宙流出说

这个学说于10世纪时由该派传教师纳萨菲所提出。认为安拉是唯一的最高的实在,安拉既不具有一定形象,也不具有任何属性和名称,它是超乎人的理解力的,超越一切存在和非存在物的。安拉按自己的意旨(或神智)创造了宇宙理性,它是第一原始实在,是安拉的神智的表现形式,从宇宙理性中流出宇宙灵魂,由宇宙魂中产生7个拥有众星的天体,各天体各有星宿并各自运转,通过天体运转,其干、湿、冷、热等因素(或性质)混合一起而形成土、、空气、以太四元素,这些合成物结合在一起,就产生有生长灵魂的植物,从植物中产生有感觉灵魂的动物,从动物中又产生有理性灵魂的人。这个宇宙体系强调了物质是从精神派生出来的,小宇宙的人和大宇宙的物质世界类同,精神、星辰和物质世界统一于安拉的创造。11世纪初,传教师哈米德丁·基尔曼尼(?~1021)提出了略有不同的宇宙论体系,他把宇宙形成分成10个理性阶段,强调了精神的重大作用

《古兰经》隐义说

该派为了论证其教义是以安拉启示的神圣真理为依据,以确立本派的宗教权威,提出了《古兰经》隐义说。该派认为,安拉启示的《古兰经》具有表义(Zahir,即扎希尔)和隐义(Batin,即巴廷)、外延和内涵的区别。表义包括对经文的明义公认的解释以及根据经文所确定的教法;这种解释和教法,随先知和时代的不同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隐义是隐藏在经文和教法中的内在的奥义,隐义是经文的真正内涵,才是伊斯兰教的真理。隐义是任何时代也不会变更的,它只有通过受秘传者的阐释或用譬喻、暗示、象征等方法加以解释,才能揭示出其奥义,达到领悟内在真理的境界。而阐释这种隐义,唯有赖于获得对经文字母和数字隐秘含义的神秘方法的秘传。由于经文中关于宗教真理的内在含义被表面的形式所掩蔽,没有受过秘传的人,不能揭示它的帷幕,无法探究宗教的奥秘。该派的传教师和经注学家,为了给此说寻找根据,他们对《古兰经》的章节编排、章首的缩写字母、各章节经文的内容,均作了附会其教义主张的解释,并论证了其教义的来源是《古兰经》的隐义。

隐遁伊玛目即将复临说

该派发展了什叶派的伊玛目学说,认为该派所信奉的第七代伊玛目伊斯玛仪或其子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是暂时隐遁的伊玛目,他们具有安拉赋予的神智和隐秘知识,他们即将奉安拉之命,以马赫迪(即救世主)的身份复临世间,惩治邪恶,揭示新的真理,主持正义,开创新时代。在隐遁伊玛目未复临前,由“霍加”代行领导教务。后该派的分支派别首领,多神化自己,确立其宗教权威。法蒂玛王朝的创建者欧拜杜拉自称是马赫迪,是隐遁伊玛目的代表;第六代哈里发哈基姆进一步神化自己,自诩是世界灵魂的体现,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是现世的伊玛目(即活主)。尼扎尔派第四代谢赫哈桑·本·穆罕默德,自称是从安拉那里得到无限权力的伊玛目,他是真理的代表,甚至宜称世界末日已经到来,他奉安拉之命行使末日审判权。

伊玛目列表

编辑
1. 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 (600年 - 661年)

  2. 哈桑 (625年 - 669年)

  3. 侯赛因·伊本·阿里 (626年 - 680年)

  4. 阿里·伊本·侯赛因 (658年 - 713年)

  5. 穆罕默德·巴齐尔 (676年 - 743年)

  6. 贾法尔·萨迪格 (703年 - 765年)

  7. 伊斯玛仪 760年(隐遁伊玛目)

伊斯兰教

伊斯兰又称伊斯俩目,在阿拉伯语有顺从、和平和安宁之意,英文写作 Islam。这是一个顺从真主安拉胡、崇尚和平、祈求安宁的宗教。伊斯兰教喜爱的绿色就代表着和平之意。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世界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总体算来也有大约五十个。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这些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诸如英、美、俄、法、德等国家。据统计,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总数约在十亿人,仅次于基督教徒的人数。有迹象表明,伊斯兰教徒人数有在几年以后超过基督教徒人数的趋势。其中有很多基督教徒在接触、深入研究了真正的伊斯兰教教义后自然会归信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科学的宗教,它鼓励人们通过真科学对宇宙、世界进行认识和思考,从而使信仰更加坚固。穆圣(算烂拉胡而来习我散来埋)说:“学者的墨汁浓于烈士的鲜血。”就是让穆斯林们要努力学习知识,不盲从、不迷信。因为伊斯兰是光明的、从真主降下的正教,它是科学的、充满真理的,盲从和迷信不会认识它,只会损害它(请参阅伊斯兰教的信仰)。

伊斯兰教主张和平,主张对人应有慈爱之心。真主说:“你当以善待人,象真主以善待你一样;你不要在地方上搬弄是非,真主确是不爱搬弄是非者。” (古兰经28章77节,马坚译本)按教法规定,每一位有能力的穆斯林都应该向穷苦人伸出援助之手。

伊斯兰教法严格,对于一个穆斯林,他口中吐了脏字儿就应该向主做忏悔,在背后谈论别人就是干罪,不力行五功、饮酒既是大罪了,更不要提无故伤人、杀人了。真正的穆斯林都是敬畏真主、遵纪守法的人。

逊尼派

逊尼派是与什叶派、哈瓦利吉派、穆尔吉埃派并称为早期伊斯兰教的四大政治派别。全称“逊奈和大众派”,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正统派。人数约占全世界穆斯林的90%,中国穆斯林绝大多数属于该派。

形成。

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刺后,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对阿里继任哈里发表示不满。双方为争夺哈里发的职位爆发了隋芬之战。阿里在获胜情况下,接受对方提出以《古兰经》裁判的和谈建议,从而出现了既反对穆阿维叶又反对阿里的哈瓦利吉派。661年初,阿里被哈瓦利吉派刺杀后,穆阿维叶取得了哈里发职位。因此,围绕着哈里发问题的激烈争论,又形成了什叶派和穆尔吉埃派。什叶派不承认前三位哈里发和穆阿维叶作为哈里发的合法性。穆尔吉埃派对此则持温和态度,主张哈里发问题应“推延”到后世由安拉裁决。而多数人则承认四位哈里发的合法地位,但对穆阿维叶担任哈里发职位一事,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承认。他们除尊崇《古兰经》外,还特别强调以圣训为立法、立论的依据,故被称为遵守“逊奈”(圣训)的人们,即逊尼派。嗣后,该派在同哈瓦利吉派和什叶派的斗争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以后又在同穆尔太齐赖派的长期论争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教义、哲学思想和教法学体系,从而使初期的政治派别转而成为宗教派别。

什叶派

什叶派是与逊尼派、哈瓦利吉派、穆尔吉埃派并称为早期伊斯兰教的四大政治派别。“什叶”的阿拉伯语意为“党人”、“派别”。该派以拥护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担任穆斯林领袖伊玛目为其主要特征。后因内部主张分歧,又相继分化出凯萨尼派、栽德派、伊斯玛仪派、十二伊玛目派等派别和许多支系。全世界什叶派穆斯林约有80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阿富汗、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巴林等地区。

历史演变。

穆罕默德逝世后,穆斯林内部曾在由谁担任哈里发(继任人)的问题上发生分歧。后经协商,先后推选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和奥斯曼为第一、二、三任哈里发。但在此期间,仍有人主张穆罕默德的权力应由其亲属中信教最早、追随穆罕默德传教有功的阿里来继承。据什叶派的传述,当时穆罕默德的门弟子赛尔曼· 法里西、艾卜·达尔等人宣称穆罕默德生前曾有遗嘱指定阿里为继承人,从而逐渐形成一个拥护阿里为哈里发的派别势力,被称作阿里党人。656年,奥斯曼被刺后,阿里当选为第四任哈里发。由于部分圣门弟子不承认阿里的哈里发地位,因之先后爆发了骆驼之战、隋芬之战和拿赫鲁宛之战。661年阿里遇刺身亡,穆阿维叶取得哈里发地位,建立了伍麦耶王朝,阿里党人就在反对伍麦耶王朝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什叶派。

上一篇 宰德派

下一篇 印欧民族